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

陈学强;张云枢;罗庆华;徐蓉;吕长磊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脑白质稀疏症, 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18 例经临床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行MR T1WI、T2WI和FLAIR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中,12例表现为脑白质稀疏症,4例表现为胼胝体变性,2例合并桥臂异常信号灶,MRI上病变主要呈T1WI稍低、T2WI和FLAIR序列高信号.结论 MRI 能清楚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观察,是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用相位敏感方法恢复信号极性的T1定量成像

    目的 研究相位敏感方法应用于T1定量测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相位敏感方法消除相位误差,保存反转恢复序列中磁化矢量的极性.再根据恢复后的图像数据的实部计算得到T1值图像.结果 采用快自旋回波反转恢复序列得到了一组混合加权的幅度及相位图像,对其进行相位敏感校正后再做非线性小二乘拟合,得到了体模的T1值及人体膝关节的T1图像.结论 通过相位敏感方法保留极性信息的T1定量测量,在反转恢复序列成像中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较好的精确度.

    作者:朱海涛;俎中良;周堃;俞燕明;高嵩;包尚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涂阴、涂阳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CT征象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1至11月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92例,涂阳肺结核90例,分别进行CT和HRCT扫描,观察两组CT征象的表现以及检出率的差异,筛选有助于诊断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结果 毛玻璃密度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网状及细线影,在涂阴组检出率分别为85.9%、84.8%、69.6%、22.8%;涂阳组分别为92.2%、90.0%、77.8%、30.0%(P>0.05).空洞征、树芽征、气道壁增厚、段及亚段肺实变征象,涂阴组分别为19.6%、46.7%、69.6%和13.0%;涂阳组为61.1%、63.3%、84.4%、35.6%(P<0.05).涂阳组气道壁破坏的CT征象明显高于涂阴组(P<0.05).涂阴肺结核病变以累及单肺叶为主;涂阳组以多叶受累为主(P<0.01).涂阳组检出的活动性CT征象种类多于涂阴组.结论 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部分CT征象检出率具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作者:路希伟;伍建林;张国庆;权占盛;刘微;刘晶华;王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36岁.数小时前饮酒后出现胸部胀满不适,尔后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CT检查:后下纵隔见一4 cm×6 cm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高密度影.CT值范围为14~62 Hu,向邻近一侧肺野突出,食管受压移位.MRI检查:后纵隔心脏水平见类圆形占位,T1WI病变呈等,低信号.T2WI病变呈等,低信号.病变似有包膜,病变与降主动脉,食管关系密切,病变内似有分叶分隔.手术见食管下段囊肿约4 cm×6 cm.病理诊断:(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囊壁慢性炎症伴坏死.

    作者:李艳英;王丹;张在人;王恢;赵德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18 例经临床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行MR T1WI、T2WI和FLAIR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中,12例表现为脑白质稀疏症,4例表现为胼胝体变性,2例合并桥臂异常信号灶,MRI上病变主要呈T1WI稍低、T2WI和FLAIR序列高信号.结论 MRI 能清楚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观察,是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学强;张云枢;罗庆华;徐蓉;吕长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价鼻咽癌的诊断、放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在放疗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其中18例在放疗50 Gy时再次行灌注扫描,将放疗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随访34例,随访时间21~61个月,中位时间52个月,以是否局部复发或/和转移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病例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所作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 54例放疗前组织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平均通过时间、强化峰值分别为(341.2±137.5) ml·100 g-1·min-1、(10.4±10.5) ml/100g、(65.5±17.3) ml·100g-1·min-1、(4.3±5.8) s、(55.9±14.7) Hu,放疗组灌注参数分别为(351.4±191.0) ml·100 g-1·min-1、(8.8±5.1) ml/100 g、(65.0±20.5) ml·100 g-1·min-1、(3.5±2.0) s、(46.6±13.5) Hu.放疗前与放疗组间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肿瘤强化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6),其余各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复发/转移组与其他各组间放疗前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灌注参数可以定量反映鼻咽癌的微循环特征.放疗前和放疗中的强化峰值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明显减低.灌注参数难以预测肿瘤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作者:林蒙;周纯武;罗德红;李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单发脉络丛脂肪瘤1例

    患者女,76岁.头痛5天,右眼肿4天.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尚清,定向力、记忆力均正常.颅神经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头颅MR:平扫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脑白质内见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为高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右侧脑室后角脉络丛内见小圆形短T1,长T2信号影,约0.6 cm×0.6 cm,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图1A、B).T1和T2抑脂序列病变均示病变信号明显减低(图1C、D).MR诊断: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右侧脑室脉络丛脂肪瘤.

