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

吴欢欢;巩福星;王黔;曹谊林;肖苒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化, 成骨相关基因, 表达模式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取第2代细胞通过流式检测及多向诱导分化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定;应用RT-PCR法对hBMSCs在体外成骨诱导不同时间点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第2代hB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成骨相关基因在诱导早期部分表达,中期均有表达,基因表达大部分在14天达高峰,与矿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在21天达高峰.结论:hBMSCs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基因呈动态表达,其表达时序与成骨细胞生理发育基本相似.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术在严重小颏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严重小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口内切口行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并坚固内固定,以增加颏突度和颏长度,改善颏部形态.结果:2003年10月~2010年9月共治疗25例,术后患者颏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平均前移12mm,重塑的颏部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4年,手术效果稳定,截骨区骨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颏部双阶梯水平截骨前移术治疗严重小颏畸形,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协调面部轮廓比例关系,效果显著.

    作者:卢建建;滕利;靳小雷;徐家杰;张超;张波;许美邦;解芳;田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7例.皮瓣大面积14cm×13cm,小4cm×3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13例皆获成功,伤口1期愈合,11例皮肤边缘坏死,换药治愈,4例坏死面积较大,经换药,邮票植皮且治愈,足及踝部修复54例,伤口1期愈合,5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获治愈.结论:应用逆行腓肠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有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此皮瓣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

    作者:肖建林;刘雄;卢吉平;牛永刚;丁寿勇;廖前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部扩张易位皮瓣修复面颊部瘢痕

    面部瘢痕畸形是烧伤及外伤后严重的并发症,多影响容貌及心理健康,其理想修复又是一难题,统计2000年10月~2010年10月资料,采用颈侧部扩张易位皮瓣修复面颊部瘢痕62例,取得了理想效果,根据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作者:张歌;杨建申;王银钰;秦军侠;闫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开窗负压引流术在下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下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颌面外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采用开窗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病例32例,平均负压引流18个月,通过摄X片及CT观察术后病灶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角化囊肿14例,造釉细胞瘤12例,含牙囊肿6例,30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作者:王鸿;廖天安;蒋封运;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小切口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腋臭去除术

    现代生活中,交际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腋臭却给千万人带来了极人的困扰,并有家族遗传性[1] .这种气味主要是由腋窝顶泌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出全皮表后经细菌分解而发出,臭味的主要成分是(E)3-甲基-2-己烯酸(E-3-methy1-2-hexenoic acid,E-3M2),挥发性硫化合物也占有-定比例[2] .

    作者:朱丽倩;马昌华;周志钢;朱晓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微晶磨削术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面部凹陷性瘢痕常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比较困难,明显影响患者外观美容及社会交往.目前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2005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微晶磨削术治疗68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书林;沈新华;魏国祥;郝思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不同浓度AngⅡ对创面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ngⅡ作用于小鼠新鲜创面,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面积创面中S(DNA合成期)期成纤维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有效促进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AngⅡ可促使局部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加快创面愈合,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韩喜莉;李红光;张宝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腺苷A2A受体激活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作用研究

    目的:缺血后处理需要反复夹闭血管蒂,可能对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药物缺血后处理成为缺血后处理的发展方向.腺苷A2A是调控皮瓣炎症的关键靶点,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腺苷A2A激活缺血后处理对皮瓣有否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再灌注前5min注射腺苷A2A激活剂.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检测和ELISA检测TNF以及IL-6.结果:腺苷A2A激活剂组皮瓣存活率高,炎症因子检测活性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结论:腺苷A2A激活剂缺血后处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具有保护皮瓣作用.运用腺苷A2A受体激活缺血后处理可能成为保护皮瓣的新措施.

