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组织扩张术在小儿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王会军;蒋永能;赵炳瑜;鲁冰;李耀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小儿, 头面部烧伤, 瘢痕修复, 面部瘢痕, 扩张技术, 瘢痕畸形, 儿童
摘要:自radovan报道了组织扩张技术以来,组织扩张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瘢痕畸形的修复,但对儿童的头面部瘢痕修复,有更高的要求与难度,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在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头面部瘢痕25例,取得满意效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吾尔族正常(牙合)清少年临床牙冠中心高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人群临床牙冠中心高度来分析托槽在不同人群间的定位高度.方法:制取74副乌鲁木齐市某高中维吾尔族16~18岁青少年正常(牙合)模型,使用精确到0.01mm的游标卡尺进行临床牙冠中心的测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人群的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呈正态分布且标准差较小(<0.5mm);②同名牙临床高度测量值有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讨论:①维吾尔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男女间各同名牙临床牙冠中心高度有明显的差异;②提供一套适合于维吾尔族人群临床冠中心托槽定位粘贴的高度参考值.

    作者:热甫卡提·地力毛拉提;米丛波;阿依江;郭毅聪;祖丽呼玛尔·阿热甫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A型肉毒毒素辅助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额部扩张皮瓣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白色实验小型猪,在其胸腹部两侧用作网格样标记,一侧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两侧置入200ml扩张器,注水完成后切取全层扩张皮瓣作为试件,在Instron4302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皮瓣试件进行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实验.结果:实验组皮瓣的粘弹性比对照组的好,更接近于未扩张皮瓣;在同样的松弛时间内,实验组皮瓣比对照组更容易松弛;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相同的时间内,实验组皮瓣的蠕变量要小于对照组.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可以使扩张皮瓣的粘弹性增强,更接近于未扩张皮瓣,扩张器注水量增加,注水间隔缩短,在相同注水量下扩张面积增加.

    作者:鲍世威;李森恺;呼春晖;李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头皮巨大肿物切除修复一例报道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属于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还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1-2].该病在整形外科中不常见,现报道我科收治的一例以头皮巨大肿物为主诉的结节性硬化症病例.

    作者:曹玉娇;李峰永;李强;周传德;胡金天;丁健;谢林海;陈威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护理体会

    胸三角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修复面颈部瘢痕已成为整形外科经常使用的修复方法,随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应用增加,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1].扩张器Ⅰ期并发症指扩张器置入皮下组织内至第二次手术取出前所发生的并发症,常见Ⅰ期并发症有血肿、感染、外露[2].其中又以术后感染尤应引起重视.本文统计了我科一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患者对其术后处理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媚;蔡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聚桂醇对皮肤扩张术中止血效果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埋植术中的止血效果,为防止术后血肿的发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以40个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在实验组分离的腔隙内涂以聚桂醇注射液,对照组涂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止血和扩张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出血量和血肿发生率都小于对照组,并且没有出现皮瓣血运障碍,扩张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样.结论:聚桂醇用于扩张器埋植术中能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不会影响后期扩张.

    作者:吴明瑞;欧阳山蓓;林亮;任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目的:报道六种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对52例60指手指指腹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六种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邻指皮瓣8例8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10指,指背神经营养筋膜皮瓣9例11指,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8例8指,游离足第二趾侧方皮瓣9例14指,游离趾腹皮瓣9例9指,并进行随访,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经过6~20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采用第二趾侧方皮瓣及趾腹皮瓣感觉恢复好,2pd(两点辨别觉)4 ~ 6mm,其次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2pd7 ~ 9mm皮瓣外形、质地均比较满意.结论:带感觉神经的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可以恢复指腹的精细感觉.

    作者:袁新文;巨积辉;蒋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几种微创重睑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重睑术是东方人常进行的美容手术,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重睑的睑部形态其长宽比单睑更符合黄金分割律,从而使人产生美感.而单睑则常给人感觉眼睛小,不精神,没有重睑那样富于情感的表达及明眸的外露[1].重睑术方法众多,各有利弊,恰当的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满意率的关键,避免了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采用一刀切.笔者根据眼睑条件,分别采用了3种微创重睑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旭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玻璃纤维桩修复磨牙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21 5例,采用双根管桩设计,分别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4年.结果:玻璃纤维桩核组失败率2.73%,明显低于铸造核组(14.29%),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磨牙残冠的全冠修复中,玻璃纤维桩核疗效较好.

    作者:林振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眼部美容整形手术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的更新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所关注和青睐.现就我中心近年来对老年性眼部整形美容手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孙蕴玉;王美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为正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研究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对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共2 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对照,比较正颌术后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行正颌手术后较术前1周口腔功能间隙减小(P<0.05),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量与口腔功能间隙减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正颌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向面积有所减小,其直接原因可能是正颌手术后退下颌骨造成的,并且口腔功能间隙变化量与下颌骨后退距离存在正相关性.

