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记存;刘怀军;黄勃源;崔彩霞;贺丹;王志红
目的 探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对于颅底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于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Jostent冠脉带膜支架治疗14例患者,包括8例颅底动脉瘤和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年龄14~62岁.结果 在12例患者中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导致动脉瘤或瘘完全消除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在另两例患者中,因血管纡曲带膜支架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于带膜支架放置后6个月获造影随访,显示病变未再通,载瘤(瘘)动脉畅通.结论 带膜支架对于某些颅底动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有用的血管内治疗手段.带膜支架的制作工艺仍有待发展和优化,以使之适用于脑血管系统.
作者:吕明;吴中学;姜除寒;李佑祥;张静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肝细胞癌和30例正常肝脏行MS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腹腔血管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肝细胞癌组轴位、MIP、VR对各级血管受侵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SCT血管成像结合MIP、VR,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直观显示腹腔血管的形态,多角度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有望成为肝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的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常虹;苏秉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汉字及图片语义加工的脑机制.方法 对13名正常青年受试者进行视觉方式呈现汉字及图片语义辨别任务的fMRI扫描,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结果 fMRI显示两种任务均激活了左侧顶下小叶、额中回、额下回、右侧小脑及双侧梭状回、舌回、枕中回、枕下回、辅助运动区.其中左侧顶下小叶、额中回及双侧枕中回、梭状回在图片语义辨别任务激活明显强于汉字任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汉字及图片语义的脑加工均存在偏侧化现象,图片语义的脑处理有更多的脑活动参与完成.
作者:卢洁;李坤成;杨延辉;王晓怡;舒华;董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亚砷酸碘油制剂在兔肝VX2移植瘤化疗栓塞治疗中对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40只肝内荷瘤兔分成空白对照,单纯碘油栓塞,常规阿霉素碘油栓塞,亚砷酸碘油栓塞及亚砷酸阿霉素联合碘油栓塞共5组.依分组不同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记录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40例肝脏种植肿瘤2周末时平均体积之间没有明显差异,5周末时各实验组治疗后肿瘤体积都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体积明显减小(P<0.01),内部可见更大片状坏死(P<0.01),尤以亚砷酸用药组明显.较无亚砷酸组相比,亚砷酸用药组可以明显减少远隔转移的数量(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较常规化疗栓塞组更明显减少远隔转移数量(P<0.05).结论 亚砷酸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可以抑制瘤灶的生长和远隔转移.亚砷酸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增强抗肿瘤转移效应.
作者:戴旭;程颖;樊金辉;王强;卢涛;徐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法(TT)评价阿霉素致兔心脏毒性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42只兔分成4组:A组(对照组)10只,注射2 mg/kg生理盐水8周;B组1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注射2周;C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4周;D组12只同样方法给予阿霉素8周.12周后对4组兔心脏用组织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瓣环的收缩期位移(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下移距离(Dm);用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D组二尖瓣瓣环平均Ds、Dm和、EF明显减低(P<0.01).C组二尖瓣瓣环平均Ds、Dm明显减低(P<0.01),而EF正常低值(P>0.05).B组与A组间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Ds与Dm显著相关(P<0.04);同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Ds与LVEF也呈显著相关(P<0.03).病理结果从B组到D组的心肌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组织追踪法可无创有效地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礼广森;任卫东;张卓;崔洪岩;夏稻子;马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DWI和MRS表现,探讨血肿周围脑组织改变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10例,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9~11天行常规MR及DWI和MRS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微创组血肿周围ADC值与对侧相应区AD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ADC值高于微创组(P<0.05).MRS示对照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应区的NAA/C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较后者降低(12.6±7.4)%,其中4例可见到明确的乳酸峰.微创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对应区的NAA/Cr值亦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较后者降低(7.4±6.8)%.结论 血肿周围水肿ADC值升高,血管源性水肿占主导.MRS示血肿周围NAA/Cr降低,反映了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
作者:王娟;周义成;钟高贤;王承缘;夏黎明;朱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和静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动、静脉狭窄性疾病分别以肾动脉狭窄(RAS)和布-加综合征(BCS)为例,回顾性分析22例RAS和46例BCS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并比较其治疗3个月后发生再狭窄的情况.结果 22例RAS 和46例BCS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后重复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均消失,术后随访3年分别发生再狭窄6例和8例.结论 动脉和静脉血管狭窄性疾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3个月内)均良好,远期疗效(3个月~3年)略差.
