学术投稿

伴严重组织增生的罕见幼儿巨痣一例报道

范新宇;滕利

关键词:组织增生, 幼儿, 神经纤维瘤病, 皮肤良性肿瘤, 黑色素细胞痣, 现报道如下, 一般特征, 色素沉着, 先天性, 症状, 分布, 病灶, 病例, 病变
摘要: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nevus)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分布广泛、范围巨大的色素沉着病灶,其中极少数病例除表现为巨痣的一般特征外,还伴有严重的病变组织增生,其症状极易与神经纤维瘤病混淆.近我科收治此类病患1名,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通分流注水器的设计及其在脂肪抽吸术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脂肪抽吸术中膨胀液的注射效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劳动强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三通分流注水器对86例脂肪抽吸患者进行膨胀液注水,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与注射器及注水机进行临床比较.结果:①与注射器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P<0.01)、减轻疼痛程度(P<0.05);②与注水机注水比较,三通分流注水器明显缩短注水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注射过程中膨胀液损失量(P<0.01).结论:三通分流注水法注水效率高,省时省力,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马桂娥;周建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恶性黑素瘤的新动态(七)

    1 少见的恶性黑素瘤1.1 葡萄膜MM[1-2]:葡萄膜MM很少见,每年每一百万人群中可新发现5~7个患者.白色人种发生几率多于黑色人种,除家族史有眼部黑素细胞增多者与发病有关外、其他与发病相关的因素还不甚了解.除葡萄膜MM外,眼部的色素细胞还可引发虹膜异色性、脉络膜异色性和青光眼.葡萄膜MM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个类型.睫状体MM与脉络膜删相似,而虹膜MM的病理改变与之不同,它趋于发生转移.虹膜MM在葡萄膜MM中占396~5%.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热压铸陶瓷E-max全瓷贴面的美容修复

    随着生活及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牙科修复的目标不仅要求功能好,而且要求能达到天然牙的色泽及外观.全瓷贴面修复体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美学性和牙体预备量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关于全瓷贴面修复的文章比较多,绝大多数都是从临床方面进行报道,关于其制作工艺方面的比较少,如何制作出颜色自然、形态美观、适合性良好的全瓷贴面昵?近年来,我科使用义获嘉公司的第三代热压铸陶瓷E-max进行全瓷贴面的美容修复,取得了比较好的修复效果.本文介绍一下其制作要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邓再喜;贾俊;张艺权;张春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一例报道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成人正畸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科医师正努力通过各学科间的通力合作,达到理想的美观治疗效果[1].但是,成人的口腔环境比较复杂,牙周病在成人中比较多见.牙周病学和正畸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良好的牙周病基础治疗为正畸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正畸治疗排齐牙齿、去除(牙合)干扰,则利于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2].作者通过正畸与牙周联合治疗牙周病致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史真;张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睾丸支持细胞介导局部免疫耐受的进展

    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在植入异体组织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且这些移植组织可长期存活,如眼、睾丸、脑等特殊区域,这些区域称为免疫豁免区[1].免疫豁免区的组织若移植到其他部位,能抵抗排斥反应而存活,诱导局部产生免疫耐受.睾丸是天然的免疫豁免区,研究证实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SC)是维持其免疫豁免功能的主要细胞[1],共同移植SC可延长同、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因而,SC的免疫豁免特性倍受关注.现就SC共移植在同、异体移植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妲丽;邢新;王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面癣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面癣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但以21~40岁多见;67.1%的面癣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典型与否和病程长短呈负相关;69.5%的患者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76.8%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自体接种、重体力工作、接触患病动物是诱发面癣的重要因素,滥用激素软膏可能与面癣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面癣易被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时进行真菌学检查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作者:林子刚;刘忠绪;凌伟军;李晶晶;肖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细胞悬液接种法血管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人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通过注射的方式植入裸鼠(BALB/c nude mice)皮下,测量不同生长时期瘤体体积变化,观察至60天后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1、细胞增殖标记抗体Ki-67免疫组化染色研究所成瘤体的同源性及增殖活性.结果:通过皮下植入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人血管瘤裸鼠动物模型,所成瘤体与原血管瘤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皮下植入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裸鼠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可靠,能较真实地反映人血管瘤的发展过程,是研究血管瘤的较理想的平台.

