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仕;吴景东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TNF-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第 5代人牙囊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分别与不同浓度的TNF-共同孵育,检测TNF-对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TNF-在浓度为10~ 50ng/ml,时间为3天时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 200ng/ml时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TNF-在特定的浓度和时间促进人牙囊细胞的增殖,抑制牙囊细胞的成骨特性.
作者:毕迎春;李芸;金作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子石蓝草煎剂,西药口服及湿敷水外用;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口服及湿敷水外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 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6.7%,对照组23.3%;总有效率治疗组91.3%,对照组66.6%.两组的痊愈率与总有 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石蓝草煎剂治疗肺胃热盛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光仕;吴景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烧伤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性刺激源,在其愈合过程中经历的痛苦体验、瘢痕所致的毁容和功能障碍等各种问题,均可引起烧伤患者明显的心理应激障碍,不仅对烧伤患者造成生理应激,而且可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烧伤在创伤中居于首位,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均较常见,烧伤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1].临床调查表明,严重烧伤患者普遍会产生恐惧心理,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力削弱,情感失调或发生精神错乱[2].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对烧伤后患者心理应激反心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也有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池迎春;翟冰冰;胡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舌系带短缩畸形手术整复的佳方法和佳时机.方法:回顾2007年04月~2011 年01月接受舌系带短缩治疗的516例患儿,通过分析治疗效果、治疗过程等各项目,以探讨其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的合理性.结果:绝 大多数患儿(94.4%)术后随访6个月~4年,舌活动良好,发音清晰.结论:舌系带短缩畸形应早期及时治疗,早期门诊行系带 延长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汪城河;苏振民;林文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过医用高能电子线照射兔耳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后,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瘢痕 愈合后的病理改变及肌动蛋白(ACTIN)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8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直 径6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0个.将总计360个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其余5组为照射组 (各3只).将照射组每只兔耳随机用200cGy、400cGy、600cGy、800cGy、1000cGy的6Mev电子线照射兔耳缺损创面,照射 野周围用铅板防护,观察兔耳缺损创面的愈合情况变化及创面愈合后瘢痕组织进展情况.并于致伤一个月后对实验模型取材,进 行光镜、电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兔耳腹侧面圆形创面缺损,能产生与人类增生性瘢痕类似的增生块.各照射组,缺损创面愈 合延迟.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单次不同照射剂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日本大耳白兔可以形成类 似人的增生性瘢痕病理改变,可以用作增生性瘢痕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动物实验证明,医用6Mev高能电子线照射治疗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瘫痕的方法,总照射剂量相近的情况下,分5次照射、单次剂量400cGy,为佳照射剂量.
作者:肇阅;张荣明;钟瑞佳;黄超;邢爽;吴存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研究灼口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在深圳市第五 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43例BMS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3例非BMS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口腔健 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人口统计学一般项目表的调查.结果:灼口综合征患者的OHIP-14的分值中位数 是21.25,明显高于一般就诊患者(中位数11.20).且在功能限制,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和心理障碍等领域影响程度大.HADS与 OHIP-14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rs=0.265,rs=0.271.结论:灼口综合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心理分析可 以明确患者是否有心理障碍及其类型和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作者:叶萍;耿艺介;余青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假 体或者联合使用开展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方式选择,手术并发症.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行背阔肌皮瓣,腹直 肌皮瓣,假体,以及联合使用的保留乳房外形的乳腺手术21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 美学效果.结果:背阔肌皮瓣改良保乳术12例,平均时间289min;腹直肌皮瓣改良保乳术4例,平均时间393 min.利用腹直肌和 背阔肌皮瓣修复乳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1例.Paget病利用腹直肌和背阔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1例.乳癌术后行游离腹直肌皮 瓣乳房再造术1例.保留皮肤乳头乳晕全切术后背阔肌乳房再造术1例.乳房全切后乳房即刻再造术1例.再造乳房有2例失 败,其余乳房存活良好,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利用自体组织或者假体行改良保乳术或者乳房再造术,操作时间不长,术 后并发症少,美学效果好,基本不影响患者的后期治疗.
作者:陈雪;唐泓波;吴毅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在保护人体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外界有害物质入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地,皮肤屏障从结构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屏障.其中,广义的皮肤屏障主要包括与皮肤各层结构相关的屏障;狭义的皮肤屏障主要涉及皮肤角质层(SC)结构相关的屏障.现就皮肤角质层的相关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下腹部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瘢痕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腹部岛状皮 瓣修复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采用以旋髂浅动静脉为蒂形成的皮瓣3例、单纯采用腹壁浅动静脉为蒂的皮瓣5例, 两组血管均包括在内的皮瓣7例.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局部畸形纠正,患者满意,经随访6~48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 地柔软,排尿排便功能恢复正常,髋部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下腹部岛状皮瓣转移术可提高会阴部瘢痕畸形的修复质量.
