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会;易文静;袁方;张勤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组共65例就医者,于大腿根部内侧获取自体脂肪并纯化,静脉采血经处理获得PRP,PRP与自体脂肪按1:3比例混合后注射于面部凹陷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64例对术后效果满意,1例自觉改善不明显术后半年行二次填充,所有就医者均未出现脂肪液化、感染、坏死、血肿、结节等并发症.结论:PRP结合自体脂肪移植应用于面部凹陷填充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脂肪存活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盖红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前,随着对增生性瘢痕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揭示其部分发病机制,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实践中也未见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标准,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西药及一些辅助治疗为主,但因其有创性、复发率高等原因,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增生性瘢痕做了大量的关于中医药防治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就当前中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明;柯友辉;柯晨;赖敏;苏文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数字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下颌前牙区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DSD美学修复,对照组使用常规美学修复,修复完成后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让两组患者对修复体的形态、色泽、舒适度、边缘密合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美学修复效果比较,实验组的修复体形态、色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舒适度和边缘密合性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SD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在前牙美学修复的应用中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美学修复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条件和途径.
作者:沈琳;彭国光;夏炜;吴美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锯齿悬吊线埋置行眉提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7例眉部下垂患者,应用3-0可吸收锯齿悬吊线埋置行眉提升术,术后定期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37例患者术后即刻即获得理想眉部提升效果,1周后复诊,局部肿胀消退,眉峰部平均提升(2.1±0.8)mm,眉尾部平均提升(2.3±1.2)mm;术后6个月随访,眉部提升效果保持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锯齿悬吊线埋置眉提升术具有操作安全、省时、创伤轻、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相对持久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岩崑;吕伟;范巨峰;钱维;侯莹;曹迁;李岩祺;张璐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托槽粘结剂的种类以及喷砂、漂白对牙面粗糙程度和颜色的影响,以期为牙面美容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笔者科室因正畸治疗需求而拔除的前磨牙50颗,并将其分成A组(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组)17颗、B组(光固化树脂粘结剂组)17颗、C组(空白对照组)16颗,依次进行托槽拆除去粘结、染色、去色处理后,比较三组粗糙程度及颜色参数值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去色处理后的效果.结果:三组托槽去粘结后的表面粗糙程度结果:A组>B组>C组;染色处理后,三组L*值均明显减小(P<0.05),a*、b*值均明显增大(P<0.05),且A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喷砂、漂白后三组的粗糙程度结果:B组>A组>C组;三组着色牙不同去色处理后的牙面粗糙程度比较:喷砂>漂白>空白对照;去色处理后,三组L*值均明显升高(P<0.05),a*、b*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经漂白处理后各值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喷砂处理(P<0.05).结论:正畸托槽粘结材料可选用化学固化树脂粘结剂,对牙面的美容修复可采用漂白处理,同时辅以抛光技术,以巩固临床疗效.
作者:吴中华;梅国霆;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外耳道缺损患者带蒂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外耳道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带蒂皮瓣修复,比较患者患侧和健侧耳长度、耳宽度、耳甲腔温度、耳廓温度等指标.结果:50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肿物无复发,外耳道无狭窄,皮肤色泽良好,外观满意.患者术后患侧和健侧的耳长度、耳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患侧耳甲腔温度(27.21±0.76)℃和耳轮廓温度(24.01±0.63)℃明显低于健侧的(28.76±0.65)℃和(24.7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d、14d,患侧与健侧的耳甲腔、耳轮廓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与医师客观评价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6.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缺损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瘢痕小、供区隐蔽、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术后外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静;苏庚;袁群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先天性牙槽嵴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在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例牙槽嵴裂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对上述患者进行自体骨移植手术,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CBCT检查;对照组为近半年内采用传统方法行牙槽嵴植骨手术,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2例患者,均符合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低边缘骨水平(MBL)、小垂直骨桥高度(SLB)、小骨宽度(SBW),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MB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SLB和SBW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相较术后1个月裂隙内新生骨存在明显吸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应用CGF后其新生骨的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GF应用于唇腭裂继发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可以明显增加裂隙内新生骨量.
作者:张岩;杨丽丽;毕翠;胡姝娥;褚青松;高尔东;聂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错位表浅性瘢痕的临床效疗.方法:选取脉冲染料激光联合点阵激光治疗错位表浅性瘢痕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末次治疗后3个月,82%患者皮损改善率超过60%,有效率为100%.结论:脉冲染料激光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错位表浅性瘢痕安全且疗效确切.
作者:邹平志;刘斌;姜任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美容护理干预在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5年8月-12月收治的150例面部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2016年8月-12月收治的150例面部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美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时间、缝合准备时间、瘢痕增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美容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面部外伤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碧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面部埋置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 P-dioxanone,PPDO)锯齿线对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的改善情况.方法:根据中下面部皮肤松弛下垂情况,拟确定埋置提升线位置及数量,将PPDO线分别由颞部发际缘及耳前缘进针点置入,埋置于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sis,SMAS)层,牵拉提升线,剪除线端.结果:本组35例,中下面部松弛下垂均有所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9个月,面部皮肤平整,触及不到提升线,效果稳定.结论:采用PPDO提升线埋置提升中下面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松弛,手术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军国;常秀芬;吴金芳;周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嗨体?,北京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治疗颈部横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14例就医者使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注射填充治疗颈部横纹,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3次后,后一次治疗后3个月拍照并随访,记录不良反应.根据Allergan颈部横纹评分(Allergan Transverse Neck Lines Scale)、GAIS(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评价颈部横纹改善情况.结果:14例就医者的颈部横纹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3次后Allergan颈部横纹评分从治疗前的(2.50±0.85)分降至(1.71±0.83)分,研究者和就医者的GAIS评价结果显示治疗3次后的有效率高达86%,3个月后有效率为71%.治疗后出现少量针点出血及短暂的红斑、水肿、瘀青,均在短期内消退,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嗨体?)治疗颈部横纹安全、有效.
