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膜表面与真皮内注射透明质酸在面部美容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袁智娟

关键词:面部美容, 透明质酸, 骨膜表面注射, 真皮注射, 临床效果, 安全性
摘要:目的:比较骨膜表面与真皮内注射透明质酸在面部美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行中面部年轻化的12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透明质酸填充面部,观察组于骨膜表面注射,对照组于真皮内注射.对比两组就医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就医者注射1个月后,动态和静态中面部皱纹、皮肤软组织松弛状态均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疗效持续维持.术后6个月观察组就医者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观察组就医者满意度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P<0.05).结论:与真皮注射相比,骨膜表面注射透明质酸用于面部年轻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9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长1064nm的Medlite C6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患者94例,每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皮损特点选择相应的参数进行治疗,半年后观察疗效.结果:94例患者,其中治疗2次者6例,治疗3次者12例,治疗4次者16例,治疗5次者47例,治疗5次以上者13例.5次总治愈率86.2%,总有效率100.0%.21例(22.3%)患者治疗后出现色素沉着,半年内基本消退,无瘢痕形成.合并黄褐斑者较单纯颧部褐青色痣者在治疗后更容易留下色素沉着.结论: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颧部褐青色痣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怡帆;瓦庆彪;何梅;陆洁;谢洪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下颌阻生智齿对邻牙健康的影响及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对邻牙健康的影响,并探讨智齿拔除术后邻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门诊部接受治疗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185例,共227颗智齿,评估智齿拔除前邻牙健康状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智齿对邻牙的健康损害程度较深,牙体、牙髓及牙周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累及,牙周累及程度轻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早期智齿拔除是预防或减少邻牙损害好的方法.

    作者:韩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皮瓣转位修复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

    目的:研究皮瓣转位修复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常规对症治疗、骨折内固定术,根据缺损类型选择不同的皮瓣转位修复,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d,有2例出现皮瓣水肿,1例出现局部张力性水疱,治疗后痊愈,皮瓣存活率为100%.术后10d,皮瓣肿胀Ⅰ度者91例,肿胀Ⅱ度者19例,肿胀Ⅲ度者10例,无肿胀Ⅳ度者.患者术后10d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皮瓣均全部存活,色泽、外形较好,患者对皮瓣美容修复效果均较满意,总体满意率为82.50%(99/12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46±5.27)d;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位修复治疗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显著,皮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较快,创面美容效果较好.

    作者:张军;陈万军;刘晓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观察

    目的:探讨肋软骨已经发生钙化的耳缺损或先天性小耳患者应用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5年5月于本院行耳廓再造术治疗的102例(102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53耳)采用MEDPOR支架实施耳廓再造术为研究组,49例(49耳)采用自身肋软骨实施耳廓再造术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及术后外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有1例出现皮瓣坏死,皮瓣存活率为98.11%,对照组未出现皮瓣坏死及支架外露,皮瓣存活率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耳廓外形术后效果评价结果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满意率为86.79%低于对照组的93.88%,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软骨已经发生钙化的耳缺损或先天性小耳患者采用Medpor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疗效确切,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韵;展望;游文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臀上肌肌皮瓣联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臀上肌肌皮瓣联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患者30例,遵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单纯应用臀上动脉肌皮瓣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实验组(15例):应用臀上动脉肌皮瓣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后至行肌皮瓣手术修复治疗的天数、手术后至出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日天数、术后至出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及治疗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压疮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上肌肌皮瓣联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安全有效、可缩短总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洋;陈从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数字化曲面断层指数应用于口腔种植前牙槽骨骨质的评定

    目的:通过测量口腔种植前数字化曲面断层指数,全景放射片曲面断层下颌指数(panoramic radiomorphometric indices,PMI)、颏孔指数(mental index,MI)、下颌角前切迹指数(antegonial index,AI)、下颌角指数(gonial index,GI)的数值,研究不同性别、年龄的PMI变化及数字化曲面断层指数与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30例种植前患者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作为测试对象,分为年龄<40岁及年龄≥40岁两组,测试内容包括所有的数字化曲面断层指数.结果:年龄<40岁组的PMI平均值为0.68,年龄≥40岁组的PMI平均值为0.63.MI、GI、AI与PMI一致性分别为69.56%、78.14%、56.1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数字化曲面断层片中,有效的测量PMI、MI、GI、AI指数,可以作为种植手术前牙槽骨骨质的筛选工具.

