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研究

毕思文

关键词:数字人体, 多体系统, 运动学模型
摘要: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开展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人体系统层圈块体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单位矢量的微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研究,提出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MSCTA,其中25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56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中,54例MS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其中28例患者、78支冠状动脉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狭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均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各主支及分支,18例可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但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征.结论 MSCTA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锡明;武乐斌;柳澄;李振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供血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患者女,42岁,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临床查体后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求行腹主动脉CTA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大截面12 cm×15 cm的肿块影,其内可见脂肪、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片状略高密度影,右肾后方可见出血征象(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内可见大小为2 cm×5 cm的片状高密度强化区,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图2).CTA示:右肾肿块内供血动脉呈瘤样扩张,腹主动脉未见异常(图3).

    作者:仲海;刘学静;徐卓东;柳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全同粒子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全同粒子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全同粒子的特性;量子人体全同粒子系统的波函数泡利原理;为数字人体的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临床效果(附23例长期随访报告)

    目的探讨以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远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颅内动脉瘤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术,其中19例第1枚球囊同时闭塞了动脉瘤口.结果 24例中21例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全组术后并发脑缺血和脑梗死3例, 其中1例死亡;术中及术后均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以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某些不可手术夹闭或因故不能行瘤腔栓塞的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闭塞载瘤动脉后有可能导致脑缺血及其他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张芬茹;王茂德;谢昌厚;谢万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次屏气电影法MRI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单次屏气电影法测量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屏气电影法与多次屏气电影法随机检查16例心脏病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肌质量(MM).结果各个均值比较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并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单次屏气电影法明显缩短心功能测量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赵希刚;李坤成;李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门静脉压力改变与血管活性物质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作兔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血管活性物质与门静脉压力变化的关系.方法 40只家兔采用口服硫代乙酰胺方法造模,分别于造模8、12、16、20周时检测ET-1及NO浓度,超声观察胆囊壁及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不同时期门静脉压力.分析血管活性物质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门静脉压力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胆囊壁增厚是肝纤维化阶段的二维超声表现;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ET-1、NO浓度逐渐增加,且以ET-1/NO比值增加更为明显;门脉内压力、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搏动指数(PI)随纤维化程度逐渐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ET-1/NO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超声可无创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一林;曹铁生;段云友;阮骊韬;陈升;刘禧;王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扩散成像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缺氧缺血后急性期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选用出生后3~7天的健康新生猪25头,分正常对照组5头和2个模型实验组,测定额顶区、基底节区、海马区的ADC值变化,并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组的ADC下降程度轻,48 h后开始部分恢复;组织学上胶质细胞可见轻度水肿,神经元细胞的改变不明显.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结扎同时乏氧模型组的ADC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在72 h内未见恢复;组织学上见典型的皮层神经细胞板层样病变,严重者见皮层下局灶性梗死,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ADC值变化与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凋亡及由此产生的水分子无序运动有关.

    作者:王晓明;郭启勇;林楠;丁长伟;王书轩;陈丽英;吕庆杰;姜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9例,小肠9例;良性6例(均发生在胃),潜在恶性3例(胃2例,小肠1例),恶性9例(胃1例,小肠8例);多为边界清楚(16/18,88.9%)、圆形或类圆形(11/18,61.1%)、密度均匀(10/18,55.6%)的肿块.良性GISTs多强化均匀(5/6,83.3%),恶性者密度不均匀(7/12,58.3%),强化不均匀(11/12,91.7%).本组对GISTs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6/18)和83.3%(15/18).结论 CT 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鉴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廖玉珍;张志强;王秋良;李京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剂量MDCT气管支气管树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气管支气管树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改变层厚(6.5、3.2 mm)、mAs(150、100、50、20 mAs)、管球电压(120、90 kVp)和螺距(1.75、1.25)中一项扫描参数,对8只健康成犬分别进行7个序列胸部扫描和MPR、SSD、VB重建;与标准剂量组比较,评估各序列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支气管显示率;测量重建图像0~3级支气管管径,与解剖标本气管内径比较.结果 100 mAs、50 mAs、90 kVp及螺距1.75组气管重建图像质量及0~4级支气管显示率与标准组无差异(P>0.05).100 mAs、90 kVp和螺距1.75组支气管测量值与解剖标本无差异(P>0.05),50 mAs组对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5),20 mAs组对2、3级支气管有差异(P<0.01).结论低剂量MDCT(标准剂量的20%~33%)的气道重建图像可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可用于小儿或无法配合扫描的患者.

