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杨明;刘斌;张光玉;杨小庆;吴旻;黄志纯;季慧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 采用静息态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采集44名健康受试者fMRI数据,分别以左侧及右侧AⅠ区为种子点,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左、右大脑初级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功能连接脑图.结果 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AⅠ、AⅡ、岛叶、辅助运动区及扣带回,以同侧为主;与右侧AⅠ区相关的正激活脑区还包括同侧背侧丘脑.与双侧AⅠ区相关的负激活脑网络与脑默认网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明显激活.结论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可满意显示听觉皮层的连接脑图.正相关功能连接主要局限在听觉系统内,负相关功能连接类似于默认网络.
作者:李晶;杨明;刘斌;张光玉;杨小庆;吴旻;黄志纯;季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疫正常肺曲霉菌病患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15例中,13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其中细支气管周围分布10例,粟粒结节7例;12例实变,其中沿肺叶分布6例,小斑片影6例;6例支气管扩张,其中呈柱状扩张5例,呈串珠状扩张1例;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空洞,在上中(舌)肺叶支气管周围分布4例,厚壁空洞4例,薄壁空洞1例.随访发现12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 年龄小于2岁免疫正常儿童长期发热,CT主要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实变、支气管扩张及空洞时,应该高度警惕肺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王蓓;彭芸;赵顺英;曾津津;申昆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EUS诊断弥漫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直肠穿刺病理证实的18例弥漫性前列腺癌患者(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及12例中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进行CEUS检查,观察造影增强表现,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TP)及达峰绝对值(DPI)的变化特征.并于CEUS前对前列腺被膜支动脉、尿道支动脉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内腺TTP较BPH组内腺TTP短(P<0.01),而DPI较BPH组高(P<0.01).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外腺TTP较BPH组外腺TTP短(P<0.01),而DPI较高(P<0.01).弥漫性前列腺癌组及BPH组前列腺内腺DPI均高于自身外腺(P<0.01),TTP均短于自身外腺(P<0.01).18例弥漫性前列腺癌CEUS呈整体快速不均匀高增强,12例中重度BPH呈均匀有规律增强.弥漫性前列腺癌组被膜支动脉RI均值高于中重度BPH组(P<0.01).以被膜支动脉RI=0.77为临界值,诊断弥漫性前列腺癌的敏感度89.01%、特异度83.25%.结论 CEUS对弥漫性前列腺癌及中重度BPH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前列腺内被膜支动脉的RI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李慎义;陈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妊娠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例患者在早孕期获得诊断,6例在中晚孕期诊断;对5例行术前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其中4例血流丰富,术前均正确诊断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均接受患侧乳癌改良根治术,孕期未接受化疗及放疗;病理示病灶大小1.7~5.5 cm;术后病理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多形性癌;3例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超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妊娠期乳腺癌.
作者:玄英华;朱庆莉;姜玉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气胸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床边胸片检查未能发现隐匿性气胸的重症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CT扫查,根据CT结果将39例患者(78侧胸腔)分为实验组(有气胸的单侧胸腔)和对照组(无气胸的单侧胸腔),并进行胸部超声扫查,评价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气胸的准确性.结果 39例气胸患者中,1例为双侧气胸,实验组共40侧胸腔;对照组共38侧胸腔.气胸的声像图特征为肺滑动征消失、A线征及肺截断性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特征性声像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肺滑动征消失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100%(40/40),特异度为78.95%(30/38);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63.16%(24/38);肺滑动征消失合并A线征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94.74%(36/38);肺截断性改变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77.50%(31/40),特异度为100%(38/38).结论 超声可以诊断床边胸片未能发现的重症呼吸道疾病合并的气胸,为临床提供便利.
