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治疗腋臭62例临床分析

朱华锋;顾斌;王健;夏存林;吴燕梅

关键词:腋臭, 微创, 肿胀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法治疗腋臭的优势.方法:62例腋臭,采用微创治疗,术中肿胀麻醉,顺皮纹小切口,皮下刀片锐性分离,翻转皮瓣直视下修除汗腺,术毕加压包扎.结果:60例痊愈,并发症2例,1例血肿,1例皮瓣挛缩.结论:微创治疗腋臭,不仅能够彻底清除大汗腺,根治腋臭,而且创伤小,瘢痕隐蔽,并发症少.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乳缩小术的护理体会

    巨乳症是乳房发育超常,与整体大小比例明显大调,为乳房肥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多为青春期内分泌紊乱或哺乳后导管扩张.

    作者:王红霞;覃霞;陶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面部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一例报道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髓外由未成熟髓样细胞构成的体表肿瘤.

    作者:吕仁荣;霍然;韩立会;袁东亮;傅洪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颊脂垫部分摘除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颊脂垫摘除术.方法:对30例颊脂垫肥大患者行颊脂垫摘除术,其中28例采用口内小切口径路行颊脂垫摘除术,2例在行面部除皱术的同时行颊脂垫摘除术.结果:对30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29例对面型改善效果满意,1例经再行下颌角肥大截除术后亦获满意疗效.结论:口内小切口径路行颊脂垫摘除术是一种理想的颊脂垫摘除手术方法,具有简便性、安全性、微创性、显效性,且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作者:胡克苏;蒋平;王磊;祁俊;蔡玉辉;张逸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扩张皮瓣耳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第一和第二鳃弓发育异常所引起,可表现为何置、大小、形态各方面的异常;另外,外伤、烧伤也可造成耳缺损畸形.

    作者:栾佳;刘毅;李玉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隐裂磨牙根管治疗中保护方法的临床探讨

    目的:临床对比观察3种方法对隐裂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保护效果.方法:选用正畸带环、临时树脂全冠、钢丝环扎3种方法对隐裂磨牙根管治疗前进行保护,并就患牙保留疗效、不良反应、保护装置外形进行临床对比.结果:正畸带环组、临时树脂全冠组在患牙保留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钢丝环扎组;临时树脂全冠组在不良反应、保护装置外形方面优于正畸带环组.结论:隐裂牙根管治疗前制作临时树脂全冠对保护患牙,防止冠折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文星;任战平;东红岗;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方法及进展

    微静脉畸形,原称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PWS),为先天性、低血流量的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畸形,新生儿发病率约为0.3%[1],无明显性别差异.

    作者:曹梁;余文林;李勤;程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理因素对肥胖病的作用和影响

    肥胖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营养过剩和体态异常的疾病.心理问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和心理的障碍往往是肥胖的起因,也常常成为肥胖的后果.

    作者:冯居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研究进展

    下颌骨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中较常见,多为各种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同前,各种创伤如交通事故造成的下颌骨缺损畸形也日益增加.

    作者:黄静娜;胡顺广;魏远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在皮肤重建中,剥脱性激光可在少治疗次数下提供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治疗中要汽化全部的表皮和部分真皮,愈合时间较长,并常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1].

    作者:余文林;李勤;刘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应用矫正器微创治疗乳头内陷

    目的:观察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疗效,探讨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回顾研究2007年4月~2008年12月,10例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效果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结果:矫正器佩戴时间均为6个月,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12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例重度内陷患者已经顺利哺乳;没有并发症发生.在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8个月.结论:改良应用乳头内陷矫正器适用于任何程度的乳头内陷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保国;乔群;赵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用新型三维扫描技术建立单侧唇裂修复术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asing System,3DSS)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一种新型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3DSS对单侧唇裂(III度)患儿进行面部扫描,获得患儿术前及术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0.0中进行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结果: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结论:利用三维扫描仪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建立一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方法,且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辉;封兴华;吴国锋;肖晨亮;王博;毕云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064nm Q-switched Nd:YAG激光照射对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Q-switched Nd:YAG激光对培养状态下的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用1064nm Q-switched Nd:YAG激光,光斑直径6伽,频率2HZ,分别用低能量密度与高能量密度进行照射.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照射后0、24h、48h、72h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24h后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各能量密度组激光照射后即刻黑素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但24h后高能量密度照射组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与对照组比较,低能量密度照射组黑素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而高能量密度照射组显著降低,并在48h内逐渐下降至低点,随后又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低能量密度照射组S期细胞比率轻度增加,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高能量密度照射组S期细胞比率减少,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高能量密度Q-switched Nd:YAG激光照射对表皮黑素细胞的影响大于低能量密度,当其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黑素细胞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进行自我修复.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对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作者:王玲;李承新;坚哲;高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腋臭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腋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常由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和细菌分解所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

    作者:陈织;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吸脂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体型塑造有了更高的要求,负压肿胀技术作为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吸脂方法,因其低创、遗留瘢痕小,并发症少,受到越米越多爱美女性的青睐,但在应用中仍时有并发症发生,甚至很严重.

    作者:郭斐;刘畅;武彦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六)——光动力疗法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在皮肤科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非黑素瘤皮肤肿瘤及其痛前病变,以及用于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嫩肤等,此外还可用丁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硬皮病、皮肤T淋巴细胞瘤、斑秃、寻常疣、Darier's病以及皮肤癣菌病等.本章主要介绍光动力疗法对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慢性苔藓样糠疹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治疗.

    作者:李翠华;杨慧兰;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和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EGCG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前后加入EGCG干预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以及EGCG干预的同一时点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UVB照射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XPA和ERCC1蛋白表达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加.EGCG可下调UVB诱导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结论:人原代KC中XPA和ERCC1蛋白表达与UVB辐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上述蛋白表达.

    作者:林向飞;闵玮;蔡宝祥;骆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32nm激光治疗初发期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作者:李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指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其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足部溃疡、感染等三个方面.

    作者:臧妍;周琴;张敏;王一楠;孙静;刘艳;王博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睑术同期改良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Y-V成形术,即Y-V推进并切除两边的三角形皮肤.之后,根据新内眦位置行重睑术.结果:2007年8月~2009年10月共矫正40例患者,35例经3个月~1年半的初步随访,术后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有5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3~4个月逐渐软化消退.结论:采用重睑术同期改良Y-V成形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充分的矫正内眦赘皮,又尽可能的减少了切口设计,避免了过大瘢痕的产生,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庄(风劦);马海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十四)——皮肤外科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作为皮肤科学的固有亚学科,皮肤外科学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真正发展成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时以Mohs显微描记手术、毛发移植为代表的一批皮肤外科特色术种发展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皮肤科医师重新拿起手术刀以外科方式治疗皮肤病.

    作者:李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