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组织因子对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

俞永江;马海涛;曹农;焦作义;李玉民

关键词:组织因子, 胃癌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侵袭转移
摘要:目的 构建稳定转染人组织因子(TF)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研究TF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自人胎盘组织克隆目的基因TF,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TF的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稳定、高效表达TF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TF.转染组TF mRNA及TF蛋白表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 TF能够增强人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腹膜外间隙的建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期间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对117例患者行免钉合改良TEP.结果 117例患者中行TEP 114例,中转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3例.手术时间38~196 min,平均单侧58.6 min,双侧106.5 min.住院时间2~10d,平均4.2d.主要并发症为阴囊积液或血清肿11例(9.4%),阴囊积气8例(6.8%),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2个月,无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卵圆钳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TEP是安全可行和经济实用的.

    作者:黄子团;李常明;梁永明;江泽宇;凌幸发;曾峰;吴素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重要作用(附66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和全腹膜外(TEP)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6例(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TAPP疝修补术16例(20侧),TEP疝修补术50例(58侧).3例TEP疝修补术中转行TAPP疝修补术.单侧手术时间(86.92±36.38) min,术中出血(6.08±3.4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11/66),其中术后浆液肿3例,修补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阴囊气肿2例,尿潴留2例,肠梗阻l例.复发2例.术后住院时间(4.52±0.99)d.出院后(10.32±1.86)d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6±1.96)个月(1~38个月),未观察到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熟悉和掌握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及其重要结构,是避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曾辉;郑本波;李锋;许进;刘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组织因子对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

    目的 构建稳定转染人组织因子(TF)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研究TF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自人胎盘组织克隆目的基因TF,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TF的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稳定、高效表达TF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TF.转染组TF mRNA及TF蛋白表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 TF能够增强人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俞永江;马海涛;曹农;焦作义;李玉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优化乳腺病变的诊断流程

    传统的乳腺病变诊断流程是对临床可触及病变进行术中切开活检和快速冰冻检查一步法的诊断流程,随着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及新辅助治疗的开展,传统的乳腺病变诊断流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要优化乳腺病变的诊断流程.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0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体会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作者:高海燕;朱玉兰;林维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状腺手术切口大小对术后瘢痕美观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甲状腺小切口手术后瘢痕的美观效果是否优于大切口.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连续患者并随机均分为2组,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 cm,大切口组为9 cm.3年后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切口瘢痕进行评价;同时拍摄数码照片并由研究非相关人员进行独立评价.结果 2组均分别有13例患者完成了3年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瘢痕总体评分分别为(2.5±1.9)分与(2.2±1.5)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其他的瘢痕评价量表(包括VSS评分、PSAS评分以及OSA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非相关人员对瘢痕数码照片的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较大切口并不降低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