作者:王颖;王海霞;杨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 kVp,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0.984∶1,球管转速0.4秒/圈.分别用FBP、50%ASiR(50%比例ASiR和FBP混合以降低噪声)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行0.625 mm薄层重建,测量图像噪声及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然后行对比分析.结果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噪声分别为24.30±3.55、17.11±2.55及11.69±1.74,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59%和51.89%(P均<0.01);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CNR 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10.56±3.05、15.15±3.88及21.69±5.62,50%ASiR和VEO组图像CNR较FBP组分别提高43.47%和105.40%(P均<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FBP、50% 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4.03±0.72、4.63±0.41及5.75±0.25,50% ASiR和VEO组图像较FBP组分别提高14.89%和42.68%(P均<0.01).结论 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 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吴瑶媛;王万勤;刘斌;Isao Tanaka;张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DWI表现和ADC值的变化情况及其与PSA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测量治疗前后ADC值、PSA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2±0.18)×10-3mm2/s、(1.13±0.35)×10-3 mm2/s,PSA分别为(418.89±1505.71)ng/ml、(330.68±1092.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呈负相关(r=-0.763,P<0.0001).结论 单纯依靠PSA难以全面评估PCa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DWI可作为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作者:张贝;王玮;宦怡;赵海涛;崔光彬;白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偶然发现左下腹包块半个月,近期无发热及感染病史.查体:左下腹触及3cm×2cm肿块,质韧,不活动,无触痛,局部无红肿.无其他症状及阳性体征,常规肿瘤标志物均阴性.盆腔CT: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左侧腰大肌前内缘见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影,沿腰大股走行,向下延续至腹股沟韧带上方,平扫CT值约47HU,其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区及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1A),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B、C),实性部分CT值约78HU;病灶与腰大股分界尚清晰,与左侧髂动脉血管分界不清,左侧髂内外动脉绕行病变两侧.
作者:陈路锋;李建军;尉丽君;徐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ubmed、Ovi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网中有关TE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中、英文文献进行评价和筛选,应用Meta-disc 1.4软件对入选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英文文献.TE对明显肝纤维化(≥F2)组和早期肝硬化(F4)组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90%、80.00%、0.8648和81.30%、89.80%、0.9469.结论 TE技术对肝纤维化分级、尤其对于判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王一娇;唐少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其准确率.结果 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77例为宫角妊娠,29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2例为宫内妊娠.8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46.43%(39/84);经动态观察1~2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88.64%(39/44).6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包块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59.37%(38/64);经动态观察1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66.66%(38/57).结论 对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特别是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者,进行动态观察并二次诊断是有必要的.
作者:梁新;陈书文;高露露;杨秋红;白新华;李泉水;王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SCT及MPR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宫颈癌患者的CT、临床、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以FIGO及病理分期为对照比较CT轴位及MPR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原位癌3例,Ⅰa期41例,Ⅰb期36例,Ⅱa期34例,Ⅱb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CT轴位扫描分期结果:原位癌及Ⅰa期0例,Ⅰb期9例,Ⅱa期12例,Ⅱb期4例,Ⅲ期3例,Ⅳ期2例.MPR对7例CT轴位未明确分期的Ⅰa期~Ⅱa期患者进行了准确分期.MPR图像与轴位扫描对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轴位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较低.MPR图像可以明显提高Ⅰa~Ⅱa期的诊断准确率,对判断Ⅱb期~Ⅳ期宫颈癌宫旁浸润、阴道受侵及远处转移有一定价值.
作者:靳宏星;张建新;杜笑松;王艳艳;任基伟;侯丽娜;赵志楷;杨晓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佳对比剂浓度的扫描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头颈动脉联合成像的扫描延迟时间与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重新设计扫描延迟时间公式,按新公式扫描测量52例头颈CTA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结果 使用新设计的延迟时间公式扫描,测得颈总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0±51)HU,而原公式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0±79)HU,明显高于新公式(u=6.5565,P<0.01).结论 使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可将头颈CTA中靶血管对比剂浓度稳定地控制在显示血管软斑块的浓度值上,避免对比剂浓度过高、静脉过度显影等造成静脉伪影.
作者:钟俊锋;李云霞;钟兰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ClarifyTM血管增强(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患者(186支肾动脉)分别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VE技术联合CDFI检测,与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186支肾动脉中,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出10支肾动脉狭窄,21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为88.71%(165/186) ;VE技术联合CDFI检出16支肾动脉狭窄,7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96.24% (179/186).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2支肾动脉狭窄,2支闭塞.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的敏感度39.13%(9/24),特异度99.38%(161/162);VE技术联合CDFI的敏感度58.33%(14/24),特异度98.78%(160/162).结论 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的显示率及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有较大提高.
