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配合清宫治疗胎盘植入6例

刘纯娥

关键词:西药配合, 中西药结合治疗, 子宫切除术, 现报道如下, 子宫出血, 药物剂型, 温经止痛, 胎盘植入, 生化汤, 中药, 应用, 血瘀, 汤剂, 论断, 控制, 产后, 病例
摘要: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早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生化汤为产后活血瘀温经止痛的常用方[1].我院从今年1月1号至今年8月31号论断为胎盘植入的病例共8例,其中两例因发生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而行子宫切除术,其余6例未行子宫切除,通过中西药结合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5型腺病毒腔内灌注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5型腺病毒腔内灌注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确诊恶性胸水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应用微创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灌注药物治疗胸水,治疗组第1天胸腔内注射奈达铂50mg,第3天灌注重组人5型腺病毒1.5ml,灌注结束后,采用HG-2000型高频热疗机行胸腔热疗41℃~42℃,60min,灌注第1、3、5天共完成热疗3次;对照组胸腔内第1天灌注奈这铂50mg,第1、3、5天共完成热疗3次,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胸水近期控制有效率为72.0%,完全缓解率为40.0%,对照组有效率为44.0%,完全缓解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恶性胸水患者胸腔内灌注重组人5型腺病毒和奈达铂联合高频热疗能有效控制恶性胸水,副反应较小,较单纯灌注奈达铂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星;王林娟;谢启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对1215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人群中乙肝感染及流行情况,固安县疾控中心(原卫生防疫站)历年不间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对调查中发现的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方法:对1215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员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乙肝五项类型1、3、5阳性占总数的35.56%.1、4、5阳性占总数的38.27%.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五项以(大三阳)1、3、5阳性及(小三阳)1、4、5阳性为主,小年龄段以1、3、5为主,大年龄段以1、4、5为主.

    作者:屈立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疗法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以静脉留置针为工具的踝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刺点的选取,针具的选择,针刺方法及部位护理的应用.结果:通过对踝部皮肤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的观察与足三阳经循经路线的结合找出的一种疗法.结论:以静脉留置针为工具的踝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治疗方法.

    作者:燕欣秀;徐好好;王全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在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肺癌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方法:作者对2010年10月~ 2012年3月我科所收治38例肺癌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健康教育、沟通、创建支持系统等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均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结论:对肺癌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给予适宜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措施,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在切除咽喉部假性淋巴瘤的应用

    咽喉部良性包块由于位置隐匿,常常影响到患者的呼吸和吞咽,常规方法不易暴露,术中止血困难,单独经颈部或口腔不能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且常需做预防性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采用支撑喉镜手法暴露病变部位,使用超声刀切除包块,暴露全面,切除干净,止血彻底,降低气管切开的必要,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盛平;刘瑛;欧阳静;田小芳;李文玉;吴守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红蓝光联合冷膜粉治疗寻常痤疮的护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红蓝光联合冷膜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308例确诊的寻常痤疮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观察,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并记录以判断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痊愈率24%,显效率45%,有效率23%,无效率8%.结论:甲硝唑联合冷膜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生活质量评估在胰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10年4月~ 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胰腺癌患者(Ⅱ~ Ⅲ期),按照QOL问卷进行QOL评价.通过测量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适当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林峰;吕红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辨证施护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发生

    目的:探讨应用辨证施护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的发生.方法:通过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等因素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并针对性的采取辨证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45例,有效10例,复发5例.结论:辨证施护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发生效果肯定.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综合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研究

    目的:规范病历书写,保证病历质量,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从成都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病历中进行随机抽查500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0份抽查病历中,甲级病历374份,占74.8%;乙级病历117份,占23.4%;丙级病历9份,占1.8%.

