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勇
目的:观察使用造口护肤粉和康惠尔溃疡贴与使用2%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52例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2%碘伏涂擦,实验组采用惠康尔溃疡贴和造口护肤粉联合治疗,观察两组药物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压疮愈合时间缩短(P<0.01),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提示康惠尔溃疡贴和造口护肤粉联合治疗Ⅲ期压疮是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显著优于2%碘伏治疗Ⅲ期压疮.
作者:何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理论.方法:采集110例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根据其进行中药浴前后的皮损评分评价其治疗有效率,进而分析探讨AD形成的中、西医病因及治疗原理.结果:中药浴组治疗有效率83.9%,与激素治疗的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浴对特应性皮炎显著的治疗效果除了基于中医理论的清热解毒、祛风凉血作用外,更与现代药理的抗菌、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的作用有关.
作者:杨丽君;张晓燕;李云霞;吴静;郑丽娜;李新华;冯长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产妇在宫口开全后早期采取侧卧位屏气用力对第二产程时间及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9月在北京妇产医院阴道自然分娩、孕期无合并症、妊娠38 ~ 40周、年龄在25 ~ 30岁之间的足月妊娠初产妇.于宫口开全后采取侧卧位,宫缩期指导产妇屏气用力50例为实验组,同时宫口开全后采取常规体位屏气用力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会阴侧切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侧卧位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及会阴侧切率与平卧位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产妇在宫口开全后早期采取侧卧位用力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并降低会阴侧切率.
作者:王蕾;韩翠存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安宝在未足月胎膜旱破孕妇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未足月胎膜旱破患者264人,给予安宝保胎治疗.结果:安保有效抑制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宫缩,有效延长了孕周,提高了新生儿的成熟度及成活率.结论:安保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可显著延长孕周,并减少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新生儿存活率,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作者:关惠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在胎方位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 0月~ 2012年5月共20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在首次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待宫口开大5~ 8cm、胎先露在S+1 ~S+2时进行手转胎头;对照组100例,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的时间、新生儿窒息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变体位(产妇向胎儿背反方向侧卧)与徒手旋转胎头可使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并可使产程进展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
作者:王菲菲;马小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头皮静脉注射是儿科广为使用的操作,笔者通过多年实践,积累点滴经验,总结如下.1 常见穿刺失败原因1.1患儿血管自身特点:腹泻、呕吐患儿,脱水导致末梢循环不良,血管腔不充盈,穿刺后不易回血;肥胖患儿皮下脂肪较厚,不易把握穿刺深浅度:新生儿头皮充血明显,静脉显示不清,不易观察和穿刺;长期输液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局部毛细血管破裂[1-2].
作者:葛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我院从2008 ~ 2011年间应用微创切口<2cm阑尾切除2 3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2cm进行阑尾切除.结果:232例诊断急性阑尾炎,顺利完成微创切口< 2cm阑尾切除221例,约占95.2%,其中仅11例,约占4.8%需扩大切口,其中中重度肥胖患者46例,占19.8%.结论: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可行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肥胖患者采用“拉压法”也可使用小切口方法阑尾切除.
作者:姜德清;郝占伟;黄继超;樊继泷;余仔军;柯群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卵巢囊肿与卵泡成熟、排卵障碍的关系,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例不孕症合并卵巢囊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中卵泡成熟及排卵障碍的比例,分析卵泡成熟及排卵障碍与囊肿大小的相关因素,及对排卵障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腹腔镜手术和口服克罗米芬.结果:卵巢囊肿5cm不孕症患者卵泡成熟及排卵障碍的比例较囊肿5cm者高.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排卵恢复率、妊娠率比口服克罗米芬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金台;卢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1].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晓琴;刘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四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9例肺部良性病患者.100例经病理确诊肺癌患者、6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的水平及阳性率,对比分析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及单独应用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结果:肺癌组CEA、CAt25、NSE、CYFRA21-1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及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四项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优于其它单项检测和其它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娟;谷秀娟;阮彩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总结临床资料,探讨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750例(2750颗牙)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者,均做颊侧翻瓣、去骨(暴露2/3冠为宜),并将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组2750例术后并发症460例占19.72%.并发症男女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在拔牙前,应设计佳手术方案,在手术全过程中,精细、规范并缩短操作时间,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柴养倬;石家雷;顾同保;于国芳;贾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预防手术感染发生.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整改和总结.加强手术室组织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定期进行各项监测,强化各级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各项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手术室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落实,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本院入院的10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昔洛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滴纳洛酮.对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后遗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在提高总有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方面,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燕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6月随访,根据GOS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良好18例(39.1%),中残7例(15.2%),重残4例(8.6%),植物样成活4例(8.6%),死亡1 3例(28.2%).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效果好,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崔连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258例,分成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32人,两组均采用常规膝关节骨关节炎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加用中药促进软骨的再生和滑膜炎症的消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2%,对照组总有效率7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佳,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长生;李事成;张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 ~ 2011年间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50例,预防组给予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导管溶栓、药物抗凝治疗.结果:手术结束后预防组患者发生DVT者8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发生DVT26例占52.0%,34例患者经彩超或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小腿静脉血栓(周围型)1 2例,下肢髂股静脉血栓(中央型)10例,混合型血栓12例,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DVT患者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手术取栓10例,有效9例,有效率90.0%.导管内溶栓者12例,有效11例,有效率91.7%.单纯药物抗凝治疗者12例有效9例,有效率75.0%.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和药物抗凝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手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对于已经形成的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及导管溶栓都可取的较好的疗效,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程海松;吴亚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和IGF-2的表达情况探讨EGFR和IGF-2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IGF-2的表达.结果:在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IGF-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在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癌及大细胞肺癌患者.结论:EGFR和IGF-2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联合检测EGFR、IGF-2可在早期协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刘涛;林庆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状况,为优化放射防护工作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按不同岗位分为放射介入、核医学、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4组,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和热释光元件对其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比较其个人剂量.按不同职业将观察对象分为医师,护师,技师3组,比较其个人剂量.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人均年剂量频数< 5mSv,且人均年有效剂量有逐年下降趋势;各岗位年剂量值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放射介入高,核医学次之,放射治疗、放射影像诊断无差异.医师和护师的人均年照射剂量高于技师(P<0.05).结论:加强放射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意识,特别是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防护.
作者:王维业;王相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质量控制工作的相关问题.方法:通过对尿沉渣检查标本分析前质控问题以及尿有形成分的识别、检查标准化,参考值的使用、临床应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阐述.结果:尿沉渣分析测定存在诸多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尿沉渣分析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教育,做好尿沉渣检查的全程质量控制工作.
作者:金波;李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七味解毒活血膏对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 75例小儿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七味解毒活血膏组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膏组,其中七味解毒活血膏组90例,丁酸氢化可的松膏组8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七味解毒活血膏组有效率为94.44%,丁酸氢化可的松膏组有效率为9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解毒活血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丁酸氢化可的松膏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解毒活血膏是一种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的非糖皮质激素外用药.
作者:张晓燕;杨丽芸;杨丽君;吴静;李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