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英;赵雁鸣;贾广生;万勇;高丽;赵德利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总动脉短轴方向管壁的应变、应变率及其相关衍生参数,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方法 用VVI软件分析40例CAT患者(CAT组)及3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右侧颈总动脉短轴方向二维图像上6个侧壁(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收缩期弹性参数及其衍生参数,并观察CAT患者管壁弹性参数的曲线变化特点.结果 CAT组6个侧壁的收缩期大应变、应变率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应变率的变化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T组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和后壁应变率曲线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VVI技术可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特点.血管壁弹性及弹性衍生参数与传统的超声检测指标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和了解血管壁的弹性状态.
作者:白冰;赵宝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 方法 对6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含HRCT),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动态变化并进行半定量CT评分. 结果 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①主要表现为片状肺实质渗出病灶,早期和吸收期主要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②两肺小叶性或节段性散在分布,以胸膜下和支气管周围多见,下叶较重;③肺组织、胸膜及纵隔受累可同时存在;④病程早期CT评分4.41且逐渐下降,渗出性病灶短期内吸收较快,后期遗留纤维化病变CT评分1.64分. 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动态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观察,但确诊需依靠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邓莹莹;陆普选;刘映霞;杨根东;朱文科;郑斐群;彭程;刘艳;周伯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孕妇,22岁,孕1产0,孕11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宫腔内见一孕囊,囊内见两胎儿回声,顶臀长分别4.3 cm、4.2 cm,胎心率均167次/分.两胎头部及背部见无回声包绕,以颈部为著,F1较厚处0.57 cm,F2较厚处0.53 cm,两胎儿腹部联系紧密,其间未见明显羊水分隔(图1).
作者:李莉蕊;陈振喜;郑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追踪(LAVT)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T2DM患者31例(T2DM组),健康志愿者35名(对照组).应用Hitachi EUB-6500超声诊断仪,获取动态心尖四腔、两腔心的二维灰阶图像储存.启动LAVT模式,分别在上述切面描记左心房内膜.系统自动获取左心房容积及容积-时间变化曲线.记录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及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心房排出速率峰值(dV/dtA).所有容积指标均经体表面积(BSA)标化(LAVImax, LAVIp, LAVImin);计算左心房被动、主动及整体排空容积(LAVIpass、LAVIact、LAVItotal)及左心房被动排出率(%LAVIpass)、主动排出率(%LAVIact)、整体排出率(%LAVItotal)、有效左心房被动、主动排出率(%eLAVIpass、%eLAVIact)及左心房被动与主动排出量比值(LAVpass/act).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LAr、A峰增加,E峰、E/A降低(P<0.05).②左心房容积曲线图:对应心电图T波末首先出现一个向上的高峰(LAVmax)后,于心电图P波处出现一转折点(LAVp),接着出现向下的小波(LAVmin),左心房容积-时间曲线图则由一个向上的收缩期波(dV/dtS)以及舒张早期、晚期向下的两个波(dV/dtE、dV/dtA)组成.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左心房容积曲线的各峰值降低,斜率相对更陡直;二者的容积-时间曲线走行基本一致.③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LAVmax、LAVp、LAVmin、dV/dtA、LAVImax、LAVIp、LAVImin、LAVIact、%eLAVIact显著增加;%LAVIpass、%eLAVIpass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T2DM患者早期心脏改变以舒张功能减退为主,左心房助力泵代偿收缩做功增加.LAVT技术能实时追踪T2DM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变化,较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
作者:王静;黄君红;谢明星;吕清;王新房;丁琳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右心室心肌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4例尿毒症患者根据左心室肥厚与否分为左心室非肥厚组18例,左心室肥厚组16例.正常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者.测量各组左、右心室壁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大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结果 左心室:各节段ε、SRs及SRe均为左心室非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小于正常对照组,大部分节段左心室非肥厚组大于左心室肥厚组;SRa:左心室非肥厚组大于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非肥厚组部分节段小于正常对照组,部分节段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肥厚组大部分节段小于正常对照组.右心室:各节段的ε、SRs及SRe均为左心室非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小于正常对照组,SRa为正常对照组<左心室非肥厚组<左心室肥厚组.结论 应变及应变率能敏感地定量评价尿毒症左、右心室心肌局部舒缩功能.
作者:卢西梅;高晓军;贾莉;宋喜焕;卢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10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结核4例,细菌性肝脓肿6例)患者的常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重点观察增强模式、增强水平及随时相变化等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共12个肝局灶性炎性病灶.超声造影示其中5个呈周边环状增强伴中央无增强,3个呈弥漫性增强,4个呈蜂窝状增强.动脉相有9个病灶呈高增强且早于周围肝实质,3个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等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9个病灶呈等增强,3个病灶呈低增强.12个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1.67%.结论 肝局灶性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马霞;王兴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5T MR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增强扫描对判断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强化类型、周围组织浸润的价值及其检出部位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并分析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的关系及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前列腺癌的内部浸润分级与MR LAVA强化类型有关;随着内部浸润分级增加,肿瘤浸润周围结构的几率增加;MR LAVA增强扫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部位显示的结果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双侧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3).结论 LAVA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多的直接征象和强化特征,有助于准确判断前列腺癌周围浸润的部位.
作者:王永安;周洁;徐谊朝;夏明汗;罗良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CBCT)成像参数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CatPhan 600模体的CTP 528模块,分别改变管电压、管电流、准直器、扫描范围和重建精度,测量XVI CBCT的空间分辨率. 结果管电压从80 kV增至140 kV时,空间分辨率从5 lp/cm增加到7 lp/cm.管电流对空间分辨率影响较小.准直器型号、重建精度和机架旋转范围对空间分辨率影响较大. 结论 CBCT的影像质量随成像条件变化范围很大,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条件合理选择参数,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得到佳的影像质量.
