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郝德坤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中心机房, 计算机, 干粉灭火器, 不间断电源, 硬件系统, 相对湿度, 温度控制, 门禁系统, 精密空调, 建设标准, 技术条件, 机房专用, 机房环境, 灰尘, 国家标准, 供电, 防雷系统, 安全隐患, 安全保护
摘要:1 硬件系统的安全保护硬件安全隐患通常有机房的供电、网络和设备等三方面故障.1.1机房环境.安装防雷系统,增加主机房的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院内24小时供电;机房内还应温度控制在22±2℃左右,相对湿度为45%-65%.另外,机房内要防止灰尘进入,一般计算机磁盘聚集大量灰尘,就会导致读、写错误,还会影响服务器各部件的散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建设标准的改造和建设计算机机房,安装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加强中心机房的管理,设立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配备泡沫及干粉灭火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吸附柱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12例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变化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各实验指标不同程度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中及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婚前医学检查1314例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不断总结经验,了解婚前医学检查对象构成、各类疾病检出率,性别与疾病关系,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服务质量.方法:对1314例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平均结婚年龄(29.28+4.09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6.59+3.27)岁,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疾病检出率21.99%,女性疾病检出率30.29%,男女疾病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类疾病中以生殖系统疾病居多,共500例,占38.05%,其次为外科系统疾病147例,占11.19%;外科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率是女性高于男性,乙肝病毒感染则是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婚前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对准备结婚者进行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宣传力度,重点对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婚育优生优育指导,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黄泽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产科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的产妇6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3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3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自我护理能力、孕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满意度、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产妇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还能够减少剖宫产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红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目的:为了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优质服务.方法: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自身素质,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对重危患者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结论: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大出血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阴道大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2年间因阴道大量出血入院或住院期间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诊断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72例的处理方法.结果:72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术,术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血HCG下降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大出血病情凶险,一般止血方法效果不佳,急诊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能保全子宫及其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顾笑梅;董芳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的烷基酚类静脉用麻醉药物,其由于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等.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已有充分的研究显示麻醉药物有了一些广泛的公认指标.如:配体门控离子通道(GABA、甘氨酸、NMDA受体),其它离子通道(K+,Na+,Ca2+)及某些细胞内的功能.现于微观水平总结一下近年来丙泊酚的作用机制.

    作者:崔进;隋成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的积极干预对防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护士在剖宫产术中的积极干预对预防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方法: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剖宫产890例,该组器械护士在术中实施常规操作,作为对照组.选自912例剖宫产患者,在术中器械护士积极干预,改进操作配合方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随访未发生明显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况,大大降低了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并发率.结论:剖宫产术中器械护士改进操作方法,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有效的预防了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作者:康秀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循证心理护理措施.方法:根据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7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不良心理减轻或消除,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林娟;仇成华;蔡艳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疾病早期诊断研究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疾病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小针头注射器,对乳腺肿大或肿块及乳头溢液1324例患者进行定位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型诊断,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并与病理组织学、CT、超声、钼靶、DNA、微核、结核抗体、CA153肿瘤标志物等对照.结果: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不仅对乳腺疾病诊断有重要适用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鉴别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否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穿刺成功率高速100%,早期诊断率16.9%,总诊断准确率高达98.6%.结论: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结果准确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

    作者:高艳飞;金辉;余苗苗;王永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吞咽困难肌无力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吞咽困难肌无力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病情临床转归的效果.方法:对150例吞咽困难肌无力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在实施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同时,早期给予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组认真做好置管期护理及正确喂养,加强教育指导以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结果:患者及时得到营养支持,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时改善肌无力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因吞咽困难、呛咳引起的口服用药中断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各项治疗的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药在声带息肉喉显微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声带息肉喉显微术后采用中药畅声方治疗的疗效.方法:我科2010年0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声带息肉患者,治疗组50例,声带息肉喉显微术后予中药代茶饮.对照组50例,术后不予中药代茶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喉显微术后采取中药治疗,提高了声带息肉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是疗声带息肉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肖栋;邹嘉平;张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早晚各一次,观察组予孟鲁司特钠每日睡前口服一次.结果:两组在达到临床症状缓解和消失所需时间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与激素相当,依从性好,益于推广.

