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于铁链;李建龙
目的 为了分析血管抑素基因经肝动脉灌注后抑制肝癌的作用.方法 将制作成功的Wistar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超液态碘油、血管抑素基因+碘油200 μL质粒和脂质体复合物(含20 μg质粒),对照组则组予0.9%生理盐水200μl.结果 所有的治疗组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基因与碘油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而基因+碘油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基因联合碘油可以明显提高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作者:李勇;刘云霞;杨海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右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OSAS患者32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血氧饱和度(SaO2)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功能检测,并对19例手术治疗的OSAS患者于术后1周重复检测.结果 OSAS中、重度组的SaO2、PSG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与正常组和OSAS轻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周OSAS患者的上述指标较术前亦有显著变化;OSAS患者右心Tei指数与夜间呼吸暂停长时间、肺动脉收缩压和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相关性好.结论 OSAS患者右心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时间和肺动脉压对OSAS患者右心功能有重要影响.
作者:张瑞芳;秦石成;程安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腹部不同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大小的分析,探讨影响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156例接受腹部介入操作患者的临床和技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类别分为8组,记录每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所受透视、摄影剂量面积乘积值和透视时间,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8组的透视和摄影DAP值范围分别为10.9~398.0 Gycm2、10.8~865.3 Gycm2, 透视时间范围是1.9~55.6 min.肝癌栓塞化疗、肾动脉支架、肾癌栓塞组、肝血管瘤栓塞、子宫栓塞化疗、脾动脉栓塞组的DAP(dose-area product, DAP)值(77.3~217.7 Gycm2)较高;肝癌栓塞化疗、肾动脉支架、肾癌栓塞、肝血管瘤栓塞、PTBD组透视时间(12.7~18.6 min)较长.结论 不同类别腹部介入操作,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差异较大.介入操作过程中,应采用合理措施,在达到预期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下,使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合理降低.
作者:刘伯山;张玉香;邹英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上对于上臂外伤的患者不能也不宜在X线检查中过度的搬动病人,避免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重患者患肢的损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出一种能在尽量不移动患肢前提下尽快完成检查并能很好显示肱骨的投照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向阳;许跃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先后行16层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价每位患者16层及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影像质量,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该组患者的16层CT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间的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主要分支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16层螺旋CT(P<0.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于16层螺旋CT.
作者:邱建星;孙晓伟;王继琛;王鹤;蒋学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22岁,右眼视物不清3月余,视力下降进行性加重一周,滴注眼药水效果不佳.既往近视,双眼-7.5ODS,一年前矫正视力双眼0.8.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04,矫正0.2,左眼视力0.06,矫正1.0,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5 mmHg,巩膜两眼瓷白色,右眼鼻侧菲薄,光照可见绿色瘤体,右眼晶体后囊混浊.
作者:初建国;亓月琴;孙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三英寸表面线圈应用于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率MR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MR成像(GE 1.5T).使用两个3英寸线圈分别至于两侧颈动脉分叉处.成像序列包括横断面双翻转T1WI、快速自旋回波T2WI、PDWI,及3D TOF序列.由两位医师共同评价每个序列的图像质量并综合四个序列进行斑块成分分析,斑块成分的分析进行评价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按图像质量分级评价系统(1~5分,5分为好)对两侧颈动脉分别进行评价,共评价了264个序列图像,图像质量评分≤2分的序列27个(占10.2%).评分≥4分的序列147个(55.7%).将含一个序列≤2分的检查排除,共50支血管可用于斑块成分分析,显示了斑块32个(20例患者).其中明确有脂核16个,出血10个,破裂纤维帽5个,钙化15个,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是0.81(95%CI: 0.61 to 1.01);0.86(0.66 to 1.04);0.45 (0.05 to 0.85);0.87(0.70 to 1.00).结论 使用3英寸线圈进行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不同评价者进行斑块成分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对斑块的组织成分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作者:李明利;朱以诚;冯逢;有慧;胡凌;金征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女,56岁,腹胀伴消瘦2个月就诊.查体:腹部较饱满,左上腹可扪及约10.0 cm×8.6 cm×8.0 cm肿物,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活动度差.超声所见:胰腺尾部可见一混合回声团,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有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高伟民;李法庆;辛鹏;刘静;吴云军;阎海波;姜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排粪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8例疑似直肠前突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行仿真直肠排粪造影(试验组)和传统直肠排粪造影(对照组)检查,且对16例自愿者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比检查.结果 按照卢任华测量方法将两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应用组检查阳性率和检出病变的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仿真直肠排粪造影在检出病变的有无及发现病变的严重程度等方面较传统排粪造影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郑德先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且髓内无明显T2高信号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并分析影像表现和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及FA图.其中约90%(36/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ADC值较正常部位升高(P=0.015),约70%(28/40)患者脊髓受压部位FA值较正常部位降低(P=0.037).结论 DTI对CSM患者早期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陈细香;魏文洲;郑晓华;陈军;李茂进;刘昌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大量心包积液对左室局部收缩期峰值二维应变的影响.方法 采集1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与18例正常对照者心尖位左室长轴、二腔、四腔切面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的高帧频动态二维图像.用心尖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大量心包积液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结果 尽管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9.23±7.36]% vs [72.39±6.04]%,P>0.05),但其所有短轴径向、大部分纵向、部分圆周收缩期峰值二维应变指标较正常人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大量心包积液对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和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存在一定的影响.
