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临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崔进;隋成

关键词:丙泊酚, 临床,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麻醉药物, 二异丙基苯酚, 作用机制, 细胞水平, 危重患者, 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 机械通气, 持续输注, 不良反应, 细胞内, 静脉用, 甘氨酸, 指标, 镇静, 应用, 显示
摘要: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的烷基酚类静脉用麻醉药物,其由于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时的镇静等.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已有充分的研究显示麻醉药物有了一些广泛的公认指标.如:配体门控离子通道(GABA、甘氨酸、NMDA受体),其它离子通道(K+,Na+,Ca2+)及某些细胞内的功能.现于微观水平总结一下近年来丙泊酚的作用机制.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 2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穿刺成功后,观察组连接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对照组连接普通肝素帽,静脉输液过程中比较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赛福乐无针输液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可以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及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医用耗材和护理工作量.

    作者:宋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疗效.方法:40例NSCLC进行TP方案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联合组),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与40例NSCLC单纯化疗(TP方案)进行对比(单纯组).结果:深部热疗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组,联合组总有效率(RR)为65.0%,显著高于单纯组总有效率42.5%(Z=-2.286,P<0.05);联合组结束后疼痛明显改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Z=-5.749,P=0.000);2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和肝功能异常,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王艳丽;马少林;高英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PICC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60例手术前行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将2012年1月~2012年8月30例术前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2月~2012年1月30例术前PICC化疗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手术后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舒适护理体现了因人施护,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素萍;张雅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烧结次数时龈瓷对金属烤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

    目的:通过烧结次数的改变,分析金瓷修复体周边牙龈瓷的颜色对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制作金属基底板,实验组5组上体瓷,部分周边上龈瓷.对照组5组上体瓷.两组内各小组分别烧结2、4、6、8、10次后颜色测量.结果:仅在L·值上烧结次数与有无龈瓷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组内比较:实验体瓷组△ECIE大达1.14;实验龈瓷组△EC1E大达2.60.相同烧结次数下组间比较:实验体瓷组△ECIE大达1.99.结论:相同烧结次数时,是否加龈瓷的金瓷修复体的颜色差异显著.烧结次数增加,加龈瓷的金瓷修复体的色差值增加.在明度值上烧结次数与有无龈瓷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孙立婷;李雅娟;孟令强;王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院重点科室院感监测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法.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质量进行全面监测,采样检测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后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区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结果:物表、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合格率在实施院感控制管理措施后得到显著效果.结论:加强重点科室感染质量监测与管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张稚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丙泊酚伍以地佐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要求无痛人流的90例早孕患者,分别用丙泊酚,及复合芬太尼和地佐辛三种方法,比较效果.结果: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术后下腹疼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邢台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邢台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取匿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十所大专院校及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3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67%,中学生为86%.结论:邢台市的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85%,达到了《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要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非传播途径信息的传播仍需加强.

    作者:刘福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第一杀手”.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指标,但它是一种有潜在风险的有创检查,且费用高;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检查,费用较冠状动脉造影低,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但是心率、心律、屏气情况、主动脉根部对比剂的浓度等因素会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1].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心内科自2009年10月~2009年11月行冠状动脉CT28例,未能顺利检查的有13例,因不知如何配合检查,导致未能顺利进行检查,患者颇有怨言.自2009年12月~2012年6月,对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1560例行冠脉64层CT,在病人检查前、中、后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率高达98%,避免了反复检查浪费时间,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节约了病人的住院费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健康教育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家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超声在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麦默通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58枚乳房肿决,术前经临床及超声检查拟诊为良性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微创旋切的全过程,58枚肿块完整切除,引导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良性,超声诊断准确率100%(58/58).术后未出现皮肤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后3月超声随访显示病灶未见明显残留.结论:超声在麦默通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有重要作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高凌;吴艳春;缪绿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医院门急诊就诊意外伤害儿童临床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急诊就诊意外伤害儿童临床特征,探讨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方法,问卷采用《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表》.结果:本组65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意外伤害儿童男女比例达2.75:1,男孩数量明显多于女孩.烧烫伤、跌伤及交通意外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因素,其中,烧烫伤196例(29.8%),跌伤1 27例(19.3%),交通伤120例(1 8.3%),总占67.4%.结论: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身体残疾以及丧失生命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各项意外伤害防范措施,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作者:陆艳;唐维骏;潘树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抑癌基因Madl在白血病细胞中突变的研究

    目的:分析Madl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和7种白血病细胞株Madl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Madl基因的表达,在7.7%(2/26)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现二处错义突变.结论:首次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Madl基因突变,提示Madl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索晓慧;高建军;郭玮;袁立平;李焱;王霞;张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医院临床药师制的建立与思考

    随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颁布,我国医院药事管理已经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执业药师与临床药师的作用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社会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临床药师制建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见解.

    作者:周永帅;李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

    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根据科室病种特色制定,宣教内容,宣教日期,宣教形式,宣教护士,反馈日期,反馈情况,反馈护士,强化宣教等等,每位患者一张,出院后进行的追踪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孙春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目的:总结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自2005年4月~ 2012年5月对采用VSD技术治疗的11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本组并发症43例,占总病例的37%,其中,引流管堵塞21例,泡沫干结变硬15例,VSD材料颜色污秽1 3例,创面感染3例,半透膜下积液3例,创面出血2例,负压源异常l例;11例出现两种或多种并发症,占总例数26%.结论: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VSD技术在创面应用中的并发症可以充分发挥VSD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保证VSD技术修复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喻忠斌;覃松;王凯;李鹏斌;娄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

    目的:探讨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结果:治疗组在不同观察日较对照组患者创面渗液量少、肉芽生长快、伤口疼痛减轻、创面愈合快且换药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创面疼痛减轻、伤口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高红兰;施耀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及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内科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 2011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53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4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88.68%,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11.32%.结论: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完善和细致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洪卫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究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术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之间收录的7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而观察组的39例患儿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复发情况,观察纽的患儿术后复发率为2.6%,而对照组的患儿术后复发率为10.3%,观察组的患儿术后复发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复发率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T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对CT及血清CEA、CA19-9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测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单独检测,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检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林如山;施玉森;李大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对照组21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中包括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1 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特别是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也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恩花;王春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腔镜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 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腔镜组)和56例行传统手术切除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0.87±17.50)min,术中出血量为(39.26±17.40)ml,术后引流量为(84.92±76.05)ml,住院天数(5.52±1.8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2.25±13.40)min,术中出血量为(52.07±25.30)ml,术后引流量为(44.06±38.78)ml,住院天数(5.60±2.51)天、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维;李海林;王凤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