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软骨与硅胶假体隆鼻并发症的Meta分析

张亚茹;王喜梅;曹俊华;谢百慧;丁暄

关键词:隆鼻术, 硅胶, 自体软骨, 感染, 假体外露
摘要:目的:对自体软骨隆鼻与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66年-2017年收录的文献资料,依据关键词检索病历报道及临床研究.所有文献及其摘要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筛选后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Meta分析内容为自体软骨和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感染、假体形态不满意及再次手术的发生率.结果: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明显高于自体软骨隆鼻术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率、形态不佳率及二次手术率均高于自体软骨隆鼻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软骨及硅胶假体隆鼻术后,除感染发生率外,在形态满意率、假体外露率及二次手术率三个方面,单纯自体软骨隆鼻均优于单纯硅胶假体隆鼻.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GF-β1调控ERK/MAPK信号通路对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TGF-β1对牙髓细胞增殖、分化和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在急性牙髓组织、慢性牙髓组织和正常牙髓组织中的表达,然后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牙髓细胞,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牙髓细胞7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GF-β1(5.0μg/L)和U0126(10μmol/L)分别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牙髓细胞7d,CKK-8法检测细胞增殖;在第1、3、5和7天检测碱性磷酸化酶活性;第7天时Western blot检测ERK/MAP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PAR-γ和ELK-1水平.结果:TGF-β1在牙髓炎组织中低表达,且TGF-β1浓度在0.1~5.0μg/L时,从作用第3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U0126能够抑制牙髓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化酶的活性,具有时间依赖性.TGF-β1能够促进PPAR-γ和ELK-1蛋白的表达,而U0126能够降低TGF-β1对PPAR-γ和ELK-1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GF-β1可以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MAPK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徐万田;陈韵;林楠;唐玉香;闫翔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患儿28例,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前、后测定其心率、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分析普萘洛尔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8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管瘤范围或者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小,瘤体局部的皮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质地变软,表面皮肤张力明显减小,局部皮肤纹理变得更加清楚.随访半年后,5例血管瘤完全消退,瘤体消失,局部皮肤恢复正常纹理、无瘢痕,皮温恢复正常;16例治疗后血管瘤明显改善,停药后未见反复,7例治疗未满6个月,失访.28例患者用药第1d、2d及3d心率水平未见明显异常(P>0.05),用药后1h、3h及6h心率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治疗后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体表血管瘤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效果理想,药物安全性较高,不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等,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慧子;周林;杨壮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切口联合局部滑行肌皮瓣一期修复中小范围眼睑分裂痣

    目的:观察改良切口的眼睑分裂痣切除联合局部滑行肌皮瓣对中小范围眼睑分裂痣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中小范围眼睑分裂痣患者,根据具体病变情况,设计改良切口的分裂痣切除,并用局部滑行肌皮瓣行一期修复,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评估其疗效.结果:本组共20例患者,术后效果优者达95.00%(19例),良5.00%(1例),在保证眼睑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均能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在保证泪道及眼睑功能正常的基础上,以改良手术切口方案部分切除色素病灶,应用周边肌皮瓣一期修复缺损区治疗,对中小范围分裂痣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功能重建及美容改善需求.

    作者:张辰晨;邓远;李政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短波治疗面部敏感性肌肤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光电协同技术联合短波治疗面部敏感性肌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门诊收治面部敏感性肌肤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10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无渗出、水疱、糜烂等皮损,瘙痒症状明显者均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硼酸溶液冷湿敷.A组:患者在舒敏之星(K8)治疗后配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B组:仅给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C组:仅给予舒敏之星(K8)治疗.三组均每间隔1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分,观察各组疗效.第5次治疗后间隔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是否复发,统计复发率.根据患者面部红斑、鳞屑、瘙痒程度评分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治疗5次后,A组有效率为92%,B组有效率为89%,C组有效率为62%,A组和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复发率比较,A组(6.52%)和B组(5.62%)明显较C组(41.9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光电协同技术治疗面部敏感性肌肤疗效较可靠,安全度高,可联合舒敏之星(K8)治疗.

