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俊玲

关键词:胰岛素, 强化,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体重指数和空腹C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使用安全,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房下皱襞在乳房整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乳房下皱襞(Inframammry Fold,IMF)是女性乳房重要的定位标志,对于乳房美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IMF在各类乳房整形手术的应用进行综述.1 IMF在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胡建中[1]等用经腋窝下切口,在胸大肌后间隙,行部分离断乳房下皱襞韧带的方法做隆乳手术,术后IMF清晰可见,未见有乳房假体疝出或双乳峰畸形,隆乳术后乳房形态匀称饱满,效果满意.

    作者:贾方艳;王芳;王钠;徐晨;粟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丙泊酚伍以地佐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要求无痛人流的90例早孕患者,分别用丙泊酚,及复合芬太尼和地佐辛三种方法,比较效果.结果: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术后下腹疼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126例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重建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切除头颈恶性肿瘤后,给予患者多皮瓣联合重建缺损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头颈肿瘤术后进行缺损重建的患者126例,利用患者的股前外侧游离肌皮瓣联合胸大肌肌皮瓣、前臂游离肌皮瓣进行缺损重建.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切除肿瘤,缺损采用多皮瓣联合修复效果满意.其中,由于术前进行根治性放疗,10例患者的胸大肌皮瓣边缘较难愈合,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给予晚期头颈肿瘤术后多皮瓣重建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顺金;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梭形切口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手术治疗腋臭46例

    目的:观察梭形切口部分切除加大汗腺腺体搔刮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创面止血治疗腋臭之优点、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梭形切口切除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以大小柳叶刀先后沿切口插入,一进一退顺势将真皮与脂肪层剥离,直达腋毛区边缘为止,以电离子治疗机电凝创面止血,用铲刀铲除皮瓣之皮下脂肪球,然后用刮匙进一步擦刮清除皮瓣的大汗腺腺体,再次给予创面止血,缝合切口.结果:46例患者完全治愈,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采用梭形切口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电凝止血手术治疗腋臭,其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术后无血肿形成及感染,伤口无畸形坏死,手术安全,护理换药方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云团;覃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红霉素静脉给药,每次3 ~5 mg/kg体重,1次/d.结果:治疗组仅1例喂养不耐受,对照组有1 7例仍存在喂养困难.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香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阿曲库胺和依托咪酯,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M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MCT/LCT和瑞芬太尼,L组泵注丙泊酚LCT和瑞芬太尼,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心率和血压来调节泵注药物的输注速度,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术毕停止输注药物.观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患者均只有一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的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是较安全的,麻醉苏醒是等效的,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作者:李传玉;巨长桥;李莲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天,疗程14天,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凡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涿州市参合农民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0例脑梗塞的我市新农合患者.观察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监测血压,行颈椎动脉彩超、头颅CT、头颅MRI,检测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发热、空腹血糖、椎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发热、C反应蛋白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波;吕志坤;何妮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士的慎独修养与培养

    目的:探讨慎独精神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护士的慎独精神.方法:根据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伦理学原理.结果:慎独精神对护理工作有重要影响,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药物治疗等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要从关爱患者,忠于职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职业情感;培养工作自觉性;严格岗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尊重患者、从点滴处做起等方面培养护士的慎独品质.结论: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具备慎独修养,才能在无人监管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一个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好护士.

    作者:罗盈;侯芳;王靖;孟娟;梁娜;徐敏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护理干预措施探讨(附68例报告)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它是以口歪眼斜、半身不遂或猝然晕倒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1].大部分病人在急性期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后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其他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痴呆等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康复护理的终目的是使患者重建身心平衡,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笔者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给予康复治疗与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加强企业医院科研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科研水平

    航天中心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建设一流的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宏伟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学院型医院.通过重构科研管理组织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健全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保障体系,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创新科研全过程管理模式,推进科研管理内涵建设;加强科研管理培训,深化科研工作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科研骨干人才;推动科研工作上水平等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韩小强;张京萍;席家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口腔门诊护理的案例分析和解析

    目的:探讨护理案例分析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方法:通过两例就诊患者的案例分析,案例中列举其相应的对策,强调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结果:通过案例分析和相应的对策,使护士熟知人性化护理体现在细节之处.结论:人性化服务体现在口腔门诊患者的就诊前、就诊中、就诊后,关注护理中的细节就能使护理贴近患者,更加服务主动化,总体的护理品质上升.

    作者:黄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T灌注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灌注参数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与动态CT灌注.结果:本组患者梗死患侧脑组织和健侧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脑组织与健侧脑组织比较显示两侧脑组织CBF和CBV无明显差异(P>0.05),MTT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CT灌注成像不仅能明显提高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而且能反应脑梗死后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的情况,提高脑梗死的诊断率.

    作者:牛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门诊性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探讨门诊性病患者常见的心理,进一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对策,从而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治疗,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乳腺增生性病变119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手术治疗.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9例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乳腺增生的病理类型,观察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对有手术指证的107例分别选用区段切除、皮下乳腺切除、单纯乳房切除等术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术后随访.结果:乳腺腺病68例,占57.14%;乳头状瘤病和/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34例,占28.57%;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19例,占15.97%;T0期乳腺癌8例,占6.72%.行乳腺区段切除98例,皮下乳腺切除1 3例、单纯乳房切除8例.术后随访3月~2年,除1例患者4年后发生胃癌,治疗2年8个月后死亡;3例发现新的乳腺增生块,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对于可疑癌变、病变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等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切除,术中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同时提高治愈率.

    作者:樊芮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

    目的:探讨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糖尿病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结果:治疗组在不同观察日较对照组患者创面渗液量少、肉芽生长快、伤口疼痛减轻、创面愈合快且换药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钙敷料联合中药消炎坐浴洗剂治疗糖尿病肛周脓肿,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创面疼痛减轻、伤口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高红兰;施耀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腔镜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 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腔镜组)和56例行传统手术切除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为(80.87±17.50)min,术中出血量为(39.26±17.40)ml,术后引流量为(84.92±76.05)ml,住院天数(5.52±1.89)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2.25±13.40)min,术中出血量为(52.07±25.30)ml,术后引流量为(44.06±38.78)ml,住院天数(5.60±2.51)天、并发症发生率为7.14%,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维;李海林;王凤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1 硬件系统的安全保护硬件安全隐患通常有机房的供电、网络和设备等三方面故障.1.1机房环境.安装防雷系统,增加主机房的不间断电源(UPS),以确保院内24小时供电;机房内还应温度控制在22±2℃左右,相对湿度为45%-65%.另外,机房内要防止灰尘进入,一般计算机磁盘聚集大量灰尘,就会导致读、写错误,还会影响服务器各部件的散热.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建设标准的改造和建设计算机机房,安装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加强中心机房的管理,设立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同时配备泡沫及干粉灭火器.

    作者:郝德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

    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根据科室病种特色制定,宣教内容,宣教日期,宣教形式,宣教护士,反馈日期,反馈情况,反馈护士,强化宣教等等,每位患者一张,出院后进行的追踪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孙春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片,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6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艳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