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晶;刘杏;葛坚;凌运兰;郑小萍
探讨了不同类型异位妊娠(EP)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其中着重讨论了卵巢黄体囊肿与异位妊娠孕囊的鉴别诊断;宫腔及内膜超声表现预测异位妊娠的价值.探讨了各种超声新技术的比较优势,结果经阴道超声(TVS)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被认为是诊断异位妊娠特异且敏感的方法,三维、四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则更多应用于罕见部位的妊娠诊断,被认为较传统的二维超声更具优势.
作者:胡蓉;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大血流速度.结果 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作者:胡晓娟;陈越秀;杜领娣;刘俭;宋慧锋;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相同条件下凝固离体肝组织范围与焦化区体积方面的差别.方法 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水冷915 MHz与2450 MHz微波的离体猪肝凝固实验,其中功率分别为50 W、60 W、70 W、80 W.结果 915 MHz比2450 MHz微波在凝固区长、宽径、体积及焦化区范围均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离体猪肝凝固实验中,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水冷915 MHz比2450 MHz微波有着更强的组织穿透与凝固能力,这一结果为915 MHz微波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媛媛;梁萍;董宝玮;程志刚;王洋;张大鹍;邵秋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 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 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 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 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 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 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 s和120 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 s和200 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 s和200 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 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 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 s、120~200 s及120~200 s显示佳.
作者:任克;徐克;王强;卢涛;杨明伟;韩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DCav、Iso image、FA、RA值的动态变化.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分成四组:A组MCAO脑缺血1 h ( 3只),B组脑缺血1.5 h (3只),C组脑缺血3 h (3只),D组脑缺血6 h (3只).按照时间点行脑MR检查,测量病变和对侧相应区域Iso image 信号、DCav、FA、RA值.结果 脑缺血各观察时间点MRI显示患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DCav值降低至对侧的51%~67%,各向同性图像Iso显示明确的病侧异常高信号.在MCAO 1 h和1.5 h虽然患侧FA、RA测量值偏高,但与对侧不具备统计学差异.脑缺血3 h时患侧FA、RA值降低,与对侧差别有显著意义,此种现象持续至6 h.结论 急性脑缺血不同MR DTI参数随时间变化各异,联合应用能全面反映缺血组织病理生理状态.
作者:杨艳梅;冯晓源;倪建明;姚振威;蒋胜洪;于同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作为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3 cm的HCC行超声引导下RFA,肿瘤平均大小2.5 cm,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4例<3 cm的HCC作为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2.6 cm.回顾性分析RFA组与手术切除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间数值的差异性,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病例的生存率.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RFA组为(54.9±3.8)个月,手术组为(55.6±5.0)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RFA组分别为95.9%、87.0%、74.5%和61.9%,手术组为94.1%、87.8%、75.3%和70.7%(P=0.743);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RFA组82.8%、70.1%、57.5%,手术组85.1%、69.7%、57.1%;二者间均无明显差异(P=0.935).RFA组3年以上总生存率较手术组略低;RFA组局部复发率为4.8%(4/84灶).结论 RFA因用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非手术适应证的SHCC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可获得接近手术治疗的生存率.
作者:高文;陈敏华;严昆;杨薇;孙谊;邢宝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脑图像分割在外科手术规划和脑疾病诊断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脑图像分割的自动策略成为一种需要.方法 通过各向异性滤波,统计阈值分割,数学形态学滤波,和基于模糊连接算法对脑图像进行自动分割.结果 实验表明这种分割策略能取得良好的分割结果.结论 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完成脑图像的自动分割工作.
作者:曹会志;罗述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1H-MRS技术,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相关代谢物NAA、Cho及Cr的含量,用以判定ALS病人的上运动神经元(UMN)是否受累.方法 运用GE Sign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 行2D多体素1H-MRS扫描,沿锥体束的走行方向,定量检测ALS病人与正常人各相关脑区内NAA、Cho及Cr的含量,计算出NAA/Cr及Cho/Cr的比值,并将其与反映上运动神经元(UMN)功能的大手指敲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人相比,ALS病人的NAA/Cr比值在右侧大脑脚区、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及左侧中央后回处显著降低(P<0.05);②Cho/Cr比值在右侧内囊后肢后部、放射冠前、后部、中央前、后回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冠前部的NAA/Cr与左手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而放射冠后部的Cho/Cr与双手平均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结论 1H-MRS技术可以检测ALS病人相关脑区NAA/Cr及Cho/Cr比值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别,提示ALS病人脑内确实存在着神经元的变性或缺失,同时表明1H-MRS技术可客观、定量地反映UMN的功能.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谭可;顾华;张芳;张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宫腔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使宫腔扩张、内膜分离后,在经阴道超声下观察子宫内膜及宫腔内病变情况,该技术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局灶性病变的位置和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宫腔超声造影的发展和操作过程及技术要领,重点讨论宫腔超声造影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苏娜;戴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流脉冲电刺激在痛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采用Medtronic全功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10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采用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 10名受试者的痛阈测定结果为1.17~2.12 mA,平均痛阈强度为1.75 mA.实验中所有受试者均顺利完成了各刺激任务,无受试者中途退出实验,数据处理后获得较为理想的脑功能激活图.结论 电刺激对于诱发痛觉的强度、频率等各项参数能够达到精确量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刺激方式,在痛觉的fMRI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微微;陈燕;郭晨光;王渊;刘海;鱼博浪;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起始部结扎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AB干预组(n=14)和空白对照组(n=12).