    作者:孙贞魁;王滨;董鹏;杜汉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58个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肿瘤的大小和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其中16例患者(16个肿瘤)于化疗第二周期结束后增加了一次超声检查.所有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原发灶各径线均明显缩小,血流丰富程度降低,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1).术前超声测量的残余癌大直径与病理测残余癌大直径显著相关(r=0.894,P<0.01).超声评估原发肿瘤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9.31%(46/58),其中3例(5.17%)达病理完全缓解;超声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6.67%(8/30),病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0%(6/30).12例患者根据化疗早期的超声检查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避免了无效化疗.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方便、准确,化疗早期的超声监测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胡军利;向明;王文伟;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癌螺旋CT术前分期与PTEN COX-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PTEN、COX-2相结合对胃癌进行术前诊断及TNM分期的价值,探讨胃癌MSCT征象与PTEN、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 80例胃癌术前MSCT检查行TNM分期;32例胃癌切除组织行PTEN、COX-2表达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对胃癌TNM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对胃癌T分期的总体判断准确率为74%.其中,T1期67%,T2期61%,T3期84%和T4期88%.MSCT对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78%.其中,N0 90%,N1 71%和N2 68%.MSCT对远处转移判断准确率为94%.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无关(P>0.05).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COX-2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动态增强MSCT薄层扫描可较准确的显示正常胃壁结构及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通过其在不同时相中的强化特点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同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和播散做出较为准确的TNM分期.并与胃癌PTEN、COX-2表达有明显相关,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胃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邢海林;唐俊军;王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脑MRI与1H-MRS研究

    目的 利用MRI及1H-MRS研究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区信号变化与代谢改变.方法 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MRI与基底节区MRS扫描,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其中14例肝硬化患者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经数字连接试验及符号数字试验测试).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结果 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结果及正常对照组间的NA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肝性脑病与苍白球的高信号、基底节区mI/Cr、Cho/Cr有明显相关性.基底节区MRI与1H-MRS对判断是否有亚临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海博;马林;蔡幼铨;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中引导穿刺技术和方法,提高PTCD的成功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54人次PTCD术,其中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进针置管者34例38人次,右前叶支胆管进针置管者12例16人次,均将引流管置入患者扩张的胆管内并保留.结果 46例54人次PTCD术中,1次性成功率达87%(40/46),2次性成功率达96%(44/46),3次性成功率达100%(46/46).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达91%(31/34),右前叶支胆管一次性成功率为75%(9/12).穿刺胆管扩张范围为3~11 mm.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CD具有穿刺置管简便、实时、安全、微创、准确率高的优点,选择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右叶支高.

    作者:张云山;贺声;邱宝安;邱璇;徐涛;李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小儿真两性畸形1例

    患儿,社会性别女性,13岁,其家长发现患儿的外生殖器介于两性之间13年.生殖系统检查:外生殖器形态混乱,呈两性特征.两侧乳房扁平,阴毛少,呈三角形分布,阴蒂肥大,大小阴唇发育不全,阴阜两侧可见皮肤隆起呈囊状,其内空虚,未触及结节,阴茎短小,双侧腹股沟区触及蚕豆大小的结节,质硬,有一定的移动度.

    作者:严文静;刘蜻蜻;周跃兴;马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对肺静脉的形态定量分析

    目的 用64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及形状.方法 分析102例病人,除外影响肺静脉疾病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增强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用肺静脉血管分析软件,测量4条肺静脉主干的直径(平均直径,大值,小值)及截面积.比较男女之间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和圆率的差异性、4条肺静脉圆率的差异性及4条肺静脉年龄分组的差异性.结果 4条肺静脉口平均直径变化较大, 右上肺静脉口直径为20.3 mm,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7.0 mm,左上静脉口直径为18.1 mm,左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3.9 mm.右下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肺静脉皆不是完全的圆形,右下肺静脉圆度大,左下肺静脉圆度、直径和截面积小(P≈0.000<0.05),4条肺静脉皆由细逐渐增粗进入左心房.左侧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年龄分层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0.008).结论 肺静脉的直径、截面积及形状变化较大,在评估肺静脉狭窄时应特别注意.64层螺旋CT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肺静脉.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钱银峰;刘斌;徐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病例的分析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的类型.方法 回顾分析以往病例检查中31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所选病例均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CAG)证实.结果 31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患者中,右位主动脉弓(RAA)18例(2例伴有椎动脉自主动脉弓发出),主动脉缩窄(COA)5例,主动脉弓部曲折畸形3例,单纯头臂干(无名动脉)发出异常2例,肺动脉单发于主动脉弓2例(1例伴有头臂干发出异常),主动脉弓离断(IAA)1例,其中2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是一种有效、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富维强;唐力;陈昕;程艳彬;任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研究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老年抑郁症脑白质异常,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DTI 扫描31 例老年抑郁症和15 例正常老年人的脑部,测量前额叶、颞叶、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对两组之间各部位的相应取值分别进行t 检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抑郁症组右侧海马旁回、双侧背外侧额叶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 老年抑郁症存在额、颞叶白质损伤,提示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环路的神经纤维束完整性破坏,证实该神经环路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杨琼;洪楠;黄薛冰;于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参考范围