    作者:吴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初产妇哺乳期避孕知识需求及避孕方法选择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初产妇对哺乳期避孕知识的需求和自主选择何种避孕方法的现状,为知识欠缺的初产妇提供避孕指导,进而减少哺乳期意外妊娠情况的发生.方法:自制问卷,对2011年5月~ 2012年3月561名分娩的活产初产妇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561名初产妇中,469(83.60%)人选择在哺乳期进行避孕,92(16.40%)人选择不避孕.469人中,42.22%的人渴望得到全面的避孕知识,仅有5.54%的人认为不需要或没必要了解.农村和城市之间避孕方法的选择结果比较,宫内节育器和安全套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避孕措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初产妇对哺乳期避孕知识需求迫切,部分在避孕方法的选择方面需要合理指导.

    作者:张嘉玲;冯娥;于海华;周生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点阵激光联合PRP对面部痤疮瘢痕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 2012年8月共130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激光整形美容中心接受点阵激光+PRP治疗的痤疮瘢痕患者,术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0 ml,通过多步离心技术收集富血小板成分的血浆.对面部痤疮后瘢痕区先用点阵饵激光治疗,后将PRP直接涂抹于术区,术后给予科学的面部护理.结果:随访时间2~8月,通过治疗前后照片对比,点阵激光+PRP治疗后面部红斑及脱痂时间较单纯点阵激光治疗者缩短,瘢痕区皮肤创面愈合加速,术后面部外观改善更明显.结论:PRP配合点阵激光在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方便,辅以适当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金辉;程飚;项晓飞;朱江婷;李勤;苑凯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妊高症的护理

    目的:回顾55例妊高症病例的护理,探讨妊高症患者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妊高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剖宫产33例,顺产12例,其中发生子痫11例,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对55例妊高症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增加了安全分娩系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围生期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

    作者:吴盛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糖尿病的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GDM且住院分娩的11 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无GDM的正常孕产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制后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先天畸形、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GDM可有效控制GDM妊娠期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霞;李小拴;唐江月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例严重犬咬伤患者的急诊处理及护理

    2011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例严重犬咬伤患者,给予积极处理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环卫工人,在工作时因口渴进入路边农户家饮水,被藏獒袭击2h由999急救中心送至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多处贯通伤,头皮撕裂伤,颜面部无明显伤口.患者全身颤抖,双手紧握,牙关紧闭,呼之能应,答题确切,问及当时情况,情绪激动.

    作者:田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护理组2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16例.风险护理组采取护患纠纷、输血、静脉炎并发症、感染以及口腔黏膜炎并发症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在护患纠纷、输血、静脉炎并发症、感染以及口腔黏膜炎并发症风险事件中风险管理护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病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作者:乔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通过医疗与护理降低剖宫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1年1~6月份的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00例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B组)100例根据寒颤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A组寒颤发生率38%,B组寒颤发生率1%.结论:针对寒颤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可降低剖工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发生率.

    作者:陶娥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食品卫生细菌学监测及辐照保鲜技术的探讨分析

    目的:探讨常见蔬菜食品卫生细菌学监测状况,分析辐照保鲜技术的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胡萝卜,长茄子及大白菜三种食品,进行常规的细菌学检测、毒性试验与辐照检测.结果:胡萝卜污染菌中分离出细菌4株,长茄子分离出细菌5株,大白菜污染菌中分离出细菌5株.供试液样品对L-929细胞无毒性作用,脱水样品浸试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经6kGy辐照,三种样品的革兰阳性芽胞杆菌都为耐辐照菌,三种不同样品的保质辐照剂量与D10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品辐照保鲜技术是一种消灭食物致病菌的食品保藏新技术,安全性也比较好,在食品卫生细菌学监测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俊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