    作者:王会元;蔡伟;李非;罗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

    乳腺癌的腔镜手术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手术方式上从单一手术发展为可以涵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多种系列手术,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过不断验证和总结.因此,乳腺癌腔镜手术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清楚[J].现就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周血micro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外周血小分子RNA (microRNA,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周血miR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miRNA的表达存在广泛性、稳定性及特异性,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结论 外周血miRNA在未来肿瘤及其他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将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荣;刘光辉;周总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7年3月全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中2例因并发腹膜炎先行囊肿外引流术后4周再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例直接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5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囊肿切除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成功率为100%.5例内引流术(囊肿空肠吻合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症状.37例行囊肿根治术(即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中有2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偶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经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胆管逆行性感染,抗炎治疗有效;其余病例无腹痛、黄疸、发热、再生结石、吻合口狭窄、癌变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囊肿外引流术仅作为急诊手术,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行第二次手术;囊肿根治术是治疗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旭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结果 形态学分型:团块型54例,结节型21例,囊实混合型0例.肿块形状:圆形3例,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63例.边缘:不规则66例,规则9例;呈微小分叶状56例.肿块内有钙化者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MRI的TIWI呈低信号(65例)或等信号(10例),T2WI呈低信号(3例)或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72例),增强后大部分呈均匀强化(64例),部分呈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 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成像特征,可为临床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张丽芝;曾涵江;黄子星;余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以下简称局麻)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42例行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因过度紧张而停止手术外,其余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所有患者术后0.5~4h(平均2 h)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0.5~1 d.无一例发生尿潴留;12例患者术后阴囊轻-中度水肿,切口感染1例.全部病例术后观察1~2 d出院.门诊随访2~15个月(平均8个月),复发2例.结论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疼痛轻微、禁忌证少、复发率及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立;董培德;杜金郎;宋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术前放化疗结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行术前放化疗联合TME的31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50 Gy/25 f;化疗采用mFOLFOX6或CapeOX方案.临床-病理对照记录疗效,并评价保肛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 全部患者均接受TME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9%(4/31),死亡率为3.2% (1/31).经术前放化疗,肿瘤直径平均缩小21.9%;48.4% (15/31)的患者出现T分期下降,阳性淋巴结患者比例由83.9% (26/31)降至38.7% (12/31),5例(16.1%)患者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总有效率达74.2% (23/31);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 (2/31),保肛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达84.6% (22/26).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对低位进展期直肠癌采用术前放化疗结合TME手术能够达到部分肿瘤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缩小原发肿瘤,降低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从而达到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

    作者:李昂;曹锋;方育;李嘉;张钰鹏;刘殿刚;李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镜手术组),19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结果 所有腹腔镜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长于传统手术组(195 min比130 min,P<0.01),术中平均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80 ml比270 ml,P<0.01),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排气时间:76 h比104 h,P<0.01;住院时间:6.1 d比9.6d,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1例术后有少量胆汁漏,20~50 ml/d,保持引流通畅,1周后自行愈合;传统手术组1例术后3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余31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刘源;周勇;姚旭;刘磊;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治疗规范

    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的普遍应用,乳腺小肿块的检出越来越多,对乳腺小肿块的定性和切除已经成为当代乳腺外科的新难题.同时,随着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的认识提高,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逐渐得到认可.如此,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理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关于乳腺癌治疗反应和预后指标的检测如ER、PR、C-erBb2、p53等,都需要有足够的病理组织标本.因而普通的穿刺活检已不能满足要求,并且现代乳腺外科对微创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Burbank等[1]在核芯针活检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真空辅助微创穿刺旋切活检系统即麦默通(Mammotome),自1995年4月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后,迅速在全球得到应用.麦默通是在超声或钼钯立体定位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设备,对乳腺肿块/肿瘤的微创治疗或活检.相对于传统手术,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方便快速;②定位精确,准确切除病灶,残留率低[2,3],对可疑病灶的活检可取得大而连续的标本,因而诊断准确;③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④安全性好,并发症少.麦默通不仅可以作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措施,使乳腺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得到新的发展.