    作者:王涛;曾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生长所致月经异常、盆腔疼痛、膀胱及直肠压迫症状、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介入技术以微创治疗为特点,保留了子宫,安全有效,恢复快,费用低[1].精心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配合程度,减少了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潘婉茹;来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目的是探讨高血压肾脏损害时的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治疗组,并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等)纳入本研究.根据血清胱抑素(CysC)的浓度将治疗组86患者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病组(CysC< 1.03mg/L)40例(A组);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组(CysC> 1.03mg/L)26例(B组);临床高血压肾损害组(CysC> 1.03mg/L,Cr> 113mg/L)组20例(C组).检测各组的hsCRP、CysC、Cr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组的hs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其中B、C组更显著(P<0.01);CysC,A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其中C组与对照组明显(P<0.01);A组和B组的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hsCRP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hsCRP作为炎性标志物在高血压肾脏功能受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监测hs-CRP水平结合CysC对于判断高血压的病情、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黄东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PDCA循环法对临床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对我科实习护生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系统培训,通过对护生分别进行培训前、中、后3次测评及入科时和出科前分别选择病例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比较健康教育能力得分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得分.结果: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测评评估、计划、评价维度及总分均提高,制定计划得分从66.18±14.93上升到77.06士13.71,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促进临床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继红;于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对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人.A组患者先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ml/kg),后续以乳酸钠林格氏液;B组先输注0.9%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8ml/kg),后续以乳酸钠林格氏液.两组均采用5%甘露醇为前列腺冲洗液,灌洗液高度为60c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电解质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A组高于B组;A组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B组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2例.结论: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预防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中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杨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为构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问卷、职业暴露预防知识试卷、职业暴露防护行为量表对本院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锁定1年内有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者进行职业暴露心理状况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调查.结果:2011年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1 73人共748次,平均4.32次/人,年职业暴露发生率83.17%;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知识认知水平及防护行为积分普遍偏低;173名职业暴露者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但消极应对方式仍占较高比例,消极应对维度各条目平均分为1.76±0.39分;职业暴露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9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形势严峻,且防护能力普遍偏低,必须进行全面干预.

    作者:陈香;曹胡林;祝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生儿双侧唇裂26例的局麻手术探讨

    目的:通过总结新生儿双侧唇裂局麻手术的经验,探索双侧唇裂早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点.方法:在镇静及局麻下对26例双侧唇裂新生儿行修复术,改进手术技巧,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术后追踪伤口愈合情况.结果:26例患儿手术顺利,伤口愈合佳,外形符合设计要求,家长满意.结论:在术前充分准备和镇静剂的配合下,有相当临床手术经验的医生,完全能够顺利完成双侧唇裂的早期手术,有利患儿的发育及早期功能的恢复,并适应我国的国情,具有可行性.

    作者:曾金表;杨春羚;张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疗效.方法:对12例日光性角化病、10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结果:12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皮损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8.3%; 10例鲍温病患者除1例获得部分缓解外,其它9例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11%.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和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的皮损.

    作者:罗东;邹晓辉;梁俊琴;普雄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009~2011年128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疾病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 2011年来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状况.结果:2009~2011年共分离出的1281株铜绿假单胞菌,各类标本中以痰的检出率高,占61.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9.6%)其次是阿米卡星(10.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5%)、头孢吡肟(14.6%)、左旋氧氟沙星(15.2%)、头孢他啶(16.7%)、环丙沙星(17.4%),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有逐年增高趋势,应规范临床用药并加强实验室监测.

    作者:王玲玲;李智伟;韩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尼莫地平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于血管性认知障碍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8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尼莫地平40mg,3次/天.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P300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结论:尼莫地平可以使VCI患者P300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

    作者:闻红斌;张自艳;杨艳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消化性溃疡病人100例,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为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雷贝拉唑胶囊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胶囊,每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好,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彩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青岛市市南区12岁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南区12岁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情况,为开展防治结合型试点医院提出更好的口腔健康方案.方法:对市南区386名小学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卫生习惯较好,刷牙次数每天≥2次占66.3%,刷牙2-3分钟占52%,正确刷牙方式占86%,口腔健康知识了解的较少,不知道牙线是什么占51.2%,含氟牙膏对牙齿的影响,57.7%回答不知道,“牙菌斑”的概念正确率为15.1%.结论:青岛市市南区12岁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了解不多,口腔卫生习惯相对好一些,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识,重视口腔卫生,做到有病早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作者:滕琦;李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