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芬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 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 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行MSCT和CAG检查23例共105支血管,MSCT发现37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35支冠状动脉狭窄,MSCT与CAG结果相符病变血管32支,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95.6%.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多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引用价值.
作者:蔡望洲;张燕;陈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克氏针“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肘后切口,行双“8”字张力带钢丝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54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损伤.结果:按陆裕朴[1]评定标准,优良率96%,结论:“8”字张力带钢丝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安永刚;乔文海;邹海军;张建林;李春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在临床工作中周围神经损伤很常见.人们认为周围神经损伤时不能恢复的,直到在十八世纪末期,才渐渐发现修复的可能性.有些周围神经的损伤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断端,神经外膜完整但是神经纤维断裂.在合适的条件下,近端的神经纤维能再生重新连接远端的神经纤维.但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损伤神经的近端会形成神经瘤和瘢痕组织增生,这就阻止了神经再生.
作者:卢山;黄启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老年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8周,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8周末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的治疗,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8.3%,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0%;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胜华;陈海支;王德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冠、降脂、抑制心肌重塑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必要时服用硝酸甘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血脂的变化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微循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防止脂质的沉积和稳定粥样斑块等作用,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玉芳;胡晓燕;陈勇;韩红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对胎盘植入病人的处理.方法:2010年6月~ 201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1例植人性胎盘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多学科团队共同协作对胎盘植入病人多方面处理,49例被成功救治,保全子宫,仅2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妊娠结局:除1例孕28周新生儿死亡,余均为活产儿,妊娠结局比较理想.结论:多学科协作、及时的相互沟通、早期的规划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作者:顾笑梅;曹淑新;邢运贞;季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自201 0年以来收治的钝性胸外伤患者中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例78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用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普鲁卡因在钝性胸外伤的治疗中具良好的疗效,在疗程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临床上药源充足、来源方便、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作者:刘畅;葛洪;侯静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表皮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肌腱外露3例,骨外露1例.一期清创后移植人工真皮,2~3周后待创面良性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植皮皮片存活情况,外观,质地,瘢痕生长情况,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所植皮片全部存活,外观均良好,无明显瘢痕.结论:采用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良好,并可在合并肌腱及骨外露创面应用.
作者:陈朗;周国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15mg/(kg·天),连用7天,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蒲地兰消炎口服液7天.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体温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良好地治疗作用.
作者:肖铮铮;宋涛;王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PCM患者产褥期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法:以护理查房的形式,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例围生期心肌病病例,讨论总结PPCM患者产褥期的护理.结果:6例PPCM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5天.心衰在产褥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整体护理在心衰预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田硕;吴军玲;刘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根据WHO的标准,精液液化异常是指射精后超过60min才能完成液化的现象.液化异常包括液化迟缓和不液化.笔者采用复方玄驹胶囊配合锌硒宝口服治疗精液液化异常患者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凤荣;李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1].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晓琴;刘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处理的2 31例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结果:针对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前瞻性介入防范与过程性防范的处理模式.结论:纠纷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解决过程中患方的维权意识趋于理智申诉,维权方式趋于合理维权,防范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喉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和靶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i1和VEGF蛋白在10例喉癌旁黏膜组织和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在喉癌中的表达与VEGF以及喉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旁喉黏膜Gli1蛋白阳性表达评分为(1.50±0.70),喉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阳性表达评分为(4.60±3.52),喉癌Gli1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显著增高,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li1蛋白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与转移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
作者:韩海平;赫莉;武川君;周晓红;彭丽娜;路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定总体目标、个人目标和激励措施来监督、鼓励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指标.结果:实施目标管理后的2010、2011年护理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的200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有效推进了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建设.
作者:何琼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合并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Ⅰ-Ⅲ级合并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术前10min右美组患者10min内静脉泵注0.5ug/kg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围插管期和围拔管期SBP和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给药前相比,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即刻和拔除气管导管时以及气管拔管1minSBP和HR均显著性升高(P<0.05);右美组中,在气管插管即刻、拔除气管导管时、气管拔管1min和5minSBP和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气管插管即刻、拔管时、拔管后1min,右美组SBP和HR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减轻合并高血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全麻插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杨晓玲;伍佳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增多,己成为骨科的常见病.由于股骨颈解剖特点,骨折后极易导致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若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常并发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因此,尽早实行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自2009年2月~2012年9月,对76岁以上的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满意,现将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袁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与美乐心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CH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美乐心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VEF、LVEDV、LVESV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LVESV、LVEF、CTnT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生脉注射液与美乐心注射液治疗CCHF疗效显著.
作者:谢秋福;叶阿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方法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精神科封闭管理病区,制定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流程,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护士认真学习讨论,不断完善,在面对患者时采用评估-预警-防范-督导-反馈-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管.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精神科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实施前馈控制是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安全的有效屏障.
作者:高海玲;李金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帮助精神病患者提高个人生活行为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其住院生活独立性.方法:将100例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坑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一年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研究组在训练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的始动性有明显提高.结论:患者住院期间通过护士的早期、系统、持续的采取干预措施大大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独立性,患者能主动提出要求,主动与患友、医生、护士交流,并能胜任岗位工作.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