    目的 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血流速和各计算参数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横断面检查138例16~41孕周正常单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血流参数:①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peak);②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D-peak);③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wave;④平均流速(Vmean);⑤S/A值,S/D值,(S-A)/S值,(S-A)/D值,(S-A)/Vmean比值.结果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血流速: S-peak(43~75 cm/s), D-peak (39~69 cm/s), A-wave(25~48 cm/s),Vmean(37~63 cm/s)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P<0.01, P<0.01);而S/A比值(1.85~1.57),(S-A)/S比值(0.45~0.35),(S-A)/Vmean值(0.54~0.43),(S-A)/D值(0.51~0.39)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P<0.01,P<0.01,P<0.05, P<0.05), S/D与孕龄相关性差(r=0.1,P>0.05).结论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速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而阻力指数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S/D值在妊娠中持续不变.

    作者:艾红;鱼博浪;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苏继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皮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VX2兔肝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微波或碘-125粒子治疗兔VX2肝癌与两者联合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 将80只单点种植VX2肝癌瘤株的新西兰大白兔,B超动态监测肿瘤大小2 cm时,随机分入四组,每组20只,A组,微波治疗组(40 W功率作用2 min);B组,碘-125粒子治疗组(0.5 mCi,肿瘤周边处方剂量60 Gy);C组,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组;D组,未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制定治疗计划,A组、B组和C组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兔VX2肝癌,治疗后两天摄腹部平片验证,三周末切除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肿瘤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并取肿瘤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A组,肿瘤体积大小为(33.6±12.3) cm3, B组,肿瘤大小为(35.1±13.2) cm3, C组,肿瘤大小为(6±2.3) cm3,C组联合治疗组与A组微波治疗组和B组碘-125粒子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肿瘤大小为(198.1±72.1) cm3,治疗组(A组、B组和C组)与未治疗的对照组(D组)比较亦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微波和碘-125粒子联合治疗兔VX2肝癌,可以弥补单独治疗组的不足,疗效可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

    作者:于东升;杨仁杰;曲巍立;李子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输尿管息肉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输尿管息肉的MR表现,探讨MR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输尿管息肉的MRI表现,包括SE T1WI、FSE T2WI、True fisp(真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MRU(磁共振水成像)及Gd-DTPA增强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发生于左侧6例,右侧4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1例,中上段6例,中下段4例.单纯性输尿管息肉4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7例.多发息肉3例,息肉数目3~6个不等.息肉呈结节状5例,长条状3例,不规则类似菜花状3例,表面光滑,5例有蒂显示,息肉借蒂漂浮于输尿管内,6例输尿管壁增厚,但外壁光整,病变以上肾盂及输尿管扩张,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息肉呈轻到中等强化.结论 MRI能明确输尿管息肉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和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病变鉴别.

    作者:张和平;王长福;王斌杰;朱朝阳;景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影像特征及相关文献分析

    目的 研究脊髓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特征.方法 4例脊髓原发性PNET术前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发病年龄:13~46岁,中位年龄26.5岁.病灶部位:2例肿瘤位于胸段,1例肿瘤位于颈胸段,1例肿瘤位于圆锥.MR影像表现:3例表现局部占位征象,1例表现为脊髓弥漫性增粗;4例肿瘤均位于脊髓的中心,与周围正常脊髓分界不清,且周围无明显水肿;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病变尾侧继发囊变1例;增强MR,3例病变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结论 脊髓原发性PNET好发于成人,可位于髓内,或髓内外,或呈外生性生长,并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其中胸段脊髓及圆锥常见,MR影像没有特异性征象,后确诊需病理诊断.

    作者:叶进湖;戴建平;李少武;马军;艾林;秦海强;李鑫;孙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检查15例,平扫时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其中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匀8例,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检查8例,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混杂高信号2例.结论 肾脏嫌色细胞癌属少血供肿瘤,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而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小出血灶、囊变坏死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徐骁;华佳;许建荣;李磊;柴伟明;华小兰;顾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正常老化对视皮层静息状态脑活动的影响

    目的 利用fMRI技术初步探讨年龄对人类视皮层静息状态活动的影响.方法 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及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任务通过听觉呈现.任务期要求受试者听汉语真词词组并作词语属性判断(具体或抽象).静息期要求受试者闭眼、静卧,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利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结果 两组受试者负激活脑区部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 (BA 7),前额叶中内侧 (BA 32/10),两侧前额叶背外侧(BA 9),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两侧枕叶视皮层(BA 18/19),左侧基底节区及两侧岛叶(BA 13).该负激活脑区模式与Raichle等提出的脑默认活动网络基本一致.进一步组间分析发现,老年人视皮层静息期fMR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青年人组.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并发现静息状态时老年人视皮层活动比青年人活跃.

    作者:吴义根;赵小虎;王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