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嵘;熊清裕
患者女,56岁,上腹肿块2年伴隐痛半年.超声所见:脐上腹中线处皮下可见约20 mm×11 mm低回声肿块,无明显包膜,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管状结构,肿块后方可见白线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缺口大小约4 mm.
作者:薛嵘;熊清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MRI及1H-MRS研究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区信号变化与代谢改变.方法 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MRI与基底节区MRS扫描,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其中14例肝硬化患者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经数字连接试验及符号数字试验测试).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结果 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结果及正常对照组间的NA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肝性脑病与苍白球的高信号、基底节区mI/Cr、Cho/Cr有明显相关性.基底节区MRI与1H-MRS对判断是否有亚临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海博;马林;蔡幼铨;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正常颅内结构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增强图像上的强化表现.方法 100例常规头颅MRI显示正常者,行头颅增强前后FLAIR成像,比较图像,确定各颅内结构有无强化,并与T1WI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脉络丛、垂体柄和第四脑室外侧隐窝静脉的强化常见,出现率分别为98%、78%和59%.硬脑膜强化见于18%的受试者,其长度平均为24.2 mm,常见于双侧颞叶岛盖;皮层血管强化的发生率为12%,常见于顶部层面,强化的硬脑膜和皮层血管在平扫FLAIR上多表现为等信号,强化后呈稍高信号.静脉窦和静脉窦壁的强化率分别为15%和7%,松果体强化发生率为7%.所有强化结构在增强T1WI上均有强化,且强化程度更明显.结论 脑增强FLAIR图像上正常结构强化有其特定的表现,增强FLAIR在脑膜疾病、后颅窝及邻近脑沟的病灶显示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作者:钱银锋;张诚;余长亮;余永强;柏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多普勒超声评分体系(DUPS)在晚孕胎儿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59例孕龄大于32周的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心脏大小、心功能、脐动脉搏动指数(UmAPI)、静脉导管搏动指数(DVPI)及脐静脉血流频谱(UV).根据上述5项指标计算其DUPS评分,无异常时每项得2分,有异常时得1分或0分.将其评分结果与其围产期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59例晚孕胎儿中有402例正常分娩(87.58%),48例因临床上需要而提早终止妊娠(10.46%),9例围产期死亡(1.96%).正常分娩、提早终止妊娠、围产期死亡组间DUP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确定预测围产期结局不良(包括提早终止妊娠和围产期死亡)DUPS评分的佳诊断界点为8分(灵敏度78.95%,特异度95.52%),预测围产期死亡DUPS评分的佳诊断界点为6分(灵敏度100.00%,特异度99.11%).结论 DUPS在预测晚孕胎儿的围产期结局不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吕国荣;金鹏;吴怀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脑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脑脊液检查证实的脑膜转移瘤64例.所有病例均行脑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①MRI平扫:发现脑膜异常改变15例.硬脑膜型9例,其中结节型5例,线状增厚型3例,混合型1例;软脑膜型6例,均为结节型.②MRI增强:64例脑膜转移瘤有3种表现形式:硬脑膜型36例,其中结节型9例,线状增厚型21例,混合型6例;软脑膜型20例,其中结节型10例,线状增厚型7例,混合型3例;全脑膜型8例,其中结节型1例,线状增厚型1例,混合型6例.③其他表现:64例中49例伴脑内转移,12例伴脑积水,6例伴颅骨转移,2例伴皮下转移.结论 MRI是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增强MRI对诊断脑膜转移瘤更具有价值.
作者:张会霞;程敬亮;白洁;杜彦;任翠萍;张焱;高雪梅;崔晓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搜集18 例经临床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行MR T1WI、T2WI和FLAIR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中,12例表现为脑白质稀疏症,4例表现为胼胝体变性,2例合并桥臂异常信号灶,MRI上病变主要呈T1WI稍低、T2WI和FLAIR序列高信号.结论 MRI 能清楚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预后疗效观察,是较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陈学强;张云枢;罗庆华;徐蓉;吕长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纤维瘤病患者(共44个肿瘤结节)术前的声像图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1例新发病例中,12例经超声引导下活检、外科切除活检或术中冰冻检查取得病理诊断.21例复发病例均为肿瘤原位复发,其中除1例肿瘤发生恶变外,其余肿瘤病理类型与上次手术相同.超声上显示26个肿瘤(59.1%)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余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32个肿瘤 (72.7%) 内血流信号稀疏,12个肿瘤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8例肿瘤可见侵及周围骨骼肌或骨质,或包绕血管、神经或肌腱等周围组织.结论 超声检查在纤维瘤病的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粗针切割活检可用于术前的病理诊断.
