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涛;夏德明;匡勇军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在骨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骨外科入院的24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法.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有所下降,但是差异不明显.观察组干预后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主观幸福感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健康教育5+1联动干预可有效消除或纠正骨外科患者的焦虑与疼痛症状,增进医患和谐相处,提高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针对原发性手汗症患者的综合护理疗效.方法:对2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行单孔法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并进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及死亡,整体有效率100%.结论: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柯;陈艾江;冯瑞刚;李永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胎粪吸入新生儿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入住NICU行机械通气的胎粪吸入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灌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每次应用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1ml/h支气管肺泡灌洗,对照组单用生理盐水1ml/h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在支气管肺泡灌洗前、灌洗10次后的血氧值,主要数值如Pa02,PaC0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气道灌洗前血氧值无明显差异,灌洗1 0次后的差异显著.结论: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改善胎粪吸入新生儿机械通气时的通气效率.
作者:曾丹丹;陈敬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让护生在短期内有效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带教,收集资料,分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后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临床带教.结果:护生在短期内有效掌握伤口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并从多方面培养了护生的能力,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有促进.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带教,明确目标,使护理临床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杨淑红;曾静;陈芳;马红梅;孙璇;王雪芬;范相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经验,为乳腺癌的手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5 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保留了胸肌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与总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多数患者手术后胸部外观正常,外形优良率及臂内侧感觉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Ⅰ-Ⅱ期者施行改良Ⅰ式乳腺癌根治手术是合理的,降低了术中创伤,有利于后期行乳房成形及假体植入,能够满足术后肢体功能的需要.
作者:雷拴虎;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血透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控制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危险因素的分析,通过干预管理使血透室工作制度规范化、操作流程合理以预防血源性交叉感染.结果: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臧永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第一杀手”.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指标,但它是一种有潜在风险的有创检查,且费用高;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检查,费用较冠状动脉造影低,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特别适用于老年人.但是心率、心律、屏气情况、主动脉根部对比剂的浓度等因素会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1].海南省农垦总医院心内科自2009年10月~2009年11月行冠状动脉CT28例,未能顺利检查的有13例,因不知如何配合检查,导致未能顺利进行检查,患者颇有怨言.自2009年12月~2012年6月,对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人1560例行冠脉64层CT,在病人检查前、中、后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率高达98%,避免了反复检查浪费时间,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节约了病人的住院费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健康教育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家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对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在就医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对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前后在门诊就诊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对比人性化护理模式前后的满意率对其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为97.3%,实行普通护理模式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6.8%;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在门诊的具体护理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缓和医患关系,增加门诊的软实力,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总结了我院2011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重点专科项目,提升专业护理能力、强化护理质量及风险管理,提供安全护理服务等内容,做到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作者:秦泽红;曹坤;靳喜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三种唇腭裂修复术对语音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唇腭裂患者,随机分为反向双Z术组、咽后壁瓣成形术组、腭因肌瓣术组,观察吹水泡时间、软腭抬高角度α0、腭高点与咽后壁的短距离d(mm)、语音清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吹水泡时间、软腭抬高角度α0、腭高点与咽后壁的短距离d(mm)、语音清晰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手术方式是恢复唇腭裂患者语音的佳选择,三项检查是评价腭音闭合不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高运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1 8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不同岗位、护龄、学历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临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
作者:李香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MSCT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取输尿管梗阻病例40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后进行尿路成像,并与X线平片、B超、IVU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 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8例、输尿管中段狭窄6例,输尿管末端囊肿4例、输尿管肿瘤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输尿管迷走血管压迫狭窄1例,输尿管畸形1例.结论:MSCTU是一种无创伤且安全有效的非侵袭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管军;朱文海;陆进;诸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健康教育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的产妇6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3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3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自我护理能力、孕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母乳喂养满意度、成功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产妇配合治疗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还能够减少剖宫产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红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有效相结合的方式,在落实手术室优质护理、优雅服务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将原有的单纯术前访视改进为术前访视与术后随访并进开展,并完善访视表的设计,构建规范访视内容,加强薄弱环节相关信息的评估和宣教,将重点放在与患者沟通交流、心理疏导方面,使患者与手术室护士拉近距离,消除不良心理刺激,从而增进了护患关系,使其平稳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的逐步健全和完善,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访视质量,提高了医患满意度,为全面落实优质护理、优雅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结论: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的有效落实,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全面地实施,使患者在手术全期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达到了开展优质护理、优雅服务的目的.
作者:路冬梅;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急性面神经炎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桃红牵正汤、针灸等中医治疗,配合西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有效率达93.74%.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疗效可定,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梅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对77例早产儿孕母胎盘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宫内感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早产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L-1β、IL-6、TNF-c、IL-10水平;早产儿出生后7天内行头颅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早期运动发育指标检测,由指标确定脑损伤是否存在.结果:1.孕母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为35%(27/77例),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51.8%(14/27例);非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8%(4/50例),二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4,P<0.05);2.脑损伤组脐带血IL-1 β 、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7±2.98)μg·L-1、(7.76±4.17)μg·L-1和(5.67±1.91)μg·L-1,均高于无脑损伤组[(1.65±1.31)μg·L-1、(1.37±2.21)μg·L-1和(3.41±0.79)μg·L-1];而IL-10水平为(1.32±0.27)μg·L-1,低于无脑损伤组[(1.79±0.23)μg·L-1];上述细胞因子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易发生脑损伤,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
作者:李晓云;汤慕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如何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方法:做好组织建设和硬件建设基础之上,科室管理者要努力进行自我学习,起到表率作用带动科室其他人员开始学习活动;充分把握科室晨会、例会等机会,以注意方法为策略、注重实效为目的实施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学习活动;通过外部企业进行合作,借助其资源开展科室专业教育活动;并配以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励科室人员不断参与学习.结果:科室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由84.3%上升到95.8%;科室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年来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申报科研项目获得1项市级立项、1项局级立项;科研成果获得1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市卫生局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科室参评的四项发明分别荣获院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结论:学习型团队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常抓不懈,注重实效,才能不断提高科室竞争力,实现手术室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优化手术配合流程在快通道外科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优化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手术配合,实施标准规范的配合流程.采用自行设计的《诺舒手术患者情况跟踪表》分别进行术后一个月、三个月的随访.结果:5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对手术室提供的服务满意率为96%.结论:通过优化诺舒手术配合的流程,为女性患者提高舒适护理,预防术中不良事件,让更多女性患者受益.
作者:胡俊;许家丽;彭奎珍;梁宁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18F-FDG显像在结直肠癌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同机图像融合.结果:18F-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敏感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明显高于CT的61.5%和84.1%,18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敏感度为97.9%,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3.9%,阴性预测值为94.7%.明显高于强化CT的66.0%、47.6%、60.3%、73.8%和38.5%(P<0.05).结论:18F-FDG显像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检出率,在不同部位转移复发的诊断中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更有价值.
作者:邵建富;赵志强;刘武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治疗,实验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HP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21,P<0.05;X2=3.259,P<0.05);副反应率和平均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平均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t=4.173,P<0.05).结论:奥美拉唑应用于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能保证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曾祥金;罗君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