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音;李敬府;白志勇;杨玉杰;杨碧波;谷涌泉;赵军;贾建文
目的 探讨胎羊间断性脐带闭塞后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变化的意义.方法 12只晚孕山羊(7只实验组,5只对照组)于妊娠116~130 d行宫内外科手术,用套囊充气闭合器完全夹闭脐带,每次夹闭90 s,间隔30 min,重复5次.于实验前5 min、每次夹闭后3 min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导管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DV、静脉导管峡部的内径(DDV)、搏动指数(PIDV)、DV指数(S-a/S)、血流量(QDV).结果实验组夹闭后DDV[(1.99±0.16)~(2.69±0.53)mm,P<0.05)]、QDV[(70.25±15.47)~(171.47±72.16)ml/min,P<0.05)]、PIDV[(0.33±0.09)~(0.7±0.2),P<0.05)]、DV指数[(0.44±0.04)~(0.62±0.11),P<0.05)]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DDV、QDV、PIDV、DV指数与血pH呈负相关(r=-0.579,r=-0.681,r=-0.358,r=-0.310,P<0.01)、与PaO2呈负相关(r=-0.564,r=-0.622,r=-0.435,r=-0.483,P<0.01)、与血PaCO2呈正相关(r=0.510,r=0.418,r=0.699,r=0.423,P<0.01).(Vmax)DV与血气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可成为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有效指标.
作者:HE Shao-zheng;吕国荣;李伯义;陈秋月;苏瑞娟;金鹏;何韶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病人Mcloud分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42例艾滋病合并PCP病人进行CT平扫及HRCT扫描,扫描结果应用Mcloud分类法分类.结果 42例病人中磨玻璃样阴影的7亚类分布和范围显示,呈Ⅳ类分布的有23例病人(54.8%),呈Ⅵ类分布的有19例病人(45.2%).按肺野分类中,呈M/U分布的7例(16.7%),呈M/L分布的5例(11.9%),呈M/M分布的9例(21.4%),呈BF分布的14例(33.3%),呈B/F分布的7例(16.7%).磨玻璃样发生率100%;不规则小条状、丝网状影35例(83.3%):呈s1/1样改变的3例(8.6%), s1/2的5例(14.3%),s2/2样改变的10例(28.6%).st1/2的8例(22.8%),st2/2样改变4例(11.4%),st2/3的5例(14.3%).网结状影36例(85.7%):x1/2改变2例(5.6%),x2/2改变8例(22.2%),x2/3改变4例(11.1%),xy2/2改变10例(27.7%),xy2/3改变8例(22.2%),xy3/3改变2例(5.6%),xyz2/3改变2例(5.6%).小圆结节影21例(50.0%):p1/1改变3例(14.3%),p1/2改变2例(9.5%),p2/2改变9例(42.9%),pq1/2改变4例(19.0%),pq2/2改变3例(14.3%).结论 HRCT对PCP的病变特征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发现较细微病变; Mcloud分类法应用的符号和描述把影像学、组织学及病变类型更好地结合起来,适用于不同时期PCP病人的分类;艾滋病合并PCP胸部X线常呈现以肺门为中心或中下肺野为著的弥漫对称逐渐向上、向远侧浸润的磨玻璃样改变、丝网状影或网结状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孟祥;高剑波;赵青霞;孙燕;杨学华;张岩;周志刚;郭华;岳松伟;丁昌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用于临床无创测量左心室扭转角度(left ventricular torsion, LVtor)的可行性,初步探讨LVtor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采集100例因临床需求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使用2D Strain软件,分别于左心室短轴基底及心尖水平切面测量心肌大收缩旋转角度,计算LVtor=心尖旋转角度-心底旋转角度,分析其与受检者临床情况(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伴随疾病)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EF(r=0.344,P=0.003)、左室收缩末内径(r=-0.324,P=0.005)与LVtor相关良好.年龄与LVtor相关(P=0.007),而与EF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无创测量临床患者LVtor.LVtor与EF的正相关提示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随年龄增长EF无明显变化而LVtor增大,提示扭转运动的增强可能是维持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代偿机制.