作者:王月香;唐杰;李俊来;罗渝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 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 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 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 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玲利;谢明星;王新房;张利;吕清;王静;丁尚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36岁.数小时前饮酒后出现胸部胀满不适,尔后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CT检查:后下纵隔见一4 cm×6 cm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见散在高密度影.CT值范围为14~62 Hu,向邻近一侧肺野突出,食管受压移位.MRI检查:后纵隔心脏水平见类圆形占位,T1WI病变呈等,低信号.T2WI病变呈等,低信号.病变似有包膜,病变与降主动脉,食管关系密切,病变内似有分叶分隔.手术见食管下段囊肿约4 cm×6 cm.病理诊断:(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囊壁慢性炎症伴坏死.
作者:李艳英;王丹;张在人;王恢;赵德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佳扫描技术.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对197例受检者行头颈联合CTA扫描,91例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106例使用CTP-CTA联合扫描技术.结果 CTP-CTA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与CTP结合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结论 CTP-CTA联合扫描技术对受检者的循环状况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更能体现量身定制、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原则,有效避免个体差异.
作者:于明川;张滨;刘辉;李海波;高跃雪;樊文鑫;尚存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中晚孕期正常胎儿静脉导管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血流速和各计算参数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横断面检查138例16~41孕周正常单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波形测定血流参数:①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S-peak);②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D-peak);③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wave;④平均流速(Vmean);⑤S/A值,S/D值,(S-A)/S值,(S-A)/D值,(S-A)/Vmean比值.结果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的血流血流速: S-peak(43~75 cm/s), D-peak (39~69 cm/s), A-wave(25~48 cm/s),Vmean(37~63 cm/s)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P<0.01, P<0.01);而S/A比值(1.85~1.57),(S-A)/S比值(0.45~0.35),(S-A)/Vmean值(0.54~0.43),(S-A)/D值(0.51~0.39)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P<0.01,P<0.01,P<0.05, P<0.05), S/D与孕龄相关性差(r=0.1,P>0.05).结论 正常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速随着孕龄增加而增加;而阻力指数随着孕龄增加而减低,S/D值在妊娠中持续不变.
作者:艾红;鱼博浪;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苏继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供血动脉病变分布及Willis环组成血管.方法 41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与30例正常人及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用3D CE-MRA和3D TOF MRA分析头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和Willis环组成血管.结果 TIA组供血动脉病变同时累及Willis环前动脉[包括颈总-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V-BA)]、环后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情况较梗死组减少(P=0.001).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者在颈动脉(ICA)系统TIA组和V-BA系统TIA组均较正常组多见(P=0.045;P=0.018).ACA 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在ICA系统TIA组较V-BA系统TIA及正常组更常见(P=0.001;P=0.012).存在Willis环前供血动脉严重病变的病例中,TIA组后交通动脉(PCoA)显示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46).前交通动脉(ACoA)、PCoA同时显示在TIA组较脑梗死组更常见(P=0.003).结论 脑梗死组较TIA组存在更多的Willis环后动脉病变.单侧VA发育不良伴动脉硬化可能是TIA发生的危险因素.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可能是ICA系统TIA发生的易感因素.ACoA、PCoA同时存在对维持脑供血起代偿作用.
作者:王小玲;于铁链;李建龙;王瑞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术测量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6个心肌节段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P<0.01),尤以前间隔、侧壁、下壁和室间隔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001).此外,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各节段心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与左室dp/dt相关性良好.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作者:潘敏;鲁树坤;王双双;刘俐;张蒂荣;陈芸;David J Sahn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fMRI技术初步探讨年龄对人类视皮层静息状态活动的影响.方法 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及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任务通过听觉呈现.任务期要求受试者听汉语真词词组并作词语属性判断(具体或抽象).静息期要求受试者闭眼、静卧,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利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结果 两组受试者负激活脑区部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 (BA 7),前额叶中内侧 (BA 32/10),两侧前额叶背外侧(BA 9),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两侧枕叶视皮层(BA 18/19),左侧基底节区及两侧岛叶(BA 13).该负激活脑区模式与Raichle等提出的脑默认活动网络基本一致.进一步组间分析发现,老年人视皮层静息期fMR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青年人组.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并发现静息状态时老年人视皮层活动比青年人活跃.