作者:李可基;杜毅力;曹永政;彭格红;乔向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DTI评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SP)患者双侧钩束的损伤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症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3例偏执型SP患者(SP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行脑部DTI扫描,测量双侧钩束的FA值和平均弥散率(MD)值,对同侧DTI指数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患者两侧钩束的DTI指数进行组内比较及不对称性分析,其中不对称性分析采用不对称系数(AI)进行计算,并统计分析,后对SP患者双侧钩束的DTI指数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偏执型SP者左右侧钩束的FA值分别为0.65±0.31和0.55±0.12,MD值为(0.75±0.04)×10-3 mm2/s和(0.75±0.04)×10-3 mm2/s;对照组FA值分别为0.66±0.09和0.65±0.07,MD值为(0.75±0.04)×10-3mm2/s和(0.75±0.05)×10-3mm2/s.SP患者双侧FA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FA值与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rL=0.36,P<0.05;rR=0.35,P<0.05)、一般病理症状得分(rL=0.35,P<0.05;rR=0.39,P<0.05)及总分(rL=0.40,P<0.05;rR=0.41,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PANSS阳性症状得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SP组与对照组同侧钩束MD值及SP组双侧钩束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患者钩束不存在显著左右不对称性(P>0.05).结论 DTI能发现偏执型SP患者双侧钩束纤维微观结构的损害以及两侧不对称性的缺失,并且这些损害与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宏磊;邬海博;袁慧书;刘毅;阎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应用TT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及下壁4个位置的MADs,并计算其平均值,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衰组的年龄、LVEDD、体表面积对LVEF与MADs均值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LVEDD、LVEDV、LVESV明显增高(P均<0.01),LVEF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4个位置的MAD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T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平均值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r=0.97,P<0.01).MADs平均值与LVEF的关系受LVEDD的影响(r2=0.69,P<0.01).结论 TT测量MADs结合LVEDD可以准确、简洁、快速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商志娟;王珂;孙颖慧;丛涛;安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无名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病变的患病率及超声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1619名,根据年龄分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超声观测各年龄组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和粥样硬化斑患病率,并与颈动脉各部位及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病变进行对比.结果 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超声检测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10.38% (22/212)、24.63%(50/203)、27.88%(126/452)、53.85%(343/637);单独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0.91%(20/22)、66.00%(33/50)、32.54%(41/126)、11.37%(39/343).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在40~49岁组及50~59岁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颈动脉的各个部位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P<0.05);60~69岁组无名动脉分叉部内膜中层增厚及粥样硬化斑病变患病率与颈总动脉分叉部相近(P>0.05),但单独出现比例仍然较高.结论 超声检查中老年患者颈部血管时,检查无名动脉分叉部有利于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可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陶杰;常明;李茜;邓旦;陈重;夏荣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胸部X线平片测量3~13岁儿童正常胸廓容积和形态的数据,得出测量值与年龄的相关量表,为诊断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北京地区3~13岁胸廓正常儿童422例,分别测量第1~10肋弓间距(C1~C10)、胸廓高度(H)、胸廓宽度(W);观察各测量值随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比较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测量值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C1~C10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利用X线平片测量胸廓体积可行,各测量值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作者:孙记航;彭芸;曾骐;陈诚豪;韩忠龙;赵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TPA资料,于注射对比剂后13~16 s进行扫描.测量肺动脉主干、各段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及主肺动脉的噪声,由2名医师按照5点评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全部病例均成功配合完成检查,佳path在第Ⅰ~Ⅳ个时相占比例分别为30.00% (9/30)、36.67%(11/30)、26.67% (8/30)、6.67% (2/30).研究组平均MPA的CT值为(286±39) HU,对照组为(278±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研究组MPA低强化值为240 HU,对照组3例低于200 HU.研究组肺段动脉可评价率平均为(88±14)%,高于对照组的(72±33)%(P=0.192).对研究组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强化两研究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0.366、0.714,86.67%病例图像质量及90.00%肺动脉强化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图像噪声及运动伪影的主观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VHS技术有利于捕捉佳肺动脉强化时相,是简单、实用的肺动脉血管造影方法.
作者:齐丽萍;陈颖;高顺禹;李艳玲;李晓婷;李洁;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指数在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6例,根据TSH、FT4分为两组(甲亢组54例、甲减组11例);正常对照组65名.分析3组红细胞指数的差异,计算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佳诊断界点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组间红细胞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定甲状腺功能有无异常的红细胞指数的佳诊断界点为9.84,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5.40%、87.70%、91.60%.结论 红细胞指数作为一项定量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
作者:丛淑珍;梁婷;甘科红;安秀艳;郭汉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例1:患者男,5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并放射至背部3年余,加重2天”就诊.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腹部CT: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右侧肝管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延迟轻度强化.腹部MRI: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呈稍长T1等长T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肝右叶胆管及肝总管上段管腔扩张,内见充盈缺损影(图1).考虑胆管癌可能.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肝总管上段腔内生长绒毛状新生物,质脆,易出血,并向上蔓延进右肝管及肝内分支胆管.术后病理诊断:胆管乳头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吴越菲;王中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