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莎;孙世怡;包佳佳;李彪
目的:探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患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患儿6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瘢痕畸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外观恢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且观察组手部外观满意度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畸形修复结合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畸形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手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改善患儿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手部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为军;马涛;余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的牙龈美学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牙列缺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即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60颗),当天完成固定修复,6个月内完成终修复;对照组:40例,即行延期种植修复(40颗),随访并比较两组修复后6个月、12个月X片骨吸收值,应用红色美学评分(PES)评估软组织美学恢复情况,记录两组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修复后6个月骨吸收值低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两组骨吸收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后12个月PES各分项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同组修复完成时(P<0.05);两组修复后12个月种植成功率、骨性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主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修复后12个月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单颗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成功率相当,前者可有效促进患者软组织美学效果恢复,提高其主观满意度,因而在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即刻种植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李锦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评价其可否作为种植体周围炎诊断的客观指标.方法:使用吸潮纸尖提取40例健康种植体周围龈沟液样本,40例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样本,分别记录其探诊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并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丧失(Bone loss,BL)情况.使用ProcartaPlexTM多因子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因子定量检测并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SBI和PD值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GCF中MMP-8含量均高于健康种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P-13在种植体周围炎组和健康组龈沟液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8含量与SBI、PD和BL正相关关系.结论: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MMP-8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种植体周围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种植体周围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指标.
作者:朱白雪;戴晓玮;高晓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就医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就医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就医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和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就医者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56.87±6.9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39±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11.66±7.68)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60±9.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围术期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改善就医者焦虑心态,减少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就医者护理满意度,医护人员应根据就医者实际情况及需求合理应用.
作者:孟会敏;郭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著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梁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填充改善皮肤型鼻唇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诊断为皮肤型鼻唇沟就医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射频提升联合透明质酸钠填充.鼻唇沟外上方面颊部射频提升治疗共5次.分别于第1次和第5次射频治疗治疗完成后1周,行鼻唇沟区透明质酸钠不同层面填充.在不同时间点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随访1~12个月,35例就医者鼻唇沟凹陷均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疗效维持时间6~18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提升联合透明质酸钠填充可以显著改善皮肤型鼻唇沟,且维持效果相对持久、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韦强梅;江贺;李冬花;吴志波;李丙燕;周颖华;孙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CD4+T细胞水平与幼儿湿疹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诊治的120例湿疹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中mircoRNA-155表达量、CD4+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探讨其关系.结果:病例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Treg、Th2及Th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的Th1/Th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Treg、Th2及Th17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亚急性期、急性期患儿Th1/Th2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儿Treg、Th2、Th17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儿Th1/Th2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幼儿外周血中Th1/2细胞失衡与患儿病情变化具有相关性,mircoRNA-155表达变化不明显.
作者:付雪梅;刘秀玲;刘怀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9月-2013年4月,笔者科室对6例8处化脓性大汗腺炎病变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术前美蓝明确病变范围,切除标记范围内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表面,术后直接缝合2处,游离植皮3处,皮瓣或肌皮瓣覆盖3处.结果:1处植皮区因皮片部分坏死行补充植皮,其余皮片、皮瓣均愈合良好.随访时间6~27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治疗进展期化脓性大汗腺炎的唯一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灶切除后首选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尤其对于外露或功能部位的创面.
作者:柴密;曾玮;杨红岩;郭伶俐;乌兰哈斯;韩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皮瓣修复术治疗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7年8月笔者医院就诊的90例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维生素B12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感觉、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SCV、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3.84±3.18)m/s vs(39.05±3.02)m/s,(57.30±4.69)m/s vs (50.34±4.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功能优良率及运动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89.13% vs 70.45%,86.96% vs 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70%和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烧伤创面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修复神经损伤,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左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皮肤镜下日光性角化病的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临床拟诊为日光性角化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行皮肤镜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敏感度是97.2%,特异度是83.3%,阳性预测值是98.1%,阴性预测值是76.9%.结论:皮肤镜可作为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可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组织活检.