    作者:邱阳;李思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前乳头乳晕擦洗对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风险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乳头乳晕擦洗护理降低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笔者科室行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10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评价比较两组就医者护理效果,包括术前乳头乳晕擦拭子细菌培养、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乳头乳晕细菌培养结果、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情况及就医者自我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切口假体隆乳术就医者围手术期增加乳头乳晕擦洗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辉;伍艳群;冯雪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颌面部创伤后缺损修复中护理配合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颌面部创伤后缺损修复中护理配合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股前外侧皮瓣同期移植修复颌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围手术期实施显微修复、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护理配合,观察预后情况,比较干预前后SDS、SA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为(32.11±5.43)分、(34.72±7.06)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67.15±5.42)分、(68.93±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回访4~6个月,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遗留瘢痕较小,外观佳.结论:颌面部缺损患者给予股前外侧皮瓣同期移植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减少瘢痕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珍珍;熊阳;蔡艳丽;张美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疗效和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月67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37例,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均给予手术彻底清创,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自体PRP创口内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VAS和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清创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大幅度缩短了恢复疗程,降低了手术创伤,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降低了治疗成本.

    作者:陈健;谢包根;黄永新;黄秀萍;翁明生;林季镶;徐志雄;党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上睑凹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眼睑肌瓣矫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重睑线自然流畅,上睑凹陷明显改善,美学效果显著提高.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轮匝肌瓣联合眶隔脂肪瓣矫正上睑凹陷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美学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朱加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文眼线致伤角膜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文眼线致伤角膜的综合疗法,观察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84眼)文眼线致角膜损伤者,用0.75% 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混合液行表面麻醉,再行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辅助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8h内症状消失者31例(62眼),占73.8%;25~72h症状消失者11例(22眼),占26.2%.所有患者视力均未受影响,球结膜混合充血消失,角膜上皮完整修复愈合,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未出现并发症,均完全治愈.结论:罗哌卡因添加右美托咪定在文眼线致伤角膜中可起到止痛、消炎等作用,术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排;杨倩倩;刘德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前牙即刻种植的修复效果及美学意义

    目的:探究与分析即刻种植对前牙种植体的修复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科室就诊的拟行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的4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即刻种植修复前后患者PIS指数及改良红色美学指数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共40枚前牙种植体均发生骨结合,且无松动现象,与周围骨结合牢固,修复成功率100%.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前后,PIS指数各等级对比、改良红色美学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牙种植体修复患者行即刻种植修复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且对软组织美学效果未造成明显影响,应用效果较优.

    作者:蒋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iRNA-769-5p上调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上调miRNA-769-5p表达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miRNA-769-5p mimics转染至人成纤维细胞中,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氧化损伤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荧光值与细胞凋亡率,将通过转染miRNA-769-5p mimics上调miRNA-769-5p表达的转染组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转染组miRNA-769-5p相对表达量为(1.36±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增值率为(0.747±0.0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荧光值(92.067±3.0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00±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49.299±5.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77±0.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NA-769-5p可诱导出类似紫外线光损伤效应,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作者:倪娜;周炳荣;马委委;骆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慢性创面愈合过程机制复杂,涉及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的形成与沉积、创面血管化和皮肤再上皮化等过程,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备受瞩目,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潜在的有害的外科手术过程,避免皮肤移植或皮瓣等手术带来的负荷等.本文就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邱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本院成熟期增生性瘢痕患者病理组织,正常皮肤为本院行游离皮片移植术患者的全厚皮片,分别进行分离培养,获取种子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角蛋白19、整合素β1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生长曲线,酶标仪检测两组表皮干细胞450~630nm的吸光度值.结果: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在两组中均呈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表皮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长曲线,其不同时间的450~630nm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也存在表皮干细胞,且与正常皮肤来源表皮干细胞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为整形外科中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表皮的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徐永飞;张建文;刘林嶓;周树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成人骨性Ⅱ类拔牙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骨性Ⅱ类拔牙病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名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2~4颗前磨牙,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选择15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经过28~36个月的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拔牙间隙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凸度减小,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U1-SN、L1-MP、Ls-E、Li-E减小;U1- L1、CmSnLs、A'Ls-FH、B'Li-FH、LiB'Pg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通过上前牙的回收及代偿舌倾,改善软组织侧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个性化和数字化,但在支抗控制、前牙转矩及牙齿整体移动方面还有待改善.

