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萍;李超;廖琼;张爽
目的探讨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提高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重症血友病甲行同种异体异位脾移植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结果5例中发生术后出血性并发症2例,其中脾门小血管及腹膜后出血各1例.术后5例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其中术后5 d内1例,5~10 d 3例,10 d以上1例;本组有4例多次发生排斥反应.感染性并发症2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腹膜后感染1例.除1例手术后38 d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突然死亡外,其余4例经及时诊治均存活至今.结论脾移植术后并发症若能及时、正确地诊断与治疗,对取得良好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铁民;姜洪池;乔海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rhGH组18例,从术后第1天开始,rhGH组皮下注射rhGH,8 U/d,连续7 d,与此同时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都给予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到能进食、水为止.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及14 d测定患者的生化全套、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并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变.结果术后4 drhGH组体重开始增加,术后7 d,对照组体重也开始增加,但rhGH组比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术后7 d,rhGH组比对照组血糖升高(P<0.05).术后7 d,rhGH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比对照组升高(P<0.05);总胆汁酸、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肾功能以及电解质两组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rhGH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
作者:党登峰;王彤;王琛;寇志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过去10年,美国及欧洲的发病率已达到8/10万~12/10万,我国与其相近似.胰腺癌的治疗效果至今却难以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胰腺的位置深在,胰腺癌又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于Ⅱ、Ⅲ、Ⅳ期肿瘤.
作者:葛春林;郭克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拟定佳治疗方案,减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2~2001年收治的35例SAP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胰腺病理改变、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其预后间的关系.结果①胰周积液者无死亡;②胰腺组织坏死伴感染时易发生胃肠瘘,创面开放和闭合引流与胃肠瘘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③4例胰周积液者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④胰周积液无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胰腺及胰周组织坏死者住院时间>49 d.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腹腔脓肿、肠瘘及胰瘘是SAP的主要并发症,可影响其预后.
作者:张新俊;莫一我;孙志为;王彦坤;金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目前胃癌外科手术中关于淋巴结清扫范围问题的不同观点及统一认识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研究报道及新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种族的差异及操作技术等原因,东、西方国家的学者之间,对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问题的看法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结论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广泛性的淋巴结清扫,但精确评估其作用是困难和复杂的,需要世界范围内的胃肠外科学者互相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终形成临床实践的指导原则.
作者:程黎阳;钟世镇;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报告螺纹管在左半结肠梗阻造瘘术中的应用以及术后护理的体会.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36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行急诊梗阻近端结肠螺纹管造瘘,并与同期施行的20例结肠造瘘一期外翻成形做比较.结果结肠螺纹管单腔造瘘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者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未发生切口感染.而一期外翻成形者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左半结肠梗阻术中行螺纹管造瘘是一种简单、经济、省时、低污染、减压效果好、护理方便的手术方法.
作者:薛刚;周庆贤;王培红;田伏洲;刘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受体-4(TRAIL-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胰腺癌细胞抵抗细胞凋亡的机理.方法应用mRNA印迹法(North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性、定位分析TRAIL-R4在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AIL-R4 mRNA和蛋白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呈弱表达或不表达,而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胰腺癌细胞中TRAIL-R4蛋白呈强染色.结论TRAIL-R4表达水平在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胰腺癌细胞中可能存在对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抵抗新机理.
作者:廖泉;郭俊超;赵玉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改良方法.方法对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时采用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以达捆绑之目的.8例中行桥袢空肠造瘘5例,胆总管造口T管引流3例,并观察其术后5 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胰瘘、胆瘘发生;5 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除第1天胆总管造口低于空肠造瘘外,其余4 d每天平均引流液量均明显高于空肠造瘘;1例空肠造瘘者术后第8天继发胰腺残端出血,经电灼后止血.结论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完全可以代替粗线环绕空肠结扎,并使整个空肠浆肌鞘与胰腺紧贴,更利于胰肠间愈合;空肠造瘘或胆总管造口对桥袢空肠均有减压引流的作用,但T管引流更简单、有效、省时.
