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娟;吕世军
睑黄疣又称睑黄色瘤,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眼睑,影响美观.多见于中年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前后,可发生于有肝胆疾病者,也可发生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或高脂血症者,更多的患者无明显上述疾病的阳性体征和化验结果.病性发展缓慢,且无自觉症状,患者多因影响容貌而就治,少数患者是因影响功能而就医.
作者:刘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美容专业是一个存在很大潜在风险的学科,医学的发展水平、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就诊者的预期值等诸多因素均影响美容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平南;罗明灿;刘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我科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各型纹身12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设备
作者:郝光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定位头影测量方法足评价颅颌面骨骼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广泛运用于颅面乍长发育预测及颅颌面骨骼特征等研究[1].
作者:Samia Ghouse;李静;宋锦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瘢痕皮瓣修复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的效果.方法:烧伤、感染后的瘢痕疙瘩所致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1 0例;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同时松解复位外翻的眼睑,术后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2~5次.结果:除1例皮瓣坏死改善不明显外,其余病例瘢痕疙瘩和睑外翻完全矫正.随访3~12月,无复发,重睑形态良好.结论:瘢痕皮瓣是修复上睑皮肤瘢痕性缺损的良好办法.
作者:陈娟;田治国;史川;陈青;付甜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2000年我们开始研究和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已成为面颈部瘢痕、斑痣、血管痛及外伤性纹身的首选修复方法.但由于面颈部对术后效果有着较高的美容要求,更合理地应用扩张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无疑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现将我科几年来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施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下颌角肥大比较常见,以下颌角骨性增生肥大、外翻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颜面美丽的追求日渐增多,下颌角整形术就成为流行美容手术之一[1].
作者:王淑凤;王福茹;孙国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是由间质细胞分泌的,通过旁分泌途径刺激土皮增殖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KGF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辛要是KGF通过加强上皮屏障功能完成,包括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存活等.
作者:郝晓艳;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颏部缩窄截骨结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患者11例.结果:11例患者颏部宽大及后缩畸形得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颏部截骨缩窄结合Medpor隆颏可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解决了单纯颏部截骨术后或单纯隆颏术后局部不能达到佳的手术效果的弊端.
作者:俞冰;张智勇;牛峰;唐晓军;刘剑锋;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应用于临床已多年,均用成活不稳定,吸收率高亦存在一些并发症,而限制其临床应用推广,随着近年来对脂肪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方法及理论的出现在并发症方面明显降低,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5月共行颢部凹陷,鼻唇沟过深等面部凹陷自体脂肪颗粒充填20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外伤、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而缺损可导致患者严重的面部畸形和语言、咀嚼、吞咽功能障碍,同时残缺的面容也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必须通过颜面赝复体进行修复.
作者:赵雯;舒秋菊;叶晓兰;吴国锋;冯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牛命活动也是阴阳的运动.就足说人体的生命也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1].
作者:冯居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颧部褐青色痣是皮肤美容科常见病,就诊的患者中以中青年女性多见[1].临床表现为颧部对称分布的色素斑点,直径1~3mm.灰褐、灰蓝或深褐色,少数可累及眼睑、鼻翼及颞部.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的Q-开关红宝石激光是治疗该病安全且有效的方法[2].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用红宝石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患者1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头皮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方法:先将缺损修剪成梯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创面.沿底边向两侧做切口线,长度分别为底边边长的1-2倍;切口线末端各做一个顶与创面方向相反,边长为1~1.5 cm的等腰三角形,以利于皮瓣向创面移动.在帽状腱膜层与颅骨骨膜之间形成皮瓣,向受区推进修复创面. 结果:14例头皮缺损中,面积小为3cm×3cm,大为6cm×4cm,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I期修复.结论:A-T形皮瓣制作简单,因该皮瓣的剥离范围广泛,对于皮肤缺乏弹性和活动性的头部来讲,是修复该部位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刘大海;张蕊;汪涛;骆艳杰;周云霞;严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颊粘膜移植预制尿道,分期治疗尿道下裂残废.方法:2001 年至今,对76例尿道下裂残废患者采用I期颊粘膜移植预制远端尿道,II期局部皮瓣转移尿道吻接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术后除一例尿道口狭窄外,其余病例的尿道均通畅,疗效满意.结论:颊粘膜移植分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残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黄循镭;赵穆欣;陈斌;段晨旺;李森恺;李养群;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18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24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治疗,连续照射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术后平均随访36月.结果:优良10例(55.6%),显效5例(27.8%),无效3例(16.7%),总有效率83.3%.3例伤口延迟愈合(16.7%),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16.7%),毛细血管轻度扩张2例(11.1%),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沈华;沈尊理;王永春;黄一雄;张兆峰;贾万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在不同给药途径下其代谢产物原卟啉IX(protoporphyrinIX,PpIX)在葡萄酒色宽动物模型鸡冠中的聚集,分布的动态变化,探讨其治疗葡萄酒色斑的可行性.方法:以鸡冠为模型,静脉或局部真皮内注射ALA后,应用多通道光量子分析仪监测代谢产物PpIX的动态变化,组织取材切片后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pIX的分布.结果:在鸡冠组织内,ALA给药后3h PpIX出现明显聚集,分别在给药5h(静脉给药组)和4h(局部给药组)后到达高峰,静脉给药组峰值(94±15)units略高于局部给药组(73±12)units.在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中,PpIX聚集规律相似,但局部给药组的峰值(38±14)tinits明显低于静脉组(109±14)units.组织切片荧光检测显示PpIX弥漫性分布于真皮层中.结论:ALA的局部真皮内注射比全身给药用药量小,但能达到同样程度PpIX的积聚,有望成为葡萄酒色斑光动力学治疗的新光敏剂.
作者:李伟;周兆平;桥本贤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l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常规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在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2例AsA I或II级全麻下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124例为正常气道,根据光棒前端弯曲角度不同随机分为A组(60°)和B组(90°),28例预测有困难气管插管为C组(90°).记录各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的成功率、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B和C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5.2%和85.7%,三组的插管总成功率均为100%;A、B和C组完成插管时间分别为(11.8±4.9)s、(14.0±5.,4)s和(17.4±8.1)s,A组的光点寻找时间、光棒退出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较B、c组缩短;光棒插管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lightwand光棒用于整形外科手术的常规气管插管及预测困难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插管并发症少.
作者:王磊;邓晓明;刘具会;隋静湖;佟世义;张雁鸣;魏灵欣;杨冬;胥琨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乳晕切开式小切口微小硅凝胶假体组合隆乳30例,回顾分析临床手术体会.方法:乳晕下缘弧形切口,2.0~2.5cm,切至乳腺被膜并于其浅面向下潜行分离至乳腺下缘,沿乳腺下缘横行切开并分离乳腺后假体腔隙,严密止血,植入微小硅凝胶假体.结果:术后均无感染和血肿发生,乳房外形满意,无两侧不对称现象发生,切口瘢痕隐蔽不显见,无包膜挛缩复发,手感良好.结论:乳晕切开式微小凝胶假体组合隆乳是一种效果良好的隆乳方法.
作者:刘乃军;严紫碧;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地塞米松(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收集2004年9月-2007年9月用PYM+DXM 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2例.结果:本组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治愈46例(56.1%),基本治愈30例(36.5%),有效6例(7.3%),治愈和基本治愈达92.6%,有效率达1 00%.结论: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刘洪泉;张静;祁智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