作者:杨颖;齐丽彤;张宝娓;赵锋;陈峰;何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间充质型软骨肉瘤是软骨肉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多发生于骨骼组织,发生于骨骼外组织者少见,而原发于静脉血管者极为罕见.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发现原发于髂外静脉和股浅静脉间充质型软骨肉瘤各1例,分别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本文就2例罕见患者临床表现、超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加以报道,并对相关文献加以综述.
作者:许佳音;李敬府;白志勇;杨玉杰;杨碧波;谷涌泉;赵军;贾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组织硬度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方法对移植肝进行检测,以探讨该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HP Sonos 5500 型彩超仪对60例健康成年人及60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检测,对左肝膈面压缩幅度及背向散射积分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有术后并发症的肝移植患者移植肝的背向散射积分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术后并发症的肝移植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术后并发症的肝移植患者移植肝左肝膈面压缩幅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无术后并发症的肝移植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无术后并发症的肝移植组的肝背向散射积分值或左肝膈面压缩幅度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度及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测定能够较客观、准确地评价移植肝的病理状况.
作者:薄华颖;夏稻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优化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去噪方法,在保持一定灵敏度的条件下,降低假阳性率.方法 在小波重构时较原来的方法保留更多的小波尺度,对原有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多人平均,并用模拟数据和视觉实验数据对这些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分析模拟数据显示,在α<0.01条件下,本文方法能在保持一定灵敏度的基础上有效地克服原有方法假阳性率高的缺点.分析实验数据显示,以SPM2为标准,在α<0.001条件下,本文方法能给出既灵敏又相对准确的结果.结论 本文方法能同时兼顾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原有方法的一种优化.
作者:谭素敏;支联合;单保慈;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原发灶18F-FDG和11C-胆碱显像的代谢特征.方法 对3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鼻咽癌的病例行鼻咽部18F-FDG PET/CT 30 min和60 min显像,其中的20例在随后1~3天内行鼻咽部11C-胆碱显像.分别测量不同显像条件下肿瘤原发灶(T)和非肿瘤区域(NT)的SUVmax,并计算和比较其T/NT比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30 min、60 min T/NT比值的中位数分别为3.20与4.05,95%百分位数(单侧)分别为1.83和2.63;30 min、60 min T/NT比值(±s)分别是3.78±1.49和5.56±3.7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t'=2.2649),增高幅度为47.09%.11C-胆碱显像:T/NT的中位数是3.76, 95%百分位数(单侧)是2.00,T/NT是4.13±1.71.结论 鼻咽癌原发灶对18F-FDG和11C-胆碱显像均高度敏感.
作者:秦朝军;黄盛才;王仁生;颜李梅;韦小林;马加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在二维 (2D)基础上应用三维实时超声心动图(RT-3DE),探讨RT-3DE在评价人工瓣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23例受检者进行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二尖瓣位18例,主动脉瓣位5例.结果 23例人工瓣均获得较清晰的三维图像.20例人工瓣功能正常.3例功能异常,其中2例为人工瓣瓣周漏, 另有1例为二尖瓣位人工瓣血栓导致梗阻.结论 RT-3DE在2DE基础上, 可获得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可以对2DE做出有益的补充.
作者:杨军;项小苗;李东玉;郭亚军;刘守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测移植肾慢性排斥的SonoVue超声造影特征,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的SonoVue超声造影诊断指标.方法 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36例(功能正常30例,慢性排斥6例);选用仪器为Siemens公司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对比脉冲序列造影成像软件;造影剂为SonoVue,剂量选择为0.6~1.0 ml;常规超声检查结束后进行超声造影,实时存储图像,回放分析,观测肾实质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整个造影过程,功能正常移植肾实质呈均匀性增强,包膜下整个肾脏切面被造影剂强回声均匀充填.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时,与功能正常移植肾比较,皮质达峰时间延迟,皮质从开始增强到达峰所需时间延长,整个移植肾切面达峰时间延迟;肾脏的增强强度明显不均匀,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低增强区,分布于皮质、髓质及肾窦.结论 利用SonoVue进行移植肾的超声造影成像,可以检测出慢性排斥时微循环血流灌注的改变.