作者:吴诚义;任国胜;竺东长;孙治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据推测至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将超过3.5亿,其中5%~10%的患者将因糖尿病晚期出现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末梢病变等并发症而直接影响生命,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
作者:徐泽宽;苗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体外人结肠癌COLO-32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细胞,分别在有血清(血清组)和无血清(无血清组)条件下培养,以不同浓度的rhGH和(或)羟基喜树碱(CPT)培养COLO-320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及72 h,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结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rhGH作用不同时间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细胞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P>0.05);单用CPT或rhGH联合CPT使用时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单用rhGH(P<0.01),但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rhGH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细胞的生长既无促进作用,也无抑制作用,且不影响CPT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OLO-320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魏寿江;王崇树;王严庆;赵国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直肠癌HR834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R8348细胞用含槐耳清膏的培养基培养36 h,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OD)值,计算抑制率;用甲基绿-派若宁染色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cl-xl、bax、bak及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槐耳清膏对HR8348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上升,浓度为4.0 mg/ml时抑制率大(71.1%),与5-FU组(浓度为10μ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甲基绿-派若宁染色法和TUNEL法均可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凋亡小体或出泡现象,凋亡指数随槐耳清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4.0 mg/ml时,凋亡指数迅速上升,甲基绿-派若宁法为0.162 0±0.012 8,TUNEL法为0.261 2±0.015 8,均大于5-FU组的凋亡指数(0.078 0±0.009 5和0.102 8±0.013 1),P<0.05.槐耳清膏组bcl-2、bcl-xl、bak、p53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bax变化不明显(P>0.05).槐耳清膏组bak/bcl-2和bak/bcl-xl比值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直肠癌HR8348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槐耳清膏诱导人直肠癌HR8348细胞凋亡可能与提高bak/bcl-2、bak/bcl-xl比值及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程若川;汤礼贵;兰丽琴;贾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40年来,胰腺移植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记录,全球已实施了18 900余例胰腺移植(截至2002年10月),其中绝大多数在美国(近14 000例),约90%为胰肾联合移植(SPK).
作者:黄东胜;徐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对近2年来收治的9例结肠癌梗阻患者行急诊扩大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52~73岁,平均62岁.均以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其中6例既往有腹部隐痛史.
作者:王培红;周庆贤;薛刚;田伏洲;刘文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8年病理确诊的16例异位胰腺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男8例,女8例,年龄1~74岁,平均37.5岁.异位胰腺分布部位:空肠5例,十二指肠4例,胃2例,胆总管2例,胆囊、纵膈和后腹膜各1例.术前仅1例确诊,5例误诊,1O例漏诊.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无论有无症状,均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周玲;李波;胡建昆;陈志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结果医源性胆管损伤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胆管解剖变异、局部病理因素等.胆管一旦损伤,如果首次处理不当,则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各种类型的胆管损伤应采取不同方法及早处理,对胆漏、腹腔感染较重者先行胆道及腹腔引流术,3个月后再作胆道重建或修复术,手术方法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理想.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术中细致地解剖和规范的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王德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新方法.方法将59例SAP患者根据是否行选择性区域动脉灌注给药而分成两组:LAI组为体外药盒置入区域动脉灌注的SAP患者,共30例;对照组为经外周静脉给药的SAP患者,共29例.比较两者的临床指标.结果LAI组在缓解腹痛、恢复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全身感染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使Ⅱ级SAP患者的死亡率从66.67%降至35.71%.结论采用体外药盒置人胰腺区域动脉持续灌注,是早期治疗SAP的新方法.
作者:张抒;罗静;姚欣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用臀大肌瓣与弹性金属环行肛门成形的疗效及其在肿瘤局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中下段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后,利用自体臀大肌瓣加弹性金属环行会阴肛门成形,以代替切除的括约肌,使患者仍保持术后由会阴部排便.结果手术成功30例,失败4例.按患者术后排便感觉、排便次数及排便预感等主观感觉划分,术后效果优者10例(33.3%),良者16例(53.3%),差者4例(13.3%).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其控制大便优良率为76.7%(23/30),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3年为82.4%(28/34),5年为58.8%(20/34).结论臀大肌瓣加弹性金属环行肛门成形术术式对部分患者,特别是不愿意行腹壁人工肛门的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王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混合痔切除外剥内扎术术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应用该改进术式共治疗混合痔1 126例,切除混合痔2 489个,其中一次切除痔在3个以上乃至近环行切除仅留1 cm皮桥者450例,混合痔1 461个.结果术后创面渗血、疼痛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排便通畅,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肛门狭窄;创面愈合后疤痕较轻,外形美观,能大程度恢复原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结论该术式方法简单、实用,克服了传统手术的不足.
作者:刘全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CT表现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方法回顾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文献.结果CT增强扫描早期判断胰腺坏死的检测率为90%,而对发病4 d后评价胰腺坏死的敏感性几乎为100%,急性胰腺炎CT严重度指数与胰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急性胰腺炎死亡率有极好的相关性.结论CT增强扫描能显示胰腺坏死、评价炎性过程的范围和发现局部并发症,是综合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宋彬;徐隽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