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蔡金华;兰秀夫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超声或结合生理盐水灌肠后超声检查的结肠息肉患儿46例,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对超声检出结肠息肉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患儿46例,其中单发息肉44例,2枚息肉2例;7枚息肉直径≤1 cm,38枚>1 cm且<3 cm者,3枚≥3 cm.超声诊断息肉患儿43例,其中单发息肉42例,2枚息肉1例;超声漏诊3例(4枚息肉).超声检出息肉的总敏感度为91.67%(44/48),其中对直径>1 cm且<3 cm、≥3 cm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97.37%(37/38)、100%(3/3),明显高于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4/7,57.14%).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等特点,可作为检查小儿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庆华;李杰;刘小芳;苗莉莉;张文花;张新村;曲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前及不同透析时间段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指标,观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随透析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计算透析前和不同透析时间段(透析前、透析12个月、透析36个月)以糖尿病(DN组,n=60)和其他疾病(NDN组,n=60)为原发病的尿毒症患者和正常成人(n=20)的肱动脉扩张系数(DC)、僵硬度(SD)及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FMD).结果 ①DN、NDN组透析36个月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透析12个月,SD值大于透析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DN组、NDN组DC值和FMD值减小,SD值增大(P<0.05);透析前及各透析时间段组间比较,DN组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NDN组,SD值大于N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皮功能损害程度较其他原发病患者更为严重,且随透析时间延长继续恶化.
作者:李丽娜;李翔;徐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斑点追踪(STI)技术探讨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左心室内膜及外膜心肌应变的特征.方法 对48只不同月龄的健康成年雄性小鼠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脱机分析两个不同切面左心室内、外膜的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的峰值应变(PK)、达峰时间(TPk)、室壁大达峰延迟时间(MOWD)等指标.结果 不同月龄间心率、IVST、LVPWT、LVEDD和LVES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3月龄组比较,12月龄组LVEF、LVFS均减小(P<0.05).随月龄增加,小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PK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与3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测值均明显减小(P<0.05);与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径向应变测值也明显减小(P<0.05).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及圆周应变均显著小于内膜下心肌(P<0.01).随月龄增加,左心室内膜下和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及径向TPk、MOW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与3、6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的部分测值明显增大(P<0.05).同月龄正常小鼠内膜下及外膜下心肌纵向、圆周TPk及MOWD接近(P>0.05).结论 UBM及STI技术能够无创、简便地全面评价正常小鼠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的应变;所获不同月龄正常小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正常测量值范围可为今后其他小鼠心脏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振洲;李泉水;郑敏娟;Shu-ping GE;Xiong-wen CHEN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家兔正常肝脏CEUS两种大小ROI的定量参数.方法 将15只肝脏正常的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行CEUS检查,选择两种大小的ROI,得出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相应的定量参数[曲线上升支斜率(SIC)、峰值强度(DPI)、达峰时间(TT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大小ROI所测得的定量参数中,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实质区适合应用固定大小的ROI,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适合应用与血管截面积大小相同的ROI.
作者:李银燕;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陈韵;周永红;潘恒;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一种与运动功能、视觉、听觉以及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经颅超声能对PVL做出初步诊断及预后评价,且可重复多次对早产儿脑部结构变化进行评估;结合MRI,可评价PVL患儿的损伤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早产儿脑白质软化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程桂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上臂五大神经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检查30名正常成人60侧上臂神经分支,描述并记录声像图特点及检查方法,测量其横截面积.结果 以骨骼、肌肉、肌腱、血管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正常成人上臂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及其与周围骨骼、肌肉、血管的毗邻关系.测得的横截面积分别为;腋神经(5.11±1.54)mm2,肌皮神经(4.85±1.70)mm2,正中神经(11.03±2.13)mm2,尺神经(7.76±2.72)mm2,桡神经(5.08±2.46)mm2.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上臂五大神经分支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陈敏;鄂占森;徐文中;赵新宇;代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奥曲肽(131I-TOC)对Graves病病理生理过程中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以相同浓度131I-TOC处理增殖期和静止期细胞以及不同性质细胞后,观察131I-TOC的毒性作用;以不同放射剂量的131I-TOC处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后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131I-TOC对增殖期细胞以及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随着剂量增加,细胞毒性增强.结论 131I-TOC有望成为治疗Graves病的新方法.