    作者:李宏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肠癌肝转移伴空肠异位胰腺1例报道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右上腹胀痛4d,CT检查发现右肝占位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第Ⅷ段有一直径为7 cm低密度影,周边不光滑,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表现,呈花环样强化,考虑为“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患者无腹泻,黑便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AFP 3.17 μg/L(正常<8 μg/L),CEA:3.78 μg/L(正常<3.4 μg/L),CA19-916.83 u/ml(正常<22 u/ml);HBsAb(+),HBe Ab(+);肝功、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以“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拟行中肝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右半结肠回盲部有一约6 cm×5 cm×5 cm大实性肿块,表面呈灰白色,质中;肝脏第Ⅷ段有一约6 cm×5 cm×5 cm大肿块,呈灰白色,质中;空肠距曲氏韧带约25 cm处小肠壁上有一位于肠黏膜下的圆形直径约1 cm的白色结节,质硬,与周围肠壁间隙清,中央可见凹陷.术中以“结肠癌肝转移伴小肠转移”而改行右半结肠切除、中肝切除加小肠局部切除术.切除标本:肝脏肿瘤剖面呈苍白色,与周围肝脏组织间隙不清;小肠包块剖面呈白色、质软;结肠肿块剖面呈灰白色、实性、质中.术后病理报告:结肠肿块为中低分化腺癌(含黏液癌成分),浸及浆膜;肝脏查见腺癌,符合转移性腺癌;小肠肿块提示为胰腺异位伴个别导管扩张.后诊断:结肠癌肝转移,空肠异位胰腺.患者于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门诊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雷建勇;严律南;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胸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15岁,以“四肢骨痛5年,恶心呕吐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出现活动、劳累后骨痛,以关节及四肢长骨明显,未予诊治.1个月前出现恶心、呕吐、伴反酸、嗳气,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胃肠炎”治疗无好转,因血钙、血甲状旁腺素升高而转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平素有口干、口渴症状,日饮水约2 500 ml,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无多汗、乏力倦怠症状,睡眠饮食良好,二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颈部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钙4.29 mmol/L,血磷0.87 mmol/L,血清甲状旁腺素 1 583 ng/L.颈部超声: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未见异常.X线平片:双手、颅骨及双膝关节均呈骨质疏松表现.纵膈增强CT:前纵膈胸骨柄后方头臂静脉之间见上下走向长扁圆形病变,强化明显(图1). 纵膈3DCT:前上纵膈可见椭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厚度均匀的包膜,双肺未见异常(图2).99Tcm-MIBI显影:颈部甲状腺显影不良,甲状旁腺未显影,胸骨柄位置局限性显像剂浓聚区(图3).手术经过及病理:取前胸正中切口,逐层切开,胸骨锯切开胸骨,探查纵膈,见胸腺右叶上脚处局部略膨大,触摸内约有一软性瘤样物,约1.0 cm×1.0 cm大,游离周围胸腺上脚组织,完整切除肿瘤及瘤周少量胸腺组织,剖开标本,见肿物位于胸腺组织内,实体状,略呈紫红色,有完整包膜.病理检查结果: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图 4).

    作者:曹玉庆;张平;杜江;韩立波;张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新见解

    血栓性浅静脉炎(superficial thrombophlebitis,STP)亦称浅静脉血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彩超等检查技术的普及,对于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等有了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梦涛;李凡东;金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腔镜下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SLNB病例,其中腔镜下活检107例,开放活检303例,采用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与单用亚甲蓝法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测.结果 开放组SLN检出率联合法为94.56%(139/147),亚甲蓝法为88.46%(138/156);腔镜组联合法为94.25% (82/87),亚甲蓝法为85.00% (17/20).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开放组联合法平均1.90枚/例,亚甲蓝法平均1.98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1枚/例和1.82枚/例.SLN阳性率联合法及亚甲蓝法开放组分别为22.30% (31/139)和25.36%(35/138);腔镜组分别为19.51% (16/82)和23.53% (4/17).上述各指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腔镜组发生皮下积液的比例(5/107)高于开放组(0/303),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SLNB与传统SLNB可达到相似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但前者表现出较优越的美容效果,腔镜下SLNB可作为乳腺癌SLNB手术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杨新华;范淋军;唐鹏;王姝姝;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解放军第452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70例,与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比,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上,保胆取石组明显少于或短于胆囊切除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但是保胆取石术后结石的复发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

    作者:王瑞丰;田伏洲;陈理国;庞勇;刘丹青;刁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乳腺多发肿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个乳腺肿块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其中纤维腺瘤或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224个,乳腺腺病16个,乳腺囊肿1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本组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2例及术后血肿3例,发生率为8.9% (5/56).56例患者均获临床和超声随访3~32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异常,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多发病灶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春兰;夏炳兰;蔡凤林;蒋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