作者:吴义根;赵小虎;王培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征象在涂阴和涂阳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1至11月间登记治疗的新发涂阴肺结核92例,涂阳肺结核90例,分别进行CT和HRCT扫描,观察两组CT征象的表现以及检出率的差异,筛选有助于诊断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有价值CT征象.结果 毛玻璃密度影、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小叶样实变、网状及细线影,在涂阴组检出率分别为85.9%、84.8%、69.6%、22.8%;涂阳组分别为92.2%、90.0%、77.8%、30.0%(P>0.05).空洞征、树芽征、气道壁增厚、段及亚段肺实变征象,涂阴组分别为19.6%、46.7%、69.6%和13.0%;涂阳组为61.1%、63.3%、84.4%、35.6%(P<0.05).涂阳组气道壁破坏的CT征象明显高于涂阴组(P<0.05).涂阴肺结核病变以累及单肺叶为主;涂阳组以多叶受累为主(P<0.01).涂阳组检出的活动性CT征象种类多于涂阴组.结论 涂阴与涂阳活动性肺结核的部分CT征象检出率具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作者:路希伟;伍建林;张国庆;权占盛;刘微;刘晶华;王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用64层螺旋CT定量分析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及形状.方法 分析102例病人,除外影响肺静脉疾病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增强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用肺静脉血管分析软件,测量4条肺静脉主干的直径(平均直径,大值,小值)及截面积.比较男女之间肺静脉直径、截面积和圆率的差异性、4条肺静脉圆率的差异性及4条肺静脉年龄分组的差异性.结果 4条肺静脉口平均直径变化较大, 右上肺静脉口直径为20.3 mm,右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7.0 mm,左上静脉口直径为18.1 mm,左下肺静脉口直径为13.9 mm.右下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男女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肺静脉皆不是完全的圆形,右下肺静脉圆度大,左下肺静脉圆度、直径和截面积小(P≈0.000<0.05),4条肺静脉皆由细逐渐增粗进入左心房.左侧肺静脉的平均直径和截面积在年龄分层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及0.008).结论 肺静脉的直径、截面积及形状变化较大,在评估肺静脉狭窄时应特别注意.64层螺旋CT可以无创性地评估肺静脉.
作者:殷敏敏;余永强;钱银峰;刘斌;徐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附件区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形态和参数上有无差异,初步评估其对于鉴别附件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超声造影后病灶内部有增强成分的36例附件区包块(良性16例,恶性20例)进行分析.选择增强区作为感兴趣区获得TIC,将曲线下降支分为单相和双相.比较良恶性肿物在曲线下降支形态和曲线各参数中有无差异.结果 ①曲线下降支形态分析(共29例):分为单相和多相,单相组中恶性病变占90.9%,良性病变占9.1%;双相组中良性病变占61.1%,恶性病变占38.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8).以此指标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72.4%;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75.9%.②曲线参数分析:当恶性组仅包括卵巢原发癌和转移癌时,在半洗出时间和半廓清时间上显著大于良性组.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于附件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真真;戴晴;姜玉新;朱庆莉;杨佳欣;高嫔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本研究对我科标准片图谱制作前后实行质量控制的照片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摄影照片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作者:蔡裕兴;王刚;张恭良;李梅珍;陈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18例常规超声发现脾脏异常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正常对照组10例造影剂充填均匀,脾动脉10~17 s开始显影,以13~14 s居多,脾实质显影比脾动脉显影慢约1~3 s.18例可疑病变的患者中,造影提示正常脾脏组织2例,脾血管瘤3例,脾梗死2例,脾恶性肿瘤4例,副脾2例,脾囊肿2例.误诊3例,其中2例脾血肿,1例脾梗死.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在鉴别脾脏疾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莉;杜联芳;白敏;顾继英;周洋;何颖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58个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肿瘤的大小和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其中16例患者(16个肿瘤)于化疗第二周期结束后增加了一次超声检查.所有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原发灶各径线均明显缩小,血流丰富程度降低,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1).术前超声测量的残余癌大直径与病理测残余癌大直径显著相关(r=0.894,P<0.01).超声评估原发肿瘤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9.31%(46/58),其中3例(5.17%)达病理完全缓解;超声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6.67%(8/30),病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0%(6/30).12例患者根据化疗早期的超声检查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避免了无效化疗.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方便、准确,化疗早期的超声监测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胡军利;向明;王文伟;陈东风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