作者:周颖明;卢霞;王荣福;闫平;张一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孕妇25岁,孕1产0,孕33周.产前常规超声;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双顶径86.43 mm,腹径86.23 mm,股骨长65.31 mm,羊水指数36/46/49/38 mm,胎心搏动存在;CDFI示脐动脉阻力指数0.54,S/D 2.18,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0.61,胎盘位于子宫右侧壁,Ⅱ级,厚约32.12 mm;胎儿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内,反复扫查胎儿右侧胸腔,未探及明显肺组织回声(图1);左侧胸腔内肺组织回声均匀.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左枕前,单活胎,胎儿右肺缺如.引产后证实胎儿右肺缺如.
作者:邵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女,34岁,因”阴道出血近1个月,HCG持续上升”入院.患者1个月前宫颈妊娠,清宫术后超声复查“子宫、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当日血βHCG 81 596 mIU/ml,超声见右侧卵巢大小32 mm×24 mm,内见26 mm×19 mm无回声区,且有细小分隔;左附件区见32 mm×36 mm无回声区,内见细小分隔,宫颈处见4 mm×3 mm等无回声区.
作者:赵淳;邓学东;刘会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与屏气二维双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2DNAV DIR FSE,2DBH DIR FSE)黑血心脏MR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前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分别进行2DNAV DIR FSE及2DBH DIR FSE黑血MR心脏成像,对比评价两个序列对应层面的图像质量(定性评价及定量分析).结果 2名医师评估2DNAV DIR FSE序列图像质量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73,P<0.01);2名医师对2DNAV DIR FSE序列相对诊断可信性主观评分显著相关(r=0.733,P<0.01).2DNAV DIR FSE序列各层面图像左心室心肌、心腔信噪比及左心室心肌/心腔对比噪声比均低于2DBH DIR FSE序列(t=-15.847、-18.399、-14.824,P均<0.05).结论 采用PAWS及SMV算法的2DNAV DIR FSE黑血MR序列对于屏气配合差的患者优势明显,但对屏气配合良好者不宜作为首选.
作者:具海月;杨立;程流泉;蔡祖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磁共振T2W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进行多参数定量测量,观察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63名6个月~12岁正常发育小儿髋关节进行MR扫描,测量反映股骨头覆盖率的指标,包括髋臼总覆盖角(TCA)、骨性髋臼覆盖角(ACA)、盂唇覆盖角(LCA),并测量反映髋臼窝宽度、深度和股骨头直径的指标,包括髋臼窝宽度(AW)、髋臼窝深度(AD)和股骨头直径(DFH),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CA、LCA、AW、AD、DFH均与年龄呈明显相关.TCA在1岁以内与年龄有相关性,1岁以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TCA与ACA及LCA均呈明显正相关,ACA与LCA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正常髋关节的发育是髋臼软骨增加、骨化比例增多、髋臼窝逐渐增大与加深、股骨头逐渐增大的过程.发育早期髋臼软骨及盂唇在维持髋关节承重及保持关节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大,骨性结构逐渐替代软骨结构的作用,髋臼与股骨头同步发育,髋关节结构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曾斯慧;刘鸿圣;徐宏文;陈元凯;缪定强;聂丽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对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疑诊冠心病的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51例(研究组)及窦性心律且心率<70次/分者40例(对照组),在1个月内完成MSCTCA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SCTCA对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组MSCTCA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73%(29/55)、78.02%(142/182)、88.98%(113/127)、67.44%(29/43)、81.29%(113/139),中度狭窄为62.50%(30/48)、87.82%(137/156)、99.07%(107/108)、96.77%(30/31)、85.60%(107/125),重度狭窄为69.89%(65/93)、90.07%(263/292)、99.50%(198/199)、98.48%(65/66)、87.61%(198/226).MSCTCA与DSA检出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总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9,P>0.05);两种方法在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方面显著相关(r=0.731,P<0.01).结论 与DSA相比,MSCTCA评价心率较高、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虽然偏低,但采用适当的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后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与DSA相关性较好,能满足临床筛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适应证的需要.