    作者:虎小毅;杨壮群;宋勇;屠军波;马建明;徐泉;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检查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临床初步诊断血管畸形且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行3D-CTA检查,并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33例患者3D-CTA诊断为静脉畸形,其中2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所得影像显示清楚.其中28例由于病变范围较大采用铜针治疗,治疗后局部肿块缩小或消失、变硬,有效率100%.结论:3D-CTA是一种微创、分辨率高的血管造影技术,可显示病灶的层次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在体表血管畸形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指导治疗的制定和实施.

    作者:殷国前;杨健祥;孙智勇;王刚;李伟雄;梁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目的:采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方法:2005年2月~2008年4月,对10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唇鼻畸形,同时利用C瓣携带的上唇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C瓣全部存活,未出现瘢痕组织瓣坏死.随访3~12个月,患侧鼻小柱得到明显延长,两侧鼻孔基本对称.再造的人中嵴稍隆起、两侧对称、人中显现.唇弓形态改善,唇峰基本对称,红唇厚薄一致,术区瘢痕不明显.畸形矫治效果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仿MillardⅡ术式矫正单侧唇裂继发畸形的同时利用以C瓣供血的去表皮瘢痕组织瓣重建患侧人中嵴,使得以前需切除遗弃的组织得到充分利用,重建的人中嵴可使整复的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新庆;夏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提紧法睑袋修复术的改进

    目的:进一步提高睑袋修复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外切入路,分别行皮肤、肌肉间及肌肉下层分离,解剖出眼轮匝肌下外1/3的眶肌筋膜韧带,适当摘除部分眶隔脂肪或行脂肪眶隔下缘释放,分别去除多余肌肉及皮肤,缝合眶隔筋膜加强眶隔前壁,眶肌筋膜韧带及肌肉瓣向眶外上或外眦韧带悬吊固定,缝合肌肉及皮肤. 结果:本组230例除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睑凹陷、下睑退缩外,余大部分随访2月~2年,效果满意,对下睑皱纹的去除及中面部提紧效果明显.结论:针对下睑软组织较松弛的睑袋修复术,采用多层次提紧睑袋修复术可收到佳手术效果,提高了术后满意度.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低温快速成型个性化组织工程活性支架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目的:以PLGA/TCP为原料应用低温冰型快速成型技术制备山羊颅骨缺损模型的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复合rhBMP-2,分析其性能.方法:制造山羊颅骨缺损模型,三维CT重建,荻取NET运行控制文件.将PLGA与TCP按7:3的比例配成匀浆,加入低温快速成型机.在NET文件的指导下挤出三维PLGA/TCP支架,经冷冻干燥,进行净化、消毒后,负压抽吸复合rhBMP-2形成活性支架.对活性支架孔隙率测定、电镜扫描、力学性能分析.结果:体温快速成型制备的PLGA/TCP支架材料圆形略有弧度,与颅骨缺损模型的形态非常吻合.支架结构的孔隙率为89.6%.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密布大孔及微孔结构,大孔平均360μm,微孔为3~5μm,孔间相互贯通.复合rhBMP-2的PLGA/TCP支架在大孔及微孔中都吸附着大量微粒.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0.68MPa,弹性模量17.87MPa.结论:低温快速成型制造的PLGA/TCP个性化支架属仿生设计,孔隙率符合人工骨支架的生理要求,生物力学强度略低于人松质骨,但强度不影响植入手术.负压抽吸法促进rhBMP-2与支架的充分复合制备成活性支架.

    作者:雷华;余东;唐晓军;张志勇;俞冰;牛峰;归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粘结面润湿度对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粘结面润湿度对4种全酸蚀粘结剂(OptiBond Solo(OB)、Single Bond (SB)、One-Step (OS)、Prime&Bond NT(PB))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36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4种全酸蚀粘结剂在不同粘结面润湿度条件下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4个4mm×0.9mm×4mm粘结试件,避光贮存于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h,在TEM下现察、比较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不同的粘结面润湿度条件下,4种全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中均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结论:粘结面润湿度对含不同有机溶剂粘结剂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程度不同.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沈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目的:通过临床上组织扩张器的应用,观察并发症及对其处理,来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总结自1998年以来45例病例,56个扩张器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并就其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结果:45例病例中,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组织扩张术虽未见发生危及生命或毁形的并发症,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施术效果,因此术者在扩张术中应对其全面了解并掌握,严格掌握适应证,取得患者的充分配合,重视扩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毕国华;刘明宇;陈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护理指导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外耳是构成面部的重要器官,由于外耳形态复杂,结构精细,再造逼真的全耳是整形外科一个难度较大的手术,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高超技术,还取决于患者的配合和全程手术的精心护理.

