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退变组织形态学及电生理实验研究

徐建广;顾玉东

关键词:失神经肌肉, 运动终板, 纤颤电位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及其电生理变化,为临床寻找检测肌肉萎缩程度的方法及更好防治肌肉萎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测定萎缩肌肉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观察骨骼肌运动终板及肌肉纤颤电位波幅与频数变化.结果 4周内肌肉湿重下降快,以后逐渐减慢并维持于一定水平,而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在4周内运动终板改变不明显,6周后退变逐渐加重,16周后消失;2周时肌肉纤颤电位波幅大,12周后进行性下降,20周时有半数以上大鼠出现电静息,频数与波幅值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肌肉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可作为反映肌肉萎缩的组织形态学指标,而后两者更为可靠;肌肉纤颤电位波幅与频数可作为电生理指标,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手术越早越好,应力争在运动终板消失前进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观察上部斜方肌肌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1997年1月,采用双侧上部斜方肌肌皮瓣14 cm×6 cm~28 cm×11 cm修复颈部较为严重的瘢痕挛缩畸形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颏胸粘连6例,颏颈粘连6例.结果术后2例肌皮瓣于颈正中有2.0 cm×1.5 cm坏死外,余全部成活.9例获得2~3年随访,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肌皮瓣无明显收缩.结论该肌皮瓣血供恒定,丰富,移位后的肌皮瓣营养有保障,手术操作较简便,是一种修复颈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方法.

    作者:谢立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预扩张的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颌颈粘连9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预扩张皮瓣大为35 cm×14 cm,小16 cm×7 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3 cm×2 cm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颈部活动明显改善,颌颈角生理角度恢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未见继发挛缩.结论颈浅动脉皮瓣预扩张后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勤;柳大烈;刘晓燕;杨果凡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位修复胫骨骨髓炎合并骨缺损

    1988年10月~1995年5月,我们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位修复外伤或骨感染致胫骨严重缺损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L-精氨酸对二度烧伤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后胃肠途径给予L-精氨酸对二度烧伤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探讨L-精氨酸对二度烧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实验方案,实验组每日给予L-精氨酸15 g,对照组每日给予甘氨酸25 g,实验共持续14天,两组定期进行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白介素-2(IL-2)测定,血浆转铁蛋白(TRF)和前白蛋白(PAB)含量,氮平衡的测定.结果①L-精氨酸对T细胞总量、CD4/CD8无影响,但增加了NK细胞的活性和IL-2产生量;②L-精氨酸减轻了伤后TRF、PAB的下降,加快其恢复,并改善了氮平衡状态.结论二度烧伤患者补充外源性L-精氨酸可增强细胞免疫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岑瑛;罗旭松;刘晓雪;王兰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形成的佳细胞浓度和佳形成时间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自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在动物自体内形成的佳细胞浓度和佳形成时间.方法取贵州香猪部分耳廓软骨组织体外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与可注射性生物材料Pluronic混合形成复合物,浓度为10、20、30、40、50、60、70×106/ml,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接种于猪自体腹外侧壁皮下.第6周取材,分别称重,并作HE、Safranin O染色,评价软骨组织形成的适细胞浓度.参考上述实验结果,制成适软骨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接种到猪自体腹外侧壁皮下,分别在接种后第1、3、6、9和15周取材,大体观察,并作HE、Safranin O染色,确定软骨组织形成的佳时间.结果在动物自体内形成的软骨组织,与正常软骨组织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形成软骨组织适细胞浓度为50×106/ml,佳形成时间是第6周.结论成功地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具有免疫功能的自体动物体内形成了软骨组织,并确定了软骨组织形成的佳细胞接种浓度和接种的软骨组织形成佳时限.

    作者:夏万尧;曹谊林;商庆新;陈付国;刘彦春;王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手指中节环形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手指中节环形岛状皮瓣是Mutaf于1993年首先报道.我们自1993年8月起用于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4例,其中二期吻合神经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坚方;林洁;楼骏;马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目的了解腕部尺神经卡压的受压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仔细观察腕部尺神经深支解剖特点;并对临床5例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尺神经深支均穿过小指短屈肌的腱性纤维弓,平均长5.2 mm,此处尺神经深支有伴行动脉横跨;手术切开该纤维弓并作神经松解,经2~4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尺神经深支卡压主要是小指短屈肌的腱性弓状缘,术中应彻底切开该缘.

    作者:周枫;方有生;陈德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后变性神经中S-100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后变性神经中S-100蛋白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进行术中检测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损伤后1、2、3和6个月检测变性的远端神经中S-100蛋白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 S-100蛋白主要沿轴突四周分布,节后组损伤1个月后S-100蛋白呈阴性反应,而节前组术后6个月仍有阳性轴突.结论 S-100蛋白主要分布于雪旺细胞,节前与节后这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中神经变性的程度不同,节前损伤远端神经在术后仍能持续保持S-100蛋白阳性.

    作者:胡韶楠;徐建光;顾玉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异种移植研究综述

    目的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条件、发病机制、疾病特点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结果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细胞及体液免疫均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根据其特点可用相应的监测方法进行诊断和分级.结论作为移植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移植物抗宿主病对宿主可产生严重危害;它在异种移植中也可出现,且因能用于异种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研究,正逐渐受到重视.