    作者:贺元甲;王绍峰;卢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旋转及推进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37例临床分析

    骶部褥疮治疗一直是医界公认的难题,手术成功率低是困扰整形外科医师的主要问题.本院整形外科自2006年7月~2011年6月,应用臀部旋转肌皮瓣和推移肌皮瓣植入治疗骶部褥疮37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先锋;刘奉顺;石顺祥;陈敬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9年至2011年采用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0例(治疗组),并从同期采用单纯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全层皮肤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2 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评估供皮区愈合时间,治疗6个月后植皮区存活皮片色泽及质地.结果:治疗组移植皮片的色泽和质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供皮区愈合时间短.结论: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彬;梁国荣;首家保;唐哲明;杨小辉;毛庆龙;芦慎;潘文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汗腺盲视下刮除和直视下剔除两种方式治疗腋臭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和分析大汗腺盲视下刮除术与直视下剔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在我科行腋臭微创手术并成功随访的346名患者共692侧,按手术方式分为盲视下刮除组和直视下剔除组,统计并比较各组近远期并发症和两年后异味残留情况.结果:盲视下刮除组106侧中,出现并发症10侧(9.4%),其中近期并发症有血肿(7侧)和伤口延迟愈合(1侧),远期并发症为皮下包块形成伴感染(2侧);直视下剔除组586侧中,出现并发症共119侧(20.3%),其中近期并发症有血肿(56侧)、伤口裂开(18侧)、皮肤坏死(9侧)和伤口延迟愈合(11侧),远期并发症有皮下包块形成伴感染(8侧)、瘢痕增生(16侧)和肩关节活动受限(1侧),直视下剔除术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上述并发症通过及时处理后皆愈合良好.术后两年随访,仍有异味残留者中,盲视下刮除术组(26侧,24.5%)较直视下剔除术组(43侧,7.3%)多(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腋臭的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盲视下刮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直视下剔除术远期效果好,术后并发症通过合理而及时的措施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郭科;孙家明;冯晓玲;郭能强;刘嘉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香奁润色》美容方药探析

    《香奁润色》,明代胡文焕编撰.全书分头发部、面部、瘢痣部、唇齿部、乳部、身体部、手足部、阴部、经血部、胎部、怪异部、洗练部、藏贮部共12部,共收集方剂276首.书中主要涉及美发白面、玉容驻颜、白牙润唇、美手香身、收藏衣物及经带胎产疾病治疗等方面,从妇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角度汇集当时中医美容保健的经验,对于现代研发中医美容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及实用价值[1].作为专为女性所设之必用专书,全书方药可分美容方、妇人病方、生活指导方三类.其中美容方主要集中在头发部、面部、瘢痣部、唇齿部、身体部、手足部.通过对书中美容方药的粗略研究,现对其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刘筱玥;王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 2010年5月采用眶脂肪瓣转移术矫正上睑凹陷92例患者,围术期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合理的饮食指导、眼部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遵医嘱适时服用抗生素.结果:92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无眼部血肿及眼部神经损伤,上睑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88例(95.6 5%)上睑完全修复.结论:开展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上睑凹陷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做好皮肤的护理,术中防止眼部感染,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丁祖烈;陈志鹏;陈滔;严巧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八珍颗粒联合左旋维生素C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八珍颗粒联合左旋维生素C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八珍颗粒口服,结合左旋维生素C面膜治疗本病,并设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E,外用氢醌乳膏对比,3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1%,对照组为52.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八珍颗粒联合左旋维生素C面膜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钟咪;饶美荣;曹志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成年与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后颏部变化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成年与青少年患者拔牙治疗后其颏部改变的差异.方法:选择经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结束的双颌前突错(牙合)患者30例(成人与青少年各15例),对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应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颏部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颏突度,颏凹陷深度,颏唇沟倾角均有显著增加(P<0.05),颏倾斜度显著减小(P<0.05),而根尖点处颏厚度,下齿槽座点处颏厚度,颏前点处颏厚度,颏高度,颏凹陷,颏曲度,软组织颏厚度并无明显改变.青少年组颏倾斜度,软组织颏厚度的改变较成人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颌前突患者通过拔牙矫治可明显改善颏部形态,唇颏关系获得新的平衡,青少年较成人颏部的改善更为显著.

    作者:张雯雯;张苗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古代中医美容书史

    中医美容一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而具备了理论基础深厚、方法多样的特点.中医学对美容的介入和历代医书中大量美容药方,说明我国医家早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1].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中,历代医家所著方书涉及美容者数不胜数,共收录和记载1974首美容方剂,近300味中草药[2],分为增白悦颜、祛斑泽面、毛发美饰等六大类,本文就古代不同时期书中记载的有关中医美容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唐佳韵;姚敏;赵倩;陈耀麒;叶任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强脉冲光治疗13例淤积性皮炎伴发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淤积性皮炎伴发色素沉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3例淤积性皮炎伴发双下肢色素沉着患者行强脉冲光治疗,治疗1~4次,每次治疗间隔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6个月,治疗前后疗效对比观察并用x2检验分析.结果:基本治愈9例,无效2例(均只治疗1次),总有效率84.6%.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相关,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强脉冲光治疗淤积性皮炎伴发色素沉着疗效满意、安全,是该病的较好治疗手段.

    作者:吴志洪;涂亚庭;陈宏翔;钟江;覃永健;张秀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红蓝光照射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相关[1].以往多采用抗炎类或维A酸类药物等治疗,由于起效慢、疗程长,出现一定的药物副作用,使其应用受限.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科室应用红蓝光照射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才智;翁燕蓉;梁晓红;任海燕;聂畅莉;葛华;鲁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