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专科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今不仅要求护士能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更应有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以适应现代医学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和满足患者对专科护理的需求.现代外科医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先进设备的临床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普外科专科护士的需求明显增加.专科护理的发展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1].我科经过长期规范系统化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己形成了一支具有一专多能的专科护理梯队,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振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人群中乙肝感染及流行情况,固安县疾控中心(原卫生防疫站)历年不间断地进行着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对调查中发现的一部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员进行了追踪调查.方法:对1215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员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测.结果:乙肝五项类型1、3、5阳性占总数的35.56%.1、4、5阳性占总数的38.27%.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乙肝五项以(大三阳)1、3、5阳性及(小三阳)1、4、5阳性为主,小年龄段以1、3、5为主,大年龄段以1、4、5为主.
作者:屈立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59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SAS和SDS评分,同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尤以心理干预组下降明显(P<0.01).心理干预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增加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文茂;李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2010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122例小儿急性肺炎患儿,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多索茶碱(健方能)(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100602,0.1g/支)静滴5mg/(kg·天),每天1次,应用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痊愈+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1,P<0.05);治疗组在静点多索茶碱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治小儿急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赵芳荣;李学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3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病人均成功出院.结论:完善术前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是获得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国莉;赵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总结20例患者应用Site-RiteV型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肘上PICC置管中的护理经验.应用超声观察血管周围的结构,尽量避免与动脉和神经伴行处穿刺;送导丝时动作轻柔,遇阻力不可强行推送导丝.本组2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其中1次穿刺成功17例;2次穿刺成功2例;3次穿刺成功1例.穿刺过程中出血量少,B超检查颈静脉,均排除颈静脉异位,X片定位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
作者:都丽;王林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自2009开展的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的患者144例和同期采用套管针穿刺法置管的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值、操作时间、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值、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的置管方法,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江红;王红红;刘丽萍;谢竞;胡玲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留置导尿管出现漏尿的常见原因为腹压过大、导尿管引流不通畅、尿道松弛、气囊注水量不够和夹管时间不当.经序贯选用尿管,患者漏尿明显好转.结论:留置导尿管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导尿管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漏尿,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翟谢民;赵润平;刘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探讨其设置及总结方式.方法:对我科快速诊断实验室2011年7月~ 2011年11月连续5个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总结,对两种不同的室内质量控制设置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设置方式的出现“漂移”现象.结论:室内质控应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规则,监测每一个检测环节,从而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
作者:刘敏;张云;陈昌国;张雅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规范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方法:通过制定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制度并组织培训.分阶段逐步细化管理方案,并根据方案调整监控重点,定期总结、分析和反馈信息.同时,全面推进感染科会诊制度,加强院感科对重点部门、科室的环境监测和手术切口感染(SSI)发生率的监控等措施.结果:Ⅰ类切口SSI发生率无升高.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正确率达到86.96%.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低于30%.结论:分阶段、细化管理,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抗生素管理模式,结合临床小科室培训,感染科会诊制度和院感监控可有效规范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作者:周莎;周云芳;高爱萍;徐鋆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6例AMI患者入院当日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观察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部位与左、右冠状动脉的关系.结果:左冠相关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的WBC> 10.0×109/L的患者1 3例,下壁/右室心肌梗死的WBC> 10.0×109/L的患者8例,两组患者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与AMI的梗死部位有关,且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比右室/下壁梗死升高更明显.
作者:白英;史旭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腹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查我院ICU近2年收住的48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腹泻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泻的发生率16.9%,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肠道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机械通气有关等.结论:必须根据腹泻的原因进行基础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地预防腹泻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美云;李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食管癌采用常规放疗(C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照射时肺体积-剂量关系,比较两种放疗技术所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以明确食管癌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势.方法:60例食管中段鳞癌患者,普通放疗组30例,适形放疗组30例,两组均予处方剂量66-68GY/33-34F,2GY/F,5F/W,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技术照射下肺V20、V30、Dmean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规放疗下肺V20、V30、Dmean、NTCP较3D-CRT的百分比高.结论:食管中段癌如采用适形放疗,正常肺组织受到照射的体积、剂量相对较低,3D-CRT可更好的保护正常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俞岑明;葛琴;赵永亮;谢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8月,应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24例闭合距骨颈骨折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9 ~ 52岁,平均35.3岁.所有患者均采取双入路.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功能情况.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2.7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3例患者距骨骨折获得愈合,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以及骨折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2例,距骨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按Hawkins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9.2%.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使骨折固定更加坚固,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会新;负云飞;李向利;赵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作为后磨牙的第二磨牙冠修复后出现食物嵌塞病例的分析及处理,为该位置的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增加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对临床病例106例,111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患牙进行冠修复术,观察六个月后对出现食物嵌塞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调牙合或重新制作修复体,观察疗效.结果:111颗患牙中28颗出现了食物嵌塞,经过调牙合、重新制作修复体后观察半年,食物嵌塞现象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第二磨牙作为后磨牙需进行冠修复时,应消除原来的各种异常因素后进行冠修复,同时注意恢复邻接关系、咬合形态,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翠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估血糖水平对脑梗塞预后神经功能与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脑梗塞早期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脑梗塞患者200例合并有糖尿病60例(观察组)与非糖尿病患者14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后预后疗效与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各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导致脑梗塞患者预后不良,神经功能恢复慢,对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糖是预防脑梗塞的有力措施之一.
作者:陈彦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C)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儿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孕24~ 32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终止妊娠前胎儿脐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新生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胎龄.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加,脐血流S/D、RI指数有降低的趋势,治疗后观察组脐血流S/D比值、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新生儿体重高于对照组,胎龄显著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改善脐血流,降低S/D比值、PI、RI,改善宫内环境,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延长孕周.
作者:李文成;张远方;唐蓉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调查慢性乙肝患者在院外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乙肝患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92例院外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按时复诊检查、遵守健康行为依从性较差.影响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认知、健康信念、选择不同的抗病毒药物.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孙少梅;陶尊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济、有效的使用免洗消毒液手消毒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健之素免洗消毒液、分别配合六部洗手法和非六部洗手法消毒洗手后,评价自然晾干时间,细菌计数变化.结果:2ml健之素免洗消毒液配合六步洗手法与非六步洗手法比较,自然晾干时间长、细菌数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ml健之素免洗消毒液配合六步洗手法与非六步洗手法比较,自然晾干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数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健之素免洗消毒液剂量配合六步洗手法间比较,自然晾干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数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ml健之素免洗消毒液配合六步洗手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消毒方法.
作者:张海艳;焦桂梅;陈桂芝;张晓松;王玉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增加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2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304例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利用分娩球、坐便椅子、坐式马桶、软枕等工具,帮助与支持产妇采取站、坐、跪、前倾、摇摆、曼舞等自由体位.对照组316例初产妇采用常规卧位方式分娩.对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自然分娩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初产妇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大大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有利于新生儿健康及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黎小玲;余桂珍;谢桂芳;曾柳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