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超声表现

高岩;袁珍;陈涛;李娜;罗飞

关键词: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超声表现.方法 21例PVNS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着重总结PVN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PVN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①病变关节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②均可见滑膜增厚并有结节状隆起或互相形成较大肿块,隆起的结节为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表面不光滑;③增生的滑膜内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④部分患者关节腔内结节表面可见绒毛样突起;⑤部分患者可显示骨质侵蚀性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在PVNS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PVNS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 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 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作者:罗良平;张缨;林志超;陈金城;王自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1.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天伴呕吐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侧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强握反射(+).MRI:右侧额颞叶见一巨大囊性长T1长T2信号,在DWI上呈低信号,大小约8 cm×10 cm×10 cm,境界较清楚,T2WI可见边界不规则呈锯齿状,右侧脑室及右大脑实质受压向对侧移位,中线结构左偏(图1、2).术后病理诊断:右额颞叶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部分向胶质细胞分化.免疫组化:GFAP(+),SYN(+),CD99(+).

    作者:顾青;包颜明;王关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蜡油骨病2例

    病例1:患者女,33岁,右下肢小腿胀痛1月余.X线平片示右腓骨下段局部高密度影,似蜡滴状,与一侧骨皮质关系密切,骨皮质未增厚,骨髓腔明显狭窄近闭塞.X线诊断:蜡油骨病(图1).CT扫描示与骨皮质相连的高密度骨质增生,骨髓腔明显狭窄(图2).MR扫描示病变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图3).MRI诊断:骨质增生或钙化,考虑硬化性骨病.

    作者:王晓睿;刘鹏飞;刘志兰;那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日渐明显.超声微泡造影剂可用于对心脏、肝脏、肿瘤等的声学造影诊断,具有靶向性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对组织、血栓及肿瘤的靶向显影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的研究表明,超声微泡造影剂在治疗中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基因或药物运载工具.而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治疗肿瘤研究亦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肿瘤共24例,行常规CT及MS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图像经ADW 4.0工作站Perfusion 2软件处理,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V及PS值.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大CBV值分别为2.733±0.8274,4.755±0.4367,6.654±0.529;三组的PS值分别为16.668±0.5237,27.3524±0.8975,38.7452±0.328.三组间的CBF及P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S与CBF有明显正相关(r=0.832,P<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成像参数PS与CBV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上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建华;漆剑频;黄文华;张进华;宋金梅;肖明;吴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磁化传递成像研究

    目的利用磁化传递率(MTR)直方图分析,研究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脑异常改变及MTR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 (ED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RRMS患者和35例正常志愿者行T2WI和磁化传递成像检查,计算出每个体素的MTR值后,绘制出全脑MTR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RRMS患者的全脑MTR直方图明显左移,峰高降低.RRMS患者的全脑平均MTR [(29.45±1.83)%]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30.37±1.37)%](P=0.025),MTR直方图峰位置[(32.51±2.02)%]也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33.51±1.39)%](P=0.022).在RRMS患者,全脑MTR直方图峰高与EDSS评分中度相关 (r=-0.411, P=0.027).结论脑MTR直方图分析可显示RRMS患者脑异常改变,脑MTR直方图峰高可用于监测该病的临床进展.

    作者:于春水;林富春;李坤成;蒋田仔;朱朝喆;秦文;陈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跟骨受累1例

    患儿男,3个月,手脚肿胀1个月.化验检查:血常规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升高,血沉130 mm/h,C反应蛋白14 847 μg/ 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滴度为1∶32,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其父母: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滴度为1∶4,TPPA阳性.患儿X线检查:双侧股骨、胫骨干骺端浸润性骨质破坏和平行状骨膜增生(图1),1~5掌骨、1~5指的1、2节指骨、1~5蹠骨和近节趾骨、跟骨双侧对称性的浸润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胀,但第3蹠骨干骺端破坏两侧不对称(图2).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

    作者:赵志梅;裴建国;李月河;全松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基于MRI的动物肝脏脉管分割与三维重建

    目的探索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肝脏脉管(血管、胆管)三维重建的方法,以显示肝脏中血管、胆管走行立体图像,从而指导劈离式肝脏移植手术.方法综合利用二维图像的多种平滑和分割方法,得到肝实质和肝脉管二维图像序列,并在此基础上三维重建肝实质和肝脉管.结果由MR图像序列可三维重建清晰的肝实质和肝血管立体图像,并且可得到肝叶、段间血管及胆管的走行及相互关系.结论利用MRI和图像分割以及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指导劈离式肝移植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伍亚军;叶安培;王霄英;付京波;蒋学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患者女,17岁,因进行性头痛、头晕3月余,加重两周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体征.0.23 T MRI平扫(图1):左侧脑室体部中央、第三脑室内偏左侧可见T1、T2呈等信号为主的肿块,内有局灶的低T1、高T2的信号,约4.5 cm×3.5 cm×7.0 cm大小,边缘不规则,与透明隔宽基底相连,部分越过左侧Monro孔.幕上脑室系统扩大,以左侧脑室为主.增强扫描(图2):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相邻透明隔增厚并轻度强化.诊断:左侧侧脑室体部、第三脑室内占位:①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性大,室管膜瘤不除外.②幕上脑室积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赵永华;吴新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超声表现