作者:张倩;张珂;布文博;方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30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口服甲硝唑片,外用皮脂搽剂,并予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6.67%.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可减轻玫瑰痤疮红斑(t=9.31,P<0.001)、皮肤敏感(t=4.17,P<0.001),减少丘疹脓疱数目(t=6.32,P<0.001),有效缓解玫瑰痤疮的总体病情(t=8.25,P<0.001).但对毛细血管扩张的改善效果欠佳(t=0.35,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可缓解红斑、皮肤敏感,减少丘疹、脓疱,但对毛细血管扩张的效果欠佳.
作者:李红敏;吉津;闵仲生;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打鼾、憋气、呼吸暂停从而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白天多动或嗜睡、下颌后缩和唇肌无力等,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认知、听力以及心肺功能等都造成了一定危害.近年来,随着该类患儿数量的增加,儿童OSAHS引起了耳鼻喉、口腔科、呼吸科等多学科的重视.而正畸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呼吸,还可以改善患者面型,达到一定的美学效果.因此,通过对儿童OSAHS的发病机制及正畸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公众对儿童OSAHS的认识,并为正畸治疗儿童OSAHS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朱丽莎;孙世怡;包佳佳;李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行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的2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混有富血小板血浆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无混有富血小板血浆干预,评价各组种植修复的成功率、骨吸收、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及主观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种植修复,两组骨吸收、WE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12个月PES评分及种植修复后12个月附着高度、整体美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效果明显,能有效促进骨再生及修复,且美学效果良好.
作者:左胜元;徐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63例患者均为面部肿物切除后圆形或类圆形组织缺损,修复术前皮肤缺损面积为(2.68±1.81)cm2,在缺损周围设计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转移并缝合固定.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个月~3年,创面无明显瘢痕,效果满意.结论:改良Dufoumental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效果满意、可靠.
作者:庄淑波;及跃男;赵娜;王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号在整形美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8月在笔者科室行整形美容手术的10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咨询.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前宣教、术后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焦虑情况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公众号对整形美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知晓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婉君;徐晓丽;袁琰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41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慕课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2012级40名学生.通过客观考试答题和主观问卷调查对慕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及格率为97.56%,对照组及格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分以上为68.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00%以上的学生认为慕课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慕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教学质量.
作者:管丽敏;范建谊;王菲;苏晓霞;周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是否参与痤疮的发病.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树兰(杭州)医院曾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的110例患者.根据皮肤状态将其分为痤疮组和非痤疮组,并设计LND评分表对痤疮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运用R统计软件(t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进行两组间肠道6种优势细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痤疮组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少于非痤疮组,且痤疮组的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低于非痤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严重程度与B/E值之间并无统计意义的相关性.结论:痤疮患者肠道内益生菌数量的丢失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机制,但痤疮严重程度与益生菌的丢失量之间并无线性相关.
作者:王萃;张柳萦;黄卫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直径30~100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间充质干细胞的许多功能可通过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通过有效转运母细胞来源的特异性蛋白质、mRNA、microRNA、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进入靶细胞,调控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分化、血管生成与基质重建等多个阶段,促进创面愈合与抑制瘢痕形成,提升创面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创面修复中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何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CYLD蛋白在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和汗管瘤等皮肤附属器肿瘤中的分布、表达特征,探索皮肤附属器肿瘤的发病机理.方法:收集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和汗管瘤患者皮损,进行CYLD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IPP软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毛发上皮瘤组、毛母细胞瘤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均低于正常人毛囊对照组(P<0.001),但毛发上皮瘤组和毛母细胞瘤组CYLD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汗管瘤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人汗腺对照组(P<0.001).结论:CYLD蛋白表达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和颗粒层为主)、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区域;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汗管瘤的肿瘤组织中CYLD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这三种皮肤附属器肿瘤的致病机理可能与CYLD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应朝霞;肖生祥;王永贤;周俊;任建文;黄莺;宋刘梅;樊文昕;刘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面部皮肤美容的就医者200例,根据不同治疗需求分为三组:A组:面部色素沉着,78例;B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40例;C组:面部衰老、光老化,62例.三组就医者均采用光子嫩肤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8.72%,B组有效率为92.5%,C组有效率为93.55%.三组就医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A组满意度为98.72%,B组满意度为87.50%,C组满意度为90.32%.光子嫩肤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及衰老、光老化疗效确切,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光子嫩肤用于皮肤美容,可明显淡化色斑、改善肤质、紧致皮肤、收缩毛孔,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统水;陈玉;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