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关秀民;芦翠玲;陈恋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评价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汉正街管辖的5个社区内抽取450例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对日常生活的改变.结果:健康教育前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为28% ~ 70%,干预后提高到68% ~ 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有一定的提高,对慢性病的防治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比较两种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和阿夫唑嗪,及一种a肾上腺受体阻制剂酚苄明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作用.方法:检测上述三种药物对PC-3和DU-145细胞系细胞存活百分率,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发现a1肾上腺受体阻制剂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G1期细胞数的增加,从而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而阿夫唑嗪和酚苄明对PC-3和DU-145的生长及癌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特拉唑嗪能通过诱导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G1期细胞增加,减少G2期和S期细胞数目来抑制其生长,考虑此药有可能用于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作者:白杰;许克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评估和原因分析,为临床防治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 2年3月间,我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少儿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对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种类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0例麻醉恢复室病人中有44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0例(4%),循环系统疾病例26例(10.4%),神经系统疾病8例(3.2%);老年组发生率显著大于少儿组和成年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和成年组,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125±21min,未患并发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平均滞留时间为63±23min,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发病率较高,而非老年组患者发病率与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蔡国斌;杨晓铭;聂红亚;方幼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电离子渗入仪加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吸收速度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电离子渗入仪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吸收速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下择期手术的患者60名,年龄18 ~ 35岁,ASA分级Ⅰ-Ⅱ.选择20号套管针行右前臂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拟穿刺部位涂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涂覆利多卡因乳膏后,以电离子渗入仪局部按摩.以塑料针芯测试穿刺部位达感觉丧失的时间.并记录患者表面麻醉效果评分.结果:A组患者自敷药至穿刺部位感觉丧失的时间为(42.3±5.5) min,B组为(18.2±3.9)min,B组较A组显著缩短.两组患者穿刺时表面麻醉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电离子渗入仪可显著加速局麻药的经皮吸收,且麻醉效果不受影响.

    作者:路志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症状严重度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症状严重度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美国CORE研制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的一般量表(FACT-G)和美国Texas大学Anderson癌症中心编制的症状主体表对2010年6月~ 2012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8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为(65.38±11.48)分,疼痛、腹胀、疲乏、食欲下降、悲伤感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欠佳,疼痛、腹胀、疲乏、食欲下降、悲伤感等症状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胡可荣;袁剑锋;张志勇;张翠芳;周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癌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首次化疗的癌症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医护人员能对不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的完成化疗疗程.方法:对肿瘤内科首次化疗的患者在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健康知识信息选择问答.结果:首次化疗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具有阶段性特点,其中对化疗期知识知晓程度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获取知识方式中希望的是与医务人员交流和使用宣传手册.结论:医务人员对首次化疗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要有阶段性、灵活性,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健康教育形式需多样化.

    作者:王艳芳;郝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肺部感染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养老机构发生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范.方法:随机抽取入住养老机构的218名老年人进行观察,对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3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易患肺部感染多与高龄、有基础疾病及症状隐匿、易被漏诊有关.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当予以关注,并做好肺部感染的防范.

    作者:廉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乳腺癌中淋巴细胞亚群与ABCG2、p-gp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及血标本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了解乳腺癌术前ABCG2、P-gp表达状况及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乳腺癌ABCG2、P-gp表达情况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结果: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0%,术前淋巴细胞亚群CD3+,NK,CD4+,CD8+,CD4+/CD8+,B与ABCG2、P-gp均具有相关性,其中CD3+,NK与ABCG2呈正相关;CD4+,CD8+,CD4+/CD8+,B与ABCG2呈负相关;CD8+,NK与P-gp呈正相关;CD4+,CD3+,CD4+/CD8+,B与P-gp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中ABCG2、P-gp的表达与淋巴细胞亚群具有相关性,推测肿瘤组织的多药耐药与患者的免疫功能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这为探讨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作者:郭建美;郑淑君;贾喜花;张金库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6例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确诊为IPH的1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分析.结果:IPH可无任何体征或有干湿罗音及喘鸣音等.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减轻肺部病变.结论:IPH临床表现多样,易被漏诊,长疗程激素治疗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称心;吴金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2 011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不接受患者安全目标管理.2012年1~9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研究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在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同时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消除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作者:钱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酒精性心肌病28例护理

