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色光固化复合树脂关闭上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评价

李丽华;陈穗保;吴洋;李清

关键词:光固化复合树脂, 上前牙, 牙间隙
摘要:目的:探讨多色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修复上前牙间隙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35例有上前牙间 隙患者,间隙大小在1~3mm,通过比色配色,选用合适的不同色的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经粘结技术处理后多色逐层充填、雕刻塑形直 接修复关闭上前牙间隙,恢复为天然牙的形态和色彩;定期观察修复体和牙齿的外形、色泽、功能.结果:35例上前牙间隙经光 固化树脂修复后随访2年,除3例因咬硬物导致2例修复体脱落和1例修复体折裂缺损,及2例树脂边缘着色外,其余30例牙齿外形 、色泽、功能等均较满意.结论:用多色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修复关闭上前牙间隙在形态和色彩的美学方面也能获得满意效 果.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固定矫治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患者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需 接受护牙素治疗的20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患者.实验组用Tooth Mousse护牙素全口局部涂抹并按事先制订 的口腔综合防治计划,采用语言、示范、文字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用Tooth Mousse护 牙素局部涂抹治疗,不做口腔卫生宣教.比较两组基线、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基线后1周、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减少并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基线后4周菌斑指数较基线后1周有所反弹.结 论:口腔综合防治措施有助于控制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患者的菌斑指数,有利于牙釉质的再矿化.

    作者:方萍;周嫣;陈燕;黎石坚;韦艺;罗菊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观察

    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8~22岁6例,23~35岁56例,35岁以上38例.面部皮损较重者40例,轻度皮损60例,病程短半年,长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皮损表现等方面基本相当,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作者:王丽莉;姚庆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脂肪注射移植后皮肤质地改善的研究

    目的:通过皮下脂肪注射移植,探索移植脂肪对皮肤质地的改善作用.方法:取30只裸鼠,随 机分成三组,所有鼠左侧皮下移植人脂肪细胞,在另一侧10只注射硅凝胶,10仅行皮下穿刺,剩下10只无任何处置,8周取皮肤组织做HE、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真皮层厚度及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取材时,所有裸鼠上都能看到所移植的脂肪,但体积较 术前有较明显缩小.肉眼看,脂肪呈正常外观,有较多新生血管生成.组织学检测,移植脂肪外周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实验 侧真皮层较对照侧明显增厚,真皮内胶原含量增多.结论:移植的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种填充物,在改善轮廓的同时,还有真皮增 厚、胶原含量增加等皮肤改善的效应.

    作者:祝顺武;宋广滨;徐学武;刘国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设计以胸背血管为营养血供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用以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结果:10例患者,组织瓣完 全成活9例,坏死1例.随访1~10年,患者术后外观满意,无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肋骨-前锯肌-皮 肤复合组织瓣可以很好地完成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自体修复材料.

    作者:舒畅;陶映雪;朱军;付爱军;李建民;陶智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唇挡在改良摆型矫治器治疗牙列拥挤中应用

    目的:研究改良摆型矫治器与上唇挡联合治疗牙列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上唇挡联 合与不联合改良摆型矫治器治疗替牙晚期或恒牙初期重度牙列拥挤的患者24例,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 估疗效.结果:唇挡结合改良矫治器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建,A点的前移,ss-OLP增加2.7mm.上磨牙远 中移动3.3mm.结论:改良摆型矫治器可以有效推动磨牙远移,而联合应用唇挡可以促进上颌前部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作者:牟明奎;侯录;袁峰;陈海林;王传军;刘笑笑;张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胶原及其产物在皮肤老化及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皮肤被覆于体表,作为人体对抗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的同时,也易因各种损伤、疾病或皮肤本身的衰老而产生各种皮肤损害、外观改变.胶原是真皮的主要成分,为皮肤提供支撑和保护;各种胶原产物的合理应用可促进受损皮肤的修复,延缓皮肤衰老,加快创口愈合,改善皮肤外观.现就胶原及其产物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王佳曼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低氧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高分子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使干细胞技术运用于临床成为可能,再生医学的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将干细胞发育成组织并应用这种潜能进行组织替代疗法,从而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1].再生医学的研究,都是围绕干细胞而展开的,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分离培养简便,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等优点,受到了多的关注.早在1966年,Friedenstein[2]首次描述了使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中进行培养.之后Caplan[3]发现这种细胞在各间质谱系中具有分化潜能,并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血液、骨、软骨、脂肪、肌肉、表皮、上皮、神经等组织的潜能,在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再生医学研究中重要的种子细胞[4].在干细胞研究中,细胞体外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其中细胞微环境是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因素,培养所需的适氧张力被认为是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氧张力在不同的组织中各不市相同,在血液中约为12%,而在深部的软骨组织低至1%[5],在骨髓中氧的张力被认为在4%~7%[6]之间或者低至1%~2%[7 8].