    作者:林煌;董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附着牙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及评估应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重建牙龈周围附着软组织结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及种植中心接受附着牙龈缺失、Mille Ⅰ、Ⅱ退缩、牙龈笑线不佳、牙龈乳头退缩导致的黑三角的患者25例,接受了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游离移植(共11颗种植体区域),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临床追踪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愈合情况.医患进行美学评价.结果:25例患者中除3例在术后再次进行冠向复位技术,其余2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医患评价美学效果良好.15例在移植术后1年牙龈周围均增加3mm宽的附着牙龈.术后1年时移植的上皮下结缔组织收缩率为25%.结论: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可有效地重建周围附着软组织美学外形和功能重建,移植后疗效满意,

    作者: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关丽萍;吴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eta-磷酸三钙复合材料支架的研究进展

    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骨缺损或者组织填充需要而要求植骨的情况十分多见,但自体骨的来源有限,体积、形态的塑造均受到很大限制,且会对供区组织的连续造成破坏,并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异体植骨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少数甚至可引发传染性疾病,所以两者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人工骨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刘家祺;亓发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护理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种慢性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若胬肉进入角膜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翼状胬肉的病因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施行手术切除,但传统的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 .

    作者:华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在隆乳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氟比洛酚酯用于隆乳术后镇痛的效果,探讨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门诊或术后短期留院观察行硅胶假体隆乳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全麻术后,要求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自控镇痛(F)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和凯酚100mg(K)组,拒绝实施术后镇痛的患者作为对照(C)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恢复室留置时间,24 h内数字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在恢复室的留置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组和K组患者术后即刻和6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F组比较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镇痛疗效依次为:F组>P组>K组>C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P组

    作者:孙焱芫;于晓荣;刘晓华;张巧梅;董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防治超长任意型皮瓣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大鼠血清中TNF-α及皮瓣中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瓣模型,术后即刻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地塞米松,皮瓣下均匀滴注bFGF,术后24h内观察TNF-α及ICAM-1的变化,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及组织学变化.结果:皮瓣成活率联合用药组(58.2±5.2)%>bFGF组(50.5±3.9)%>地塞米松组(48.7±4.2)%>对照组(39.5±3.7)%,(F=32.08,P<0.01);联合用药组与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及bFGF组血清中TNF-α含量达高峰时间更晚,峰值更低,且各组均于术后24h下降明显;各组于术后4h皮瓣组织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均呈现ICAM-1的mRNA表达,并均于术后8h呈现ICAM-1阳性蛋白表达高峰,对照组及bFGF组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之后缓慢下降,术后12h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地塞米松和bFGF均能促进皮瓣成活,且地塞米松+bFGF促进皮瓣成活优于单用地塞米松和单用bFGF.地塞米松能够延迟血清中TNF-α达到峰值的时间,显著降低其峰值含量,并通过抑制皮瓣中ICAM-1,干预炎症反应起始过程,从而减轻皮瓣炎症反应.

    作者:蔺洁;仇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内眦赘皮解剖成因及其手术治疗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是指位于内眦角前方的-片呈斜向或垂直向的皮肤蹼状皱襞,在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1] .赘皮的存在掩盖了内眦角的正常外形、泪阜及部分视野,使两侧内眦间距离加宽,鼻梁平阔,面部给人以愚呆之感.

    作者:杨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眶外缘眼轮匝肌舒平悬吊法在除皱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除皱术中应用眶外侧眼轮匝肌舒平悬吊法矫正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的效果.方法:除皱术中采用眼轮匝肌浅面分离至外眦,彻底松解鱼尾纹;再将眶外侧眼轮匝肌外缘向外、上方舒平并悬吊至颞浅筋膜,矫正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结果:此法2003-2010年临床应用591例.就医者随访2~51个月,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改善效果明显,无并发症.结论: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有效矫正了鱼尾纹和外眼角下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除皱方法.

