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处理致痫高危因素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刘俐;叶卫东;谢徐萍

关键词:颅脑损伤, 癫痫发作
摘要:通过分析颅脑损伤后各种致痫高危因素及癫痫发作对预后的影响.探讨早期处理致痫高危因素的意义.发现早期外伤性癫痫发作对颅脑损伤预后有严重影响,可造成继发性脑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及早处理高危致痫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性分析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关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讨论.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确诊的普通慢性疾病患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90例设为抽取调查对象.结果:治疗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针对存在的躯体症状多、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差、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熟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原理、作用,熟练操作各种监测仪器,同时要做到护理过程中细心、周到、热情,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少死亡,争取早日痊愈.

    作者:周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探析

    目的:研究通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护理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中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所有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一共发生不规范事项15项,其中,由于护理人员、药物、患者、院方而导致的不规范事项分别为:7项、4项、3项、1项.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高低与其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廖宝芳;肖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丙泊酚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丙泊酚伍以地佐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要求无痛人流的90例早孕患者,分别用丙泊酚,及复合芬太尼和地佐辛三种方法,比较效果.结果: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丙泊酚伍以地佐辛效果确切,术后下腹疼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海拔地区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西宁)孕妇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05月~2012年04月住院足月分娩孕妇1590例,其中对羊水过少90例,羊水过少发生率5.66%.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及胎盘钙化及脐带缠绕与羊水过少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西宁)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对围产儿影响大,确诊后应密切监测胎心及羊水变化,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X线透视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肋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部创伤,目前医院首诊往往选择X线平片检查[1].但往往由于检查部位、投照体位、X线投照条件选择不当等而造成较多漏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因错误诊断而产生严重的后果[2].本科室在近11年中对来我院就诊的胸部创伤患者进行立位、卧位X线胸部透视,大大提高了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李勇武;戚汝平;高原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防护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Service,PIVAS)是在洁净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人员、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对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在内的药物进行集中配置的场所[1].将原来分散在病区治疗室开放环境下进行配置的化疗药物,集中由专职的技术人员在万级洁净、密闭环境下,局部百级洁净的操作台上进行配置.化疗药物大多为细胞毒性药物.美国医疗机构药师协会(ASHP)将细胞毒性药物定义为高危药品[2],即使长期少量接触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潜在的不良危害.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我院静脉中心自2009年11月正式启用,采用对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运行模式,实现了化疗药物从接收医嘱、药物配置、到输送至病区的全程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化疗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安全性及防护性现将安全防护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冬梅;岑怡;吴春燕;叶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两种固位桩修复上颌前牙残冠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评价纤维桩与根管螺纹钉修复前牙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患者的153颗患牙,随机分组后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别采用纤维桩与根管螺纹钉,光固化树脂修复牙体缺损,附融金属烤瓷外冠修复.结果:通过12~24个月的跟踪调查,临床及X线检查148个牙获得随访,纤维桩组:完成率91.55%.根管螺纹钉组:完成率76.8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是残冠保存修复中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

    作者:雷霆;王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本文将对实施颅骨修补成形术的颅骨缺损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维易塑型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患者疗效等情况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钛钉使用数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100.00%,患者满意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9.47%,患者满意率为84.21%,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使计算机对钛网进行数字化塑形,从而使钛网与患者实际发生颅骨缺损部位形态尽量接近,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大限度的还原了患者缺损情况,并能够减少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建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片,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6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艳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针刺透穴推拿法对顽固性面瘫久治不愈所造成的面部麻木、感觉迟钝、肌肉无力有满意效果.

    作者:杨鑫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应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研究

    目的:观察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3岁以下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n=30),吸入异氟醚进行气管内麻醉,B组(n=30),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术后止痛药需求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①A组患者在人工气腹及气管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显著升高,B组患者麻醉后备时段均表现为显著的心率及血压下降.②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均较A组提前22%~47%不等,有显著差异.③B组术后对止痛药物需求早于A组.④A组术后呕吐、低血氧高于B组.结论:与常规吸入全麻行婴幼儿腹腔镜斜疝修补术比较,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更确切,苏醒快而且苏醒质量好.由于半衰期短,需及时开始术后镇痛.

    作者:刘岩;李颖;胡春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年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例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子宫间叶性恶性肿瘤.现将年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例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20岁,因“人流术后11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6个月”于2012年5月22日入院.患者11个月前因早孕于私立医院行人流术,术前彩超子宫未见异常.术后一个月月经来潮,月经规律4个月.6个月前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5个月前外院彩超提示:子宫9.1cmX5.3cmX5.2cm,宫腔内见不均质稍高回声约4.1cm×2.9cm,无血流.于当地三级医院查血HCG阴性,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术中见:宫腔后壁突出—约4cm×3cm肿物,表面不光滑,质硬,电切组织约30g.病理:(宫腔)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

    作者:周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钼靶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钼靶及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钼靶诊断符合率为93.3%,彩色多普勒诊断符合率为10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钼靶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癌都有比较高的价值,推荐临床联合使用.

    作者:郭艳坤;丁春霞;刘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结膜炎96例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结膜炎的病原,寻找有效的抗生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结膜炎的96例新生儿的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结膜炎的细菌平均检出率为60.4%,,新生儿结膜炎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茵、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甲型链球菌等.结论:对新生儿结膜炎患儿早期进行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李东野;胡旭;孙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初产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观察初产妇早期积极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前来我院分娩生育的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比对照组产妇明显倾向于自然分娩,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率及分娩后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进行积极的早期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孕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并有效的维持孕妇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我院产科的接生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作者:马新巧;任密果;杨素领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新生儿卡介苗漏种原因分析及补种策略

    目的: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漏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种策略.方法:对252例新生儿卡介苗漏种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卡介苗漏种原因包括新生儿疾病的影响,亲属的忙乱,护理人员的工作疏忽,接种流程不完善;及健康教育未及时跟进等.结论:新生儿卡介苗漏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接种人员应加强对患病新生儿的跟踪,及时掌握疾病的转归,达到接种条件的要及时补种;加强对家属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接种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不人为遗漏须接种的新生儿,改进接种流程;将预防接种证的办理视为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办理的手续之一.

    作者:胡光美;赵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直肠息肉患者共54枚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及随访.结果:本组26例45枚息肉直径<5mm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一次性治疗消除;6例9枚息肉直径>5mm者,根据不同形态及有无蒂采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高频电切除术,对残端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同利;华启洋;成金弟;刘永艳;孙风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门诊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与处理对策

    分析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为婴幼儿头皮静脉自身特点、护士穿刺经验不足、护士心理压力大.对于穿刺难度较大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利于保护血管,不断积累经验,穿刺过程中注意运用技巧,选择适当的角度与方位,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对于处理各种压力保持冷静,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郑莹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CT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对CT及血清CEA、CA19-9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CT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测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影像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单独检测,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检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林如山;施玉森;李大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土豆片外敷在治疗抗生素类药物外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土豆外敷在治疗抗菌素类药物外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抗生素药物外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50%硫酸镁进行湿敷,试验组利用土豆片外敷治疗.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抗生素类药物外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能迅速的消除药物外渗部位的肿胀,减轻疼痛,有效的促进组织修复.结论:土豆片外敷治疗抗菌素类药物外渗疗效明显,且无副作用,适用于抗菌素类药物外渗的治疗.

    作者:张林;林属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