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杨桂芬;张云亭

关键词:精神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摘要:弥散张量成像可测量组织中的水扩散,而有助于测量和量化组织的方向和结构,可作为检测脑白质完整性和神经纤维束连通性的理想工具.通过观察白质内水分子扩散的特征,弥散张量成像可早期检出精神障碍性疾病所致脑改变,提示其改变的病理基础,并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尽管其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刚刚开始,但显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充填材料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PMMA、CPC和rhBMP-2/CPC三种充填材料在骨质疏松症山羊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材料特点并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方法 6~7岁健康雌性山羊14只,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行骨密度(BMD)测量,然后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n=2);Ⅱ组为假手术组(n=2);Ⅲ组为双侧卵巢切除术(OVX)组(n=10).Ⅱ、Ⅲ组术后4个月,所有动物再行BMD测量,然后各组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腰椎椎体松质骨行组织学检查,证实骨质疏松(OVX)组达到OP大动物模型标准.Ⅲ组,在C形臂X光机监视下,每只山羊的L2~L6,随机选取2节椎体在分离麻醉下分别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结果 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三种材料的充填量无显著差异(P>0.05);PMMA推注阻力较大,可操作时间短;CPC和rhBMP-2/CPC推注阻力较小,可操作时间长;术后第二天CT扫描示充填材料不规则分布椎体内,有5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31.3%.结论 OVX山羊是研究PVP的良好动物模型;在推注阻力和可操作时间上,CPC和rhBMP-2/CPC优于PMMA.

    作者:刘宏建;杜靖远;韩松辉;刘辉;梁惠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组织多普勒评价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弹性

    目的探讨TDI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可行性及获取健康成人CCA壁运动指标的正常值.方法分别对105例健康人连接ECG,并行右CCA超声检查,记录CCA的TDI曲线,并应用MedArchive Viewer软件测量CCA壁运动的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男性CCA弹性大于女性,以前壁为著;≤40岁组弹性比≥40岁组明显好.前后壁几乎同时运动,但方向相反,前壁运动幅度较后壁大.结论获得了健康成人CCA壁运动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应用TDI评价颈总动脉弹性技术可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立英;葛辉玉;王金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经导管腔内治疗

    目的观察经导管腔内治疗对于不同分型的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应用不同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共治疗7次.1例静脉曲张型患者,首次术后血尿复发,经重复栓塞后治愈;其余4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随访期内,未见血尿复发及肾功能异常.结论对于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经导管腔内治疗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健;邹英华;吕永兴;佟小强;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可视化肝脏横断面解剖与MR影像对照研究

    目的应用数字化可视人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与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对照研究,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在可视化肝脏横断面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上,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特点,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空间结构特征,并明确肝内管道主支在肝脏横断面的佳显示平面.结论通过对肝脏横断面解剖结构的探讨,可视化肝脏能够完整而精确地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定性诊断及影像辅助定位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李恺;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邱明国;李七渝;张伟国;陈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颞叶癫痫的1H MRSI和MRI体积测量研究

    目的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和MRI体积测量对颞叶癫痫(TLE) 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单侧TLE和13例对照者行MRI和1H-MRSI扫描,测量颞叶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浓度比率及海马结构体积.结果 TLE组8例海马结构萎缩,患侧海马结构NAA/Cr及NAA/(Cr+Cho) 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前者F=5.187,P=0.012;后者F=6.731,P=0.004);患侧颞叶外侧皮层的NAA/Cr显著小于对侧(t=-2.82, P=0.015).海马体积测量定侧敏感性为61.5%; 1H-MRSI定侧敏感性为84.6%.结论 1H-MRSI可发现颞叶广泛的代谢异常,增加定侧诊断敏感性.

    作者:王亮;李坤成;李勇杰;卢德宏;王玉平;张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海马结构MRI三维分段方法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三维体积测量软件的半自动分段方案,使海马结构MRI测量成为一种临床上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正常受试者行矢状位及直接斜冠状位容积采集.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一致性相关系数(rc)评价三维分段方案的信度及标准效度.并分析影响海马体积的因素.结果半球侧别、性别及颅内体积均与海马原始绝对体积有关.经协方差法及相除法校正后,性别及颅内体积的影响消失或减小.以协方差方法校正效果为佳.结论基于三维软件的海马结构半自动分段方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准确性及真实性,并可以明显提高海马结构分段速度.

    作者:陈英敏;刘蓉辉;李宝山;吴晶;孙吉林;刘连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诊断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评价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二个家庭的四个病人接受了头部MR检查,腹部超声(US)和/或CT检查.结果四个病例呈现了冯·希佩尔·林道病的几乎所有主要临床征象,包括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内淋巴囊瘤、胰腺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囊肿和肾透明细胞癌及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冯·希佩尔·林道病的诊治中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汇义;徐卓群;夏晓;陈宏伟;吴力源;李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在CDFI、CTA、MRA、DSA的表现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tAVF)在CDFI、CTA、MRA、DSA表现上的特点.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PA、tAVF模型,模型建成后行CDFI、CTA、MRA及DSA检测.结果在20个手术部位建成16个PA模型,在30个手术部位建成26个tAVF模型,成功率分别为80%和87%,模型在CDFI、CTA、MRA、DSA上的表现各具特点.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部PA,tAVF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在各检测手段上,其表现各具特点,互相补充,根据需要选用,可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作者:孙健鸣;时德;赵渝;黄晓玲;李信友;吕发金;涂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肝脏CT灌注成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用斜率法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5、1 ml/kg体重的造影剂量和3、5、7、9 ml/s的注射流率对6只犬进行肝脏灌注成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AP)、门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结果造影剂量为0.5 ml/kg体重时,3 ml/s流率与其他流率测得的HAP和PVP有显著性差异(P<0.05),HPI随着流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造影剂量为1 ml/kg体重时,各种流率下的HAP和H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VP先升高后降低.结论用斜率法进行肝脏灌注成像时,造影剂量和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有所影响.