作者:申屠伟慧;邓又斌;毕小军;黄润清;熊莉;余芬;张芸;黎春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MRI监控聚焦超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其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尤其在脑部肿瘤治疗和开放血脑屏障方面具有靶向、无创等优势,是一种崭新的治疗模式.本文就MRI监控聚焦超声在脑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作一综述.
作者:沈洁;申俊玲;邹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72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内可触及一红枣大小的肿物,无疼痛,未予治疗.近来肿物逐渐增大,且于左腋下出现肿块,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乳扪及一5 cm×4 cm×2 cm大小肿物,质地较硬,可活动,与周围皮肤及组织无明显粘连,无触痛,无表面红肿及破溃.
作者:贺延莉;靳二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腺癌及淋巴结增大的螺旋CT征象与肿瘤微脉管(淋巴管、微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淋巴管密度(LMVD)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肺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某些SCT表现与LMVD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LMVD、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肺癌强化幅度、瘤体大小、淋巴结增大、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大小、周围脂肪间隙情况等CT表现与LMVD和(或)MVD有相关性.结论 肺腺癌的棘突征、毛刺征、分叶征、强化幅度、瘤体大小及淋巴结增大等CT征象与肿瘤的微脉管生成有关,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作者:王雪芹;王滨;张淑娴;范振;郭新全;张始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征象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癌累及肾周间隙的病例40例.结果 肾周间隙受侵的CT征象可有多发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与肾癌肿块大径及进展期肾癌分期有相关性,其病理改变包括肾周间隙内淋巴结转移、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引起的血管曲张、肾周间隙内的桥间隔的液体聚积等.结论 正确分析掌握肾癌对肾周间隙侵犯的CT征象有助于提高肾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申艳光;李健丁;武志峰;李茜;段燕东;张华;张瑞平;乔英;姜增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磁共振技术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描述了不同磁共振脉冲序列中正常胰腺组织的信号特点,以及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不同表现,比较了ERCP、CT、MRCP、MRI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优势与不足.
作者:章瑜;靳二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患者男,16岁,于2007年8月22日在做跳远动作时摔倒,致右侧上臂及右大腿肿痛畸形.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全身淋巴结不大,肝肋下2.5 cm,脾肋下1.5 cm,身高156 cm.化验:RBC 3.86×1012/L、WBC 9.87×109/L、N 51%、L 45%、嗜碱C 1%、嗜酸2%、单核1%、ESR 7 mm/h.胸片两肺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袁年平;唐业斌;徐允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 144例具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常规经股静脉(37)或颈静脉(107)置入144枚滤器,滤器置入后定期腹部平片和下腔静脉彩超评价下腔静脉和滤器位置、通畅情况.滤器植入后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在2周内清除,则取出滤器.取出前分别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否则该滤器将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留置后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44 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8.61%,2 次植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成功137例(随访率为95.14%),其中43枚滤器于置入后7~14天(中位12天)取出.余94例随访7天~3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倾斜、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并发症.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其独特的支架式设计具有稳定性好、捕获效能高、置入与取出容易,符合临床需求的特性.
作者:徐克;周玉斌;王爱林;肖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变异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0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利用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及起点位置、血流速度等.结果 本组300例中68例患者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3例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其中2例合并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例椎动脉起点异常,其中2例仅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2例双支左椎动脉,且双支椎动脉中有1支左椎动脉发育不良,1支左椎动脉起点伴颈段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很好的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丛志斌;任卫东;杨玉洁;晏华;卫雪虹;喻晓娜;陈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联合钆剂(Gd-DTPA)增强对诱发大鼠肝硬化肝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50只(实验组n=40,对照组n=10),前者饮水中加入二乙基亚硝胺到第12周,第13~19周随机抽取大鼠进行SPIO联合Gd-DTPA增强扫描,取大于3 mm结节送病理,区分肝硬化(RNs)和肝癌(HCC)结节;比较两种对比剂增强的肿瘤检出率,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106个结节中RNs 24个,HCC 82个,SPIO、Gd-DTPA增强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5.12%、89.02%,SPIO肿瘤检出率高于Gad-DTPA(P>0.05).结论 SPIO较Gd-DTPA增强更易检出肝癌结节,SPIO联合Gad-DTPA增强对肝硬化、肝癌结节定性诊断有互补作用.
作者:郭冬梅;邱天爽;刘书峰;王长征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