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用中药治疗面部炎性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李茂玉;侯勇;熊艳

关键词:外用, 中药治疗, 寻常性痤疮, 疗效观察, 治疗过程, 针挑治疗, 外敷中药, 皮脂腺炎, 护理方法, 青春期, 溢出, 特征, 囊肿, 毛囊, 结节, 粉刺, 报道, 瘢痕
摘要: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好发于面部,有丘疹、粉刺、脓胞、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皮脂溢出[1].我院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寻常性痤疮114例,以外敷中药配合针挑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过程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人下睑眼袋的个体化修复术

    下睑眼袋(以下简称睑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所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1].常发生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男女,使人呈现出一种老态.根据中老年人睑袋的临床表现特点,自2002年开始对183例中老年睑袋受术者选用不同的术式进行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浩;李安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躯体变形障碍与美容患者选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体对美的大肆宣传,人们变得越来越在意外貌.有报道74.396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外貌[1];普通人群众中1096的男性和15.6%的女性对外表非常不满意[2].在美国从1997年到2004年美容手术增长了119%[3].

    作者:焦虎;范金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的初步研究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和β-磷酸三钙复合后,植入原大鼠肌肉中,探索转染外源基因的MSCs异位成骨能力.方法:SD大鼠12只,在全麻及无菌条件下取其左侧股骨的骨髓基质细胞,并用矿化液诱导培养.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转染到诱导培养的MSCs,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将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的MSCs共同接种于β-磷酸三钙上,体外培养7天后,植入原大鼠肌肉内.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处死动物,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β-磷酸三钙复合体植入肌肉后,材料周围血管生长较多,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小的骨岛逐渐融合为大的骨块,并有骨髓腔样结构,表现出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结论:应用VEGF165基因转染MSCs作为种子细胞植入体内后,有利于发挥VEGF165的血管化作用,同时促进组织工程骨的成骨速度,将会成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探索的方向.

    作者:高全文;柳春明;宋慧锋;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组织异体移植(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CTA),如手、颜面、喉、腹壁移植等,相对于组织结构相对单一的肾、肝、心、肺等实质性内脏器官移植而言,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的异体移植,包括皮肤、皮下组织、骨、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的部分或伞部.

    作者:潘华;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2年2月~2007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18例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24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治疗,连续照射每天一次连续照射4-6次,照射总剂量15-20Gy.术后平均随访36月.结果:优良10例(55.6%),显效5例(27.8%),无效3例(16.7%),总有效率83.3%.3例伤口延迟愈合(16.7%),术后出现色素沉着3例(16.7%),毛细血管轻度扩张2例(11.1%),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沈华;沈尊理;王永春;黄一雄;张兆峰;贾万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线形截骨术围手术期护理

    下颌角肥大比较常见,以下颌角骨性增生肥大、外翻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颜面美丽的追求日渐增多,下颌角整形术就成为流行美容手术之一[1].

    作者:王淑凤;王福茹;孙国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颏部缩窄截骨结合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

    目的:探讨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的方法.方法:应用颏部缩窄截骨结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隆颏矫正颏部宽大后缩畸形患者11例.结果:11例患者颏部宽大及后缩畸形得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颏部截骨缩窄结合Medpor隆颏可一次性矫正颏部宽大及颏部后缩畸形,解决了单纯颏部截骨术后或单纯隆颏术后局部不能达到佳的手术效果的弊端.

    作者:俞冰;张智勇;牛峰;唐晓军;刘剑锋;归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定量化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定位头影测量方法足评价颅颌面骨骼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广泛运用于颅面乍长发育预测及颅颌面骨骼特征等研究[1].

    作者:Samia Ghouse;李静;宋锦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烟酸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烟酸对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8例轻、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烟酸,对照组维生素B6、维生素E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和41.09%,治疗组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停药2周后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烟酸治疗寻常型痤疮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姜浩;李昌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瘢痕内松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

    目的:探讨瘢痕内松解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的可行性.方法:从2005 4-3月到2008 4-11月,应用自制的推刀对收治的6例Ⅱ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行瘢痕内切开,松解挛缩,术后应用颈部弹力套压迫防止瘢痕增生、继发挛缩.结果:头颈部活动度6例中4例明显改善,2例好转.平均随诊8个月(3~20个月)未见挛缩复发.颌颈部曲线自然,颏颈角清晰.结论:瘢痕内松解可增加瘢痕挛缩畸形颈部的活动度.对于轻度颈部瘢痕挛缩可改善外观和功能,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陈斌;李强;李森恺;段晨旺;黄循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睑黄疣33例临床分析

    睑黄疣又称睑黄色瘤,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眼睑,影响美观.多见于中年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前后,可发生于有肝胆疾病者,也可发生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或高脂血症者,更多的患者无明显上述疾病的阳性体征和化验结果.病性发展缓慢,且无自觉症状,患者多因影响容貌而就治,少数患者是因影响功能而就医.

    作者:刘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颜面种植赝复体及其日常护理要点

    外伤、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而缺损可导致患者严重的面部畸形和语言、咀嚼、吞咽功能障碍,同时残缺的面容也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必须通过颜面赝复体进行修复.

    作者:赵雯;舒秋菊;叶晓兰;吴国锋;冯志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结构和功能

    黑素皮质激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中的A类,现共发现有五种黑素皮质激素受体(MC1R~MCSR).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在人类正常黑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存肤色和发色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袁磊;张余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1)、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作者:黄伟;李祖兵;东耀峻;杨学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单侧鼻孔入路矫治重度驼峰合并歪鼻畸形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单侧鼻孔切口矫治驼峰鼻的同时鼻假体植入矫正歪鼻及低垂鼻尖5例,效果满意(如图1、2),报道如下.

    作者:赵军;熊苏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文身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各型纹身120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设备

    作者:郝光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瘤体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地塞米松(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及优点.方法:收集2004年9月-2007年9月用PYM+DXM 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82例.结果:本组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治愈46例(56.1%),基本治愈30例(36.5%),有效6例(7.3%),治愈和基本治愈达92.6%,有效率达1 00%.结论:PYM+DXM联合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刘洪泉;张静;祁智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皮肤组织扩张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自2000年我们开始研究和应用软组织扩张术,已成为面颈部瘢痕、斑痣、血管痛及外伤性纹身的首选修复方法.但由于面颈部对术后效果有着较高的美容要求,更合理地应用扩张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无疑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现将我科几年来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施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体脂肪颗粒和真皮脂肪条移植治疗面部凹陷

    面部凹陷多表现在颊部、眶区和鼻唇沟等部位,我科应用自体脂肪颗粒和真皮脂肪条矫治这些部位的凹陷2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崔子伟;肖志波;杨颖;董海英;孟庆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瘢痕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瘢痕的效果.方法:对50例面部瘢痕患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6次.治疗间隔均为1个月.首先使用超脉冲CO2激光磨削,能量100~200mJ/脉冲,频率10-20脉冲/min.然后使用585nm强脉冲光治疗,脉宽2.5~15ms,能量密度25~35J/cm2.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显效者33例,有效者14例,无效者3例.主要并发症为短暂红斑、色素沉着.结论:超脉冲CO2激光与585nm强脉冲光联合治疗面部瘢痕,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操作准确、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徐芳;李大铁;文洋;王祖红;彭圣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