    作者:马玉奎;李幼平;沈文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溃疡

    1993年8月~1998年5月,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臀部溃疡11例,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经3个月~5年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顾清林;张德斌;王友卿;王涛;王会才;刘贵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腕部正中神经掌皮支卡压综合征

    目的介绍腕部正中神经掌皮支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具新鲜尸体和6例手外伤的正中神经掌皮支来源、走行及分支进行解剖和观测,并采用药物封闭治疗.结果正中神经掌皮支在腕横韧带及手掌位置表浅固定,在穿出手掌固有筋膜前有不同程度的膨大.对1995年~1998年收治的12例,随访4~12个月,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正中神经掌皮支卡压的病因与局部解剖因素有关.其诊断依据主要为腕手掌疼痛,鱼际区皮肤感觉障碍,但无肌肉萎缩.封闭治疗效果好.

    作者:郭建斌;范晓宇;梁志军;何忠义;马玉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腕部神经损伤的急诊修复

    目的观察腕部神经损伤后经急诊显微修复的效果.方法 1993年7月~1997年12月对17例21条腕部受伤的周围神经进行急诊显微修复,其中正中神经损伤11例,尺神经损伤2例,两神经同时受损4例.1条为部分断裂,20条为完全断裂.用7/0~8/0无创缝线作神经外膜缝合17条,束膜缝合4条.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伤手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95.25%.结论因腕部结构的特殊性,在该部位的神经损伤后经急诊显微修复,有利于再生神经在短时间内达到感受器和终板,使手内在肌恢复形态和功能,并减少局部粘连.

    作者:袁太珍;廖建中;程学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加入万方数据网络系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第2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修复食中指组织缺损六例

    1993年~1996年底,我们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复合组织瓣修复食、中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膜部分缺损6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德民;刘士懂;谢新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游离皮筋膜瓣修复对侧足部软组织撕脱缺损一例

    患者男,59岁.车祸伤致双下肢软组织撕脱,急诊入院.检查:右小腿中段至足背内侧,足跟、足底皮肤及胫神经、胫后动脉广泛撕脱碾压,无血运,范围26 cm×24 cm,跟骨及胫骨下1/3骨质裸露,胫骨下1/3呈粉碎性骨折,骨缺损7 cm,足内侧皮肤缺损.足背及足外侧皮肤完整,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

    作者:赵军强;尹胜廷;李永江;王长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皮瓣肌瓣移位修复巨大腰疝11例

    1988年~1990年援外工作期间,应用疝囊处皮肤、肌瓣移位修复巨大腰疝11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黄本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神经植入猴失神经手指后触觉小体溃变与再生的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猴自体神经植入后,皮肤触觉小体的变化.方法手术解剖出猴手指的两条指神经,切断制作猴手指失神经模型,其中切除一条指神经,另一条指神经重新植入失神经手指.分别在术后1、3、5、8及12个月切除指腹的皮肤在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失神经1个月时触觉小体内的神经末梢已有溃变,触觉小体的基本结构无明显改变;3个月时轴突消失,触觉小体的体积开始萎缩;5个月时神经结构消失,膜细胞及其膜板亦开始改变;8个月时触觉小体内胶原纤维含量逐渐增多;12个月时触觉小体内膜结构与膜间基质完全消失,被胶原纤维代替.神经植入术后3个月时触觉小体周围开始有无髓神经纤维出现,并向触觉小体内部生长;5个月时已有部分触觉小体获得神经支配;8个月时大部分触觉小体获得神经支配,且触觉小体尾端开始有幼稚有髓神经纤维出现;12个月时未发现失神经支配的触觉小体.结论植入的感觉神经可通过再支配原有的溃变触觉小体和再生出结构简单的触觉小体.

    作者:李学拥;陈绍宗;李跃军;程飚;陈辉;曲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癌根治术后缺损

    目的解决外阴癌根治术后较大外阴缺损的即刻修复.方法 1992年3月~1995年12月,对4例癌肿位于外阴前庭后半区,大癌肿的患者,在行根治术后即刻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缺损.结果术后外阴切口Ⅰ期愈合3例;Ⅱ期愈合1例,为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术后经3~6年随访,1例术后2年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后1年死于意外事故.余3例患者健在,无癌肿复发及并发症.结论外阴癌根治术后同期应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复外阴较大缺损能大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平;彭芝兰;陈爱萍;熊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带肋间神经外侧前支脐旁感觉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形成带感觉神经的脐旁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测了下位肋间神经外侧前支与腹壁下血管形态、分支及分布规律.结果腹壁下动脉起点外径为(2.3±0.3) mm,伴行静脉(3.6±0.4) mm.下位肋间神经外侧前支在腋前线前后1~2 cm相应肋间穿出,神经在锁骨中线附近浅出皮下.第8~10肋间神经外侧前支浅出皮下在脐上0~7 cm范围内,恰好支配脐旁皮瓣设计的范围.结论可设计以腹壁下血管带第8~10肋间神经外侧前支的脐旁感觉皮瓣.

    作者:颜玲;钟世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阴囊带蒂皮瓣修复阴茎皮肤撕脱伤一例

    患者 12岁.1988年11月12日,被牛头撞击会阴部.伤后会阴部疼痛,自排小便一次,无血尿、腹痛.伤后半小时,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因阴茎皮肤缺失,仅作创面消毒、包扎,伤后1小时入我院.

    作者:石炳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