作者:王运来;廖雄飞;葛瑞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1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RP)等三维重建. 结果 64排螺旋CT清晰显示15例主动脉缩窄,与手术结果一致;所有患者均为复杂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室间隔缺损6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6例、继发心壁肥厚6例.VR明确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长度和狭窄程度.64排螺旋CT在侧支循环及肺动脉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首选.
作者:李艳英;赵雁鸣;贾广生;万勇;高丽;赵德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设计一种灵敏度高且处理速度快的fMRI数据小波分析方法.方法 先用离散小波变换和频谱分析确定有用信号存在的小波分解尺度,也即特征尺度;再对实验数据进行离散小波分解,重构时将非特征尺度里的小波系数设置为0;再以相关分析对小波重构信号进行激活检测.结果 对视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新方法的灵敏度与基于平稳小波变换、SPM2方法相当,而优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新方法的处理速度与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相当,但较平稳小波变换方法有较大提高.结论 本文为fMRI数据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敏且快速的小波分析方法,更为实用.
作者:支联合;李玉晓;赵书俊;单保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朱兆领;应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浅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后3个月按WHO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粒子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之和的平均值(单位为cm).结果 21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进行准确定位,引导粒子的植入.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2例(57.14%),部分缓解4例(19.05%),稳定3例(14.29%),进展2例(9.52%).21例患者中位无局部复发生存期7.2个月(6.8~7.6个月).结论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具有微创、准确、安全、有效等优点,对浅表转移及复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军;黄敏;吴锦昌;陈杰;朱昕;周俊东;徐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3.0T MRI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形态、强化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等MR影像特征. 结果 94例乳腺癌包括1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Ⅰ级、44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20例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及14例其他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全部为均匀强化,72.73%(8/11)病灶形态为沿导管、小叶分布的多发结节状、片状;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病灶TIC 80.00%(4/5)为速升缓降型,60.00%(3/5)为分叶状,60.00%(3/5)均匀强化;72.73%(32/44)浸润性导管癌Ⅱ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及分叶状带毛刺,63.64%(28/44)为均匀强化,TIC 59.09%(26/44)为速升缓降型、22.73%(10/44)为速升平台型;90.00%(18/20)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和不规则形,80.00%(16/20)为均匀强化和边缘强化为主, TIC 50.00%(10/20)为速升缓降型、40.00%(8/20)为速升平台、速升缓降混合型. 结论 乳腺癌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张仁知;周纯武;欧阳汉;李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璇;王欣;李兴杰;童明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位于扩张的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内、伴大量黏液分泌的肿瘤,易与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囊腺瘤混淆而延误诊断.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评价不同影像技术(US、CT、MRCP、ERCP)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尚建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疑诊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记录病灶的增强方式及程度.结果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共72个病灶,≥3 cm的病灶56个,均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包膜增强持续时间较长,与正常肌层充盈方式显著不同;<3 cm的病灶16个,呈环绕型增强8个、树枝状增强2个、混合型增强6个. 结论静脉超声造影对诊断、鉴别诊断子宫肌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峻;佘志红;熊奕;王慧芳;林琪;甘晗靖;徐金锋;吴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的外周动静脉瘘患者的术前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图像. 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1.67%,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瘘口和其相关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特异性,瘘口处动脉进入静脉的高速、低阻、双期、单向血流是动静脉瘘的血流频谱特征.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动静脉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大,结合相关参数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继萍;王志萍;高志翔;宋秋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血管造影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患者血管造影资料,且22例与术前造影资料比较,评价肺动脉发育、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主动脉侧支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31例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狭窄疑血栓形成.28例肺动脉发育良好且左、右肺动脉发育对称,3例单侧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发育差.1例出现肺动静脉瘘,1例存在胸腔积液.22例双向Glenn手术前后造影比较,左右肺动脉直径和McGoon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6%(8/22)的主动脉侧支较术前增多.18.75%(6/32)病例术后存在腔静脉侧支血管. 结论血管造影是评价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后肺动脉发育及相关解剖学情况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向太;崔燕海;张群;谈文开;唐向周;王绍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检测慢性肾衰竭(CRF)与原发性高血压(HTN)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 方法 用WI技术依次检查CRF组患者30例、HTN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5名;采集WI相关参数W2、NA、β、Ep、PWVβ、瞬时减速度波强(W2)、瞬时波强负向波面积(NA)、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顺应性(AC)、脉搏波反射增强(A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F组W2、NA、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AC、AI无明显差异(P>0.05);HTN组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W2、NA、AC、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TN组比较,CRF组W2、NA、β、Ep、PWVβ、PWVWI明显增高(P<0.05),AC、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F患者血肌酐水平、患病年限与W2、NA、β、Ep、PWVβ、PWVWI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应用WI技术能反映动脉早期血管壁弹性的变化.
作者:周艳珂;袁建军;牛瑜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轴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CAD患者3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支狭窄≥75%,分别于PTCA支架植入术前1~3天(术前组)、术后(3.0±0.2)个月(术后组)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对照组40名.分别测量术前组、术后组、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段和中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对CAD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前组与术后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组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中有10个节段SRe、7个节段SRs及6个节段SRa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组有8个节段SRs、3个节段SRe较术前组明显增加.以SRs的绝对值0.78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6%、63.57%、67.25%;以SRe 0.90 s-1为截断值判断左心室局部心肌松弛性恢复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5.68%、65.63%、65.44%.结论 SRs与SRe可用于评价PTCA支架植入术后左心室心肌局部功能恢复.
作者:陈爱;郑哲岚;张生光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