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华;陈开;邓静;任勇军;雍熙;汪海飞;陈志龙;朱彦斌
目的 总结近年来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CSN)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CSN与恶性肿瘤关系的文献,就CSN及其主要亚单位(CSN5及CSN6)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均发现有CSN的高表达.CSN主要是通过调控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来降解p53等抑癌基因,从而发挥肿瘤促进作用.CSN5为CSN的脱nedd化活性中心,而CSN活性的发挥是以整个复合体的完整为前提的,即必须有CSN6(CSN结构的核心支架)的存在.CSN6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而CSN5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及DNA损伤修复来促进肿瘤生长.结论 研究CSN在恶性肿瘤进程中的作用,能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但其各亚单位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其上游调控因子亦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作者:孙丽莎;陈光磊;刘绪红;魏亮;周艺真;陈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14例低危患者行抗凝治疗,24例中危患者行抗凝和系统溶栓或介入治疗(导管捣碎局部溶栓或置管溶栓),10例高危患者行抗凝治疗和介入治疗.低危组14例患者中,治愈12例(85.7%),显效2例(14.3%),总有效率为100%;中危组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66.7%),显效8例(33.3%),总有效率为100%;高危组10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4例,死亡1例,总有效比例为9/10.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本组4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 ~ 12个月,中位数为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无一例再发肺动脉栓塞,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首先进行危险分层,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则效果较好.
作者:郑江华;陈开;邓静;任勇军;雍熙;汪海飞;陈志龙;朱彦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近30多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中心的作用.对急性创伤患者而言,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CT检查由于其突出的空间分辨率、快捷的扫描速度、对形态学细节的精细显示以及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准确反映,已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特别是在腹部创伤领域,不论是显示腹部脏器(实质和空腔脏器)的损伤,还是显示腹膜腔、腹膜后和腹壁的异常,不论是发现创伤改变,还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CT检查都可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评价腹部创伤(尤其是腹部钝性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1].现笔者简要介绍腹部CT检查技术及腹部创伤常见的CT表现.
作者:宋彬;黄子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病例资料 术后血肿及皮下积液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术后放置引流管可以预防积血和积液的发生.但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多数甲状腺手术后可不放置引流管.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对其施术的10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均未给予引流处理.105例患者中,男27例,女78例;年龄20 ~ 74岁,平均47岁;复发性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原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原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单侧甲状腺腺瘤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肿瘤直径≤1.5 cm);甲状腺Ⅰ度肿大57例,Ⅱ度肿大46例,Ⅲ度肿大2例;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11例;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6例.
作者:段家镜;蒋伟国;赵淑艳;高寂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哽咽感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后有哽咽感,无恶心和呕吐.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肿块,未予处理,入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内镜(EUS)检查:食管下段黏膜隆起(平滑肌瘤?);胸部CT检查:食管下段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贲门肿块(平滑肌瘤?),遂在全麻下行开腹近端胃部分切除术.
作者:李卫平;廖宗源;吴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3D补片免固定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施行的96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结果 96例患者均成功在全麻下应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31~58 min、(37.6±4.3) min;术中出血5~25 mL、(10.9±2.7) mL;住院时间3~8 d、(4.0±0.3)d.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阴囊血清肿、腹股沟区疼痛不适及异物感等并发症.术后96例患者全部获访,随访时间均为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均未发生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等并发症.结论 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了腹股沟区血管神经副损伤等优点.
作者:高峰;李荣江;张晶锐;邱振雄;黄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不足,重新评估此项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此项技术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估.结论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且射频消融设备和技术本身仍有待改进.
作者:陈作观;刁永鹏;李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腹泻1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泻,为糊状或稀水样便,约3~4次/d.近3个月腹泻加重,排稀水样便(3 ~6 L/d、5~7次/d),混有黏液,伴乏力和头晕,偶伴恶心和呕吐,且渐消瘦.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呈脱水貌,皮肤干燥,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K+ 2.1 mmol/L,Ca2+ 1.95 mmol/L,Na+ 141.3 mmol/L,C1 107.2 mmol/L.彩超检查示左上腹探及一低回声团块,约6.9 cm×5.3 cm×6.0 cm大,内示血流信号.
作者:龚帅;张蓬波;任泽强;张秀忠;张冲;姚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势、会阴缺损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文献,对其临床价值作一综述.结果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降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术中直肠穿孔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手术造成的巨大缺损经适当处理也可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施行该术时应尽量避免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及会阴部疼痛的发生.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占宇;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4基因(Ad-IL-24)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Karpas29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Karpas29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d-IL-24组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组(Ad-GFP组).Ad-IL-24组加入200.0 μL Ad-IL-24原液,Ad-GFP组加入200.0μL Ad-GFP原液,空白对照组加入200.0μL PBS溶液.分别于处理12、24及48 h后,采用细胞毒性与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3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于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时间延长,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点与Ad-GFP组相比较,12、24及48 h时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较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Ad-GFP组相比较,Ad-IL-24组的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引起Karpas299细胞的凋亡.
