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进亮;罗彦辉;孙晓立;赵宗茂
目的:简述儿科急诊惠儿病情分级管理.方法:参照2011年9月份卫生部公布的媳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结合我院实际经验我科于2012年2月份起率先制定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实行Ⅳ级分级管理.结果:对21695名急诊就诊患儿进行分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就诊过程无医疗纠纷及过激行为发生.结论:急诊患儿病情分级管理标准的实施,充分保证了危重患儿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了患儿就诊的安全性,减少或降低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的固位方式主要包括螺丝固位和粘结固位,这两种方式在临床选择上有无相对适应症及其不良反应,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卢丽先;史东晔;李海峰;卢文;朱曚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时的护理.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2009年12月~ 2011年1 2月收治的1472例患者,在单采室使用德国费森尤斯COM.TEC血分机采血,全程把患者的安全、舒适及采取细胞的质量放于首位,单采和护理进行合理安排、科学操作,获取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60ml,体外分离和单独培养DC和CIK细胞后,用带有虑过网的输血器进行静脉回输.结果:1472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有10例(0.006%,10/1472)患者出现手脚、口唇麻木、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采集的细胞的质量均符合实验室标准.结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单个核细胞采集时优质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采集的细胞的质量.
作者:曲志杰;李延玲;徐宗泽;孙晓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ABO溶血病患儿进行早期观察和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黄疸消退时间平均7~8天,平均住院时间8天,4 5例无一例换血,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及死亡.结论:基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尽可能的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作者:杨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转基因MSC在体内外表达荧光是否存在差异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用转基因MSC输注到受射线照射的雌性BALB/C小鼠体内,输注后1、7、14、21、28、35天处死小鼠留取胸腺左叶,制作快速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同时对比观察体外培养转基因MSC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小鼠体内的转基因MSC在输注后1天开始出现荧光,第7天达高峰,第35天消失;体外培养的MSC制备后10h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第7天后表达率高,第28天基本消失.结论:转基因MSC体内荧光表达优于体外,其机制与微环境及培养方式有关.
作者:宁昌;胡锴勋;余长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者超声资料总结分析.结果:21例病例中,2例合并肝内胆管囊状扩张,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结论:超声显示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灵敏而准确,超声诊断是胆总管囊状扩张症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邓仕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近年来,精益六西格玛成为全世界追求卓越管理的重要战略举措.其旨在减少浪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消除变异、稳定流程、满足顾客需求和终显著提高绩效.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使护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快速度和低成本成为现实.本文从以人为本的5S现场管理、核心精益六西格玛护理团队构建、DMAIC持续改进和护理精益六西格玛文化四个方面对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进行初步探索.
作者:殷婷婷;黄榕;夏敏;邹秋兰;孔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治疗HP阳性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14C尿素呼气试验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145例,B组141例.A组为康复新液15ml,每日三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克拉霉素0.5g,每日二次口服,阿莫西林1.0g每日二次口服.B组为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克拉霉素0.5g,每日二次,阿莫西林1.0g,每日二次口服.治疗7天,观察根除HP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根除HP而言,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疗效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湘萍;田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曲唑酮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曲唑酮组)、对照组(地西泮组)各4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症状及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明;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糖尿病前期目前发病率高,其不但增加糖尿病发病危险,而且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微血管疾病的危险,但此阶段为可逆阶段,本文从体质、饮食、运动、情绪及药物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中的指导作用,对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81例甲状腺肿物B超声像图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B超对甲状腺肿物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西门子B超仪AcusonAntare,探头频率为5~ 7MHI.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在颈前甲状腺部位作常规操作进行探查.术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超诊断甲状腺肿物时不同的甲状腺肿物病理改变有不同的B超声像图及不典型声像图的存在.结论:甲状腺B超诊断:主要有四种声像图改变(根据肿物性状),包括实性肿物,囊性肿物,结节性肿物,混合性肿物.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不符合率6例(7.4%).在B超诊断时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尽量避免误诊.
作者:胡燕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利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测定其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结果:A组尿U-Alb、血清UA浓度均高于B组(P<0.05).急性脑梗死与尿U-Alb、血清UA浓度水平相关,且尿U-Alb、血清UA浓度与NIHSS分值呈正相关(P<0.05),U-Alb与U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尿U-Alb、血清UA具有相关性,且病情轻重与尿U-Alb、血清UA浓度程正相关.
作者:赵幸娟;赵鹏;郑亚珂;李薇;方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宫颈机能不全是妊娠中期宫颈无痛性扩张导致反复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病因之一[1],其原因有先天性与后天性2种.其治疗方法是在妊娠14周以后行宫颈环扎术[2],可以延长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作者:李懿蔚;孙爱青;许卫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Ⅰ期整形修复超12小时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面部软组织创伤超过12h病例17例,采用积极扩创和整形外科技术Ⅰ期修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无功能障碍,不需要Ⅱ期修复,美容效果良好.结论:超12h面部软组织创伤,采用积极扩创和整形缝合,可获Ⅰ期修复和满意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
作者:孙秀锋;王洪燕;郑妍丽;姜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PICC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5.15%[1],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l[2].它是由于各种机械刺激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属于急性无菌性炎症[3].本文对近年来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周春燕;寇京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早期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的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随访测量各种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术后1例出现神经牵拉损伤,和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21°,矫正率为59%,终末丢失率为11%;顶椎偏距平均2.4cm,矫正率为50%,均丢失0.4cm,丢失率为8.3%;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5cm.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0.2cm.丢失率为7.4%.结论:采用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理想,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袁振超;陈远明;陈锋;周先明;黄民锋;刘万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术中护理配合.方法:通过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间的布局,术中的配合,术后器械的清洗、灭菌及保养等方面对45例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进行配合.结果:通过手术及有效的术中配合,37例经蝶垂体瘤在内镜辅助下完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结论:精心的护理配合、熟练的内镜器械使用和保养是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薛愉洁;姜雪;李娟;高丽娟;侯利利;郝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偏瘫病人能否有效地预防手挛缩畸形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月~ 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给与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入院后即进行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的康复护理.训练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以判断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预防的作用.结果:康复锻炼2个月后,治疗组发生手挛缩的患者为11例(22%),对照组发生手挛缩的患者为26例(52%),治疗组患者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具有明显的康复疗效,对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向华;王丽丽;韩成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用于各类慢性难愈创面的效果.方法:入选Ⅳ度压疮、Ⅲ度烧伤创面、糖尿病足溃疡和周围血管病变引起的溃烂共计50例60处,分为传统组和治疗组,传统组行常规清创、换药、包扎、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清创后采用自制的简易负压吸引装置治疗,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并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观察VSD治疗组和传统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费用,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较前缩小,肉芽生长新鲜,减少换药次数,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对不同慢性难愈创面均有效.
作者:苏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手指1区伸指肌键断裂或撕脱引起的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1].通常患者对保守治疗效果效果不满意,常需要手术治疗.锤状指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肌键直接缝合法、抽出钢丝法等.微型锚钉是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修复肌键的微型植入物,系统包括一个锥形锚体,其头部带有2个倒钩,尾部连有4-0 Ethibond双针缝合线,同时配有与骨锚匹配的钻头和骨锚植入的手动操作器.
作者:张志雄;杨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