作者:于淼;张金山;肖越勇;李家开;王惠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比较数字工作记忆与长时数字记忆的脑区激活的特点及差异,探索短时数字记忆与长时数字记忆的不同神经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对12名右利手志愿者进行2位数的数字工作记忆和长时数字记忆实验时的fMRI数据进行采集,两组任务均设相应对照任务,数据采用SPM 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Talairach坐标进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进行两组任务时,志愿者以左侧优势的额叶和顶叶,扣带回、双侧枕叶、纹状体、丘脑以及小脑均有激活.进行数字工作记忆时,在额叶的背外侧面左半球优势比长时数字记忆显著,而在进行长时数字记忆时,顶叶的激活要明显高于数字工作记忆.结论 各个不同的脑区在进行不同时程的数字记忆任务时所参与的阶段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左侧优势的额叶背外侧面可能在数字工作记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顶叶则可能在长时数字记忆中作用更加重要.
作者:韩立新;吴永明;王俊;郑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随机点动态运动图作为刺激源是否能够对参与视觉运动觉处理的大脑皮层区域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测在不同运动相干水平情况下,相关大脑皮层的血氧水平依赖反应特点. 方法 12名受试者在功能磁共振扫描过程中接受三种不同相干水平的视觉运动刺激(5%,20%,80%),刺激呈现采用组块设计模式.数据经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到激活图,并进一步进行兴趣区分析.结果 随机点动态运动图作为刺激源能够有效的激活视觉运动觉处理相关视觉皮层区域;以hMT+作兴趣区分析得到三种不同相干水平运动刺激下该区域的激活体积.结论 随机点动态运动图刺激能对参与视觉运动觉处理的大脑皮层区域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hMT+的激活体积随着相干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作者:张久权;周扬;余琼武;谢兵;王新;王健;翁旭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碘-125粒子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碘125粒子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除3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因肿瘤晚期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未出现黄疸,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支架置入+胆道碘125粒子腔内放射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常钢;游洋;孟凡喆;杨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对儿童二尖瓣反流作定量分析.方法 本组二尖瓣反流组共19例,男11例,女8例.正常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19例二尖瓣反流病人先行心脏超声检查,利用半定量方法,诊断19例二尖瓣反流,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0例,重度反流4例.利用磁共振的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二尖瓣轻、中、重度反流的病例进行左心室流入量和主动脉流量测定,随后对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中,左心室流入量与主动脉流量之间的相关性良好.正常组与轻度二尖瓣反流反流量与反流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分别与中度、重度二尖瓣反流组反流量与反流指数有显著性差异,轻、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二尖瓣反流指数与超声的二尖瓣反流程度的估计相关性良好.结论 磁共振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为非创伤检查中对儿童二尖瓣反流定量分析的较好方法,并为以后的外科手术以及术后随访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李玉华;王谦;高伟;姚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了解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腘下段病变中的可行性和短期效果.方法 选取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7支腘下动脉的15处病变进行PTA治疗,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表现,并对其中3例患者进行短期(<12个月)随访.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60%(9/15),PTA后放置支架6枚;术后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而截肢;术后6个月的血管通畅率50%(3/6),血管病变复发率38.5%(5/13);1例于术后9个月余截除第一趾.结论 在明确病变远侧流出道情况下,经皮腘下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于严重下肢缺血的患者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天晓;谢敬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对静脉窦栓塞的诊断价值,并以DSA检查结果和解剖标本为标准,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静脉插管的介入方法将弹簧圈和/或明胶海绵放置在猪脑静脉窦的不同位置制作静脉窦完全或不完全栓塞的动物模型.对所有模型进行磁共振静脉成像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静脉窦栓塞的显示能力.2周后处死动物,开颅取脑,观察大体标本的形态和色泽,剥开硬脑膜观察弹簧圈等栓塞材料在硬脑膜内的准确位置.结果 磁共振静脉成像成功的显示上矢状窦中后1/3 Rolandic静脉前矢状窦栓塞1例,Rolandic静脉处栓塞3例,Rolandic静脉后1~2 cm处栓塞2例,直窦栓塞1例,窦汇和直窦栓塞1例.结论 磁共振静脉成像方法可以清晰的显示脑静脉窦栓塞的情况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张琰;王光彬;武乐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超声检查评估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协助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8例脑梗死患者以及123例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每例受检者双侧CCA-IMT.结果 CCA-IMT每增加一个单位(0.15 mm),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优势比,1.69;95%可信区间,1.17~2.45);调整年龄、性别和传统危险因素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52%(优势比,1.52;95%可信区间,1.03~2.25).结论 ①CCA-IMT增加可使脑梗死危险性增加;②CCA-IMT增加有助于筛选脑梗死高危人群.