    作者:尚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和传统包皮环切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 较.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除价格相对较贵外,其它方面都优于包皮环扎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结论:一次性包皮环 切吻合器环切术简单、安全、无需缝合、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友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假 体或者联合使用开展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方式选择,手术并发症.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行背阔肌皮瓣,腹直 肌皮瓣,假体,以及联合使用的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21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 美学效果.结果: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术12例,平均时间289min;腹直肌皮瓣改良保乳术4例,平均时间393 min.利用腹直肌和 背阔肌皮瓣修复乳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1例.Paget病利用腹直肌和背阔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1例.乳癌术后行游离腹直肌皮 瓣乳房再造术1例.保留皮肤乳头乳晕全切术后背阔肌乳房再造术1例.乳房全切后乳房即刻再造术1例.再造乳房有2例失 败,其余乳房存活良好,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利用自体组织或者假体行改良保乳术或者乳房再造术,操作时间不长,术 后并发症少,美学效果好,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

    作者:陈雪;唐泓波;吴毅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10年广州进出口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2010年广州进出口的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按照卫生部《妆品卫生规 范》(2007版)微生物学部分要求,对化妆品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大肠菌群5个项目进行检测分 析.结果:2010年广州共检测6601份进出口化妆品,检出18份不合格样品,合格率为99.73%.在不合格样品中,18份样品全部 菌落总数超标,其中1份样品同时检出霉菌超标,2份同时检出绿脓杆菌.香水类和口腔卫生用品类的卫生情况好,合格率达到 100%.结论:总体来说,2010年广州进出口的化妆品产品卫生状况良好.

    作者:凌莉;刘静宇;陈碧玲;胡科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 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 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 、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 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 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作者:郭军;杨永进;蔡兴伟;李广;黄长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烧伤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分析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烧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源,在其愈合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体验、瘢痕所致的毁容和功能障碍等各种问题,均可引起烧伤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对烧伤患者造成生理应激,而且可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烧伤在创伤中居于首位,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均较常见,烧伤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1].临床调查表明,严重烧伤患者普遍会产生恐惧心理,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削弱,情感失调或发生精神错乱[2].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烧伤后患者心理应激反心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池迎春;翟冰冰;胡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增殖特性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NF-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第 5代人牙囊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分别与不同浓度的TNF-共同孵育,检测TNF-对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TNF-在浓度为10~ 50ng/ml,时间为3天时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 200ng/ml时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TNF-在特定的浓度和时间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抑制牙囊细胞的成骨特性.

    作者:毕迎春;李芸;金作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子石蓝草煎剂,西药口服及湿敷水外用;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口服及湿敷水外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 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6.7%,对照组23.3%;总有效率治疗组91.3%,对照组66.6%.两组的痊愈率与总有 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光仕;吴景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颧骨缩小术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通过颧骨缩小手术在面部改型方面的临床实践应用,探讨总结手术经验,进一步提高手 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颧骨缩小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颧骨缩小程度、面部轮廓改善满 意.结论:颧骨缩小手术对面部改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勇;金东一;何东镐;朱灿;张华彬;安栋显;张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皮肤角质层的相关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在保护人体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外界有害物质入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地,皮肤屏障从结构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屏障.其中,广义的皮肤屏障主要包括与皮肤各层结构相关的屏障;狭义的皮肤屏障主要涉及皮肤角质层(SC)结构相关的屏障.现就皮肤角质层的相关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面部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银屑病较少累及面部,但是仍有不少患者会出现面部皮疹[1-2],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形象,给其生活造成困扰,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于面部银屑病的患者,美容问题是治疗重点之一.近年来,笔者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87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累及面部的病例,探讨其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以女性多见,有碍于容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很多,如皮肤磨削术、脱色剂、激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治疗后色素沉着、或遗留瘢痕,或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强脉冲光及Nd:YAG(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应用强脉冲光及Nd:YAG (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并 随访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及Nd:YAG (1064nm)激光治疗的476例皮肤血管瘤患者,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年,皮肤浅表血管瘤治愈率为88.4%,有效率为10.7%,深浅混合血管瘤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的治愈率为78.4%、有效率 为17.6%,副作用轻微.结论:强脉冲光及Nd:YAG(1064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好、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为儒;林湘群;肖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光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1b/C小鼠 皮肤,检测180mJ/cm2UVB照射后24h小鼠皮肤红斑、水肿、细胞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UVB照射前还是照射后外用黄 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 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许阳;周炳荣;吴迪;骆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