    作者:周媛媛;陈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大鼠颅骨矢状缝牵引成骨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幼年SD大鼠颅骨器官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外源性张力对颅骨矢状缝成骨活动的影响.方法:取19日龄的SD大鼠颅顶骨矢状缝组织块,试验组加0.4 g力,对照组不加力.经器官培养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细骨缝内成骨细胞活跃,IGF-1阳性染色位于颅缝内成骨细胞,实验组IGF-1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鼠颅骨骨缝器官可在体外培养中成功存活并生长.外源机械张力可以扩宽骨缝,刺激成骨活动,可显著增加IGF-1的合成.

    作者:吴镝;王新刚;赵振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

    目的:介绍一种口内入路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的新方法.方法:68例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均经口内入路.充分游离下颌角周围软组织.把下颌骨升支前缘向下的延长线与下颌骨下缘的交点设为A点;咬合平面的平行线与下颌骨升支后缘的交点设为B点;原下颌角设为C点;新的下颌角设为D点.在A、B的连线上设置一条垂线,经过C点.在垂线上距C点约1~2cm处,确定D点.用摆动锯在A、D、B三点之间弧线截骨.结果:68例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口唇麻木、骨折、不对称等.满意率约占97%.结论:三点定位弧线形截骨法与口内外入路其它去除下颌角的方法比较.优点多,安全性大,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兰振兴;高兰香;江洋;唐凯森;何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2个治疗组:①单纯蓝光照射组(n=36);②红蓝光混合照射组(n=28).采取连续4周,每周2次发光二极管为基础的痤疮治疗仪照射.轻度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中、重度痤疮患者连续治疗1~3个疗程.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痤疮皮损均有所减轻.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别(分别为80.5%及89.3%,P=0.514).显效率比较,红蓝光混合照射可达35.7%,远远高于单纯蓝光照射组(8.3%)(P=0.008).重度痤疮较中度痤疮有更为明显的反应,且副作用很小,使用蓝光对炎症反应可产生效果,配合红光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可获得理想疗效,适合治疗轻,重度痤疮患者.

    作者:程飚;李勤;刘宏伟;江萨;陈葵;陈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客观测量正常皮肤和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的变化——比较Chromamter CM2500d和Maxmeter BX18的异同

    目的:比较两种仪器Chromamcter CM2500d和Maxmeter MX18在客观测量正常皮肤颜色及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时的异同.方法:Chromameter CM2500d的输出结果为L*a*,Maxmeter MX18的输出结果为M和E.其中L*和M反映皮肤黑素的变化,而a*和E则反映皮肤红斑的变化.测量正常皮肤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的皮肤颜色,比较两种仪器的异同;分别以小红斑剂量(MED)、即时黑化量(IPD)和小持续黑化量(MPPD)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及反复多次紫外线照射皮肤,比较种仪器在测量不同形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颜色变化的异同.结果:在测量正常皮肤颜色时,两种仪器的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当紫外线照射后,反映色素变化的指标L*比M更易受皮肤红斑的影响;在测量IPD和MPPD产生的色素以及色素变化规律时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a*与E作为反映红斑的指标,在测量MED诱导的红斑时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反复紫外线照射红斑产生过强时,两者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下降.在记录红斑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两者始终保持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两种仪器在不同情况下测量皮肤颜色时相关性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

    作者:田燕;刘玮;信许亚;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单侧唇腭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外科修复

    单侧唇腭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比较复杂,存在于每一个患者.但每个患者的畸形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鼻下部偏斜、鼻孔横置、患侧鼻翼塌陷、鼻翼外展下移、鼻翼一面角呈钝角、鼻孔基底塌陷、鼻中隔偏曲、上唇瘢痕、上唇过长或过短、红唇缘不齐、红唇凹陷或患侧红唇过多等.目前针对上述畸形报道的修复方法较多.但尚无一种手术方法能够达到满意的鼻唇解剖结构修复.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对3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采用一系列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正,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朱光辉;张树青;濮礼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至2008年初,我科采用额肌瓣悬吊于提上睑肌腱膜上的方法,治疗重度上睑下垂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继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