    作者:刘鑫;郭启勇;林爱军;廖伟;苏惠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种充填材料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PMMA、CPC和rhBMP-2/CPC三种充填材料在骨质疏松症山羊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材料特点并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6~7岁健康雌性山羊14只,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行骨密度(BMD)测量,然后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n=2);Ⅱ组为假手术组(n=2);Ⅲ组为双侧卵巢切除术(OVX)组(n=10).Ⅱ、Ⅲ组术后4个月,所有动物再行BMD测量,然后各组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腰椎椎体松质骨行组织学检查,证实骨质疏松(OVX)组达到OP大动物模型标准.Ⅲ组,在C形臂X光机监视下,每只山羊的L2~L6,随机选取2节椎体在分离麻醉下分别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结果 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三种材料的充填量无显著差异(P>0.05);PMMA推注阻力较大,可操作时间短;CPC和rhBMP-2/CPC推注阻力较小,可操作时间长;术后第二天CT扫描示充填材料不规则分布椎体内,有5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31.3%.结论 OVX山羊是研究PVP的良好动物模型;在推注阻力和可操作时间上,CPC和rhBMP-2/CPC优于PMMA.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韩松辉;刘辉;梁惠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研究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开展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人体系统层圈块体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单位矢量的微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研究,提出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脂肪对比剂灌肠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脂肪对比剂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脂肪对比剂灌肠螺旋CT资料,扫描前充分肠道准备、肌注低张剂后,经直肠导管注入脂肪对比剂(CT值-200~-240)1500 ml,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结果脂肪对比剂灌肠低张螺旋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65.5%(19/29).B期分期的准确率为75%(9/12); C期分期的准确率63.6%(7/11).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3/25)和50% (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12/20)和90%(9/10).结论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螺旋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作者:张帅;彭卫军;钟国民;师英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型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1例

    患者男,76岁,因严重腰背部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L1、L4叩痛,活动时L4、L5处疼痛明显.平片及CT:L1、L4椎体压缩骨质疏松性骨折,L1椎体压缩40%,L4椎体上缘凹陷性压缩.入院诊断:L1和L4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作者:刘爱华;杨新建;杨德森;吴中学;李少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心肝肾多脏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男,22岁,主因间断发热20余天就诊,体温37.4℃左右,午后明显,无盗汗、咳嗽.1岁半时曾高热、抽搐,此后出现间断性抽搐,经抗癫痫治疗后缓解.5岁时CT检查示侧脑室点灶状钙化,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7岁后面部开始出现红褐色丘疹,并逐渐增多.查体:身体发育正常,智力减低.鼻翼及面部见多发粟粒样红褐色丘疹,质硬;四肢及躯干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肤色样类圆形扁平状丘疹,背部较多;发际及躯干散在片状白斑.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杜瑞清;马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层面螺旋CT 结肠仿真内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MSCT结肠仿真内镜优化的成像参数.方法猪结肠8段,于肠壁内面模拟病变后行MSCT扫描,准直层厚1.0 mm、2.5 mm、5.0 mm,螺距 1.25、1.75及重叠重建率0%、50%、70%分别匹配,共16组图像分别行VC观察.结果第1组(准直层厚1.0 mm,Pitch 1.25,重叠重建率50%)病变检出准确率高,但与第2~4、9~12组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其中第12组(准直层厚2.5 mm,Pitch 1.75,重叠重建率50%)的扫描时间和CTDI小,容积重建法VC的检出准确率高于表面重建法VC.结论层厚和重叠重建率对MSCT VC的病变检出准确率有明显影响,优化参数为:准直层厚2.5mm,螺距 1.75,50%重叠重建,容积重建法VC.

    作者:刘玉林;陈宪;安连峰;陈军;杜东平;葛鸿惠;付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淋巴结病变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

    淋巴结病变主要包括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瘤.影像学对淋巴结病变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的大小(>1.0 cm为异常).如何对淋巴结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诊断,一直是影像学医生棘手的难题.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有MR特异性造影剂成像、磁共振频谱分析(MRS)、CT淋巴结造影术和各种灌注成像.

    作者:生晶;田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可测量组织中的水扩散,而有助于测量和量化组织的方向和结构,可作为检测脑白质完整性和神经纤维束连通性的理想工具.通过观察白质内水分子扩散的特征,弥散张量成像可早期检出精神障碍性疾病所致脑改变,提示其改变的病理基础,并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尽管其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刚刚开始,但显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桂芬;张云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颞叶癫痫的1H MRSI和MRI体积测量研究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和MRI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TLE) 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单侧TLE和13例对照者行MRI和1H-MRSI扫描,测量颞叶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及海马结构体积.结果 TLE组8例海马结构萎缩,患侧海马结构NAA/Cr及NAA/(Cr+Cho) 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前者F=5.187,P=0.012;后者F=6.731,P=0.004);患侧颞叶外侧皮层的NAA/Cr显著小于对侧(t=-2.82, P=0.015).海马体积测量定侧敏感性为61.5%; 1H-MRSI定侧敏感性为84.6%.结论 1H-MRSI可发现颞叶广泛的代谢异常,增加定侧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亮;李坤成;李勇杰;卢德宏;王玉平;张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的程度,硬化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对操作医生选择过滤保护伞、扩张球囊、支架等材料的种类、型号提供帮助.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狭窄血管病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作者:王金龙;凌锋;李慎茂;宋庆斌;黄居义;王玉林;吴婷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DTI及Tractography对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区分析

    目的利用DTI及纤维追踪技术对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分析,试图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白质结构的改变.方法男,56岁,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SIEMENS Trio 200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常规MRI额叶、颞叶轻度萎缩.DTI左Broca区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减少,三角区与Wernicke区无纤维联络.左侧Wernicke通过弓状纤维到达额叶岛盖部的纤维减少.Broca及Wernicke区平均FA及纤维束较正常人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的纤维减少,脑内语言功能区纤维结构及其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是语言功能完成的结构基础,尤其是前后语言功能区之间的弓状纤维束.

    作者:孙学进;戴建平;陈红燕;艾林;田胜勇;张玉梅;庞瑞麟;张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