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地区居民对抑郁障碍的知晓率调查

孙薇;王军;王志强

关键词:抑郁障碍, 知晓率, 健康促进, 居民
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居民对抑郁障碍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此方面认识.方法:随机选出335人进行入户收集问卷访谈,所有数据均由spss10.05软件统计学频数分析处理.结果:居民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小于50%),对之需求较高,然而不知如何就医与处理.结论: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抑郁障碍的健康宣教与促进,从而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部位及方法的改进

    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血栓药物,其半衰期长,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防治血栓药物.然而,皮下注射后造成的局部疼痛,皮下瘀斑,紫癜,出血,甚至血肿,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不相信护士的操作技术,从而给工作带来不利.此外,皮下出血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性,降低了治疗效果.针对这一原因,我科近几年采用改进后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皮下瘀斑,出血等并发症也未见发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作者:鲁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临床护士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护士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存在睡眠障碍的临床护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安眠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治疗前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定评分.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法能显著改善睡眠障碍护士的睡眠质量.

    作者:孟文文;麻玉秀;窦璐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的效果

    目的:分析了196例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干预的效果及可能的规律.方法:通过社区干预来观察干预期间所有病人检测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的变化来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情况出现显著性改善,与入组前对比,脑梗死患者入组后的知晓率、复诊的依从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社区干预对于纠正不良习惯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也使得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另外,社区干预还能显著提高人群对脑梗死的知晓率,相应增加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满丽;王亚平;王爱琴;冯雁玲;李艳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AMI)患者获益.其中高龄患者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65岁以上的AMI患者28例均行急诊PCI,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于双平;阚淑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供皮区及受皮区准备,口腔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供情况,根据专科护理特点,做好口腔护理,气道护理,创面护理,负压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对术后面容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使护理工作卓有成效,保障皮瓣成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曹秀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测定其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结果:A组尿U-Alb、血清UA浓度均高于B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相关,且尿U-Alb、血清UA浓度与NIHSS分值呈正相关(P<0.05),U-Alb与U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尿U-Alb、血清UA具有相关性,且病情轻重与尿U-Alb、血清UA浓度程正相关.

    作者:赵幸娟;赵鹏;郑亚珂;李薇;方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比较两种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和阿夫唑嗪,及一种a肾上腺受体阻制剂酚苄明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作用.方法:检测上述三种药物对PC-3和DU-145细胞系细胞存活百分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发现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G1期细胞数的增加,从而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而阿夫唑嗪和酚苄明对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G1期细胞增加,减少G2期和S期细胞数目来抑制其生长,考虑此药有可能用于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白杰;许克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的个体追踪方法,对急诊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经历进行追踪检查,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通过运用个案追踪法分析和评价,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通过整改大大降低了急诊科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关系进一步密切.结论:个案追踪法是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改进的起点,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急救护理品质,和谐护惠关系的良好举措.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双头旋转振动排痰仪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卧床患者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将618例患者按病种分类,对振动排痰的效果加以评估,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振动排痰仪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排痰效果.结论:振动排痰仪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得患者呼吸道深部痰液有效的咳出,减少了细菌感染,保持了患者呼吸道通畅.

    作者:王霞;华静;徐祖慧;石燕;李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目的:对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及时纠正贫血,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参加孕产妇系统管理的2 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产妇,采取产前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药物治疗.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给予相应铁剂的补充等措施.结果:第1组有效1 45例,有效率90%;第2组有效42例,有效率70%.根据以上结果表明,经过饮食调节及药物治疗及护理指导,轻度贫血的患者比中度贫血患者HB指数提高得更快.结论:通过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使绝大多数贫血孕妇安全度过了整个孕产期,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徐喜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例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的自身免疫病.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称为狼疮危象[1].狼疮患者一旦发生危象,常为凶险的急症,病死率高[2].我院2011年6月收治了1例重症SLE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跟踪随访至2012年6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霞;程东生;汪年松;胡三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重症监护室护士56名听诊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听诊器使用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三个重症监护室的护士56名护理人员听诊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护理人员听诊知识来源方面,有41(73.21%)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学校,有27(48.21%)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医生,有7(12.5%)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高年资护士,有2(3.57%)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进修,没有人时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听诊知识,且不同科室监护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5);在临床护士使用听诊器方面,仅有3(5.36%)人经常使用听诊器,48(85.71%)人偶尔借助听诊器对患者进行检查,有5(8.93)从没有使用过听诊器,各职称与科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听诊器的使用率均较低,并且监护室护士的听诊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学校期间学习获得的,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护士使用听诊器的意识,提高听诊器的使用率.