作者:邢晋放;杜联芳;姜露莹;何颖倩;李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正常人体皮肤声像.方法 使用50 MHz探头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对50例正常人全身7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声像观察及超声测厚.结果正常皮肤表现为两条平行的强回声细带,中间夹以较宽的中等回声带.测量的皮肤厚度范围在(1.12±0.19) mm手背与(2.61±0.61) mm手掌之间.结论 采用50 MHz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正常人的皮肤结构清晰地显示,并可以准确地测量.可以反复多次多点测量,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作者:李海东;蔡国斌;王延群;张荣;李斌斌;李太颖;王连召;张帅;刘柳;王欢;李森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64层CT后处理图像包括横断面图像、冠状及矢状多平面重建(MRP)图像研究平片上显示的骨巨细胞瘤皂泡征的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于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157例,回顾其平片及CT图像,统计其平片和CT表现包括平片上出现皂泡征的比例和皂泡征在CT上的表现.结果骨巨细胞瘤平片上出现皂泡征的比例为11.46%(18/157),18例平片显示的皂泡征在CT图像上仅1例(5.56%)显示有一条完整骨性分隔,其余17例(94.44%)均显示为边缘突向病变内部的骨嵴.结论 骨巨细胞瘤平片上皂泡征出现率低,绝大多数平片显示的皂泡征不是真正的骨性间隔.
作者:陈海松;徐文坚;柳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比较多排螺旋CT分期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8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住院患者进行术前16排螺旋CT两次给药三期扫描,并根据MSCT结果作出T分期诊断.所有病人手术后,取病理并进一步进行病理TNM分期.对各相扫描结果组合后诊断的结果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MSCT三相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度为77.59%,第1期+第2期扫描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0.34%,第2期+第3期扫描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5.86%,仅第3期(延迟期)扫描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5.86%.结论 多排螺旋CT两次给药延迟期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钧;任克;王强;卢涛;朱玉森;赵宇;徐荣天;徐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儿,女,53天,维吾尔族,出生后发现右足缺如,来我院就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腹部无压痛,全身皮肤无黄染.专科检查:双下肢基本等长,右足缺如,残端皮肤完整,未见破溃及红肿,健侧肢体发育正常.X线表现见图1.
作者:郝永杰;王元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病例,术后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对于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的术后随访工具.
作者:陈细香;郑晓华;李茂进;童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经冠状动脉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观察冠状动脉与左心室腔间侧支循环,并探讨其对于心肌缺血的意义.方法 对26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经冠状动脉内MCE进行回顾性分析,检出造影剂直接由心肌进入左心室腔的病例,测量局部节段灌注(minivalue),应用组织速度显像(TVI)测量相关节段收缩峰值速度(Sm)及与正常节段达峰时间差别(Ts-dif).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未见冠状动脉与左心室腔间的侧支循环;冠心病组7例患者总计15个节段可见造影剂直接由心肌进入左心室腔,局部节段minivalue、Sm低于正常节段,但上述指标及Ts-dif优于缺血不伴侧支循环的节段.结论 经冠状动脉选择性MCE能够清晰观察心肌内冠状动脉与心室腔间的侧支循环,此侧支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及心肌灌注.
