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全瓷单冠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堪葵

关键词:前牙修复, 全瓷冠, Lava氧化锆, IPS E.max铸瓷,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前牙美学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前牙修复就诊的83例(266颗牙)自愿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修复方式并分组:IPS E.max 铸瓷修复者36例(112颗),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47例(154颗)。于修复后的1周,1、3、12、24个月复诊,对牙龈健康状况,全瓷冠的颜色匹配、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和牙龈健康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年后统计两种修复体的成功率。结果:2年内有8例IPS E.max铸瓷,6例Lava氧化锆全瓷出现色彩偏差;有12例IPS E.max铸瓷,3例Lava氧化锆全瓷折裂;1例IPS E.max铸瓷,2例Lava氧化锆全瓷出现明显牙龈红肿。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种修复成功率,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PS E.max铸瓷、Lava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均可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应视患牙情况合理选择修复体,其长期修复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诊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美容整形近年来的进展

    感谢《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社的信任和支持,我顺利完成了本期专栏--《瘢痕美容整形》的组稿和审阅工作。本专栏组稿,在发出征稿通知后,得到了大家的迅速响应,在此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劳动!现对近年来瘢痕美容整形研究的一些进展,结合组稿内容评述如下。

    作者:蔡景龙;杨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烧伤后期瘢痕整形手术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整形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的术后效果,为提高异体ADM移植的成功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大面积烧伤后期瘢痕整形手术中应用异体ADM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201例,手术行瘢痕局部切除、挛缩松解,异体ADM覆盖于创面,四周缝线固定,其上以自体头部或其他部位薄皮片来覆盖,抗菌敷料外敷加压包扎或局部打包固定。术后观察创面情况和随访半年以上的治疗效果。结果:191例(95.02%)异体ADM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区皮片成活较好,无疼痛和感染征象,术后6个月随访,复合皮移植区局部外观较好,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片无挛缩,无明显瘢痕形成,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但部分有色素沉着。10例(4.98%)患者,瘢痕位于口周、下颌或腋窝,术后1周左右创面局部有疼痛,术区敷料有异味,全身发热,自体薄皮片全部液化坏死,异体ADM部分失活、溶解脱落。结论:异体ADM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是修复大面积烧伤后期瘢痕畸形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卫卫;任文明;蔡景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瘢痕疙瘩的诊疗指南建议

    该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瘢痕疙瘩的诊疗指南建议,内容包括: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根据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选择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明确瘢痕疙瘩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选择早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瘢痕疙瘩,转变传统观念接受瘢痕的放射治疗,不能泛用“瘢痕体质”的概念,细致沟通、医患配合、定期复诊、动态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等,对规范我国瘢痕疙瘩诊疗、保障瘢痕疙瘩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景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2 940nm波长Er:YAG激光治疗表浅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表浅性瘢痕应用2940nm波长Er:YAG传统光斑激光和像素激光联合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观察。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28名患有不同类型的表浅性瘢痕的患者接受了2940nm波长Er:YAG传统光斑激光和像素激光的联合治疗,即瘢痕部位首先接受较低能量光斑照射治疗,随后接受稍高能量像素激光原位重复叠加照射治疗。所有患者经一疗程治疗(治疗2~3次,治疗间隔6~8周)后,于治疗后1月、6月随访,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瘢痕外观改善程度、获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成情况。结果:联合方式疗程治疗瘢痕后1个月总有效率达94.64%,6个月总有效率达96.43%,不良反应少,早期仅为不同程度的红斑反应及少量色素沉着,长期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短期和长期的随访对比观察,联合应用2940nm波长 Er:YAG传统光斑激光与像素激光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表浅性瘢痕。

    作者:张洁;郗林鹤;崔衍鹏;孟飞;王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新进展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等相关。目前治疗上主要针对其炎症性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甲硝唑、壬二酸、伊维菌素、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四环素、维甲酸、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及联合激光、手术等。本文将综述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为玫瑰痤疮的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杜丹;杨笛;郝丹(综述);蒋献(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乳房形态重塑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乳房形态重塑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取出水凝胶后,继发乳房畸形,即时假体置入,术中、术后采用各种方法在围手术期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心护理。结果:本组30例,经精心护理后,无伤口感染,切口裂开,无包膜挛缩等并发症。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术后,即时重塑乳房形态,按个性化精心护理治疗,既能使乳房形态改善,又可减轻心理压力,效果满意。

    作者:周红霞;夏秀莲;朱芬;朱芬芳;时晶晶;李子英;舒真;张本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结合平阳霉素治疗体表血管瘤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体表血管瘤在B超引导下行无水酒精结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笔者科室在B超引导下行无水酒精结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体表血管瘤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50岁,其中瘤体大小6cm×4cm~10cm×15cm,对术中操作、平阳霉素用药量、注射次数以及治疗后1年随访患者治疗效果综合分析。结果:用以上方法治愈15例(60%),好转9例(36%),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结论: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结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能准确达到瘤体内注射定位效果,减少平阳霉素单次用量,减少注射次数,一定程度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孙超锋;郭波;扬琴;孟祥海;华振;李学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在眶下缘和眶底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在眶下缘和眶底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眶下缘和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将眶下缘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用小钛板行眶下缘坚固内固定。合并眶底骨折者回纳疝出的眶内容物后钛网重建眶底,必要时植入充填材料矫正内陷的眼球。结果:2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眼球内陷改善不明显外,所有患者无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下区麻木。该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睑外翻、下睑退缩,下睑外形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遗留。结论:与常用的睑缘下皮肤入路比较,下睑结膜外眦入路具有能充分暴露眶下缘、眶底骨折断端,防止下睑外翻、下睑退缩,术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是治疗眶下缘和眶底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作者:明华伟;何芸;夏德林;吴双江;舒伟;甘升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11nm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11nm高能紫外线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科室门诊96例白癜风患者(共167处观察部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87处皮损,采用311nm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对照组:80处皮损,仅外涂卡泊三醇软膏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4.71%,对照组5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P<0.01)。结论:311nm高能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赖美玲;朱小红;陶诗沁;杨莉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全瓷单冠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前牙美学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前牙修复就诊的83例(266颗牙)自愿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择修复方式并分组:IPS E.max 铸瓷修复者36例(112颗),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47例(154颗)。于修复后的1周,1、3、12、24个月复诊,对牙龈健康状况,全瓷冠的颜色匹配、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性和牙龈健康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2年后统计两种修复体的成功率。结果:2年内有8例IPS E.max铸瓷,6例Lava氧化锆全瓷出现色彩偏差;有12例IPS E.max铸瓷,3例Lava氧化锆全瓷折裂;1例IPS E.max铸瓷,2例Lava氧化锆全瓷出现明显牙龈红肿。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种修复成功率,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PS E.max铸瓷、Lava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均可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应视患牙情况合理选择修复体,其长期修复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诊观察。