    目的初步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超声表现.方法 21例PVNS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着重总结PVN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 PVNS的超声影像学特点:①病变关节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②均可见滑膜增厚并有结节状隆起或互相形成较大肿块,隆起的结节为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表面不光滑;③增生的滑膜内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④部分患者关节腔内结节表面可见绒毛样突起;⑤部分患者可显示骨质侵蚀性改变.结论超声检查在PVNS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PVNS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高岩;袁珍;陈涛;李娜;罗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 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转染;第2组为脂质体转染组:用相同浓度PEGFP-C1质粒进行常规脂质体转染;第3组为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加入5 μg PEGFP-C1质粒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然后分别用0.25 W/cm2、0.5 W/cm2、1.0 W/cm2超声波经培养板底部辐照10 s.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转染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录每高倍视野(400×)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单纯造影剂转染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其中以0.5 W/cm2超声辐照组表达强,每高倍视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20.7±3.2)个/HP,高于0.25 W/cm2与1.0 W/cm2超声辐照组[分别为(4.8±1.9)个/HP;(9.9±2.3)个/HP],与脂质体转染组[(22.1±3.5)个/H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泡声学造影剂加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与表达,超声辐照条件是影响转染率的重要因素,适宜条件时其转染效率与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无显著差异.

    作者:冉海涛;任红;王志刚;郑元义;张群霞;许川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腰椎嗜酸性肉芽肿1例

    患儿男,4岁,主诉腰肿痛2个月余,腰部僵硬感,不能弯腰及伸手取物,近期无外伤和发热史,曾有低热.

    作者:陈君笠;王康安;俞忠辉;孟令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

    超声分子显像是一门新兴发展的,以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为显像剂,能够对体内组织器官微观病变进行分子水平的探测与显像的方法.本文对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作者:伍星;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MR结肠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MR结肠成像(MR colonography,MRC)技术的方法及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4例结肠息肉,1例结肠腺瘤,3例溃疡型结肠炎,15例结肠癌)和8例健康志愿者行MR结肠成像.肠道准备后,经肛管注入结肠1∶100的钆喷酸葡胺水溶液约1300~1800 ml.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和仰卧位进行扫描,将3D-FLASH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 (MRVE)、半透明显示(MR-VRSV)、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结果 MRC能清楚显示结肠正常结构、结肠癌和大于10 mm的息肉,对小于5 mm病变的检出及定性困难.MRC显示上述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等与光学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结肠双重造影所见基本相仿.结论 MRC可作为光学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肠的补充方法.

    作者:穆学涛;李坤成;苏壮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回肠粪石性肠梗阻1例

    患者女,67岁,有慢性胃溃疡病史20年,上腹部隐胀痛不适1个月,5天前出现脐周明显胀痛,呈间歇性发作,伴呕吐胃内容物,平素大便干结,有时需借药物排便.体查:脐周稍压痛,无反跳痛.

    作者:张俊成;王建益;张茂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早期收缩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 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8周共计16 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作者:费洪文;王新房;谢明星;何亚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分析,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 1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95%, 16例直接显示异物本身,占80%.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E)能显示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绍东;李江山;程广军;胡春峰;徐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5例JIA活动期患者76个患侧膝关节和22例缓解期患者34个膝关节,观察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①JIA活动期膝关节滑膜增厚显示率94.7%,髌上囊积液出现率89.5%,滑膜厚度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活动期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1);③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31.9%,与滑膜厚度有关.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诊断指标,是临床诊断JIA和评估疗效敏感、客观的检查方法.

    作者:鲁虹霞;童明辉;吴婷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离体生物样本无对比剂血管成像:硬X线同轴轮廓相衬成像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 X线相衬成像能够在无对比剂和降低曝光量的情况下观察生物组织尤其是软组织的内部结构.该实验利用同步辐射相干X线,根据同轴轮廓成像原理,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和人的离体肝组织标本内部的血管结构.方法所有样品经10%甲醛溶液固定,并切成6 mm厚,10 mm×10 mm大小备用.成像胶片为富士工业胶片(Fuji-IX80).实验是在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4W1A光束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类似于全息成像,大光斑为20 mm×10 mm,光子能量为8 keV.改变样品和胶片的距离,以获得佳的成像质量.结果兔肝标本的血管树得到清晰显示,人肝硬化标本的扭曲的异常血管也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的小的血管直径小于20 μm.结论在第一代同步辐射上,在无对比剂的情况下,肝脏样本内部的血管结构可以通过X线同轴轮廓成像的方法得到显示.

    作者:姜庆军;冯赟;肖湘生;刘士远;陈敏;肖体乔;徐洪杰;田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药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测定技术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39例接受AT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以及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背向散射积分的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心肌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CVIB%).结果乳腺癌化疗组IBS的周期性变化幅度明显减低、心肌IB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VIB和CVIB%则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乳腺癌化疗组有14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在ATC化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BS参数与ATC累积剂量、距首次化疗时间、心功能参数及相应节段的室壁增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应用ATC早期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作者:姜志荣;吕慧霞;刘培京;李大海;何信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