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殿波;张鹏国;杨思睿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脑内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 (NAWM)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的代谢差异,并探讨代谢物浓度比值与临床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志愿者进行MRI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的代谢产物氮-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并分析NAA/Cr及NAA/Cho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的相关性.结果 MS患者的病灶内NAA/Cr及NAA/Cho显著低于NAWM(P<0.001),NAWM的NAA/Cr及NAA/Cho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患者病灶和NAWM的NAA/Cr及NAA/Cho与EDSS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1H MRS能检测出MS患者脑部病灶及NAWM的代谢异常, 为常规MRI提供补充信息.
作者:段云云;李坤成;于春水;秦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胃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胃镜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0.5T磁共振动态增强研究.观察胃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对胃癌浸润范围、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术前评价,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胃癌动态增强表现为两种形式:不规则强化型(24例)和分层强化型(11例).33例胃癌强化峰值时间为53~107 s.动态增强MRI对胃癌T分期准确性为82.9%(29/35),对浆膜层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3%(26/27)和75.0%(6/8);对N分期准确性为53.3%(16/30),低估36.7%(11/30),高估10.0%(3/30),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14/22)和62.5%(5/8);对M分期准确性为100%(7/7).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评价进展期胃癌TNM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群锋;沈钧康;冯一中;王灌忠;张彩元;钱铭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藏族,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心慌、胸闷、头晕1年余、现加重1周到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查体:无紫绀,颈静脉轻度怒张,心界不大,心脏胸骨左缘第Ⅱ~Ⅲ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压100/60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房增大,左房负荷增大,右心室肥厚,ST段延长.
作者:刘升;赵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门腔静脉分流后肝脏血流灌注的改变.方法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3例、B级2例.在分流术的前后两周之内各进行一次CT血流灌注扫描.测量每一例患者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所测参数与术中测量的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作对照观察.结果门腔静脉分流前/后的各灌注参数为:HBF120.0/110.1 ml/(min·100 ml)(P>0.05)、HBV 17.9/20.9 ml/100 ml(P>0.05)、MTT 13.6/14.2s(P>0.05)、PS 35.8/37.5 ml/(min·100 ml)(P>0.05)、HPI 0.21/0.42(P<0.01).门腔静脉分流前/后的门静脉压力为41.7/28.1 cm水柱(P<0.001).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显示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的肝血流量下降,肝动脉指数在分流术后明显增高,提示门静脉灌注量降低.CT血流灌注扫描助于了解肝硬变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贺文;贾继东;何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的脑区激活情况,验证单加工和双加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16位正常成人.实验材料为504个高频的汉字双字词.任务分四种(学习、对照、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任务),采用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计.利用GE 1.5T Signa Horizon LX成像系统采集脑部fMRI数据,通过SPM99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BA6)激活.相对于来源记忆,内容记忆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BA46)和右侧海马激活;相对于内容记忆,来源记忆较多引起左前额额中回(BA10)和左侧海马激活.另在来源记忆中,前扣带回(BA32/24),双前额叶下部(BA44/45)和小脑激活较内容记忆明显.结论内容记忆和来源记忆均引起双前额中回激活,但前者较多引起右前额中回激活,而后者较多引起左前额中回激活.内容记忆引起右侧海马激活,而来源记忆引起左侧海马激活.
作者:汪名权;余永强;汪凯;王海宝;张诚;吴津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兔肾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及超声在肾癌生长中的监测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注射法,B组采用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接种法建立VX2肾癌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种植后隔天一次监测VX2肾癌的超声声像变化.结果超声引导组和手术组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53.3%(8/15)和 86.7%(13/15),超声引导组的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外种植率均高于术中组;VX2小肾癌的超声声像特征与临床小肾癌接近.结论手术直视下组织块注射法是建立VX2肾癌模型的可靠方法,成功率高.超声是监测兔VX2肾癌生长的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作者:姜露莹;张贵祥;杨亚汝;张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肠系膜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包括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等;正确认识其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表现,包括炎性病变、囊肿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其他少见病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腹部疾病.
