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正畸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陈良娇;兰泽栋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 教育教学活动, 中学生, 学习动机, 口腔医学生, 分支学科, 学生学习积极性, 牙合, 培养学习兴趣, 畸形, 发病率, 预防和治疗, 专业医师, 专科医师, 诊断分析, 学习行为, 学习难度, 学科内容, 培养年限, 流行病学
摘要: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学科.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七个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乳牙期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为51.84%、替牙期为71.21%、恒牙初期为72.92%,可见我国错(牙合)畸形发病率很高[1].目前,由于口腔正畸学学习难度高、实践性强、培养年限长等问题,导致口腔医学生对口腔正畸学的学习动机薄弱.每年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毕业人数远低于口腔医学其他分支学科,我国口腔正畸专业医师的数量远达不到社会需求.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学习行为,提高教学效果[2].口腔正畸专科医师的培养必须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口腔正畸学的教学中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Hotz法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用Hotz术治疗瘢痕性睑内翻的优点.方法:对2 7例(44眼)沙眼引起的瘢痕性上睑内翻施行hotz氏术,切口线设计好后在显微镜下手术,部分患者合并显微镜下灰线切开法,观察术后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内翻矫正,无成角畸形、倒睫残留,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Hotz术治疗瘢痕性上睑内翻疗效好,并发症少,形态满意,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现况

    有关干细胞的研究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得益于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早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发育成熟机体组织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它们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特异分化,至少产生一种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并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用于维持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生长与凋亡的动态平衡,并可以参与创伤修复.皮肤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实验证实在皮肤组织中含有至少5种成体干细胞,包括表皮干细胞、真皮间充质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黑色素干细胞以及内皮干细胞.这些细胞通过相互协调,可至少产生25种细胞谱系,发育并构建出完整的皮肤[1].表皮干细胞是目前研究取得成果多的一种皮肤干细胞,已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皮肤,尤其是表皮,终生处于快速自我更新的动态平衡之中,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中的特异性成体干细胞,存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2],将为皮肤组织工程、皮肤肿瘤、皮肤移植以及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杨登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邻位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37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邻位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 005年1月~2012年6月,对37例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颌面部缺损的患者,采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颌面及颈部邻位带蒂皮瓣,对3 7例颌面部缺损患者,根据不同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Abbe瓣等邻位带蒂皮瓣即刻修复,术后皮瓣全部成活.37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肿瘤患者无复发,4例出现患侧口角轻度偏歪、3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手术或外伤造成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邻位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因其血供良好、制作方便、灵活,易于掌握,术后易存活,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但也需要在术中注意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作者:冼淡;莫础嘉;李金;陈巨峰;劳均平;李捷;李嘉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PBL教学模式配合Typodont模型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PBL)和教学理念配合Typodont模型在口腔正畸学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着眼提高学习的效果,促进教学相长.方法:采用PBL教学法,结合Typodont模拟(牙合)架教学,由学生分组提出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学习,培养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结束后,设计了问卷调查以检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PBL配合Typodont模型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结论:PBL配合Typodont模型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得更好的掌握临床知识.

    作者:邵群乐;陈广盛;周少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牙周病是人类古老、普遍的疾病,是造成牙缺失的主要病因.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1].冠心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某些细菌微生物可引起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启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牙周病与全身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提出了牙周医学.近十余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危险因素[2].研究显示,牙周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之一,牙周指数与冠心病显著相关[3].笔者就目前牙周炎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贾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

    静脉瘀血是各种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静脉瘀血未被及时纠正,就会危及皮瓣的成活,称为皮瓣的静脉危象.有研究显示,静脉危象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监测微循环是预防和处理皮瓣血管危象重要的措施.本文就静脉瘀血皮瓣的微血管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种植体植入垂直位置与边缘性骨吸收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X线测量边缘性骨吸收与种植体植入垂直位置的关系.方法:选择8 6例患者的126颗种植体,根据其植入时的垂直位置分为平骨缘组、骨缘上组和骨缘下组,分别在种植术后即刻、二期修复后、负载6个月后、1年后行X线检查,测量种植体基台连接平面与牙槽骨之间的垂直距离.结果:种植体植入后平均垂直位置为骨缘下(0.06±0.69)mm,二期修复后连接平面和牙槽骨上缘平均距离为(0.39±0.90)mm,负载后6个月平均距离为(1.35±0.53)mm,负载后1年平均距离为(1.56±0.49)mm.负载1年后,以原始牙槽骨平面为参照,三纽骨吸收程度分别为:骨缘下组(2.25±0.58)mm,平骨缘组(1.49±0.49)mm,骨缘上组(0.88±0.36)mm.骨缘下组骨吸收多,骨缘上组骨吸收少.结论:边缘性骨吸收在种植体植入后即可发生,吸收程度与植入时的垂直位置有显著关系.

    作者:邓天政;吕晶;杨捷绯;柯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在修复皮肤组织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在2 0只大鼠身上分别取邮票大小自体全厚皮片进行消化,分离成单个表皮细胞的悬液;经传代培养后,使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分别对2 0只大鼠背部表皮皮肤缺损创面进行覆盖移植,术后观察移植物成活率和植皮区收缩率,同时取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照组20只自体愈合创面进行相互比较.结果: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后1周渐融合成片,伤口愈合;经6周后,伤口平整,轻度瘢痕愈合,对照组在6周时伤口不平整,呈瘢痕愈合,色素沉着明显.结论:在表皮缺损创面上应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可达到重构皮肤的目的.