作者:阮柱仁;梁虹;戴杏;陆玲;董荔;胡英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成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可行方法,为其广泛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ody-jet水动力辅助吸脂系统自成人下腹部皮下脂肪丰厚区抽吸获取颗粒脂肪100ml,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以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分子CD44表达.取3代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原液、1μmol/L地塞米松、l0μmol/L胰岛素、0.5mmol/L IBMX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成脂诱导培养1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2周后再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成肌诱导分化培养与鉴定.结果:成人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约为60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CD44阳性;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Ⅱ型胶原染色、肌浆球蛋白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和鉴定脂肪来源干细胞的便捷方法,为其能够作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和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阳;宋良萍;察鹏飞;彭铮;何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矫治成功的19例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直接关闭缺牙间隙,6例患者开大间隙配合修复,1例患者拔除对侧第二前磨牙关闭间隙,7例患者拔除对侧第一前磨牙或侧切牙(畸形)和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关闭间隙.矫治后牙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中线对齐,磨牙中性或完全远中关系.结论:对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根据缺失牙数量、缺牙间隙和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设计,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晔;马文盛;卢海燕;侯彦;葛晓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经D-半乳糖诱导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探讨茯茶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PS低剂量组(0.5g/kg)、TPS高剂量组(1.0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溶液(0.25ml/10g体重)致亚急性衰老.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TPS低剂量组及TPS高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按0.5g/kg和1.0g/kg的剂量给予TPS溶液灌胃,每天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6周后,经小鼠跳台试验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血清、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胸腺、脾脏指数.结果:TPS的抗衰老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与模型组相比,TPS高剂量组小鼠跳台学习反应时间缩短了39.26%、错误次数减少了31.88%,记忆潜伏期延长了47.34%、错误次数减少了35.29%,脾脏、胸腺指数显著增加,肝组织SOD活性及GSH-Px活性、皮肤中HYP含量均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茯茶TPS有显著抗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MDA、提高SOD和GSH-Px活性双向调节延缓衰老.
作者:史敏;陈雷;郭晓波;侯亚妮;孟婷婷;尚丛珊;封兴华;郑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甘草原液和寡肽修护蚕丝面膜联合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至笔者科室就诊的40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19例,甘草原液和寡肽修护蚕丝面膜联合使用;单用组:21例,甘草原液单一使用.两组均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mg,每日1次,共30d.于使用前、首次使用后第10天、第20天、第30天,采用敏感型皮肤和耐受型皮肤的比较表对患者进行敏感性评估.同时于使用前、首次使用后第10天、第20天、第30天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首次使用后第10天,敏感性评分降低不明显;首次使用后第20天敏感性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使用后第30天,敏感性评分继续降低,所有患者均由非常敏感性皮肤变为轻度敏感性或是耐受性皮肤.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都得到明显缓解,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缓解越明显.两组患者在红斑、灼热感、瘙痒感的缓解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干燥、鳞屑的缓解,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总体治疗效果上,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联合组有2例复发,单用组有3例复发.结论:甘草原液和寡肽修护蚕丝面膜联合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娟;林新瑜;邓秋;刘颖;刘伟;程石;熊梦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对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骨骨折患者术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科室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骨骨折患者160例,均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及下鼻骨骨折外移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合并下鼻骨骨折外移术围手术期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外貌美观及鼻腔通气功能,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19例.通过测量其Y轴角、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Go-Po')、下颌骨长度(Co-Po)、下颌支长度与下颌骨长度的比值(Co-Go/Co-Po)、下面高(ANS-Me)、下颌支宽度(W)几个变量,分析影响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阻生组的ANS-Me、MP-FH小于萌出组(P<0.05),Co-Go、W、Y轴角、Co-Go/Co-Po大于萌出组(P<0.05),其余变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下颌第三磨牙近中水平阻生与下颌骨形态的W、ANS-Me具有相关性,其可以作为预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的危险变量.
作者:王会会;易文静;袁方;张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第三磨牙拔除联合同期牙周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2月于笔者医院行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52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将两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牙后对其第二磨牙给予牙周修复;对照组:患者拔牙后仅给予常规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及治疗后牙颈部的疼痛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I、GI、BI、PD、牙槽骨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I、GI、BI、PD及牙槽骨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颈部轻度疼痛所占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颈部重度疼痛所占比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CRP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磨牙拔除联合同期牙周修复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郭丰源;李小双;程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刀砍状硬皮病的应用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就诊的刀砍状硬皮病患者20例,在其萎缩凹陷处行自体脂肪填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特点等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0例患者术后随访8~18个月,填充后皮损部位形态改善良好,病变区皮肤色泽有所改善,均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建军;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美学标准中鼻部与面部各角度及相关比例进行鼻综合整形术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对78例鼻部求美者行基于美学标准的鼻综合整形术.根据鼻面比例美学标准设计手术方案,取自体软骨作鼻中隔的延伸移植、鼻小柱的支撑移植及鼻尖的轮廓移植,鼻背应用肋软骨或膨体假体,骨性轮廓整形采用自体脂肪充填额部、面中部、梨状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鼻部外观佳,鼻部与面部各比例均衡,符合美学标准,无明显瘢痕,术后随访患者均满意.结论:本手术设计符合美学标准,操作方便,术后远期效果好,鼻部外形佳,面部轮廓饱满,鼻面各比例及角度协调,可作为鼻综合整形术的可行术式之一.
作者:齐彦文;曾高;孙诚;薛志强;陈波;周洋;路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