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开展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探讨

张红

关键词:手术室, 优质护理,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开展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共完成的手术患者约2200例,对所有患者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并从中抽查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模式的评价。利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调查的模式,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满意度、缺陷发生率进行评判。结果:经优质护理模式开展之后,开展后的满意度显然高于开展前,在开展之后对临床护士满意度升至(99.64±5.98)分,总的缺陷发生率(4.8%)显然比开展前的(11.23%)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在临床上是有意义和效果的,值得推广使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探讨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6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内镜外套管进行治疗与护理分为两组,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血发生率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加用外套管的护理方法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作者:刘成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04月至2014月02月因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腔镜组)和小切口开腹手术组(小切口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前24h及手术后24h、48h、72h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白细胞(WBC)、胰岛素(INS)、血糖(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BG、P、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WBC、INS、BG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腔镜组的P、CRP水平均低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较小切口开腹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

    作者:周晓峰;杨红江;王方平;严富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RP、PCT水平的变化在AP分类及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5月-2014.5月因AP就诊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AP组18例,SAP并感染组16例,SAP无感染组24例。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均测定血清CRP、PCT水平。结果血清CRP诊断SAP的敏感性95%和特异性94.4%,PCT诊断SAP感染情况的敏感性93.8%和特异性91.7%。结论 CRP和PCT的常规检测有助于急性胰腺炎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

    作者:孟君;张强;程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教学体会

    通过临床护理教学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理论知识加以拓展的环境并转移到高质量护理实践中来。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特别进行教学评估与评价,进一步确定目的,做出判断,反馈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陈朝琼;建英;陈奕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1例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intra-aortic bal oon pump,IABP)装置由球囊导管和驱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主动脉内球囊通过与心动周期同步充放气,达到辅助循环的作用。该装置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二尖瓣反流、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不稳定的高危PCI病人(如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或重度左心室功能不全等),IABP联合PCI 使AMI并发CS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明显升高。[1]我科于2014年9月收治了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行PCI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超声波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波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7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波检测,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2例与非冠心病组58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增厚发生率为75.9%,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超声波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测技术是一种显著有效的冠心病检测方法。

    作者:金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现状

    虽然当今社会在不断普及避孕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流产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人工流产常见的并发症为阴道出血,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学龄期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学龄期儿童散瞳验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名学龄期儿童,120眼。每例先后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及1%阿托品扩瞳验光取得验光数值,做自身对照。结果球镜结果相差≤0.25D的总计有115眼,占95.83%;球镜结果相差>0.25D总计有5眼,占4.17%。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联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于学龄期儿童单纯近视或远视的散瞳效果好,可以替代阿托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茶花;Pan Meihua;Lin Shulan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科常见重症,出血量大,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迅速准确地抢救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秦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北京市某高校社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某高校社区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现状,探讨社区居民人群特征、文化程度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某高校社区200名学生、100名居民、100名流动人口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分析探索社区居民人群特征、文化程度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高校社区居民和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流动人口的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个人群对于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于75%,文化程度高的人群知晓率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结论流动人口是高校社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防治艾滋病的有力措施。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卫生院应用中的体会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者:陈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会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1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通过围手术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的全面评估,重视健康宜教,术后加强观察,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做好高危患者的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亚松;杨峰;吴利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经过开腹手术治疗后,在手术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情况分别是(8.4±2.5)d、(68.2±11.85)min、(26.8±4.5)ml,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经过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切口感染及镇痛药服用方面的发生情况分别为6例(11.54%)、15例(28.84%),经过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得到极大的降低,极大的降低了急性阑尾炎治疗的副反应。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并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上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蒋怀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C T及阴道镜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目的:探讨TCT联合阴道镜在筛查早期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门诊就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580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以及阴道镜下定位宫颈活组织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评价TCT联合阴道镜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效果。结果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即正常及良性炎症反应1300例,占总样本的82.28%;其余250例出现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TCT检测呈现阳性的比率为15.82%(250/1580)。TCT检测对于CINⅠ及以上的病例检出率高。结论临床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案,并且联合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于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志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选择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使用范围,以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采取131I核素及甲状腺激素抑制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时间,观察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并发症发生率12%且对症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整个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出现、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现象、肝功能障碍、肺组织纤维化及白血病均未发生。结论:明确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范围并严格掌握手术技巧能够显著提高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汪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药房的科学化管理初探

    医院是药学这门综合性学科由理论到实践、由生产到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目前药物大批量使用的主要市场,医院用药也是目前社会百姓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因其内容涉及到药品调剂和管理、药品质量监控、临床药学和药理、药物临床研究等一系列特殊要求,它又成为目前许多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学科之一。

    作者:李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患者30例,其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中枢性高热5例,高糖血症4例,肾功能不全2例,部分患者引发合并多种并发症,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与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损害较重,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引发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结论:熟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正确的防治,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周配权;王迪;周方红;黄金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20例股骨粗隆间闭合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调查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8例,占比例的40%;治疗效果显著的5例,占比例的25%;治疗有效的4例,占比例的20%,治疗无效的3例,占比例的15%。不同AO分型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陆亚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述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阐述了脾胃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并说明了调理脾胃气机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其关键病机在于脏腑气机失调,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蓄积。因此调理脏腑气机,祛除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为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原则。而脾胃位居中焦,为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交通相济为用,全赖脾胃居中的斡旋作用。在治疗抑郁症的重视调解脾胃气机,有利于升清降浊、祛痰行郁、通府驱邪、健运脾胃,可以达到安神定志、醒脑宁神、补虚养神之目的。

    作者:朱秀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中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邹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