    作者:李立国;刘琪;吴彦伟;袁东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序贯强脉冲光治疗Ⅰ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序贯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06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米诺环素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个月;治疗组予以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个月,停药1周后,采取IPL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3次.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显效率73.6%,对照组显效率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序贯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优于单独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且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陈劲奕;刘海霞;杨涛;谭杨;杨航;雷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腭部软硬组织厚度的CBCT研究

    目的:研究腭部软硬组织厚度,并初步探讨年龄因素对腭部组织厚度的影响,为腭部植入微种植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少年、青年、中年患者各30例,共90例患者的CBCT资料,测量腭中缝处及腭中缝旁各区域的骨质厚度、皮质骨厚度和黏膜厚度,将各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腭部骨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均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青少年组均值较其他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大值均在腭中缝旁3mm处,腭中缝旁6mm处小;腭部皮质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青年组与中年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组均值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的所有测量点皮质骨厚度均大于1mm;腭部黏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腭黏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布情况均为从前向后逐渐减小,从腭中缝处向颊侧逐渐增大,在腭中缝处小.结论:青少年患者的微种植体安全植入区是切牙孔后4mm,腭中缝旁3mm、9mm处;对于成年患者,腭中缝处植入微种植体亦可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

    作者:李淑华;张晓敏;陈银妹;胡露露;王元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微创拔牙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术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7月在笔者科室就诊,需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实验组行微创拔牙术,对照组行传统拔牙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并发症、患者畏惧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0±7.2)min和(40.0±10.5)mi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肿胀和张口受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畏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术应用于下颌低位阻生智齿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对患者心理影响小.

    作者:张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atrigel培养内皮细胞血管形成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研究(共培养体系建立)直观表现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进血管形成能力,阐述脂肪干细胞作为辅助细胞通过促进早期血供建立而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的可能机制.方法:临床通过Coleman法抽吸成人大腿或腹部浅层脂肪,并通过经典方法培养获取ADSCs.对ADSCs进行形态学、表面分子标记物及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并通过Matrigel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探讨ADSCs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说明ADSCs促进血管新生及移植物早期血供建立的潜力.结果:ADSCs/HUVECs共培养体系可于体外促进内皮细胞形成血管腔样结构,提高早期血管新生.结论:通过共培养体系模拟提示ADSCs体外具备促血管形成的能力,具有促进早期血供建立而提高移植物存活的潜力,为临床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提高存活率的可能机制.

    作者:张有良;林珣珣;后晨蓉;牛星堂;唐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颌面部创伤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技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在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急诊清创术中,遵循整形外科的整复原则,采用仔细清创、无张力缝合、皮瓣转移等技术进行修复后,应用医用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伤口.结果:35例41处损伤创面均一期愈合,71.43%的患者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修复伤口呈细小线状,瘢痕轻微,外观满意.结论: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技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能避免患者术后伤口错位畸形,可有效减少瘢痕形成.

    作者:陈燕图;刘伟源;许贤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和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88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观察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愈合时间、瘢痕大小(术后3个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伤口感染、血肿、发热、乳房变形).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愈合时间、瘢痕大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好,不影响乳房形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豪;夏爽;宋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