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刘德成;杨倩倩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单侧完全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的前鼻底重建技术来减少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的方法。方法:2008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102例,前鼻底重建技术未改进组49例,改进组53例,技术改进在于利用Cm瓣和L瓣双层关闭前鼻底直达切牙孔部位,在随访期间观察患侧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率。结果:未改进组的前鼻底和前部口鼻腔瘘发生率为30.6%和91.8%,改进组分别为9.4%和26.4%,统计学检测证实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用Cm瓣和L瓣严密关闭前鼻底可以有效地减少前鼻底凹陷以及前部口鼻腔瘘的发生。
作者:周炼;石钿印;余立江;王琪;丁珊珊;马超;王木;赵继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使用透明成形冠对乳前牙大面积缺损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并与直接树脂充填法进行对比。方法:选择上颌乳前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患儿68例(15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6颗牙,应用透明成形冠技术进行复合树脂全冠修复;对照组:76颗牙,去腐后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分别于充填后6个月、18个月复查修复体保存情况,并从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继发龋等方面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充填后18个月复查,实验组在保存率、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四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表面质地的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成形冠技术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可有效提高修复体保存率,恢复牙体形态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敏;秦帅华;闫长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外科创面治疗中的应用颇为广泛,本文重点阐述了对其影响创伤愈复的基础作用机制,分析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对创面作用的优势及使用禁忌,并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发展趋势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王小兵(综述);范亚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耳廓再造术可以分为耳廓支架和支架覆盖物两个方面,目前应用多的耳廓支架是自体肋软骨支架和Medpor,随着组织工程技术、3D打印技术的出现,如何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制作耳廓支架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如何使支架覆盖物回缩更少、组织更薄同时保证血运将是耳廓再造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帆(综述);李高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医师宣传个人品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种新型医师助理型人才市场需求开始形成。这类人才既能为医师个人品牌宣传提供更丰富的影像素材,又能为医师提高自己的技术提供更多病例研究资料,同时还能为医疗机构管理医师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依据。面对这一新的人才市场需求,笔者所在机构在现有新高职医疗美容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握美容外科实习带教的特征,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医疗美容专业美容外科实习带教模式。旨在为新高职医疗美容教学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使之更契合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期望为医疗美容专业的毕业生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其获得更好的职业远期成长可能。
作者:肖翔辕;黎冻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经鼻内切口收紧鼻底肌束行鼻基底缩小术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16例女性鼻基底宽大患者,接受鼻内切口鼻基底缩小术,术中松解梨状孔韧带,收紧口轮匝肌鼻唇束。术后定期随访。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鼻基底宽度与内眦间距比值,两组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6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患者鼻基底宽度显著性改善,术后鼻底宽大改善率93.8%,患者鼻部形态达到美学标准。结论:鼻内切口鼻底肌束收紧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鼻基底缩小手术方法。
作者:周佳;王健;汪景;余力;张波;郑丹宁;朱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用5mJ/cm2、10mJ/cm2、20mJ/cm2、30mJ/cm2、40mJ/cm2UVB照射,24h后检测细胞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 LDH)的含量及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UVB照射Hacat细胞后,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LDH漏出量增加及细胞增殖抑制均呈剂量依赖性。当剂量达到10mJ/cm2时,首先出现LDH漏出量增加及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20mJ/cm2时Hacat细胞的SOD活性降低,30~40mJ/cm2MDA含量才开始出现明显增加。结论:30~40mJ/cm2的UVB照射角质形成细胞能诱发氧化损伤作用,为今后体外光老化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尹颂超;张云青;薛晓杨;李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矫正一例Binder综合征患者的面中部后缩及鼻畸形。方法:应用自体肋软骨矫正鼻畸形,膨体聚四氟乙烯填充梨状孔周围。结果:鼻畸形及面中部后缩得到显著改善,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自体肋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可以显著改善Binder综合征鼻畸形和面中部后缩。
作者:罗海;王润芝;单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科室71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0%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每周治疗1次,直至皮损未进一步改善或完全消失为止,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在接受3~5次治疗后,有63例患者完全缓解(88.73%),8例患者部分缓解(11.27%),未出现无反应者;其中小皮损组和大皮损组,单发损害组和多发损害组完全缓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完全缓解者进行随访,4例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3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其疗效差异与皮损面积和数量无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瑜霞;陈绍华;雷东云;杨绪娟;农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再治疗根管消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需作根管再治疗的前磨牙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放置氢氧化钙碘仿糊剂CHI)和对照A组(放置甲醛甲酚FC)、对照B组(放置樟脑酚CP),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在细菌检出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封药后三组细菌检出率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较其他两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治疗组疼痛率、疼痛时间、处理后细菌检查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处理后3d疼痛消失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进行再治疗根管消毒,可显著提高消毒水平,降低疼痛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方庆;段咏华;林斌;梅健;许俊瑜;金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恶性黑色素瘤防治的新资料: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生物学及其治疗;②恶性黑色素瘤脑部转移的治疗;③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疗法;④恶性黑色素瘤的化学治疗;⑤恶性黑色素瘤的辅助疗法;⑥美国1992-2011年肛门-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⑦对未知原发病灶的局部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作者:李荟元(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硅胶假体隆鼻术中联合应用自体耳软骨鼻尖塑形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176例观察组就医者行硅胶假体隆鼻术中联合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鼻尖塑形,156例对照组就医者采用单纯硅胶假体隆鼻术,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组就医者术后鼻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美容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硅胶假体隆鼻术中联合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鼻尖塑形,能有效降低降鼻术后鼻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使得鼻尖更加圆润、外形更加美观,效果显著,就医者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隆鼻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在激光治疗雀斑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将148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激光治疗后局部敷贴胶原贴敷料,第1周每天敷贴1次,第2周开始隔天敷贴1次,共3周;对照组:73例,激光治疗后冰敷,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术后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术后1个月观察色素沉着出现比例,并于术后6个月观察其色素沉着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减少,恢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贴敷料在激光治疗雀斑后应用,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增强疗效、减少色素沉着、安全性好。
作者:赵一栋;石学波;季孙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组:实验组:12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对照组:12例配戴FrankleⅢ矫治器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分别配戴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临床结果显示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反牙合畸形纠正,两组比较统计数据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有:SNA(°)、ANB(°)、UI-LI(°)、面突角(°)。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对矫治AngleⅢ类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有矫治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下颌相对颅底、面突角和上颌前牙前倾改变明显,面型改变明显,矫治轻度骨性效果良好。
作者:李湘琳;周洪;司新芹;侯玉霞;梁文慧;崔强强;鲍庆红;李彤;张智勇;王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体外活化后表达的CD154水平。方法:活化前及体外活化6h后,分别对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记CD3,裂解红细胞,获取外周血有核细胞后标记CD154,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两组CD3+T细胞CD154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活化6h后,泛发性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15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过度表达的CD154可能通过诱导自身抗体产生及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等途径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
作者:万建勣;董秀芹;刘广仁;丁街生;肖洁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