    作者:范光明;郭启勇;解学乾;陈丽英;于涛;侯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供血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

    患者女,42岁,以腹痛原因待查收入院,临床查体后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要求行腹主动脉CTA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大截面12 cm×15 cm的肿块影,其内可见脂肪、软组织密度影及斑片状略高密度影,右肾后方可见出血征象(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内可见大小为2 cm×5 cm的片状高密度强化区,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图2).CTA示:右肾肿块内供血动脉呈瘤样扩张,腹主动脉未见异常(图3).

    作者:仲海;刘学静;徐卓东;柳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次屏气电影法MRI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单次屏气电影法测量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屏气电影法与多次屏气电影法随机检查16例心脏病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所得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及心肌质量(MM).结果各个均值比较差异两组间无显著性,并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单次屏气电影法明显缩短心功能测量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赵希刚;李坤成;李永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左侧大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49岁,因头晕、头痛不适,抽搐晕倒1次来我院门诊就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影像学表现:CT平扫示左侧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一大小约80 mm×60 mm的略不规则囊状低密度区,内部密度均匀,边缘无钙化,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小,中线结构稍向右侧移位(图1).患者行MR检查,平扫示病灶位于左额颞顶叶交界区深部,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病变呈略不规则球形,瘤周有轻度水肿(图2、3),增强扫描病变边缘轻度强化,中心部位无强化(图4).MRI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或血管母细胞瘤可能.手术见左侧大脑半球深部靠近侧脑室一囊性肿瘤,腔内有橙黄色液体.病理结果: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曹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R成像诊断疲劳骨折

    目的分析MRI对于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6例经随访证实的疲劳骨折,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6~44岁,均接受MR扫描及普通X线检查,7例接受CT检查.结果与传统X线及CT比较,MRI可显示疲劳骨折的骨折线,且能显示其相对早期改变,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 MRI有助于疲劳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邬海博;蔡幼铨;马林;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弥散张量成像可测量组织中的水扩散,而有助于测量和量化组织的方向和结构,可作为检测脑白质完整性和神经纤维束连通性的理想工具.通过观察白质内水分子扩散的特征,弥散张量成像可早期检出精神障碍性疾病所致脑改变,提示其改变的病理基础,并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尽管其在精神障碍中的研究刚刚开始,但显示了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桂芬;张云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标准摄取值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评价不同阈值的标准摄取值(SUV)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肿瘤病理类型、病灶大小对SUV的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4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行PET显像的患者(均未经手术及放、化疗)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间SU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PET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3.62%,特异性为77.08%,阳性预测值83.02%,阴性预测值82.35%.结论以SUVmax <2.5作为肺部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标准可获得较好效果.肿瘤大小对SUV影响较大,两者呈正相关.

    作者:孔令山;刘靖;秦杰;谢明萱;张致峰;潘文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人体微观研究--量子人体的全同粒子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微观领域,开展了量子人体的全同粒子研究.主要内容有量子人体全同粒子的特性;量子人体全同粒子系统的波函数泡利原理;为数字人体的微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扩散成像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缺氧缺血后急性期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选用出生后3~7天的健康新生猪25头,分正常对照组5头和2个模型实验组,测定额顶区、基底节区、海马区的ADC值变化,并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组的ADC下降程度轻,48 h后开始部分恢复;组织学上胶质细胞可见轻度水肿,神经元细胞的改变不明显.双侧颈总动脉暂时性结扎同时乏氧模型组的ADC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在72 h内未见恢复;组织学上见典型的皮层神经细胞板层样病变,严重者见皮层下局灶性梗死,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ADC值变化与神经、胶质细胞水肿、凋亡及由此产生的水分子无序运动有关.

    作者:王晓明;郭启勇;林楠;丁长伟;王书轩;陈丽英;吕庆杰;姜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弥漫浸润性生长的WHO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

    目的探讨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Ⅱ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15例病例均表现为弥漫的等、长T1和长T2信号.额叶受累9例,颞叶受累9例,顶叶受累8例,海马受累5例,岛叶受累5例,基底节区受累6例,丘脑受累5例,脑干受累5例,胼胝体受累6例.增强扫描大部分病变无强化,5例患者局部有结节状的强化.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涛;马林;梁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研究

    本文围绕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模型开展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运动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人体系统层圈块体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单位矢量的微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研究,提出了数字人体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支气管扩张症的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在我国,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病,由它引起的支气管咯血常常来势凶猛,致死率较高,因而,对支气管扩张所致的继发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有助于对支气管咯血的更深入认识,并对咯血的介入、外科和内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永富;伍筱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