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护理配合体会

蔡云;马医安;王晓燕;胡艺;除彩霞;席晓蓉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 内镜检查, 护理经验, 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腺瘤, 神经纤维瘤, 早期癌症, 异位胰腺, 探头频率, 食管, 平滑肌瘤, 临床资料, 静脉曲张, 基层医院, 病变, 脂肪瘤, 粘液瘤, 血管瘤, 消化道, 胃憩室
摘要:小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 sonography,MPS)检查可通过消化道近距离探查食管及胃黏膜隆起性病变[1].因该项检查在多数基层医院尚未开展,现将我院对302例患者进行该项检查的护理经验作一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302例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病例,其中男158例,女144例,年龄17~86岁,间质瘤46例,胃平滑肌瘤42例,脂肪瘤19例,异位胰腺18例,早期癌症3例,进展期癌症22例,淋巴瘤5例,息肉24例,囊肿34例,溃疡12例,炎症21例,从状纤维粘液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瘤4例,胃憩室2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静脉曲张1例,无异常46例.其中食管病变76例,胃部178例,十二指肠48例.所用超声内镜为Olympus UM-2R和3R,探头频率分别为12.5MHz和20MHz.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端胃癌全胃切除57例临床观察

    目的:寻求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更有益于提高患者预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近端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例57例根据抽签与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采用全胃切除术,对照组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治疗组行食管空肠Tanner-roux-Y吻合术.结果:两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病例.随访半年,治疗组体重增加或保持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比率少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治疗组的术后胃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CK与MTL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个月都有明显上升,不过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食管空肠Tanner-roux-Y吻合术应用近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能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广胜;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结膜炎96例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病原,寻找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结膜炎的96例新生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60.4%,,新生儿结膜炎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茵、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甲型链球菌等.结论:对新生儿结膜炎患儿早期进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东野;胡旭;孙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止痛消炎软膏外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引起的神经病变,致使局部肿、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诸多不适,严重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活治疗.而消炎止痛膏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恢复.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药物外敷联合局部理疗的方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抬高患肢,使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局部照射,距离30cm,时间15min,照射完毕,将止痛消炎软膏,均匀地涂擦于足部病变处,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后再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30min.每日换药1次,换药前后各照射1次,15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积极调整血糖,使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mmol/L).结果:经过1~2个疗程的精心治疗与护理,23例患者自觉症状消失19例,偶有间歇跛行,麻木感,疼痛,肢体远端凉等自觉症状,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4例.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治疗糖尿病早期病变较好的方法.

    作者:孙俊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血管病患者特殊性难以预计,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是日前护理领域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作者分析总结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诣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有利于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护理差错、纠纷,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终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痛的主要危险因素.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血压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起居护理、合理的运动指导、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坚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定期随访等护理具体内容及重要性的归纳和总结,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军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智护训练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新生儿智护训练对新生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足月顺产分娩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新生儿进行智能训练和全身按摩等训练.对照组不做.结果:经过新生儿智护训练的宝宝反应机灵,不便秘,睡眠较好,吃奶量增加也较明显.结论:新生儿智护训练值得在医院和家庭推广.

    作者:巫华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及效果

    目的:研究通过采用整体护理来的方式来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医院144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以及传统的治疗进行分组护理,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表现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整体护理组比传统护理组疗效更好,治疗期间并发症更少.结论: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恢复上表现较好,风险较低,预后较好.因而,在未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治愈率较高.

    作者:廖宝芳;肖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9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案例中选取160例.120例对其采用高频电波刀电熨、锥切等治疗,标为观察组;40例采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标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前、后出血量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特点,且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倪红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两种扩锉器械根管预备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比较protaper机用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锉进行根管预备的操作时间及术后反应情况.方法:选取门诊120人132颗患牙随机分成protaper机用镍钛锉组(A组)和不锈钢K锉组(B组),A组68颗患牙采用冠向下方法进行根管预备;B组64颗患牙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比较根管预备的时间、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根管预备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组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时间短、效率高,术后疼痛反应少.