作者:马恩森;杨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型特异性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亚氨基噻吩(2-IT)修饰法制备99Tcm-IT-Rituximab,并评价其定位SLN的生物性能,监测注射显像剂的化学剂量及注射体积对SLN摄取的影响.结果 99Tcm-IT-Rituximab标记率大于90%,分子保持完整.99Tcm-IT-Rituximab可清晰定位小鼠SLN,注射后30 min到24 h SLN均可显影,未见次级淋巴结显影.注药后24 h SLN ID%值为4.49%,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摄取率比值相当于本底,24 h注射点滞留率为22.14%.示踪剂的化学量及注射体积均影响SLN显像.随着二者的增加,SLN %ID值逐渐减少,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值均逐渐上升.结论 99Tcm-IT-Rituximab 的标记方法简单,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雪鹃;王荣福;杨志;林保和;徐冰;张岩;张梅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非手术抗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评定治疗效果的方法显出很大不足.MRI的发展提供了明显超前于形态学变化的监测手段.本文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肿瘤非手术治疗早期疗效监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余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鼻咽咀嚼肌间隙内正常结构在MRI上的显示情况.方法观察40例健康志愿者鼻咽咀嚼肌间隙内各结构的MRI表现;比较不同断面、序列对上颌动脉及下颌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40例80侧鼻咽咀嚼肌间隙内肌肉及脂肪在T1WI及T2WI上均能较好显示;经统计学分析,冠状面T1WI及横断面梯度回波序列图像对鼻咽咀嚼肌间隙内上颌动脉主干的显示优于横断面T1WI及T2WI、冠状面T2WI及梯度回波序列图像;冠状面T1WI图像对下颌神经的显示优于冠状面T2WI及梯度回波序列图像.结论 MRI能够显示鼻咽咀嚼肌间隙内肌肉、脂肪、上颌动脉主干、脑膜中动脉及下颌神经在鼻咽咀嚼肌间隙内的大体走行.
作者:张征宇;王振常;鲜军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恶性间叶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肉瘤,临床发病率很低,术前影像学常常未能做出正确诊断.现报告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跨食管裂孔的胸腹腔恶性间叶瘤,对其影像和病理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其认识水平.
作者:曹殿波;姜卫国;牛春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显像对脑胶质瘤术中定位、实时监测及引导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或MRI疑为脑胶质瘤(均在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0例患者在术中分别用低频或高频探头对肿瘤进行定位、了解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监测病灶切除范围和程度.结果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率达100%,超声图像显示病灶为不同于正常脑组织的异常回声区,形态多不规则,无明确包膜,31例(77%)脑胶质瘤患者可显示低于病灶回声的水肿带.在引导下对4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行全切除29例(73%)、次全切除11例(27%),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33例(83%)、无明显变化7例(17%).结论术中实时超声显像对脑胶质瘤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肿瘤全切除及保护神经功能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佳;段云友;刘禧;高国栋;赵振伟;秦怀洲;李娟;曹铁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利用复杂性分析研究脂肪肝患者B超图像纹理改变,进而诊断脂肪肝.方法通过分析正常肝脏与脂肪肝B超图像的复杂度,近似熵和近远场灰度比特征,组成特征矢量,利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对脂肪肝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结果用80例样本建立识别模型,用50例样本进行验证,对正常肝的识别率达到100%,脂肪肝识别率达到100%.结论复杂性分析能较好地描述脂肪肝超声图像的特征,对脂肪肝的识别有着较好的性能.
作者:王娇;罗燕;李德玉;林江莉;汪天富;彭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正常者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进行灌注扫描,使用AW 4.1工作站perfusion 3软件包进行图像处理,得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值.结果正常组BF、BV、MTT、PS值分别为:(174.77±75.62) ml/(100 g·min)、(15.62±3.39) ml/100 g、(7.45±2.82) s、(14.01±9.20) ml/(100 g·min);急性胰腺炎组分别为:(101.50±49.50) ml/(100 g·min)、(8.86±3.08) ml/100 g、(8.31±3.06) s、(21.61±9.38) ml/(100 g·min).两组之间的BF、BV、PS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值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血液灌注量减少,MS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欣;徐荣天;卢涛;赵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腮腺导管超声生理盐水造影与X线下泛影葡胺造影在诊断干燥综合征(SS)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SS的女性16例和非SS女性18例,行超声腮腺导管生理盐水造影,分别于2~7天前行X线下泛影葡胺造影.应用ROC曲线评价二者对SS的诊断效率.结果两种方法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效率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超声腮腺导管造影术为0.85,X线下腮腺导管造影术为0.87.结论超声腮腺导管生理盐水造影可以诊断干燥综合征,是X线下泛影葡胺造影的很好的替代方法.