    作者:柴守霞;张东云;雷美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手法回纳加中药熏洗治疗产后痔疮疗效观察

    产后痔疮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妊娠后期,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充血扩张,可致肛门局部的痔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痔疮,分娩时产妇屏气用力极易使痔疮加重,给产妇带来痛苦,甚至引起痔嵌顿、血栓形成、坏死等后果.我科采用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产后痔疮6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军红;贾志贤;郝彦考;李海峰;李会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腹腔镜修补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急性胃十二指肠清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6例胃十二脂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资料.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0例,胃幽门管穿孔3例,胃窦部前壁穿孔2例,胃体部小弯侧穿孔1例.病理检查6例中良性穿孔5例,癌性穿孔1例.结果:36例中35例获得成功.1例癌性溃疬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良性溃疡患者术后平均8天出院,出院后均予以内科根除幽门杆菌、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涛;夏德明;匡勇军;马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拉美三国医疗服务期间809例静脉抽血体会

    目的:探讨在拉美三国服务期间对当地人群抽血的体会.方法:对拉美地区医疗服务期间809例门诊采血患者的肤色、血管特点、血液质量、心理等因素进行全面回顾性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静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结果:801例患者一次抽血成功,成功率为99%.结论:针对不同肤色人群进行静脉采血时,可通过仔细触摸、选择适宜型号针头、调整进针角度、适当心理安慰等措施来提高成功率.

    作者:陈燕;金慧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创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对ALI/ARD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采取了多种规范化治疗,但ALI/ARDS死亡率仍高达30%以上[1].有研究发现[2],大剂量(>0.5~1.0mg/kg)山莨菪碱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具有细胞保护和减少溶酶体释放等作用,而且还能抑制非神经性乙酰胆碱系统(NNAS),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减少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自2009年1月起针对创伤所致的ALI/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山莨菪碱,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占成业;郑国寿;李智慧;罗金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68例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与FISH技术检验分析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基因扩增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HER2蛋白表达的一致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168例,所有病例均未行术前辅助化疗.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经统计学Pearson卡方检验表明FISH是乳腺癌HER2状态检测的金标准.结论:FISH与IHC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IHC可以用于乳腺癌HER2检测.

    作者:吴庚利;李绵绵;王善伟;周伊;白高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诊科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56例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了解患者发病诱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后,并灵活应用与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雪;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喉癌Gli1的表达及其与VEGF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喉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和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i1和VEGF蛋白在10例喉癌旁黏膜组织和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VEGF以及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旁喉黏膜Gli1蛋白阳性表达评分为(1.50±0.70),喉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评分为(4.60±3.52),喉癌Gli1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显著增高,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li1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与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

    作者:韩海平;赫莉;武川君;周晓红;彭丽娜;路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颞颌关节强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旨在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盲探气管插管时镇静、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择性手术的颞颌关节强直患者20例,予瑞芬太尼0.5μg/kg单次推注后0.25μg/(kg.min)静脉维持,经环甲膜穿刺行表面麻醉,面罩诱导,开启七氟醚挥发罐浓度4%,以1%增量逐渐递增,速度为每隔5次呼吸,氧流量为6L/min,设定OAA/S镇静评分2分为插管状态.放置食管气管引导管,经光索引导再更换为气管导管.监测插管过程各时间点MAP、HR、SpO2的变化,记录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患者遗忘率的情况.结果:20例患者气管插管均成功,插管用时5.7±1.9min.用药后以及插管过程中,MAP和HR变化较为平稳,T1时两者下降(P<0.01),T2时MAP和HR增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躁动,但均未影响插管操作.气体诱导过程中无咳嗽、窒息和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的患者对麻醉技术满意,遗忘率100%.结论: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盲探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付会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