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茹;冯丽娜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绝育术的较佳术式.方法:通过267例妇女输卵管疏通术,观察其绝育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盆腔瘀血的关系.结果:双折双扎法与抽芯包埋法盆腔瘀血数相比有很显著差异(P<0.001),双折双扎法的瘀血数明显多于抽芯包埋法.结论:抽芯近端包埋法优于双折双扎法,手术部位峡部优于壶腹部.
作者:薛晓玲;黄芳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自201 0年以来收治的钝性胸外伤患者中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例78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用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的治疗中具良好的疗效,在疗程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临床上药源充足、来源方便、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畅;葛洪;侯静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基础的远程管理护理模式(home-based telemanagement HBT)对高血压前期(PH)患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PH患者80例,随机分为HBT组(A组)和普通干预组(B组).两组均采用PH循证护理方法.A组通过便携式电信设备进行护理指导.B组的护理指导主要在住院部和门诊进行.连续干预12个月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IL-6含量.结果:IL-6在HBT组(A组)(87.56±17.32ng/L)比普通干预组(B组)(101.64±19.13ng/L)低,P<0.05.结论:HBT能够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
作者:周文华;宋巧凤;胡万宁;王希柱;甘建辉;杨玉梅;陈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尿沉渣检查标本分析前质控问题以及尿有形成分的识别、检查标准化,参考值的使用、临床应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阐述.结果:尿沉渣分析测定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尿沉渣分析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教育,做好尿沉渣检查的全程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金波;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曹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1940年,当时日本科学家高岗从白藜芦中分离出了这种化合物.此后,人们对其自然资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它被认为是植物体在恶劣环境下植物受到病原菌感染,植物自身分泌的一种抗毒素,结构类似雌激素乙烯雌酚.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医药工作者开始了对中药抑菌作用的与抑菌成分的研究,由于中药抗菌的特殊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苏军华;郭勇;袁宁璐;任秋霞;郭鑫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94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进行994例次血液透析,共发生84例次低血压的情况,占8.45%.均及时发现,经正确处理血压恢复至正常,未导致严重脏器缺血情况.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发生低血压的应急处置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冯丽娜;王亚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6例(56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6例)直接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B组(30例)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术后随访1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疗效.结果: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1).结论:猪尾针辅助断端寻找及硬膜麻醉外导管置入提高泪小管成功吻合率疗效更佳.
作者:王双连;翟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类型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5例,发生率为64.63%.其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多,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房扑房颤等也常出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潘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30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外敷金生膏并进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生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好.
作者:李凤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15mg/(kg·天),连用7天,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兰消炎口服液7天.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地治疗作用.
作者:肖铮铮;宋涛;王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在临床工作中周围神经损伤很常见.人们认为周围神经损伤时不能恢复的,直到在十八世纪末期,才渐渐发现修复的可能性.有些周围神经的损伤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断端,神经外膜完整但是神经纤维断裂.在合适的条件下,近端的神经纤维能再生重新连接远端的神经纤维.但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损伤神经的近端会形成神经瘤和瘢痕组织增生,这就阻止了神经再生.
作者:卢山;黄启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宫颈机能不全是妊娠中期宫颈无痛性扩张导致反复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病因之一[1],其原因有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其治疗方法是在妊娠14周以后行宫颈环扎术[2],可以延长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作者:李懿蔚;孙爱青;许卫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肝肾损害,皮疹、混合病例占40%.初诊、误诊率近30%.结论:小儿IM,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复杂,累及多个脏器,合并症多,易漏诊、误诊.
作者:郭周庆;莫和国;吴又明;胡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以致早期治疗.方法:对106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清β-HCG、孕酮值及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异位妊娠组β-HCG、孕酮值及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组,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将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5.4%.结论:血清β-HCG及孕酮值是确定妊娠的指标,但是异位妊娠和早期宫内妊娠难以鉴别,如果结合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则能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可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
作者:程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异常Q波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异常Q波或非梗塞性Q波的特点与梗塞性Q波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常规心电图三次以上复查后或动态心电图排除心肌梗塞者.结果:79例异常Q波除见于内科心血管病外,也见于某些心外疾病,有些正常人心电图也出现异常Q波,本组异常Q波以心脏下壁及前间壁多见.其主要特点为Q波深度超过正常Q波的标准,多出现窄而深的Q波,异常Q波可变小或消失呈可逆性改变.异常Q波出现伴ST段上升与T波直立无动态变化,经循证医学证明均为非梗塞性Q波.结论:异常Q波的出现要综合各方面临床资料与相关学科疾病结合图形特征和复查对比作出鉴别.
作者:温彤;高玉琴;李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治术联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伤口瘢痕、后遗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伤口瘢痕、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联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为患者提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式.方法:选取我2011年3月~ 2012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8例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n=19)和静注复合组(n=19).术前6h禁食、禁饮,静吸复合组:面罩吸入氧气,氧流量为2 ~5L/min,同时采用4%~7%体积浓度的七氟烷诱导麻醉,手术操作中采用1.5% ~2%体积浓度的七氟烷维持麻醉;静脉复合组:肌肉注射氯胺酮行基础麻醉,而后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根据患儿体重,每2 ~ 3mg/kg进行麻醉诱导,手术操作中同样按照每2~3mg/kg以氯胺酮维持麻醉.两组患儿麻醉前均进行1%利多卡因和1:100000的肾上腺素分别对唇裂和腭裂患儿进行眶下神经和口腔内麻醉,术中均采用芬太尼诱导并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术后记录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1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组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生的发生率均低于静注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苏醒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唇腭裂修复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远龙;杨晓铭;方幼平;彭嵘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进行了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同时期同一医疗组所做的乳腺肿物表面切口行纤维腺瘤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乳房对称情况、患者满意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49±5)min;对照组(36±6)min (P>0.05).出血量:研究组(35±5)ml;对照组(28±6)ml (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43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42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45例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35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2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15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37例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此种切口设计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的突出优点是瘢痕隐蔽,乳腺手术部位无偏移,无塌陷,术后外观美容优势明显.
作者:独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颞区是整复外科常选用的供区,颞顶筋膜是颞区六层软组织结构中的第二层(见图1)[1].虽然一个多世纪以前颢顶筋膜瓣就用于修复外伤性耳缺损,但是直到20世纪中期对颢区解剖结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后,外科医生才开始广泛应用颞顶筋膜瓣,并且发现它在缺损修复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作者:杨巧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