另设同期假手术大鼠(n=10)作为正常对照.3-AB治疗2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明显变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容积(EDV)显著增加(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心尖四腔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二尖瓣环、左室长轴观前间隔及后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结合常规高频超声心动图能无创定量评价3-AB有效抑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曼;谢明星;王黄恺;杨崇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 奠定基础.方法 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立即以相同能量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3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第4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并以超声辐照大鼠眼球,第5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与微泡,第6组尾静脉输入质粒、微泡,并用超声辐照眼球.转染2周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EGFP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无明显损伤.结论 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EGFP质粒在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作者:许燕;周希瑗;王志刚;李兴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Ⅱ型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水平,从临床角度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方法 收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各组血浆PAPP-A、MDA-LDL、LDL、HDL.结果 Ⅱ型病变组平均血浆PAPP-A、MDA-LDL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Ⅲ型病变组(P均<0.01).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与LDL、HDL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MDA-LDL与PAPP-A呈中度正相关(r=0.630, P<0.01).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浆PAPP-A 、MDA-LDL水平明显升高;MDA-LDL与与PAPP-A呈中度正相关,提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可能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
作者:张志辉;李旭平;周胜华;祁述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国产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8月,82例下肢DVT患者施行了国产IVCF置入术.IVCF置入后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治疗,经右颈内静脉途径行IVCF取出术.结果 共置入82个IVCF,技术成功率100%,无复发性肺栓塞,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4%.70例患者将国产IVCF取出,IVCF平均留置时间为(11.9±9.5)天;12例患者IVCF为永久性留置,随访3~48个月,IVCF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 国产IVCF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国产IVCF置入术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上早期准确地检出血栓并加以治疗,对于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重要.采用特异性配体(包括抗体、受体蛋白等)与白蛋白或脂质体连接形成靶向超声造影剂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备一种能与血栓靶向黏附的超声微泡以及寻找一种适当强度的超声能量来有效诱导增强超声空化作用是达到靶向诊断与助溶治疗的条件.
作者:夏红梅;高云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活检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防治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诊断为IHS的患儿37例,全部病例有黄疸、肝大或肝脾大及肝功能损害.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自动活检枪弹射18G配枪用槽式切割活检针,彩超引导避开肝内血管及胆管、胆囊等重要结构,肝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及马松染色.结果 IHS主要病理特征以肝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常见,其他依次为肝细胞水变性、肝细胞点状、灶性坏死、碎片状坏死、淤胆、巨细胞形成、肝小叶结构紊乱等;37例中35例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年龄≤6个月29例,其中S1 7例,S2 4例,S3 11例,S4 13例.结论 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婴儿经皮肝组织自动活检术是一项安全、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技术,能为婴儿这一特殊年龄组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
作者:何云;李智贤;廖新红;梁淡媚;杨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在线扫描扩散成像法下由患者运动和磁场不均匀引起的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方法 首先检测运动缺失列,然后用相邻列对缺失列进行样条插值补偿,再提出改进算法,处理特殊的运动缺失情况.结果 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对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对背景噪声很强的缺失图像也有补偿效果.结论 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线扫描扩散成像法的图像质量.
作者:张泉;王广志;丁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福尔马林固定的小动物脑标本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中如何通过合适的放置方法减少由于磁化率效应诱导的解剖结构的几何变形.方法 运用3T 磁共振扫描仪和正交腕关节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扩散张量成像序列扫描猫、大鼠脑标本,观察何种放置方法获得的DTI图像相对于常规T2加权图像有小的几何变形.结果 将标本浸入装有溶液的容器的中央,用支架托起和丝网分别托起的猫和鼠脑标本DTI图像与常规T2图像比较没有明显的几何变形.结论 运用合适的放置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固定小动物脑标本DTI成像效果.
作者:李坤成;张帆;于春水;秦文;杨延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从现有的模型中选出一种造影剂微泡动力学方程,利用它能较好的为造影剂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方法 将三种典型的动力学模型,即修正Herring、Allen和Hoff模型,应用于造影剂Optison,并通过与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各个模型对造影剂在二次谐波方面的预测能力,从而对模型描述微泡非线性振动的能力做出评价.结果 入射超声的驱动频率为4 MHz,驱动压在0.4~2.0 MPa间变化时,随着声压的增大,Allen模型计算的二次谐波越来越接近于实验结果,Hoff模型对二次谐波的仿真结果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与实验结果为接近.结论 Hoff模型更适合描述造影剂微泡的非线性振动,该模型可为造影剂的设计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数.
作者:李飞;谢理哲;李德玉;汪天富;林江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 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基础上,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 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 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并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作者:丁毅;张镭;钱晓军;翟仁友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