    作者:柴娟;杜良智;袁平平;田子怡;祝华曼;佘建岚;张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以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凋亡破坏为特点,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白癜风的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关联很大,其中自身免疫反应过度激活是其重要因素.在机体免疫系统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s)发挥着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和皮损处的Tregs存在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的现象.Tregs分泌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插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4(CTLA-4)以及趋化因子CCL22均表达不良.因此,通过靶向恢复Tregs表达异常基因的治疗是当前白癜风研究的热点领域,此外,过继转移Tregs疗法已在白癜风动物模型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阐明Tregs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探索Tregs靶向治疗方法,将为白癜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魏伟;何奕德;李萌;夏宇;隋秉东;高琳;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诊美容护理干预对面部外伤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美容护理干预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5年8月-12月收治的150例面部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2016年8月-12月收治的150例面部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美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时间、缝合准备时间、瘢痕增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美容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面部外伤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碧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埋线法矫正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

    目的:探讨面部埋置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 P-dioxanone,PPDO)锯齿线对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情况,拟确定埋置提升线位置及数量,将PPDO线分别由颞部发际缘及耳前缘进针点置入,埋置于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sis,SMAS)层,牵拉提升线,剪除线端.结果:本组35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均有所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9个月,面部皮肤平整,触及不到提升线,效果稳定.结论:采用PPDO提升线埋置提升中下面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松弛,手术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军国;常秀芬;吴金芳;周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缺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外耳道缺损患者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外耳道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比较患者患侧和健侧耳长度、耳宽度、耳甲腔温度、耳廓温度等指标.结果:50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肿物无复发,外耳道无狭窄,皮肤色泽良好,外观满意.患者术后患侧和健侧的耳长度、耳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患侧耳甲腔温度(27.21±0.76)℃和耳轮廓温度(24.01±0.63)℃明显低于健侧的(28.76±0.65)℃和(24.7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d、14d,患侧与健侧的耳甲腔、耳轮廓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与医师客观评价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6.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缺损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瘢痕小、供区隐蔽、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外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静;苏庚;袁群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埋线填充在矫正面颊部凹陷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埋线填充法矫正面颊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本院整形外科就诊的48例面颊部凹陷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埋线填充法矫正面颊部凹陷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者,45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手术满意度为93.75%(45/48).8例出现局部轻度瘀青、肿胀,予以48h内间断冰敷,48h后间断热敷,并配合口服云南白药,1周后患者瘀青、肿胀缓解.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埋线填充法能有效矫正面颊部凹陷,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宁;范巨峰;钱维;张岩崑;侯莹;曹迁;李岩祺;陈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腋窝切口入路内窥镜辅助下行假体隆乳术

    目的:比较经腋路内窥镜辅助下和盲视下行假体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于本院隆乳就医者120例(240侧乳房)为研究对象,其中内窥镜辅助下隆乳46例(92侧)为实验组,盲视下隆乳74例(148侧)为对照组.术前常规选择假体,设计剥离范围;实验组在直视下电凝剥离胸大肌后间隙,离断胸大肌下缘起点;对照组用剥离铲剥离胸大肌后间隙,尽量顿性离断胸大肌下缘;常规置入假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情况、乳头感觉、就医者满意度及术后1年Ⅲ/Ⅳ包膜挛缩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就医者切口均达甲级愈合,术后双乳形态、对称性等无明显差别,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1例乳头双侧或单侧感觉迟钝(占2.2%),对照组出现3例乳头感觉减退(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1d引流量及去除引流装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满意率为97.8%(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6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年发生单侧或双侧Ⅲ/Ⅳ包膜挛缩者2例(4.3%),对照组6例(8.1%),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内窥镜辅助腋路下行假体隆乳较传统腋路盲视下假体隆乳具有腔隙剥离精准、止血彻底、双平面形成完全、并发症少和手术满意度高等优势,是临床上经腋路假体隆乳的优先选择.