作者:史莉玲;杜联芳;苏一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CT和MRI诊断胆囊腺肌瘤病(GBA)的作用与限度.方法分析19例经组织学证实的GBA患者的CT和MRI资料,比较常规T1WI、T2WI、3 mm薄层T2WI、MRCP、平扫CT、螺旋CT胆道造影(SCTC),以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图像显示罗-阿窦和胆囊病变的能力.观察结果与病理标本所见对照.结果 19例GBA包括局限型11例,节段型5例,弥漫型3例.MRI显示罗-阿窦优于CT.胆汁显著浓缩时,SCTC可补充MRCP的不足.结论 MRI诊断GBA的作用优于CT.
作者:靳二虎;盛蕾;马大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改进fMRI数据小波域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在原始空间域对传统小波方法检测出的激活区再进行t检验来修正传统小波方法的缺点,并以SPM 99为标准,通过比较传统小波方法和修正方法对一组手动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来说明修正方法的效果.结果修正方法能较好地除去或减小传统小波方法中激活区的扩散和伪影.结论小波域分析fMRI图像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但重建后激活区扩散且有伪影.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是一种快速且较传统小波方法准确的fMRI数据分析方法.
作者:支联合;单保慈;鲁娜;刘华;李琳;李可;闫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60只来自50例CTS患者的手腕,经手术证实.50只无CTS症状的手腕.由同一人进行超声检查,矢状位观察正中神经的形态、回声的改变,计算厚度比(厚度比=小神经厚度/大神经厚度).横断面测量豌豆骨水平的神经面积.结果卡压常见的部位为钩骨勾水平.卡压两端神经肿胀,肿胀处回声减低.CTS组与对照组在厚度比、豌豆骨水平神经面积这2个量化指标之间差异明显,各自的诊断阈值为≤0.81、>0.11 cm2,诊断敏感度为90.2%、80.2%,特异度为88.2%、88.4%.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从形态、量化指标两个方面鉴别诊断CTS,可以发现局部致病病因及解剖变异,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帮助.
作者:陈为民;王怡;陈琳;俞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验功能性磁共振绘制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躯体分布的能力和激活区特点.方法 1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手部、肘部和肩部简单上肢运动任务.功能磁共振检查采用平面回波BOLD序列,得出原始图像,利用SPM 99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初级运动皮层强信号像素Talairach坐标值,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x、y、z轴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上肢各部分运动均可以在对侧初级运动皮层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变化.激活区分布遵循躯体分布模式,统计分析显示:手部、肘部和肩部激活区强信号像素x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手部和肩部激活区大信号像素z轴数值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fMRI能够准确绘制个体初级运动皮层躯体分布图.
作者:高歌军;冯晓源;李克;耿道影;汤伟军;徐文东;顾玉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量化(PQEI)治疗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技术.方法临床病理证实的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298例.行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注射量按回归方程Y=2.885X(当肿瘤直径≤5 cm时),Y=1.805X (当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X为肿瘤大直径,单位为cm;Y为注射乙醇量,单位为ml),每周注射2~3次,≤5 cm的肿瘤结节4~10次为一疗程,>5 cm肿瘤结节以10~20次为一疗程.病例随访12~60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统计1、2、3、4、5年生存率.结果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注射治疗后肿瘤平均直径从3.4 cm降为2.8 cm. 治疗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 78.8%、 66.3%、 56.5% 和 46.7%,中位数生存期为44.2个月.298例HCC先后进行2871次PQEI,除短期内出现疼痛、低烧、轻度黄疸等,均无大出血和严重心、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其中4例因合并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死.结论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合并肝硬化复发性肝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林礼务;林学英;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林晓东;吴丽足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