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急诊惊厥临床特点分析与病因探讨

潘贤春

关键词:儿科急诊, 惊厥, 临床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并观察儿童发生惊厥时的相关症状及总结惊厥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治疗的110例出现惊厥的患儿按其年龄分为A、B、C三组,经积极治疗后,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结合脑电图的表现分析惊厥的发生原因及儿童的年龄与脑电图异常情况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小儿惊厥的相应临床表现。结果:高热导致儿科急诊惊厥的发病率高于其它,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三周岁以上)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于B组(一周岁至三周岁之间)和A组(一周岁以下),三组结果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结论:高热是导致儿科急诊惊厥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癫痫和颅内感染等,并且患儿的年龄越大且脑电图出现异常的概率越大,因此及时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惊厥有重要意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三通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重症胰腺炎患者频繁灌肠护理中既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的方法。方法:将频繁灌肠的37例重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药物灌肠治疗中使用自制三通管,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药物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减轻护理工作量和减少病床单元污染方面等方面,实验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三通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能减少护理工作时间和减少病床单元污染机会,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康秀华;何海燕;陈宏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囊漏气试验在预测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阻塞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一旦出现上气道阻塞(UAO)容易造成病情反复、撤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气道阻塞是导致拔管后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IC U 的发生率为2%-16%。

    作者:毛方菊;胡哲龙;李水平;王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和痛风性关节炎(GA )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两组病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RA和32例GA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8例RA中,女性占90%,特别是25~50岁的女性,32例GA中,男性占80%,停经女性占5%。RA多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侵犯为主,亦有多关节先后发病且不对称者,类风湿因子多阳性;而GA的X线改变常首发在第一跖趾关节,亦有多个关节屡发关节炎,中晚期发现穿凿样骨质破坏,晚期关节周围出现明显痛风石,且血尿酸浓度增高;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RA和GA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各期的临床及X线特点,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十分必要。

    作者: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鼻外伤的急诊处理与整形

    在鼻外伤的急诊处理中,结合运用整形美容外科相关技术和处理原理已成为鼻外伤急诊治疗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继发畸形的机率。本文通过对入住我科的58例鼻外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探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原则与技术对治疗该病症的效果。

    作者:李书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段血脂高低不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人群患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几率,更好地为预防上述疾病服务,同时为未成年人的低脂血症的化检结果寻找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4-8月份2247名住院病人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患病率的统计,比较不同年龄的患病情况。结果:血脂在20岁前偏低率高(特别是5岁前的男童更为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转为正常,25岁后高脂血症明显增多,而20岁前高脂血症为偶发病例。从甘油三脂看出,男性>20-45岁增高较女性明显,女性>60岁增高较男性明显。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都在45岁后发病率方高,且高血压病和冠心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高,而糖尿病、高脂血症则无明显增长病例。结论:低脂血症在患儿中比例较高;高脂血症、糖尿病属中老年多发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属中老年多发疾病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的高发病率较高脂血症的高发病率延缓20年。

    作者:王志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高热惊厥2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对所有患儿采取抗惊厥等对症处理,观察统计患儿的发病原因和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于7个月-6岁的小儿群体,且年龄越小,复发次数越多。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有8例患者有复发症状,其中有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因素很多,常常发生突然且反复发作,极易引发癫痫、智力不全等后遗症,预防是治疗小儿惊厥的主要措施,小儿高热患儿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

    作者:李经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乳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在手术前要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解除患者恐惧,并做好各种术前准备;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切口渗血观察及引流管护理,重视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和健康指导。结果: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对帮助患者适应新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晶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玻璃纤维桩核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核与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的成功率。方法:临床上选择112名患者共160颗患牙经根管治疗后,然后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玻璃纤维桩核、铸造金属桩核的全冠修复。结果:在112名患者的160颗牙齿中,80颗牙齿使用玻璃纤维桩核修复,80颗牙齿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后进行金瓷冠或全瓷冠修复,在3年观察期内的总成功率达到92.5%;80颗牙齿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在3年的观察期内的成功率达到了93.75%,80颗牙齿采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在3年观察期内的成功率达到了91.25%;玻璃纤维桩核、铸造桩核修复患牙两者间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规范的修复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无论是玻璃纤维桩修复还是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的基牙在3年的观察期内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作者:郭灏涌;罗志平;陈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四手操作在超声波刮治技术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牙周治疗的具体应用、注意事项及意义。方法:通过在牙周治疗中常用的超声波刮治技术中四手操作的应用,详述了四手操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讨论四手操作在超声波刮治技术中带来的积极意义。结论:四手操作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胡亚莉;邱莹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74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以便于为相关手术临床麻醉方案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到我院选择无痛人流的74例案例,并随即将其分配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7例患者手术麻醉时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比组37例手术麻醉时则只给予丙泊酚。手术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麻醉镇痛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麻醉镇痛效果要明显优于对比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相关手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克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体会

    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发病时患者胸闷胸痛,低血压,有濒死感,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冠心病在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自1977年 Andreas Gruentzig首次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与传统外科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而今已成为80%病人的标准治疗措施。但同时,也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护理对确保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术后早期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观察分析,寻找出血的原因,针对产后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救治的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情况。结果:通过认真观察,并能针对原因,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重,要严密观察,正确估计出血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积极抢救,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同时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定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脑出血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7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划分为研究组(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各35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取得较常规西医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运动等功能恢复,可进一步加强应用。

    作者:冯守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常用取穴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 )常用针灸的特定穴与归经。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来所有相关临床文献,选择治疗取穴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中13个常用穴位的归经、特定穴再次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1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 )用以健脾和胃的穴位为主,疏肝理气的穴位为辅,13个常用取穴中以天枢(93.1%)、足三里(87.8%)和上巨虚(83.5%)出现次数为多,所属经脉以胃经和肝经穴位为主。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 IBS的首选取穴;选用肝经具有能祛风除湿,理气和胃的太冲、章门、期门穴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作者:武林;刘海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4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停循环策略对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间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47例。将病例分成停循环后有脑灌注组及无脑灌注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停循环时间小于20分钟及大于30分钟的近期转归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停循环策略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1.停循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停循环时间大于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有脑灌注组在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停循环时间在20分钟内,有脑灌注与无脑灌注对患者的近期转归无统计学差异;停循环时间超过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近期疗效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庞锋;赵文增;陈兴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路径服务开展,能让医院和患者在获得大利益和承担小的风险和低的费用,让医疗护理工作人性化并提升专业水平,又兼顾高效率、低成本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从以往的经验上看,临床护理路径服务的基础是针对人的整体护理,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整体护理的实施在我国一些医院可能陷入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实施的成功率[2]。

    作者:张慧英;韩斌;张恒;赵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8例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以非种植体强支抗,观察组予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观察组的 X 线头影测量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能够提供理想的支抗,正畸治疗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绍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促医护和谐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医护合作模式,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促进医护和谐,从而达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终目标。

    作者:涂志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服务理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康复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理念及服务方案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及康复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行人性化护理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在护理服务后的满意度,并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康复速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起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护理效果,加大患者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邓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相关感染及护理

    颈内静脉是目前采用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之一,因其体表标志相对明显、容易穿刺、操作简单、血流量充足、活动不受限制以及留置时间长且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广泛使用。对于因自体内瘘未成熟、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等急需透析病人,采用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1]。

    作者:刘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