作者:郭志谦;张新合;杨新蕾;雷磊;江碧川;孟红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与包皮环扎和传统包皮环切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对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包皮环扎术、传统包皮环切术,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 较.结果: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环切术除价格相对较贵外,其它方面都优于包皮环扎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结论:一次性包皮环 切吻合器环切术简单、安全、无需缝合、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友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以女性多见,有碍于容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很多,如皮肤磨削术、脱色剂、激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治疗后色素沉着、或遗留瘢痕,或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2006年1月~2010年1月,笔者科室采用强脉冲光配合中成药治疗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美容整形技术的日臻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美容整形手术的人数日益增多.整形手术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门诊手术,例如隆鼻、重睑、提眉、去眼袋、痣切除等等.对患者来说,门诊手术虽然相对简单,术后又不用住院,患者乐意接受,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集中表现在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医护沟通短,对手术治疗中可能造成得机体创伤,甚至生命安全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导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甚至在手术后出现严重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我科自2007年7月~2011年3月实施门诊美容整形手术3 500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地心理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国晶;王聪敏;刘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kB在烧伤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 皮细胞(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V/V)人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1h后采用MTT及流式细胞仪观察HUVECs损伤 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HUVECs胞核NF-kB-p65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烧伤血清诱导了HUVECs损伤和凋亡,胞核NF-kB-p65蛋白表达增多.相对于烧伤血清刺激组,PDTC预处理组HUVECs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核因子kB参与烧伤血清致内皮细胞损伤,阻断核因子kB可能对防治严重烧伤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潜在价值.
作者:杨喜明;李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在单侧唇裂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B超对36例单侧唇裂术后患者 的上唇进行探测,在B超下测量口轮匝肌瘢痕的宽度、厚度.测量6项唇部术后外观评价指标,分析口轮匝肌修复重建效果,瘢痕愈合情 况与外观评价的关系.结果:6项外观评价指标与瘢痕宽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好,瘢痕宽度小的,外 观评价优良;口轮匝肌重建修复效果差,瘢痕宽度宽的,外观评价较差.结论:B超观察唇裂术后口轮匝肌修复重建效果和检测 瘢痕宽度可作为一项评价单侧唇裂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量化指标.
作者:陈宝峰;韦强;莫春玲;廖新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5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围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8~22岁6例,23~35岁56例,35岁以上38例.面部皮损较重者40例,轻度皮损60例,病程短半年,长8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皮损表现等方面基本相当,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作者:王丽莉;姚庆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面部浅表皮损(如瘢痕、色素痣、囊肿等)切除术为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以往多采用不可吸收及可吸收带针缝合线作为缝合材料,从2010年1月开始,笔者应用Dermabond进行切口闭合1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共进行面部浅表皮损切除术共2376例,年龄4个月~68岁.根据入选标准,其中采用Dermabond切口粘合113例(瘢痕35例、色素痣21例、文身2例、表皮样囊肿11例、皮样囊肿7例、脂肪瘤23例、皮脂腺囊肿14例),其余采用吸收或不可吸收缝线缝合.
作者:郭佳;毕胜;胡晓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设计以胸背血管为营养血供的游离肋骨-前锯肌-皮肤复合组织瓣,用以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结果:10例患者,组织瓣完 全成活9例,坏死1例.随访1~10年,患者术后外观满意,无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游离肋骨-前锯肌-皮 肤复合组织瓣可以很好地完成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理想的自体修复材料.
作者:舒畅;陶映雪;朱军;付爱军;李建民;陶智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MBT传统托槽矫治器脱落率及其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13~18 岁正畸患者30例,按矫治器类型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采用Damon3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照组15例,采用MBT托槽矫治器.记录6个月内 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各项牙周指数(PLI、GI和SBI).结果: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牙周指数(PLI、GI和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锁托槽和MBT托槽的脱落率相当.相对 于MBT托槽,自锁托槽并非更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作者:杨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部位、不同植入时间微小种植体支抗的脱落的情况,寻找导致微小种植体 脱落的可能原因,以利于临床工作需要.方法:记录176例患者植入的349枚微小种植体植入部位、植入时间及其中脱落的29枚微小种植体 的植入部位、植入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植入总成功率为91.6%.植入在腭侧的19枚,及植入在上下颌两侧第二前 磨牙近中区域的28枚微小种植体均未见脱落;微小种植体上下颌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份微小种植体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植入手术操作是影响微小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岚;郭丹;刘鑫;刘瑶;高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UVB照射后小鼠皮肤中光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1b/C小鼠 皮肤,检测180mJ/cm2UVB照射后24h小鼠皮肤红斑、水肿、细胞增生、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无论是UVB照射前还是照射后外用黄 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照射造成的小鼠皮肤红斑、皮肤水肿、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 皮肤红斑水肿反应,并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许阳;周炳荣;吴迪;骆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