作者:曾庆玉;邸杰;祖德贵;潘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0T MR DWI对兔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将其中18只兔制成IRI模型,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随机分为0.5 h、2 h和6 h组,每组6只;另外6只作为对照组,仅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未阻断血供.b值分别选取100、200、300、500、600 s/mm2,行T2W、T1W、增强T1W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RI后0.5 h,T2WI和DWI表现为整个肝左叶信号增高,在2 h和6 h时出现点片状高信号以及相对应的强化减低区.b=100、200、300 s/mm2时,0.5 h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h组ADC值虽有升高(b≤300 s/mm2较明显),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6 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表现;IRI早期肝细胞弥漫性肿胀、肝窦内、中央静脉及小动脉内大量红细胞淤积.随着损伤加重,肝窦及肝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结论 应用较小b值(b≤300 mm2/s),3.0T DWI能反映兔肝脏IRI早期阶段的肝血窦淤血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早期动态监测、预防肝脏IR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成伟;易贤林;罗维;曾琼新;曹希明;梁长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危及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包括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疾病.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技术已用于临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但心血管并发症仍严重影响CRF和MHD患者的生存率.超声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本文就该技术对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一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迎莲;郑敏;常叶;谢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脂肪肝分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5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分为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21例)3亚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常规超声扫查后,使用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扫查,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测量ROI内应变均值.结果 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表现有不同特点.弹性成像ROI内应变均值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价脂肪肝程度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越峰;甘科红;丛淑珍;李妙珊;李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短期疗效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骨肉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的MR平扫和增强图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和强化特点.结果 HIFU治疗前11例原发骨肉瘤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HIFU治疗后病灶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减低;8例治疗1个月后病灶未见强化,其周围区域见条带样强化,3~4个月后呈线样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变骨干内见片状强化;1例治疗1个月后在病灶边缘出现结节样强化,再次HIFU治疗后强化消失,病灶周围见条带状强化;1例治疗后与治疗前强化形式相似,再次HIFU治疗后病灶未见强化,周围出现线样强化带.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评估原发骨肉瘤HIFU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根据常规MR平扫的信号改变不能准确判断肿瘤完全坏死或残留.
作者:鄢雄;余聪;郭大静;赵建农;冉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和(或)综合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及常规影像学方法检查患者的随访及临床评价资料,与临床随访的金标准[再次术后病理和(或)长期随访观察]进行对比,并分析PET/CT显像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 52例患者中,33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19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PET/CT显像以视觉分析法结合标准摄取值(SUVmax≥2.5作为阳性诊断标准),34例诊断为复发和(或)转移(真阳性30例,假阳性4例),阴性结果18例(其中3例为假阴性).PET/CT在随访中诊断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30/33)、78.95%(15/19)、86.54%(45/52)、88.24%(30/34)和83.33%(15/18);而常规影像学分别为70.00%(28/40)、58.33%(7/12)、67.31%(35/52)、84.85%(28/33)和36.84%(7/19).基于PET/CT结果,16例(16/52,30.77%)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 应用18F-FDG PET/CT检查对卵巢癌综合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在监测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
作者:奚嘉婧;兰晓莉;曹国祥;张永学;廖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的差异.方法 COPD患者76例,正常对照者30名(正常组),均接受胸部HRCT检查.对双上肺尖后段及亚段、双下肺后基底段及亚段支气管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测量4支段和4支亚段支气管的壁厚度(WT)、腔内径(Din)、壁面积(WA)和壁面积百分比(WA%),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76例COPD患者分为支气管炎型(A组,41例)和肺气肿型(B组,35例)2种临床表型.A组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以亚段支气管明显;B组表现为肺密度减低和肺气肿,支气管壁增厚不明显或轻度增厚.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T大于正常组(P<0.05),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A组亚段支气管Din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A、B两组段和亚段支气管WA%大于正常组(P<0.05),亚段支气管WA%显著大于段支气管(P<0.05).结论 HRCT能够检测段和亚段支气管重构,有助于诊断COPD患者临床表型.
作者:邹利光;张旭升;戚跃勇;张松;文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99mTcO4-甲状腺显像中甲状腺内稀疏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与整个甲状腺内平均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疏/甲比)与Graves病(GD)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关系.方法 对172例经131I治疗的GD患者于治疗前进行99mTcO4-甲状腺显像,并计算其疏/甲比.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痊愈组、甲减组和未愈组.用ROC曲线确定疏/甲比的诊断阈值,分析疏/甲比与治疗后甲减的关系.结果 取疏/甲比0.92为诊断甲状腺内存在稀疏部位的临界值,其灵敏度为0.86,特异度为0.65.甲减组与痊愈组、未愈组的疏/甲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甲比<0.92时,治疗后甲减发生率高.结论 疏/甲比与131I治疗后GD患者发生甲减有相关性,疏/甲比<0.92时,甲减发生率高.
作者:李俊红;韦智晓;李亚范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