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平扫价值

艾国平

关键词:内翻性乳头状瘤, CT平扫, 鼻腔, 副鼻窦, NIP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平扫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0月至今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的CT平扫表现,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9~76岁,平均53岁.分析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平扫价值.结果:36例均为单侧,呈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多位于上颌窦口和筛窦交界处,常沿中鼻甲生长,常伴轻度鼻甲骨质吸收,并易引起同侧副鼻窦口梗阻而造成相应鼻窦积液、骨质增厚硬化.结论:CT平扫对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检出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定性缺乏特异性,能提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能性,判断肿瘤的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疮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建立消疮合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消疮合剂用于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处方药物组成,设计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观察治疗痤疮的效果.结果:服用一个疗程后,痊愈率达57.7%,总有效率达97.2%.结论:消疮合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治疗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明戈;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乳酸环丙沙星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配伍禁忌

    近年来,临床心血管药物品种不断增多,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体会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反复发作盆腔炎患者在给予西医抗菌素治疗,同时根据其中医的症型进行辩证论治.结果:痊愈37.5%,显效40%,好转22.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臂丛神经麻醉致膈神经麻痹又合并丁卡因过敏诱发低氧血症1例

    患者,男,49,主因右肱二头肌长头腱陈旧性断裂需在臂丛麻醉下行修补术.手术前检查除外科情况外,无其它异常.人手术室后开放静脉,6参数监护仪监护下,右斜角肌间沟穿刺成功后,常规注入含0.25%丁卡因的1.6%利多卡因20毫升,7分钟后患者自述呼吸费力,见呼吸25次/分,逐步加快至35次/分,血压稳定,心率110次/次,血氧饱和度由99%降至78%,呼吸幅度左侧明显强于右侧.

    作者:许占平;王进亮;张晓云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型护理人才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在护理技能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对培养创造型护理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立颖;贾庆军;张立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12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抗生素的整体使用情况以及合理性.方法:针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出院病历2016份,随机抽查当中的120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本研究的120份病历中,76例(63.3%)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其中针对手术而采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68例,占89.5%.手术前和手术中用药合理情况良好,合理率为97.1%,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手术后应用抗菌药上.结论:我院抗菌药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住院病人的抗生素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

    作者:徐建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喉返神经显露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技术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1-2011.1对104例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病例进行喉返神经显露,观察术后发音情况.结果:104例手术中l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时常规行喉返神经显露可有效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作者:马林;安翎;丁永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大面积烧伤植皮后残余创面应用浸浴疗法与护理

    目的: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植皮后的残余创面.方法:选择80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在TBSA20%~90%之间,其中浸浴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换药组(对照组,4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采用1:10000的洗必泰浸浴液浸浴治疗,后常规换药.根据病情,每周两次或隔日浸浴,同时加强护理,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记录愈合情况;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换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缩短(P<0.05),治疗1周后创面菌株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植皮后的残余创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作者:徐萍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医疗整形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术后镇痛不仅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且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有利于术后恢复.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较强抗炎镇痛作用,被用于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较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用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医疗整形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的特点.

    作者:赵敏;常家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科多年来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的途径,以达到在健康教育的意识、技能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者:魏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石家庄地区孕妇血清铅与初乳铅含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为了解石家庄地区孕妇血清铅和初乳铅的含量,同时尝试寻找降低人体含量的途径,对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80例正常产妇进行血清和初乳铅含量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铅含量为10.237±3.41ug/dl,与初乳铅含量11.43±3.174ug/dl比较呈高度显著性相关(r=0.7843 p<0.0001)揭示乳汁铅含量水平受血清铅含量的影响,铅可通过血液进入乳汁,母亲通过喂乳可将铅传递给新生儿.

    作者:彭素婉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一例心肌扩张病心跳骤停患儿抢救成功后的护理体会

    心肌扩张病患儿出现心跳骤停后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艳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逆向剥离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逆向剥离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至2010年中的83眼翼状胬肉病人采用逆向剥离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内有1眼翼状胬肉复发(1.20%),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逆向剥离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能够治疗翼状胬肉,并且可以有效减低术后复发率及干眼不适感.

    作者:李华;古爱平;吴艺;钟艳芳;龙佩仪;谭朵;刘燕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食管癌术后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11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及对照组(PE)各50例.观察两组术后相关营养免疫指标的变化、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相关营养免疫指标,EEN组在术后一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E组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EN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PE组显著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减轻术后蛋白分解,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詹晓晴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20例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及配合特点.方法: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观察术前患者准备情况、手术是否顺利进行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术前精心的护理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能有效促进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夏晓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6例有昏迷史的DEACM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中药制剂改善脑供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15天一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在15天、30天、60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0天、60天时,好转于治愈之间,均有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无效与总有效无论在15天、30天、60天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DEACMP,可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春虹;李福泰;巩晓英;王继恒;张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一级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基层医院院感管理现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措施及重点培训方向,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98所一级综合医院的院长副院长或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消毒隔离所需设备设施不具备;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培训不到位;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职业防护知识缺乏、措施不到位.结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地方医院感染质控组织,应共同应建立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培训机制,形成医院感染的监督网络,保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能顺利落实到基层医院.

    作者:刘丽萍;程凤文;吕建晓;种玲玲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风疹疫苗接种引起过敏2例报告

    20世纪90年代我国风疹疫苗问世,随后在儿童预防免疫中被广泛应用,使其发病率呈现大幅度下降.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风疹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接种后通常无任何不良症状,过敏反应极为罕见.

    作者:王思佳;田仁红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便捷式腹带的研制与应用

    对于肝移植术后患者留置的T管一般需要带三个月才能拔除.为了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医护人员通常用条状胶布将引流管固定在引流管口敷料周围的皮肤上,然后用常规腹带加压包扎.这种腹带对固定引流管有一定的限度,容易因患者坐起或下床活动带动引流管的拉扯而脱出.

    作者:张学明;杨娜;孙丽萍;王乐天;刘小丽;管丽丽;杨春燕;毛莎 刊期: 2011年第z5期

  •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在白内障术中悬韧带断裂及后囊破裂过大、囊内术后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外伤性白内障、晶体脱位等无晶体后囊膜的术眼中的应用.方法:我科于2005年4月-2010年12月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术完成了26例(26眼),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其中:①一点固定悬吊法:完成了3例(眼),用于后囊破损孔偏上,下方残存后囊及悬韧带较多,可以支撑住一个晶襻,另一襻缝线固定于睫状沟;②二点固法:完成了23例(23眼),用于后囊破损严重或完全消失,两个晶体襻完全靠缝线固定在睫状沟.结果: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9月,佳矫正视力1.0,低矫正视力0.1,视力在0.5以上者19眼(占73.09%),26例人工晶体位置正,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后囊或后囊膜、晶体悬韧带大范围缺损的手术首选.

    作者:何亚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