    作者:王太玲;王佳琦;郭鑫;于浩;郑行跃;宋维铭;杨文爽;吴佳君;邹翀;薛文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国人上颌美学区牙颈部形态测量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上颌离体前牙及前磨牙颈部形态的测量及分析,获取自然牙颈部的精确数据,指导上颌美学区种植美学修复及种植体美学基台的设计研发.方法:采用高精度游标卡尺对1 788颗离体上颌自然牙(中切牙366颗,侧切牙392颗,尖牙373颗,第一前磨牙313颗,第二前磨牙344颗)的牙颈曲度,颈部宽度和厚度,釉牙骨质界(CEJ)下1.5mm处颈宽、颈厚进行系统测量.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测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国人上颌前牙及前磨牙颈部的精确数据(各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大、小值,25%、50%、75%四分位间距值).结论:所得数据填补了国人牙颈部数据测量的空白,同时对CAD/CAM瓷冠颈部制作,上颌美学区种植体直径的合理选择,以及对种植体牙龈美学成型基台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马兆峰;李石;宋应亮;于世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预构皮瓣再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工业、交通、能源等呈现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大面积创伤、组织缺损病例也在逐年增加.这类创伤在修复后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和功能障碍,尤其是颜面部创伤畸形,其治疗仍是整形外科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该部位修复要求高、供区少,常规治疗方法如植皮、皮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预构皮瓣已逐渐成为-种有效治疗创伤复杂且修复要求高的畸形或缺损的手段.

    作者:马旭;杨大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正交设计法优化光动力嫩肤的治疗方案

    目的:优化选择光动力疗法在嫩肤中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5%、10%、20%的5-氨基酮戊酸药物外涂于光老化患者的上臂皮肤,封包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60min,然后给予80J/cm2的红光照射20min、40min、60min,观察其不良反应并选择佳的嫩肤方案.结果:浓度为10%的5-氨基酮戊酸封包30min、照射20min的嫩肤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结论:10%5-氨基酮戊酸封包30min,照射20min的治疗方案在嫩肤中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润祥;朱慧兰;梁碧华;熊斯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市高低端护肤品消费者皮肤特征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北京市25~45岁女性人群长期使用高端护肤品与长期使用低端护肤品后的皮肤基础状况.方法:招募北京市25~45岁女性长期使用高端护肤品人群(高端消费者)与长期使用低端护肤品人群(低端消费者),非干预性测试两组人群的皮肤水分含量、透皮水分丢失率、肤色,黑素含量,血红素含量、弹性、粗糙程度、皱纹、脱屑程度、油性、pH值等;同时由皮肤科医生对两组人群的红斑等刺激性指标和整体肤色等特征指标打分.结果:高端消费者表层皮肤含水量与低端消费者相近,但深层皮肤含水量明显高于低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具有更好的皮肤屏障功能,肤色较白,弹性更好,皱纹较少.两组人群粗糙程度、pH值、油性和脱屑程度相差不大.从皮肤科医生的评分采看,两组人群的红斑、水肿等刺激性指标无差异,整体肤色等特征指标也无显著不同,但皱纹数量高端消费者明显少于低端消费者.结论:低端消费者与高端消费者的表层皮肤保湿效果相近,但在深层保湿效果上高端消费者明显优于低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在皮肤屏障功能、肤色、弹性程度上显著优于低端消费者.

    作者:程锋伟;田燕;鲍晶琳;Carlos Galzote;于晓燕;刘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改良的中下面部三维综合除皱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应用改进的综合方法对中下面部进行三维除皱术,以恢复年轻时的面部立体轮廓形态.方法:局部麻醉下进行中下面部三维除皱术,术中应用了改进的筋膜悬吊、面颊部软组织折叠,下颌部超声去脂、面部局部吸脂、脂肪充填等手术方法;其中将传统的筋膜悬吊改进为多层次的分段提紧和选择性的连续提紧方法.结果:2006年1月~2009年10月间,采用此法完成手术56例,不仅提高了除皱效果,还减少了愈合后瘢痕的形成.结论:通过以上手术方法不仅术后除皱效果良好,而且使面部轮廓形态得到了显著改善,三维面部年轻化的概念也得到了体现.

    作者:王晓媛;王雪顽;田丽萍;齐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