    作者:巩兰平;张静涛;郭娇娇;刘英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sCD36、LDL-C、Hs-CRP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 sCD36)、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倒,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组(A组)45例,无血管病变组(B组)47例,另选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浆血浆可溶性CD36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可溶性CD36、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发血管病变患者可溶性CD36、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非血管病变(P<0.05).结论:可溶性CD36、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水平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鲁礴;吕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口内单侧纵切口隆颏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阐明采用口内单侧纵切口隆颏术较其他术式的优点.方法:在唇龈沟一侧,3、4号牙之间作一长约1cm纵行切口,以此切口入路行假体隆颏术.结果:本组对40例患者进行假体隆颏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除2例女性患者术后感下唇麻木,分别与术后1周及术后40天恢复,其余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采用口内单侧纵切口隆颏术是目前矫正小颏畸形治疗效果较满意的手术方法.

    作者:高艳丽;李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月产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总结比较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3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是97.29%,疗效满意.结论:产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跟高凝血液状态有关,可以通过抗凝血和溶血疗法进行护理,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心脏内科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护理措施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体位性低血压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生麦或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3周后两组患者不适症状改善效果和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头昏头晕、恶心呕吐、心慌不适、晕厥、视物模糊症状改善,直立位和卧位血压差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使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变化缩小,不适症状发生率下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景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妇女阴道分泌物镜检结果216例分析

    妇科疾病是困扰着广大女性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阴道炎症,虽不致命,但是常纠缠着女性,使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降低生活质量.笔者现对妇科门诊就诊的216女性分泌物的镜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凤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低负压引流术,采取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中,10例全部治愈,肺复张时间长为5d,短为3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患者满意,可以在各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周红燕;黄文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

    剖宫产术后患者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术中不同程度的失液和失血,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术后精心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2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术后观察和护理,无发生产后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行剖宫产产妇200例,初产妇176例,经产妇34例,年龄22~41岁,平均31.5岁,孕32~42周.其中择期手术150例,急症手术50例.头盆不称73例,胎儿宫内窘迫42例,妊高征32例,2次剖宫产27例,胎位异常15例,高龄初产6例,滞产5例.结果:本组200例产妇均恢复良好,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无产后并发症,术后住院6~l2天,平均7.5天.

    作者:谭红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成药苦参凝胶制剂治疗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包皮龟头炎患者17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苦参凝胶外用,每天清洗后用苦参凝胶涂抹于龟头包皮,每日早晚各一次.对照组采用益康唑外用,每日早晚各一次,一周一疗程,共使用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临床观察,两种治疗有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两周后真菌镜检阳性例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苦参凝胶治疗包皮龟头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引起的耐药性.并且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治疗真菌感染,比单一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穆强;苏小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疆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分析(附1200例报告)

    目的:了解新疆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2011年1200例不孕不育患者检测血清AsAb.结果:1200例中有341例AsAb阳性.阳性率为28.4%;女性阳性率为23.3%(126/540),男性阳性率为32.6%(215/660),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年男性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26~30岁男女患者阳性率高(P<0.01).结论:AsAb阳性是新疆地区不孕不育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郭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100例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乳房肿块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切除法的治疗情况,对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共100例乳房肿块患者行超声引导法进行微创切除术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进行7个月的随访记录,对肿块发生复发或残留相关危险因素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结果:100例我院乳房肿块患者行超声引导微创切除手术均成功完成,在手术后的6个月内创伤疼痛、皮肤出现瘀斑和乳房局部血肿为主要术后并发症表现,6个月后并发症消失,患者满意度随之上涨,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得出发生乳房肿块直径大小,手术出血情况以及肿块与乳晕距离小等方面成为乳房肿块复发或发生残留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切除法治疗乳房肿块效果显著,及时把握患者疾病情况以及肿决复发、残留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手术治疗技巧,对完全切除患者发生肿块的病灶具有重大贡献,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作者:洪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初产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观察初产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前来我院分娩生育的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明显倾向于自然分娩,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率及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进行积极的早期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孕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并有效的维持孕妇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我院产科的接生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作者:马新巧;任密果;杨素领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