    作者:吴堪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疗美容机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探讨

    探讨目前美容医疗机构存在的影响医疗安全因素,从文化建设、制度执行、医疗文书、技术协作、应急预案、流程优化等方面探索安全管理对策,旨在互相交流安全管理经验,提升美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共同促进医美行业健康、稳定、良性发展。

    作者:李克军;向萌娟;皮宁;梁培娆;王铁桥;龙鹏辉;刘庆平;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工点阵激光修复唇线错位性表浅性瘢痕一例报告

    目的:本文报道了人工点阵激光修复唇线错位性表浅性瘢痕的治疗情况,证实了人工点阵激光在修复唇线错位性表浅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以健侧唇线为标准,在患侧唇线上下落差的中点,用无菌画线笔画一与对侧唇线相对称的新唇线,从而将断落的唇线分为上下两个三角形;在上段三角红唇内用科医人点阵激光CW模式0.2手具,输出功率为2W,连续作排状打孔,使红唇线下移;在下段三角区红唇上方皮肤处以同样方法连续作排状打孔,使红唇线上移;直到上下红唇线与之前设计新唇线重合,左右唇线对称既可停止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唇线畸形矫正满意,效果稳定。结论:该法适合于较轻微的唇线错位畸形,减少了传统手术修复方法的不足,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宏;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在萎缩性瘢痕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瘢痕的临床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不同成因的萎缩性瘢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满意度、医生疗效评价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7例患者,治疗1次、2次、3次的显效率分别为55.6%、76.5%和81.8%。治疗效果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即次数越多,疗效越好,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7例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并发症。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瘢痕疗效良好。

    作者:张凡;邝捷;赵晶辉;潘靖;陈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牙美学修复中数字微笑设计的护理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总结数字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护理配合流程和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5年12月采用DSD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106例患者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其美学修复满意度,并且总结相关治疗护理配合。结果:106例患者总体满意度分值和各项缺损类型的满意度分值均大于8分,对DSD辅助的前牙美容修复治疗过程及终效果满意。结论:护理人员在DSD临床接诊、美学信息采集,DSD软件分析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默契配合则是这一技术得以高效、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秦晨;赵雯;周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cupulse 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Acupulse 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采用Acupulse CO2点阵激光超脉冲模式及点阵深浅治疗模式等复合治疗,每隔2个月治疗一次,3次为1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诊,按照显效、有效、好转和无效四级标准评价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面部痤疮瘢痕的大小、凹陷深度、皮肤色泽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率64.15%、有效率为31.13%,总有效率95.28%;治疗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cupulse 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好、副作用少,是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业忠;续言凤;刘永生;谷晓广;肖睿;李漫;张萌萌;胡文竹;李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

    目的:观察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23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低压无针注射器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次日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隔1个月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6个月复诊,按照皮损色泽、痒疼、柔软度、厚度、大小判断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显效率43.48%;有效率69.57%,无效率为30.4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压无针瘢痕内药物注射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有一定的效果,副作用较少。

    作者:陈业忠;任文明;刘永生;谷晓广;肖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1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组(光疗组)19例,新型超分子水杨酸组(水杨酸组)22例,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新型超分子水杨酸组(联合治疗组)20例,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比三组疗效。结果:光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水杨酸组与联合组比较(χ2=4.98,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联合治疗组皮损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新型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寻常性痤疮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祝霞;孙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增强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作者:张靖;陈保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新探索

    瘢痕疙瘩是机体皮肤受到创伤后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其治疗方法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博来霉素、A型肉毒杆菌毒素等,放疗,激光治疗和冷冻疗法及其各种方法之间的联合使用。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报告。

    作者:闫艺之;姜佳霖;张国林(综述);蔡景龙(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皮肤磨削术结合薄皮片修复外伤性色素脱失和浅表瘢痕

    目的:探讨磨削术结合薄皮片移植修复外伤性色素脱失和浅表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普通牙科打磨机磨削,转速为15000~30000r/m,磨削深度以创面出现均匀出血点为度,薄皮片移植后加压包扎5~7d,换药拆线后随访1~9年。结果:101例外伤性色素脱失(80例)和浅表瘢痕(21例)患者进行了磨削+薄皮片移植术,所移植皮片100%成活,随访1~9年,色素脱失患者术后皮肤与正常皮肤色泽基本一致,而浅表瘢痕患者皮肤外观明显改善。结论:磨削术结合薄皮片移植修复外伤性色素脱失和浅表瘢痕可有效改善病变皮肤的外观,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肖调立;徐毅;何玮;吴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