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蓉;杨琳
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脊椎的任何节段,可压迫脊髓神经根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压迫血管造成脊髓水肿,变性及坏死,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综合征.
作者:夏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12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发生黄疸,原因分别为胆道并发症59例,排异反应36例,病毒(嗜肝、非嗜肝)感染11例,药物性肝损害5例,肿瘤复发4例,Gilbert综合征4例,乳头肌功能紊乱3例,血管并发症2例,放射性肝炎2例,不明原因黄疸2例.结论: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多样而复杂,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实施有钟对性的护理措施,并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使移植受者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毛莎;王乐天;刘小丽;王晓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技术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38例重度烧伤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CVVH技术进行治疗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分析与总结.结果:应用CVVH技术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感染性休克,可清除机体内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有效地做到及时救治,减少并发症.结论:CVVH是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不但可有效地提升护理内涵质量,而且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作者:于燕;李云霞;张超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改良Hotz法治疗伴有眼睑松弛的瘢痕性上睑内翻的手术效果.方法:20人35例伴有眼睑松弛的瘢痕性睑内翻患者,用改良Hotz法矫正倒睫及眼睑松弛.结果: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上睑内翻矫正,眼睑松弛改善,外观美观自然.结论:改良Hotz法治疗伴有眼睑松弛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效果良好,自然美观.
作者:邢茜;陆炯;顾正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肛肠科手术后患者应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缓解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混合痔、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肥皂水清洁灌肠,观察组采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塞露加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效果优于肥皂水清洁灌肠.
作者:胡丽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从给患者讲解糖尿病及冠心病基础知识、发病原因度发病机制、心理教育、饮食、运动及药物等各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有效的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好的了解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老年患者对新知识不易接受.在健康教育中要反复数次,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盾量.
作者:王军梅;王军爱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建立消疮合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消疮合剂用于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处方药物组成,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治疗痤疮的效果.结果: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率达57.7%,总有效率达97.2%.结论:消疮合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治疗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明戈;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压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2月-2009年12月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0月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预防监控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康复训练过程中脊髓损伤患者压疮预防监控及护理干预,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杨瑞玲;巨洋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究三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在晚期食管癌化疗中的临床作用特点和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溯法筛选了71例晚期食管癌例,分成3组.Ⅰ组NP方案(长春瑞滨NVB+顺铂DDP);Ⅱ组TD方案(紫杉醇TAXOL+顺铂DDP);Ⅲ组EAP方案(多柔比星ADM+依托泊VP-16+顺铂DDP).运用药物流行病学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总成本间有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白细胞异常、神经毒性、KPS(≥)10增加人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人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经济学原理敏感度分析:Ⅲ组比Ⅰ组、Ⅱ组的C/E值明显高.结论:NP方案疗效具经济学意义.
作者:张卫春;张景富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应用目标分步实施法,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按护理部每月总体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本科室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把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周,分步设置每周护理工作目标并组织落实.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目标任务的知晓率和落实率,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结论:目标分步实施法是提高护士积极性、持续改进手术室工作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健;彭文涛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男性乳腺增生症的美容效果.方法: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下部分乳晕边缘做半周切口,皮下剥离至增生腺体边缘,再刺离其基底部,整块切除,术后伤口内置引流管一根,加压包扎.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无复发,伤口瘢痕不明显,胸部平坦,外形美观.结论:经乳晕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优于其他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友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氨茶碱持续泵注.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可以在儿科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岩;高书焕;柴颖;刘光磊;么焕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的一种小儿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和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有少量液体.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丰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婴幼儿多见,2岁~4岁发病率高.<作者简介>=葛爱会,女,本科,扩师,研究方向:手足口病.
作者:葛爱会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急性深静脉血栓(DVT)进行导管介入直接溶栓和系统性溶栓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间采用导管介入直接溶栓与系统溶栓进行治疗的43例DVT患者平均(42.3±8.7)岁.所有病例患DVT平均(5.9±4.5)天时间.通过外周静脉或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后残留静脉狭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23例行导管直接溶栓20例(86.9%)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复通.3例(13.0%)行PTA治疗,残留狭窄以支架成形治疗.20例行系统溶栓,4例(20%)成功地使栓塞静脉段复通.结论:导管直接溶栓在治疗急性DVT中疗效优于系统溶栓.
作者: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对168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我科168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中发生置管后并发症4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20例,发生率为11.90%,皮肤过敏样改变8例占4.76%,导管脱出7例占4.17%,局部感染5例占2.98%,导管堵塞6例占4.17%.结论:穿刺前注意对患者的评估,采用正确的维护方法,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作者:潘杰;王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研究规范护理的行为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运用“七多七不”护理服务规范进行护理,每季度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规范护理行为前后各三年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护理行为后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了5.08%.结论:“七多七不”服务规范了护理的行为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齐娟;王建辉;康伟;魏敏香;刘园园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通过对出院病人的回访,及时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方法:由专人负责在病人出院后10天内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了解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并告之康复护理知识.结果:及时得到出院病人的心声,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结论:回访是完全必要的,促进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吴强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通过能级对应、动态调整的排班模式的探索,探讨按能级上岗的排班方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护士按能级标准分为四级,根据不同能级分配不同岗位,改变过去功能制的排班方式为按病人分岗位,护士按能级高低分管不同教量和质量的病人,病房无不管病人的护士,使护士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合理化;结果;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对增加护士的责任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护理梯队等方面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结论:能级管理的排班模式有效应用护理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通过监测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SP)与各时间段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在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心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并予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各时同段血糖中以03:00至06:00低,餐后2、3h血糖高.HbAlc、GSP与三餐前1h、三餐后1、2、3h、晚上22:00至24:00、00:00至03:00、03:00至06:00段平均血糖均显著相关,与全天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时间显著相关,HbAlc、GSP与三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时间无关.血糖波动系数与全天血糖平均水平呈显著相关.结论:HbAlc、GSP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全天各时间段平均血糖水平、全天血糖水平和全天高血糖时间,血糖波动系数与HbAlc、GSP和全天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邓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体现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上.本文对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因素与管理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作者:冯国强;李欣;吴成刚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