    作者:吴昌炎;房志强;江宝华;陈石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猪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基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收集其基础培养基的上清液配制成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同时观察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情况.结果:条件培养基使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出现了凝集生长现象,其生长曲线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培养的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P<0.05),其细胞的3H-TdR测定值亦显著升高(P<0.05).高传代人毛乳头细胞与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共培养后出现凝集性生长趋势.结论:低传代猪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可分泌具有明确生物学活性的物质.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王洁;龙朝钦;高剑;刘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近红外光Titan治疗面颈部皮肤松弛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近红外光Titan治疗面颈部皮肤松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 7例临床面、颈部皮肤轻度松弛患者.采用美国Cutera公司生产的Titan治疗仪进行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由两位医生和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照片共同对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评估,显示结果:10%的患者没有改善,25%的患者轻微改善,27%的患者中度改善,38%的患者良好改善.在治疗6个月后评估显示:12%的患者轻微改善,34%的患者中度改善,54%的患者显著改善.75%的患者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仅治疗后出现轻微红斑,无1例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近红外光1100~ 1800nm能有效改善面颈部皮肤松弛,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非剥脱性面颈部紧肤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杨鹏;麦跃;孙林潮;李娟;鲁东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分析

    中医美容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全国数百万家美容机构,开设中药面膜,经络腧穴美容等疗法服务项目;经穴按摩、拔罐刮痧被选入美容师等多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而中医美容专业学生就业,临床服务项目与现有医疗科室服务区别小,操作手段与现有各科常用手的相似等,一直困扰中医美容学科建设与发展.认识中医美容学科创新性价值,对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致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科概念,研究领域,理论与方法等多方面比较分析,表明中医美容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特,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开拓,理论与实践底蕴的深厚等特性,加之学科研究范畴与人们生活理想的一致性,其学科价值将显现于自身延伸发展的持久性与市场规模的广阔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绮;郑淑美;崔海;曲剑华;车念聪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左旋维生素C联合Q开光Nd:YAG激光碳膜术治疗黄褐斑185例

    2007年3月~2011年6月,笔者科室使用左旋维生素C和Q开关1064nmNd:YAG激光碳膜术联合治疗黄褐斑患者18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向芳;张祥月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瓷贴面修复具有外形美观、颜色协调、经济、可修补更换、磨除牙体少等优点,瓷贴面修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修复中[1].然而瓷贴面终美学效果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笔者就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材料的种类、牙体预备方式以及粘结系统的选择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弹力纤维性假黄瘤一例

    弹力纤维假黄瘤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沿皮纹分布的淡黄色丘疹、斑丘疹,呈鹅卵石样改变.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断裂,变短、扭曲呈碎片状.本例患者临床经过典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仵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面部小瘢痕69例手术治疗体会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1].颜面部的瘢痕除产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外,还可因影响外貌而使人产生心理负担.目前,对于瘢痕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2002~2012年诊治了69例面部小瘢痕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霞;李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的影响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致伤原因包括各种车祸伤,机器碾压伤,高处坠落伤等.这种损伤往往合并严重的污染和大块组织的缺损、坏死,处理上比较困难.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外露的肌腱、骨骼缺血坏死,甚至截肢.早期的处理原则是在彻底清创、恢复足够的血供后Ⅰ期闭合创面,充分覆盖重要组织结构如神经、肌腱、血管以及合并的骨折断端.但对于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伤情严重,处理十分棘手,传统处理方法常留有不能或不易闭合的软组织创面或创腔,需换药或引流后行Ⅱ期植皮或皮瓣移位修复,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并增加患者的痛苦,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宋亚妮;刘云景;何林;李杨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PAHG清除术后即时假体隆乳术300例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PAHG清除术后即时假体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80例注射PAHG丰乳术后数年,后遗乳房硬结、变形等并发症者,从乳晕入路进行清除手术.对其中乳腺、胸肌尚完整的300例,随即剥离出肌下腔隙,植入假体,操作中强调彻底止血、轻柔操作、无张力缝合和有效引流.结果:300例经过1年的随访,全部成功,整体满意,无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病例,但有早期(术后8h内)术后出血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结论:在PAHG清除术后,有选择性地进行即时假体隆乳术是可行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文锋;伍新鹏;刘欢;高山;田方文;查元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雷帕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瘢痕是创伤过度修复的必然产物,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过量合成和堆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主要功能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正常增殖依赖于细胞周期中各种调节因子的平衡,整个周期中任何调节因子发生紊乱都将导致细胞增殖异常.近年来,随着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小断深入,如:对各种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周期及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物质作用,而是各种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科学家从放线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开始雷帕霉素作为一种抗菌药物进行研究,1977年Matel等报道其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把该药作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陆续将其应用于瘢痕方面的研究.迄今雷帕霉素对病理性瘢痕治疗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其结构、性质、作用机理方面对瘢痕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魏韩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对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 1类下颌后缩患者对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生长和使用Tqwin-block矫治成功的4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Twin-block组,每组均为2 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颏沟倾角、上唇颏突角、软组织面角减小;上唇倾角、下唇倾角、鼻唇角、颏唇沟角、Z角、面突角、软组织面高、软组织下面高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显著减小上下唇突度,促进面下1/3高度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鼻、唇、颏之间的协调性,使侧貌轮廓变得自然舒缓,软组织侧貌趋于直面型.

    作者:李立国;袁东辉;左艳萍;薛毅;马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疗效观察

    脂溢性角化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皮损多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日晒部位,如颜面、前臂、手背、颈部等处,影响美观.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科室对就诊的17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分别采用调Q开关Nd:YAG激光和多功能电离子机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音;钟咪;曹志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