    作者:祝葆华;梅够明;王永祥;杨伟杰;王国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矫治成功的19例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直接关闭缺牙间隙,6例患者开大间隙配合修复,1例患者拔除对侧第二前磨牙关闭间隙,7例患者拔除对侧第一前磨牙或侧切牙(畸形)和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关闭间隙.矫治后牙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对齐,磨牙中性或完全远中关系.结论:对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根据缺失牙数量、缺牙间隙和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设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晔;马文盛;卢海燕;侯彦;葛晓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刀砍状硬皮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刀砍状硬皮病的应用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就诊的刀砍状硬皮病患者20例,在其萎缩凹陷处行自体脂肪填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特点等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8~18个月,填充后皮损部位形态改善良好,病变区皮肤色泽有所改善,均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建军;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疆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19例.通过测量其Y轴角、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Go-Po')、下颌骨长度(Co-Po)、下颌支长度与下颌骨长度的比值(Co-Go/Co-Po)、下面高(ANS-Me)、下颌支宽度(W)几个变量,分析影响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阻生组的ANS-Me、MP-FH小于萌出组(P<0.05),Co-Go、W、Y轴角、Co-Go/Co-Po大于萌出组(P<0.05),其余变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与下颌骨形态的W、ANS-Me具有相关性,其可以作为预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的危险变量.

    作者:王会会;易文静;袁方;张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骨膜表面与真皮内注射透明质酸在面部美容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骨膜表面与真皮内注射透明质酸在面部美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行中面部年轻化的120例就医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采用透明质酸填充面部,观察组于骨膜表面注射,对照组于真皮内注射.对比两组就医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就医者注射1个月后,动态和静态中面部皱纹、皮肤软组织松弛状态均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疗效持续维持.术后6个月观察组就医者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观察组就医者满意度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6,P<0.05).结论:与真皮注射相比,骨膜表面注射透明质酸用于面部年轻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智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96例行隆乳术的成年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诱导开始时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比较两组就医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术毕时(T3)、苏醒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对照组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就医者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就医者头晕头痛、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隆乳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效果显著,有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杨德利;翟培明;李文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嵴裂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先天性牙槽嵴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例牙槽嵴裂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对上述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手术,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BCT检查;对照组为近半年内采用传统方法行牙槽嵴植骨手术,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2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低边缘骨水平(MBL)、小垂直骨桥高度(SLB)、小骨宽度(SBW),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MB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SLB和SBW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相较术后1个月裂隙内新生骨存在明显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应用CGF后其新生骨的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GF应用于唇腭裂继发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可以明显增加裂隙内新生骨量.

    作者:张岩;杨丽丽;毕翠;胡姝娥;褚青松;高尔东;聂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工真皮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随着整形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表缺损及瘢痕的整复手段也越来越成熟.皮瓣手术,无论是修复体表缺损或是瘢痕整形,带来的创伤都较大,且操作技术要求高,存在术后创面外观臃肿.人工真皮的诞生给创面修复及瘢痕整形带来了新的方式,不仅克服了传统手术创伤大的弊端,而且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令人满意.随着人们对外观美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工真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人工真皮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宋德恒;刘继松;郝擎宇;陈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红蓝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红蓝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中文数据库,收集所有红蓝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痤疮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篇文献,104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口服药物相比,红蓝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座疮有效率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7.31,P<0.0000l,合并后的OR=3.25,95%的可信区间为:2.37~4.46.结论:红蓝光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于丽源;张瑶;刘坚;方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