作者:房芳;李治安;杨娅;陆兆龄;田峰;陈韵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髓MRI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拟行HSCT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股骨骨髓进行MRI检查.进行FSE的T1WI及T2WI、STIR、同相位及反相位快速场回波序列(FFE)股骨近段斜冠状位成像.在T1WI、T2WI及STIR图像上判断红黄骨髓的分布,并测量股骨近段红骨髓总面积及其百分比.在同相位、反相位FFE图像上序列判断骨髓是否有铁沉积.比较不同病情及不同移植结局患者的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及骨髓内铁沉积,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骨髓铁沉积与HSCT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27例重型地中海贫血中,10例出现骨髓铁沉积,骨髓铁沉积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P>0.05),对HSCT结局无影响(P=0.775).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与病程及血清铁蛋白正相关(r=0.727、0.428,P<0.05;r=0.487、0.511,P=0.01、0.006).27例中2例死于预处理,余25例进行了HSCT.进行HSCT的25例中,移植成功及移植失败病例中红骨髓面积及其百分比分别为(7.94±2.71) mm2(90.25%±4.14%),(10.54±3.31) mm2(94.54%±2.93%),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0.01).回归分析显示红骨髓面积百分比与HSCT结局密切相关(OR=1.383,P=0.005).结论 MRI上股骨近段红骨髓面积百分比可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HSCT病情分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君;洪国斌;成丽娜;段小慧;钟小梅;梁碧玲;徐宏贵;陈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智能追踪技术中触发阈值对肾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其分支显示的影响.方法 105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按触发阈值140~150 HU(A)、150~160 HU(B)、160~170 HU(C)、170~180 HU(D)、180~190 HU(E)、190~200 HU(F)、200~210 HU(G)启动扫描,采用GE公司64层容积CT、按3 ml/s的流率团注碘海醇300(300 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数据传至工作站并重建.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MIP图像记录和评分.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①图像质量:以D组和E组评分高.②肾动脉分支的显示:以E组和F组肾动脉主干显示佳;D组、E组和F组肾动脉主干和一级分支显示佳:各组对二级、三级分支显示均不佳.结论 Smart Prep技术中不同触发阈值对肾动脉CTA扫描质量有显著影响,触发阈值为170~190 HU时图像质量好、各级分支显示佳.
作者:阚晓婧;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方维东;肖智博;张志伟;陆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扩张性和正常人的差异.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通过彩色流速流量定量技术测量40例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颈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计算颈动脉的扩张性系数和僵硬度.要求所有受试者的血压都小于140/90 mmHg.结果方差分析显示,透析时间小于24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性系数明显减低,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患者的脉压(56.6±11.3)mmHg较正常人的 (38.0±4.9)mmHg明显增大(P<0.01).结论 血液透析较正常受试者的动脉壁弹性减低.
作者:刘磊;车岩;童明辉;王小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动态CT灌注成像对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高血压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探讨其转归.方法 对1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行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血肿周围组织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急性期血肿大层面血肿及周围低灌注区面积,于亚急性期选择与急性期同一层面测量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的面积.结果 灌注参数图示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CBV均较对侧镜像区降低(Z分别为3.124、3.239,P值均小于0.05), MTT较对侧延长(Z=2.726,P<0.05).亚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CBF亦较对侧降低(Z=3.408,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变化(Z=1.136,P>0.05);血肿周围组织CBV也降低(Z=2.159,P<0.05),但是与急性期比较有较明显升高(Z=1.988,P<0.05);MTT较对侧延长(Z=3.351,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明显差异(Z=1.193,P>0.05).急性期血肿大层面血肿及周围组织之低灌注区面积与亚急性期同一层面血肿周围强化环所包围之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Z=1.590,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周围于急性期存在低灌注状态,而经保守治疗后这种低灌注状态在亚急性期并不会有明显改善,且处于低灌注状态的组织终很可能会坏死.
作者:马春;余聪;赵建农;郭大静;李杰;罗银灯;谢微波;沈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声像图特点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例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总结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特征性超声表现为:彩色多普勒见门静脉系统血流与伴行的肝动脉方向相反,有搏动,肝动脉血流较门静脉血流显示清晰;频谱多普勒显示门静脉血流反向,频谱为动脉型.以上改变广泛存在于肝脏各叶.肝脏二维声像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弥漫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影像学筛查及诊断方法.
作者:徐钟慧;吕珂;姜玉新;戴晴;李建初;孟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