作者:肖静珍;肖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T、MRI表现特点,探讨其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例急、慢性化脓性和慢性增生性中耳乳突炎并发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T、MRI表现.结果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①中耳乳突炎的症状;②颞骨岩部炎(岩尖炎)的症状;③颅内压增高.CT表现:横轴位CT显示病侧的天幕呈高或等密度,明显强化,强化范围可达同侧甚至对侧幕切迹.冠状位平扫和增强CT可显示增厚的天幕.病侧颞枕叶和/或小脑半球有脑水肿,占位效应显著.MRI表现:病侧天幕和颅中、后窝硬脑膜广泛增厚,呈长T1、短T2信号,FLAIR序列和DWI均呈低信号,显著强化,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好.结论 CT和MRI显示中耳乳突炎同侧天幕及颅中、后窝硬脑膜广泛增厚、密度增高、信号异常、显著强化,可诊断为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但应与天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天幕脑膜瘤、脑膜转移癌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所致静脉性脑梗死鉴别.
作者:张忻宇;隋庆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分析结节的二维图像、内部及周边血流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 恶性结节中纵/横比(A/T)≥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结节边界、形态、周边晕环、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良性结节中38.6%(98/254)的结节血流为Alder 2级或3级,恶性结节中69.6 %(71/102) 血流为Alder 2级或3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结节内血流的平均PSV和RI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频谱形态有差别.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春梅;吴长君;张雪菊;邱前义;李玉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Cubic卷积插值是医学图像三维插值的常用方法,针对其插值处的结果边界模糊和精度不高的缺陷,建立一种精确度较高的插值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模糊对比度增强精确定位图像边界,再运用形态学运算确定出新插值图像边界,对于新插值图像边界点采用佳匹配对应点插值;对于非边界点采用一种新的Cubic卷积插值方法确定其灰度值.结果 本文方法的均方差、不符合像素点数和大误差均小于传统插值方法.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作者:田沄;王毅;赵海涛;卫旭芳;郝重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供胆道灌注实验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测定其温度的方法.方法 选择6条成年犬.麻醉后,CT下定位胆囊,超声引导下穿刺胆囊,DSA监视下使导管选择性进入胆总管.开腹留置测温探头于胆总管内.然后穿刺胆总管留置导管.分别通过经皮穿刺胆囊、胆总管置管和开腹直视下穿刺胆总管置管两种途径,以25 ml/min的速度灌注水浴箱预热盐水.当出水温度为42~43℃,记录此时水浴箱显示的温度.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两种灌注方法均成功(6/6).当胆总管的温度达到42~43℃,灌注水温分别为51.2±0.2℃和51.4±0.3℃.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热灌注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犬作为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胆囊、胆总管置管热灌注的模型可以用于热灌注动物实验研究.②当胆管温度达到42~43℃时,经皮穿刺胆囊、胆总管置管热灌注可以达到和开腹直视下穿刺胆总管置管热灌注相同的效果.
作者:曹智刚;孙丽琴;白彬;郭启勇;刘少春;何东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定Tei指数评价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133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80~240 mg/m2.B组4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 mg/m2.C组为对照组,40例,未给予化疗.对3组进行常规超声参数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并计算Tei指数.结果 A组与C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Te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间参数E/A及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间常规超声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而Tei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TVI测定Tei指数可准确评价表阿霉素心脏毒性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洪岩;夏稻子;礼广森;王月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在不同机械指数(MI)超声辐照下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声孔效应及细胞损伤.方法 在不同的MI(分别为0.15、0.61、1.2、1.9)下分别对各组加入全氟显的旋转的HL-7702细胞悬液进行超声辐照,频率2 MHz,持续照射时间10 min.对照组未经超声辐照.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分子物质FD 500进入细胞的情况,检测发生声孔效应的百分率,应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以Annexin Ⅴ-FITC/PI双染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声孔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声孔效应均有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I的升高,声孔效应也随之增加,MI为1.2及1.9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损伤:随着MI的升高,细胞损伤 (溶解+凋亡) 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仅当MI为1.9时细胞损伤增加的程度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于诊断的超声可使加入全氟显的HL-7702细胞悬液发生声孔效应.随着MI的升高声孔效应也随之增加;MI≤1.2时,全氟显不引起明显的细胞损伤,当MI=1.9时细胞损伤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项飞翔;王新房;谢明星;周翔;张艳容;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