    酒精性心肌病(以下简称AC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乙醇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Ⅲ.该病在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间发病率各有差异.而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气候寒冷及少数民族聚居热情好客等特点,因饮酒的人数多,饮酒量较大,饮酒的人群年轻化,近年来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经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秀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作者:方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康惠尔溃疡贴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Ⅲ期压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使用造口护肤粉和康惠尔溃疡贴与使用2%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52例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2%碘伏涂擦,实验组采用惠康尔溃疡贴和造口护肤粉联合治疗,观察两组药物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压疮愈合时间缩短(P<0.01),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提示康惠尔溃疡贴和造口护肤粉联合治疗Ⅲ期压疮是快速有效的方法,且显著优于2%碘伏治疗Ⅲ期压疮.

    作者:何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所起的激励作用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所起的激励作用.方法:将“鲶鱼效应”理论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培养科内的“鲶鱼”,影响全科护士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及调动全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实行3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后护士自信度、工作积极性、主动学习意识均有全面提高,且在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科研、护理竞赛、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结论:“鲶鱼效应”管理,可以激励护士积极工作学习,激发她们的潜能,大发挥其效能,以提高护理管理绩效.

    作者:罗志华;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HPLC法测定茴拉西坦咀嚼片的测定方法建立

    目的:对利用HPLC法测定茴拉西坦咀嚼片测定方法的建立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eshin DK-C18,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分别配置内标溶液、对照品溶液以及供试品溶液,通过实验得出理论板数及分离度;之后进行辅料干扰实验,检测限、线性实验、回收率实验、精密度实验、样品溶液稳定性实验,并检测样品含量.结果:检测限浓度范围在10~11g,0.027~0.428mg/mL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达99.5%.结论:方法学实验证实,利用HPLC法对茴拉西坦咀嚼片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灵敏度及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快捷.

    作者:谭汉添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及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20例分别进行X线钼靶与B超检查,对诊断效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82.8%;B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6%和98.0%.B超诊断的特异性高于X线诊断(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钼靶和B超用于乳腺良性病变诊断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难以显示致密腺体内的病灶,而B超不受干扰可进行多方位扫查的优点恰好弥补了钼靶X线的不足,使得其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加强.

    作者:闫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护理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以来,我科对5例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术前评估、体位训练等,术后注重皮瓣的观察、患肢的放置及详细的出院宣教.结果: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局部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色泽正常,功能、负重良好.结论: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而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素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73岁,平均43.5岁.对36例下颌骨不同范围缺损进行一期修复,其中12例用自体肋骨修复,24例用自体髂骨修复.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种植义齿.结果:髂骨移植24例中,除1例因感染部分骨吸收外,均成活,安装义齿有咬合功能.12例肋骨移植,4例骨吸收,8例成活者中,2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吸收,不能安装义齿,不能承担咀嚼功能,只起到恢复外形的作用.结论: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再兴;陶智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将临床诊断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多合并合并肾功能不全.结论:缺氧、炎性反应、相对性血容量不足、横纹肌溶解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

    作者:苏金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早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偏瘫病人能否有效地预防手挛缩畸形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月~ 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给与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入院后即进行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的康复护理.训练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以判断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预防的作用.结果:康复锻炼2个月后,治疗组发生手挛缩的患者为11例(22%),对照组发生手挛缩的患者为26例(52%),治疗组患者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自制手插矫形板对预防偏瘫病人手挛缩具有明显的康复疗效,对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向华;王丽丽;韩成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全血锌水平及补锌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全血锌的变化以及葡萄糖酸锌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和1263例健康儿童分别进行全血锌检测,并随机将1258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分成常规组626例和治疗组6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常规治疗组为72.3%,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锌水平低于同期健康儿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补锌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晓玲;高庆双;王振荣;杜潘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