作者:姜广斌;刘磊;孙万邦;杨吉成;郭锦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和头低足高体位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建立气腹后(T3),摆放头低足高位后(T4),手术开始后30(T5)、60(T6)、90 (T7)及120 min (T8)时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CO2分压(PaCO2)资料,探索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和头低足高体位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R、SBP、DBP、MAP、CO、CI、pH、PaO2及PaCO2的时间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P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和T2时间点比较,T7和T8时间点的CVP值均较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患者的CVP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升高,但积极做好术前评估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控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后,腹腔镜手术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杨孙虎;侯军丽;阿不都斯木;阿合提别克·塔布斯;郑建忠;马博;任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5年,中国迈入了“质量新时代”,其主旋律是依法治国.作为临床医师也应做到“质量强医、依法行医”,但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分级医疗制度,如何依法行医仍然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普及,人工气腹状态下的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对高危患者的威胁增加,IAH和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
作者:张连阳;张岫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患者于1年前行体检并未发现脾脏异常,但于3d前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前无任何症状,入院后查体无异常.行CT检查示脾脏上极有一约6 cm×5 cm大的团块占位;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及CA-125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考虑为脾脏占位,遂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大小正常,脾脏上极有一约6 cm×5 cm×5 cm大的质硬包块,表面呈苍白色,腹腔内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包块,遂切除脾脏.
作者:刘珍妮;雷建勇;王文涛;严律南;徐明清;杨家印;冯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胰腺癌(PC)的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关于PC治疗靶点的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PC是目前世界上具挑战性的肿瘤之一,其进展性很强,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PC的一个治疗难点就是它对放化疗不敏感,目前的化疗方案还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近,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PC患者的预后,涉及到信号传导通路、免疫反应、基质反应和表观遗传变异.结论 在PC的治疗中涉及多种治疗靶点.鉴于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显著阻止PC的进展和改善其生存期,未来对于新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强烈.
作者:余文;薛雾松;门斯烨;徐秀琴;刘宝清;陈子彦;安佳琳;杨成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行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检测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收集同期160名自愿接受上述基因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2种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为:CC 72例,CT 64例,TT 24例;对照组为:CC 78例,CT 69例,TT 13例.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基因型为:AA 58例,AC 84例,CC 18例;对照组为:AA 62例,AC 77例,CC 21例.2组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沈宏;张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1~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瑞能)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进食等热卡等氮的均浆膳,术前均连续服用5d,至术前1d.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5d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d的肝肾功能指标以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d试验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d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10.0%),腹腔感染1例(3.3%),尿路感染1例(3.3%),肺部感染2例(6.7%),共计7例(23.3%).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结论 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伍映鑫;夏霖;王勇;黄宇倩;伍晓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先天性巨结肠痉挛段和扩张段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因先天性巨结肠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30例患儿的活体肠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检测扩张段和狭窄段肠组织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比较扩张段和狭窄段肠组织中两者表达的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痉挛组肠组织中GAP-43 mRNA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052 8,低于扩张组的0.119 0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0例患儿的狭窄段肠组织和扩张段肠组织的肌间神经丛及黏膜下神经丛中GAP-43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但痉挛段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染色均较扩张段相应部位浅;与扩张组的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比较,痉挛组相应部位的GAP-4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低(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肠组织中GAP-43蛋白的表达较扩张段肠组织下调,提示GAP-43蛋白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黄发新;刘磊;王建尧;徐金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肝脏占位,但确诊依据的是术后病理学检查.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半肝切除术(非浸润型),随访期间均存活,1例行囊壁完整切除术(浸润型)者于术后18个月死亡;1例行囊壁大部分切除术(浸润型),于术后12个月死亡;1例行彩超引导下的肝脏穿刺囊内积液引流、细针穿刺活检术(浸润型),于术后7个月死亡.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为肝脏囊性病变,但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肝内胆管囊腺癌局限于囊内者,通过行完整切除即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而癌细胞向囊壁外肝组织浸润生长者的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作者:姚俊超;郭大伟;姜堃;郭金帅;孙文郁;林琳;梁健;姜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人异黏蛋白(metaherin,MTDH) mRNA及其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保存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TDH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1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DH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D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MTDH mRNA(8.50±0.84比4.55±0.81,t=10.797,P=0.000)及其蛋白(0.65±0.24比0.25±0.16,t=6.375,P=0.01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在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42例MTDH蛋白呈阳性表达(58.3%),30例呈阴性表达(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乙肝性相关性肝癌患者中,Edmondson分级为Ⅲ级(OR=4.783,95% CI:2.663 ~ 11.918,P=0.020)、有微血管浸润(OR=37.790,95% CI:2.227~99.434,P=0.005)及有淋巴结转移(OR=7.332,95% CI:3.325~30.669,P=0.023)均与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有关.结论 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存在MTDH 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且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
作者:欧琴;赵宗彬;王耕;李文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腹腔扩容术(IAVI)治疗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效果及其关键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严重创伤后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先行IAVI,手术时间为80 min,术中出血50 mL,手术顺利.术后监测膀胱压(1次/4 h),于IAVI后14 d行腹壁创面植皮以形成计划性腹疝.该例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于术后20 d出院.于出院后9个月再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后该患者获访24个月,随访期间腹壁疝无复发,未见其他不适.结论 IAVI能够有效防治ACS,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孙士锦;张连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